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疯狂口才
4824000000016

第16章 疯狂实战技巧(10)

生活中,由于事物的复杂多变性和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及思想的深度不同,对同一事物常常会产生不同的认识。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情感升华法则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当自己被尴尬的事情缠住后,尽力赋予这一事物以高尚的情感和积极的意义,化腐朽为神奇,不仅能使自己从尴尬局面脱身,还能在形象塑造上添上光彩的一笔。

60年代,我国外交部长陈毅同志访问亚洲某国。在当地的公众集会上,一位宗教界的长老代表万民僧众向陈毅赠献佛像,立时万众瞩目。陈毅高高兴兴地双手接过佛像,大声说:“靠老佛爷保佑,从此我再也不怕帝国主义了。”一语引得笑声如雷。在上述那种外交场合,陈老总如果不接受佛像,势必要伤害对方的感情,影响双方的关系。但如果毫无表示的接受,就可能被人歪曲为信仰马列的共产党员不再坚持无神论的原则。陈老总高明之处在于改变了接受佛像这一行为的宗教色彩,同时还赋予其积极意义,十分洒脱地摆脱了窘境,显示了自己的高超的外交艺术。

疯狂提示:

情感升华法要求运用的人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文化素养,还要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别出心裁的见解,因而并非人人都能运用。

6.利用模糊语官巧妙脱身

在辩论和交际中,如果遇到窘境,可以利用模糊语言,机智而巧妙地摆脱出来。

不过,模糊语言虽然具有“委婉” 的特点,但由于缺少准确性,也容易为人们带来许多麻烦。在一些场合需要我们仔细辨认,从而明确是非。有这样一则笑话:

有三个读书人上京赶考,路过一处高山,听说山上住着一位“半仙”,能推算出一个人的功名利禄,于是三人便上山求教。听了三人说明来意,“半仙” 紧闭双眼,伸出一个指头,却不说话。三人不解其意,请示解释,“半仙” 摇了摇头说:“此乃天机,不可泄露。”三人无奈,只好下山而去。

徒弟悄悄问“半仙”:“师父,你对三人只伸一个指头是什么意思?”

“傻瓜,这个窍门还不懂!他们一共三个人,将来如果有一个考中,那一个指头就代表考中的那一个;有两个考中,就表示有一个考不中;如果都没考中,这一个指头就表示一齐落榜了。”

“半仙” 的一个指头代表三种意思,可谓“模糊”。它之所以能够服人,并且得到一个“半仙” 的绰号,也许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运用类似“找着丢不了,丢了找不着” 的模糊语言。

可见,模糊语言具有双重功能,虽然它给我们明辨是非造成一定的障碍,而且一旦为论敌所运用,我们就很难辩驳。但是,它的存在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在特定场合,模糊语言用得合情合理,恰如其分,也能够为我所用,令论敌陷入“迷魂阵”。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不要为模糊而模糊,故弄玄虚,那样会适得其反,使自己陷入辑混乱的泥坑之中。

疯狂提示:

模糊语言的功能即“模棱两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你说怎样就怎样,多好!

7.因势利导

这种方法要求面对难堪,煞有介事,顺藤摸瓜。因势利导,用委婉含蓄的语言使难堪自然而然地消失。

有位姓吴的青年教师,刚刚参加工作,他给素有“少林俗家弟子” 之称的“疯狂四班”上第一堂课。这一班全是男生,鬼点子特别多,专爱变着法子为难老师。一进教室,他就觉得气氛不正常,正想开始讲课时,忽然发现讲桌上放着一块木板,上面用粉笔写着“吴XX老师之墓”。对血气方刚的青年来说,这无疑是个奇耻大辱。再看台下,有几个学生正挤眉弄眼,像是在嘲笑他。一定是他们干的!他气愤极了,但他没有发作,也没有退缩,而是小心翼翼地拿起那块“灵牌”,一本正经地放到黑板前又恭恭敬敬地在旁边竖起一支粉笔,然后转过身,轻轻地、缓缓地对学生说:“同学们,全体起立!” 等大家都站起来,他又说:“让咱们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对吴XX同志的不幸表示最衷心的哀悼。现在,我提议,全体默哀一分钟!” 以往有好几个老师面对类似情况,不是在班上大发雷霆,便是夹起书本扭头就走。他的这一举动使同学们大吃一惊,个个面面相觑,不再挤眉弄眼和偷偷嗤笑。接下来,他又故作吃惊地问:“吴XX是谁呀?” 听了这话,同学们都睁大眼睛惶惑地望着他。他指指自己的鼻梁说:“吴XX者,台上新任语文老师是也。他没想到你们这样敬重他,还给他立了‘灵牌’,他在九泉之下得到消息很快就起死回生了,现在他就站在你们面前给你们道谢!” 说完,他还真的向全体学生深深鞠了一躬。这一下,同学们都开心地笑了,笑声是那么甜美,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和歉意。他用委婉含蓄的语言摆脱了难堪。

疯狂提示:

当你看完这则小故事时,难道不会拍案叫绝吗?难道不想向这位姓吴的老师鞠躬吗?

