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创作要突出人物,小说鉴赏要突出人物的分析,这是大家都承认的。然而,在怎么写人的问题上,分歧却很大。尤其是近代和当代有不少入主张从抽象的人性出发来写人,他们认为小说里的人不应该是具体的人,也不应该说是一类人的代表,而应该是整个人类的代表。因此,在西方有些小说里的人物,既没有姓名、也没有职业,更没有时间地点,还有一些人认为,人的最内在的、最真实的、最本质的东西是潜意识,是幻觉,因此,不主张写人物在社会生活中的思想、言论、行动。如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芬内根们的苏醒》,写的就是一个人的一场恶梦,作家自己就声称这部作品是一部以梦幻语言写成的梦幻文学。这是一种非传统的小说倾向。这种情况,人们正在研究中,不过,从传统的小说理论来说,还是强调写人,强调创造典型形象,而且,这类作品占绝大多数。
因此,我们鉴赏小说,还是应该重视人物分析。
把握独具特色的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鉴赏小说不能忽略的一个方面。
小说的环境,一般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自然环境是人物活动的空间中的地形、景物、气候诸因素的总和。社会环境是人物活动空间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阶级关系诸因素的总和。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性格成长的土壤,也是烘托人物的重要手段。优美的环境描写,还能给鉴赏者带来各具特色的美的享受。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作品里的环境描写。
怎么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呢?
优秀的环境描写应该是典型的。所谓典型,主要是指作品里的环境反映了时代的本质真实,即正确地反映了一定时代的社会潮流及社会潮流发展的趋势。这是鉴赏环境描写好坏的一条标准,也是鉴赏环境描写的一个方法。
恩格斯在《致玛·哈格奈斯》的信中提出过一个非常著名的论点,即“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同时,恩格斯还在信中指出这位英国女作家中篇小说《城市姑娘》的缺点就在于环境描写不典型,他说,“您的人物,就他们本身而言,是够典型的,但是环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也许就是不那样典型了。”《城市姑娘》描写的是个缝纫女工耐丽的故事。她原与看门人乔治相爱,但她同一个叫阿屠尔·格朗特的绅士两次相遇后,她又爱上了格朗特。格朗特玩弄了她,使她怀了孕,最后又抛弃了她。乔治想为她复仇,她却不肯说出格朗特的名字。孩子死后,耐丽精神上一再受打击,终于发了疯。在她走投无路时,乔治仍然向她表示了爱情。在整个小说中,既没写出耐丽的反抗,也没写出工人阶级互相间的援助。这同当时已经走向自觉斗争的工人阶级的形象是相差甚远的,所以,恩格斯批评了作家环境描写的失真。
从这个例子,也就说明了小说不但要写环境,而且要写典型环境。这也是鉴赏小说环境描写的首要标志。
在文学大师的笔下,某些作品的环境描写着墨不多,却是典型的。如鲁迅的《阿Q正传》里的愚昧、落后的未庄,正是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写照。又如莫泊桑的《羊脂球》里,作家虽然写的是一辆马车及马车沿途经过的景物,但马车上的各色各样的人物以及从这些人物的言行反映出来的现象,正是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缩影。由于环境的典型,作品里的人物就更显得真实可信了。
第二,环境描写是为人物描写服务的,因此,评判环境描写的好坏,必须和人物联系起来,审察其环境描写是否与人物的身分,思想、性格协调一致。
在这方面,《红楼梦》的成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聚居在大观园中,每人住的具体处所都不相同,然而,他们各人住所的环境却和他们的性格和谐一致。贾宝玉所住的怡红院,薛宝钗所住的蘅芜院,其景物、氛围同贾宝玉、薛宝钗性格十分协调,而林黛玉所住的潇湘馆,更是境如其人。一次贾宝玉去看林黛玉:
顺脚一径来至一个院门前,看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正是潇湘馆。宝玉信步走入,只见湘帘垂地,悄无人声。走至窗前,觉得一缕幽香,从碧纱窗中略略透出。
细细琢磨这段文字,只觉得幽清冷寂,不同凡俗。这种环境描写正好烘托了潇湘馆主人公的高洁与孤癖的性格特征。环境与性格互相衬映,相得益彰。
外国的名作中也有成功的笔墨。如托尔斯泰的《复活》
里,主人公的环境就有庄园——妓院——监狱三处,随着环境的变化,主人公的经历也出现了三次变化:婢女——妓女——囚徒。环境描写的三次变化正好映衬出人物经历的三个阶段。环境描写同人物的命运变化一致,和谐统一。
环境描写是为人物服务的,离开了表现人物,环境描写就失去了意义。所以鉴赏环境描写不能不同人物的艺术分析相结合。
第三,鉴赏环境描写除了审察其典型性,和谐性之外,还应审察其独特性、优美性。越是独特的、优美的,才越有审美价值,具有更大的艺术魅力。事实上,一切高明的环境描写,往往不是独特的风景画,就是独特的风俗画。
