书城文学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实用文艺鉴赏
4824700000024

第24章 戏剧鉴赏(8)

环境。当代建筑家认为环境是构成建筑艺术感染力的最主要的因素。建筑本身是人类生活的环境,建筑活动也就是环境再创造的活动,而建筑又必须依托于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只有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才能构成意境,唤起联想,触发情感。成功的建筑物总是善于结合地形、地貌的特征和当地的风土人情,巧妙构造,以自己的存在为原来的环境增添艺术魅力,使建筑和环境互为映衬,相得益彰。例如深圳的南海酒店建在蛇口六湾一个突出海岸的地段上,主楼依山倾斜,呈层叠后退之势,又让海滩的树丛、草地扩展到酒店的庭院之内,周围的山水和建筑物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环境为建筑增色,建筑使环境生辉。倘若南海酒店的构图不是和环境如此协调,就无特色可言。相反,北京的北京饭店、警卫局礼堂、北京音乐厅等建筑作为个体孤立地看,虽然不乏成功之处,但是由于同周围的故宫、天安门、中南海等古建筑的气氛不协调、不和谐,也就大为减色。可见,一件杰出的建筑作品,并不仅仅在于它自身的高大、华美,而且还在于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当代建筑的审美观正在转向环境的整体性和建筑序列的有机性。在鉴赏建筑艺术时,人们已越来越重视环境这个因素。

鉴赏建筑艺术,还必须细心体察、领悟以上因素是如何通过比例、尺度、韵律、均衡、对比等基本原则而构成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的。

比例。比例是指建筑物的整体,或者各部分;各构件本身,或者它们相互之间的大小、高矮、长短、宽窄、厚薄、深浅等的比较关系。这是决定建筑物是否美观的最重要之处。人们鉴赏建筑物总是首先看它的总体轮廓,注意它的长宽高的比例关系;其次还要看它的各个部分和各个构件本身以及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否和谐、恰当。这就好比看一个人美不美,总是先注意他的身材高矮胖瘦的体型比例,四肢的长短、肩膀的宽窄,胸腰的粗细、五官的是否端正等。在历史上有的建筑家断言:建筑上整体的美观来自绝对的、简单的、可以认识的数字上的比例。但是,究竟什么样的比例才是最恰当的,却很难确定,需要建筑家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内容、技术条件和审美要求去精心推敲。西方古典石构建筑和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比例就不同。如柱高与柱距之比,前者远远大于后者,前者高而窄,后者矮而宽,显示了两种风格。

尺度。这是和比例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所谓尺度,是指由建筑物与人体之间的大小关系,和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而形成的对建筑物的大小感。例如窗台、栏杆一般高90厘米,合乎人的使用需要,为人们所熟知,人们也就很自然地用它们作为尺子来衡量建筑物的大小。处理建筑物的绝对尺寸和相对比例,使建筑物能呈现出恰当的或预期的某种尺寸,需要高超的艺术。如果尺度处理不好,那么一座实际上很高大的建筑物会显得不大,缺乏宏伟感,或者一些应是小巧玲珑的建筑;会使人看上去比实际尺寸粗放。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合情趣的。尺度印象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自然尺度,即建筑物表现它本身的自然尺寸,使它给人印象的大小与它的实际大小相符合。一般建筑,如住宅、商店、厂房等等都应如此。

第二种是超人尺度,使建筑物显得尽可能地大,呈现壮观场面。这主要用于纪念性建筑、宗教建筑、政府建筑、宫殿建筑等方面,表现出一种超越时代、超越世俗的憧憬。

第三种是亲切尺度,使建筑物或房间显得比它的实际尺寸小些,除了剧院,餐厅,阅览室等处较少使用。

韵律。整个宇宙充满种种韵律:时令的寒暑交替,人的心跳呼吸,树叶的纹路排列等等,都是有规则的重复变化,富有节奏。成功的建筑物,无论在水平方向上还是垂直方向上也有着自己的节奏和韵律。这和音乐很相象。我国现代著名建筑家梁思成曾经分析过北京天宁寺塔的结构,指出从月台、须弥座、塔身、塔檐直到塔尖的宝珠所形成的节奏。建筑物的韵律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门、窗、柱、墙等形状的重复,也有柱间和跨距之类尺寸的重复,有递增的韵律,也有递减的韵律,或二者结合的韵律等等。复杂建筑物中大和小、宽和窄、横排的房间和纵列的走廊等等空间有秩序的变化,都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均衡。均衡是指建筑物的上下、左右、前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要给人安定、平衡和完整的感觉。最简单的一类均衡,就是对称,在建筑物中轴线的两旁,数量和形体完全相同。很多均衡是不对称、不规则的,如一边高起,一边平铺,或者一边一个大体积,另一边是几个小体积。