8.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这里栈道借用作转机修栈道之说,当失误造成难堪时,将错就错,错中设下转机,暂时体面脱身,创造一个暗中纠正失误的机会从而使难堪得以解除。

有个演员演“鲁肃” 上场时匆忙间忘了带胡子,他踏着锣鼓的节奏,走了过场,来到“周瑜” 面前,“周瑜” 大吃一惊,但他还是按原台词问了一句“你是何人?”“鲁肃” 照例一摸胡子,糟了,没戴!但他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灵机一动,把原词“我是鲁肃”改成了“我是鲁肃的儿子”,“周瑜” 也将计就计,说:“大胆!你小小年纪想来诳我,这还了得,快快回去唤你父亲上来!”“鲁肃” 心领神会道:“遵命!”就这样,他又从从容容地回去叫他的“父亲”上场了,其实他是回去戴胡子了。这样,他们赢得了台下本来要喝倒彩的观众们热烈的掌声。这一段中“我是鲁肃的儿子”,“快快回去唤你父亲上来”就是设下的转机,有了它,“鲁肃” 才得以顺利地下台戴胡子。

疯狂提示:

由父亲变儿子却能赢得观众的掌声,这都是智慧的功劳。正所谓急中生智吧。

9.侧面运用对方的思路

在生活中有不少事情是一时讲不清、说不明的。当对方利用这一类问题来设置圈套时,置之不理固然不行,但作详细的解释或过度的反应也会使自己被动。而顺水推舟法则是顺着对方的言语和思路,或作巧妙的闪避,或作荒谬的夸饰,在不正面反驳对方言语的同时,却迂回曲折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否定了对方的发难。

一位记者问扎伊尔总统蒙博托说:“你很富有,据说你的财产达3O亿美元!” 这一提问针对蒙博托是否廉洁而来,是极其严肃、敏感和易动感情的问题,回答不妥,就会陷入尴尬。蒙博托听后长时间哈哈大笑说:“一位比利时议员说我有60亿美元,你听到了吗?”蒙博托不从正面否定或解释说明入手,而是举了一个更大数字的例子,以此来表明记者提问的荒唐,间接地否定了提问。

疯狂提示:

运用“顺水推舟法” 时要注意的是;当涉及到重大原则问题时,千万要考虑仔细,并非任何问题都可以顺水推舟,有时多费口舌还是必要的。只有当自己有十分的把握,能够利用对方的言语“漏洞”时,才可借机调侃嘲讽一番。

10.以“褒扬” 对方来缓解难堪

这种方法对对方的发难先是默认并按照发难者的旨意付出些行动,只是到后来再用暗含陡然逆转意味的语言轻轻一点,顺理成章地在“褒扬” 对方的幌子下使对方陷人跟自己相同甚至比自己更难堪的境地,从而使自己的难堪得以缓解或解脱。

张乐平有一幅出名的漫画《三毛叫妈》,画的是一个贵妇人牵着条哈叭狗碰见了三毛,那妇人调笑三毛说只要三毛叫她的叭儿狗几声“爸”,她就给三毛三十块大洋。这真是极大的人格侮辱,可是聪明的三毛很快就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如数地叫了那狗几声“爸”,那女人在众目睽睽之下也只好如数把大洋给了三毛,三毛接过钱,不无感激地说:“谢谢您,妈!” 这一下,就使那原本高高在上的对方陷人了比自己更难堪的窘境,而自己的机智、幽默又得以显露出来。

疯狂提示:

对于与自己为难的人,你要让他比你更感为难,你以后的日子才能太平。

11.仿攻

仿攻法主要是根据对方提出问题的思维方式、语言方式,将问题反“弹” 回去。

俄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不太注意仪表,有一次,戴一顶破帽子外出,几个游手好闲的人嘲笑他:“喂,你脑袋上的那个东西是什么玩意儿?是脑袋吗?”