这种例子,几乎俯拾即是。例如屠格涅夫《猎人笔记》里森林景观,孙犁笔下的白洋淀的水乡风光,或是细腻、多变,或是清新、雅丽,都是极美的风景画,让人读后逸兴湍飞,神思飘举。鲁迅《故乡》、《社戏》里的江南农村风光,老舍《骆驼祥子》里的旧北京的风俗民情,梁斌《红旗谱》里展现的河北的人情世态,柳青《创业史》
里描绘的关中习惯风貌,沈从文《边城》里刻画的湘西山山水水,都是一幅幅动人的风俗画。在他们笔下,无论是风景素描,还是风俗抒写,都是“外地绝无,此处仅有”
的,既独特,又优美,欣赏他们的环境描写,往往有景在目前、人在境中的感觉,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正是独特的、优美的环境描写产生的艺术效果。
赏识匠心独运的情节、结构
情节和结构都是作为叙事性文学的小说的重要构成因素。所谓情节,也就是俗话说的故事。人在社会活动中,同环境必将发生关系,而且主要是人际的关系,他们互相关联或发生种种矛盾冲突,从而形成一个个事件,反映在作品中就是情节。结构是指小说的总体构成而论。一般说来,情节的产生、发展就形成了小说的结构。但是,结构并不等于情节,因为结构除了包容事件的发展过程外,还包括作者的议论、交代、抒情等等非情节的因素。由于两者紧密相关,所以放在一节里,分别进行介绍。
鉴赏小说,为什么要分析其情节、结构呢?因为任何一篇成功的小说都会有一个能够较好地表现内容的整体结构和精心安排的故事情节。情节是小说的要素之一,它对揭示主题、刻画人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结构也是关系小说成败、优劣的关键因素。完整的、巧妙的结构能使主题更突出,人物更鲜明,情节更生动。因此鉴赏小说时,要分析情节、结构,这是由二者在作品中所处的重要位置决定的。
怎么赏析小说的情节呢?
情节有的完整,有的不完整。一个完整的情节,一般具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凡属不全部具备这四个部分的,就是不完整的情节。但是,鉴赏情节时,不论是鉴赏完整或不完整的情节,一般都要从三个方面去分析它。
第一,即考察情节的典型性。所谓典型性,就是检查情节是否反映了生活的客观规律及事件的本质。小说的情节不是凭空编造出来的,而是从大量日常生活的事件中提炼出来,并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的。情节的核心是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应该真实反映生活,具有实际的思想意义,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好的情节应该是典型化的。
例如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外套》是个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作家在生活中所获得的情节原型是一个小职员的经历,他节衣缩食,好容易买了一支猎枪,可是在芬兰湾打猎时,不慎将枪掉在水里丢失了。从此他就一病不起。他的同事们出于同情,凑钱给他买了支猎枪,这个小职员才因此活过来。批判现实主义大师果戈理分析这个情节原型后,经过提炼加工,将猎枪改为外套,主人公阿卡芬维奇好不容易攒钱买了件撑门面的外套,可是被人偷走了,他因此生病,结果丢了性命。作家通过这个改造后的情节,描绘了小职员的苦痛生涯,反映了他们穷困的地位,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的冷酷无情。这一改动,反映了生活的真实,表现了作品的主题,从而使情节的发展典型化了。
在鉴赏情节时,不仅要看重点情节是否典型,也要审—查具体细节是否典型。因为细节是小说描写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典型的细节有利于主题的表达、人物的塑造,从而反映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个性特点,以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量。例如《西游记》里猪八戒藏私房银子的细节,就很典型。作者通过这个细节写出猪八戒的小农意识,刻画了他打小算盘的性格。又如安徒生在《卖火柴的小女孩》里,描写“天气冷得可怕,天正下雪,黑色的夜幕开始垂下来了。这是一年中最后的一夜——新年的前夕。”除夕之夜应是欢乐团聚之夜,但小女孩却死在风雪交加的困境之中,这种环境细节的描绘,更耐人寻味,它既具体地呈现了时令、气象等自然特征,又典型地反映了当地的社会风情,严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穷人和富人的悬殊生活,批判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冷酷无情。
第二,考察情节的合理性。所谓合理,就是要符合人们思想感情活动的规律,切合人物性格发展的轨道。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三个要素是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这就是说,情节是人物的活动及人物之间矛盾冲突的过程,人物行动是情节的根基,因此,情节的安排,必须为人物服务,必须遵循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规律,在表现性格上具有统一性和合理性。如美国著名小说家欧文的短篇佳作《麦琪的礼物》,它描写一对恋人,尽管生活贫困,遭遇坎坷,但爱如磐石,坚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