对称的、规则的均衡,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不对称、不规则的均衡,则具有明快,活泼的艺术效果。

对比。对建筑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会产生强调和夸张的作用。例如形状方圆、粗细,大小的对比,质料光滑和粗糙的对比,色彩冷色和暖色的对比,方向水平和垂直的对比,以至光和影的对比,虚和实的对比等等,如果使用得当,就能突出重点,丰富多采,使用不当,则会杂乱无章。

我们鉴赏建筑艺术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品味构成建筑形象的空间、形体、色彩、质感、光线和阴影、环境等手段是如何艺术地按照比例、尺度、韵律、均衡,对比等原则巧妙处理,来表达它的主题的。从中可以大致领略到优秀建筑动人心扉的妙处,也可以识别某些建筑物的败笔所在,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第三节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鉴赏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别有风采。首先,中国古建筑的美基本上是一种结构美。中国古建筑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结构方式,创造了与这种结构相适应的各种平面和外观,形成了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独特体系。这种结构体系特别明显地表露在外形上。柱、梁、枋、檩、椽这些构件都按结构需要的实际大小、形状和间距组合在一起,反映出结构的条理性、明晰性和合目的性。一切艺术加工也都是对结构体系和构件的加工。如中国特有的大屋顶上的飞檐翼角(《诗经·斯干》

中描写为“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故称“翚飞式”)之所以形成柔和的曲线,如鸟翼伸展起飞,就因为要有根斜梁担起挑出的檐角,梁比椽子高大得多,而架在椽和梁上的屋面必须连续,于是把靠近斜梁的椽子逐个提高,屋顶就象展开翅膀的鸟了。中国古建筑的色彩和装饰,与结构构件相结合,构成丰富而绚丽的建筑立面与造型。如檐下饰以彩画,梁、枋、椽、斗拱等等结构构件以蓝色或绿色为主,垫板、望板等等填充构件以红色为主,脉络分明,挺拔有力。对于这种结构之美,我国古代诗人不乏颂扬之词,现代建筑大师也有不少人大为赞赏。

其次,中国古建筑大都是由单个建筑物组成的群体,有一种整体美。如宫殿、庙宇等,一般有若干个庭院,沿着中轴线一个接着一个地纵向布置主要建筑物,两侧对称布置次要建筑物,组成有层次、有深度的空间。而每个庭院的大小、形状和围绕着庭院的门、殿、廊庑及其组合形式是各不相同的,地平标高逐步提高,建筑物形体逐步加大,使人们观感不断变化,渐渐走向高潮。

再次,中国古建筑综合运用了民间工艺、绘画、雕刻、书法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具有综合美。这也是在鉴赏时应该注意的。“雕梁画栋”是中国古建筑的一大特色。

其他如额枋上的匾额、柱上的楹联、门窗上的棂格等,都为古建筑增添异彩,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中国的古园林建筑还刻意追求意境美,采用空间上的围、透,借景和虚实对比,象征、启示等手法,使人触景生情;而比比皆是的碑碣匾联,与园林建筑融为一体,更富有诗情画意。

近千年来,古都北京一直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明清建筑荟萃于此。下面就以故宫、天坛、卢沟桥、颐和园为例,窥瞻一下我国古代宫殿建筑、宗教建筑、桥梁建筑、园林建筑的丰采。

故宫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布局谨严规则,主次有序,空间丰富多变。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帝王权威至高无上的观念,在故宫得到充分的渲染和体现。

从正阳门向北、经过一座座桥,一重重门,一层层台阶,一道道禁卫,才到达故宫的正门——午门。故宫前笔直纵深的空间变化,造成了神秘、严肃的气氛。

午门平面呈凹形,中间是庑殿顶的重檐大殿,两翼各有重翼楼阁四座,巍峨壮观,庄严肃穆。北面是个广场,有一金水河,上跨五座石桥。广场北是故宫最大的门——太和门。进了太和门,出现更为宽阔的空间——一个占地3.6顷的大广场。外朝极其雄伟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依次排列在广场北面七米高的“工”字形台基上,文华殿、英武殿在其两翼。这是皇帝行使权力的场所。从狭长的通道,来到这宽阔的广场,面对高大壮丽的宫殿建筑,令人感到威摄和震惊。

最南的太和殿,又名金銮殿,是皇帝发号施令和举行庆祝典礼的封建社会最高等级的建筑:殿广64米,深37米,高27米,重檐庑殿式屋顶,屋顶走兽和斗拱出跳的数目最多;殿内彩画和藻井图案采用龙、凤题材,正中有雕镂精细的皇帝宝座和屏风,座旁是六根盘龙金柱,周围还有三十六根暗红色柱列。整座建筑富丽堂皇,气象非凡,表现出帝王的威严和永恒统治的幻想。

外朝往北是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依次分布在中轴线上,是帝王办事和居住的地方,两侧东西六宫为嫔妃住所,有曲廊、甬道和庭院、广场相勾连。内廷建筑不象外朝那样宽阔宏伟,却深邃严密,秩序井然,另有一番景象。坤宁宫后面,便是御花园。

故宫建筑的屋顶形式、构件种类均不多,体型简单,主要依靠有节奏的空间组合和体量差别创造出有规律的轮廓线;加之大片黄色琉璃屋顶、汉白玉的台基和雕栏,红墙红柱,以及规格化了的彩画,给全部建筑披上了金碧辉煌的色彩,获得了丰富而统一的艺术效果,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建筑群之一。

天坛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坛庙寺观建筑,占地273顷,原为明清帝王祭天、祈谷之处。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坛由一座高2.5米、宽28米、长360米的丹陛桥连成一组风格独特的建筑群。祈年殿是矗立在三层汉白玉圆形台基上的三重檐圆形大殿,围墙方形,象征天圆地方。深蓝色的琉璃瓦,金黄色的殿顶,蓝绿色的檐饰,朱红色的门窗,白色的台基,绚丽多采而又庄严雅静。中央四根高19.2米的龙井柱象征四季;中层十二根金柱象征十二个月,外层十二根檐柱象征十二个时辰,内外柱二十四根又象征二十四节气。殿内地面正中是圆形大理石,带天然龙凤花纹,与殿顶中央的蟠龙藻井上下相对,四周天花图案,金碧重彩。皇穹宇是供奉“昊天上帝”牌位的圆形小殿,单檐蓝瓦,镏金圆顶,好似一把高撑云空的金顶蓝伞。圜丘坛供祭天用,由三层白石砌成,共三百六十根石栏杆,象征周天三百六十度。天坛建筑物周围全是古老苍翠的松柏,愈益显出肃穆静谧,森严崇高。

卢沟桥是北京最古最大的石桥,建于金代大定二十九年(1189),一百年后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赞誉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桥身共十一孔。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桥墩、拱券等关键部分,石与石之间都嵌以带棱带角“8”

字形的腰铁,把两石紧紧联在一起。桥墩平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并在每个尖端安装一根三角铁柱,称“斩凌剑”。桥上两边各有一百四十根望柱和石雕栏板,每根石柱上都刻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石狮,计四百五十个。桥的东头有一对伏地的石狮,西头有一对垂首的石象,形态古拙,象征大桥固若金汤。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是集中表现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名园。其精华由万寿山前山、后山、昆明湖三部分组成。

前山中部从山脚下的云辉玉宇牌坊,经排云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至山顶智慧海,形成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全部建筑均覆以黄琉璃瓦。东西两侧对称布置转轮藏、铜亭两组建筑,还有景福阁、千峰影翠等等赏景、点景和娱乐建筑遥相对应在主体建筑群两边,作为陪衬、烘托,从而显示出皇权的至高无上。后山以清幽秀丽取胜,保留了自然美的韵味,与前山密集、堂皇的建筑群所表现的人工美恰成对比。昆明湖坦荡浩渺,南湖岛上有龙王庙,岛东有十七孔桥与东堤相连,犹如白虹卧于万顷碧波之中。万寿山东坡下有仿照无锡寄畅园建造的谐趣园,小巧精致,具有浓厚的江南风格。颐和园外还有西山、玉泉山可为借景,形成“园中有园,景外有景”的布局。真是独具匠心,美不胜收!

第四节外国古代建筑艺术鉴赏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建筑艺术,其成就、风格并不一样。限于篇幅,本节仅简要介绍在建筑史上影响较大的古埃及建筑、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欧洲中世纪建筑、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古典主义建筑等代表作品的鉴赏。

埃及是文明古国之一。远在公元前三千年,就兴建了具有镇慑人心的艺术力量的宫殿、陵墓、庙宇等宏大的建筑物。其中以金字塔为最著名。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国王)的陵墓。其最成熟的代表作约兴建于公元前二十七世纪的吉萨三座大金字塔。均为精确的正方锥体,形式单纯。中间一座胡夫(一译“库富”)的金字塔最大,高146.4米,底边各长280.35米,用二百三十余万块二、三吨重的巨石叠成。据记载,为了建筑这座金字塔,从当时二三百万的居民中每三个月强征十万人轮番工作三十年之久。吉萨金字塔群位于沙漠边缘30米高的台地上,近旁有高20米、长46米的“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在蔚蓝色的天空下、广阔无垠的金黄色的沙漠前,这些灰白色的金字塔以其高大、沉重、稳定、简洁的形象,象征法老的威严,显示恢宏的气势。在奴隶社会时期,它使人感到专制制度不可动摇的威力,但今天却已作为体现古代埃及人民伟大创造力的丰碑而巍然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