马雅可夫斯基模仿对方的语言形式,在回答对方的问题时,巧妙地把“脑袋”和“帽子”调换一下位置,就把对方污辱又全部还给了对方。提问者嘲笑诗人的帽子破,而诗人利用仿攻法讥讽了对方的大脑贫乏。

利用仿攻法,不但要注重语言形式的“仿”,同时还要注重思考方法的“仿”。如:有一则故事,《阿凡提开染坊》:

阿凡提开了一个染坊,一个财主有意刁难他。地主拿来一匹布对阿凡提说:“阿凡提,你把这匹布染成不黑、不白、不红、不绿…… 不是一切颜色的颜色。”阿凡提温和地说:“可以,你放在这里吧。”“那我什么时候来取货呢?”阿凡提仿照对方的口气:“ 不是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那天来取货好了。”

在这里,阿凡提以对方刁难的方法来回敬对方,主要是在思考方法上的模仿。这种方法,关键是要把握住对方的思路,然后仿照它用另一类事物比喻,使其荒廖显现出来。

疯狂提示:

仿攻法,要侧重于仿,而且要仿得好,倘若对对方的的问题理解不透,或者对对方的语言形式、方式、方法抓不准,那么“仿”起来就会弄巧成拙,画虎不成反类犬,常常会使自己陷入难堪的境地。

12.利用对方语言引申发挥

领导者在其政治生涯中,常常遇到批评与指责。对于善意的批评,应该欢迎;而对于恶意的挑衅,则要利用对方的只言片语,巧妙地加以引申发挥,不光自己得以争取主动,还能加以回击,使对方有苦难言,陷入被动。

周恩来总理有一次在办公室接待一位美国记者。当这位记者看到周总理用的是一支美国派克牌钢笔时,便带着几分讽刺的口吻问道:“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何使用我国的钢笔呢?”总理听后付之一笑说:“谈起这支钢笔,话就多了。这是一位朝鲜朋友抗美的战利品,是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朋友说,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贵国的这支钢笔。”总理就着话头,大谈钢笔的来历,从侧面点明用这支钢笔的理由,又不露痕迹地压下了对方的气焰。那位记者听了总理的话后,羞愧得哑口无言,不知所措。

“借题发挥法” 虽较“反唇相讥法” 来得温和,但过多运用,会给人以口罗嗦唠叨、纠缠不清的感觉。

13.适当运用明知故问

别人在讲话,你听着听着,突然不懂别人针对你而说的话了。而以一种茫然的神情,傻里傻气地问:“你在说什么呀?我听不懂。”

这完全是明知故问,而妙处就在于此。本来对方处心积虑要诱你说出某些话,而你只需一句:“你说什么呀?” 攻守位置立刻调换,由于你不懂,对方必须进一步解释。本来是他画下编了号的小点要你去连成画,现在变成他得自己把这幅画连给你看了。

例如,对方问你:“你昨天晚上到哪儿去了?”你回答:“嗯?”“怎么啦?”或是“你问这干吗?” 对方不得不直接说:“我九点半打电话给你,没人接。”

又如,对方本来质问:“你喜欢那个女孩吗?”你一装湖涂,对方只得说:“我每次过来,都见你和她在说话。”

以上两种情形中引爆定时炸弹的都是对方,因为你装了糊涂,本来隐含危机的一句话变成了一句比较容易应付的话,你也就不会被迫不打自招了。

如果对方来势太凶,最有效的方法是《圣经》上所说的,别人打你这一边脸时,你送上另一边脸再让他打。也就是拳王阿里所说的;“站稳了让对方去打,等他打累了,他自然就会倒下。”

假如有人走到你的面前,指着你的鼻子骂你是“惯用暗箭伤人的小子”,你不妨说:“哦?一共有几支暗箭?” 有人骂“你是我所见过的最懒惰的人!” 你可以回答:“真的?你什么时候发现的?”

你先承认,然后诱导对方说下去,直到对方辞穷为止。但是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有一个要诀:你要有足够的自制力,耐心听他说下去。如果听到一半你就发脾气,那就会前功尽弃。

如果你没耐心也没时间等对方说到无话可说的地步为止,有个速战速决的方法,就是把他的棒子接过来,别强装笑脸听他骂你,改由你亲自动口把自己骂个够,叫他插不上嘴。

这时候,骂人的乐趣被你占去了,对方自然也就没戏可唱了。

最后还有一个万无一失的方法:沉默。如果你对如何应战没有把握,别忘记你还有不应战的自由。你拒绝加入辩论,谁又能把你驳倒呢?再凶的人,遇见一声不吭的人,就如同空中舞拳,只是比划,几招之后就感到索然无味了。

疯狂提示:

对于那些无理取闹的人,你不妨多多采用此法,这样,与之交锋过后,你会感觉痛快无比的。

①“像你这种人,我见得多了。”

说出这种话的人对你的性格、为人采取的是一种蔑视态度。他未必真的知道你是哪种人,不过是要借这句话来告诉你:他不欣赏你,他看你不顺眼。

A.完全同意他的话:

“经常见吗?”

B.表示像你这种人很不错:

“算你运气好!”

C.故意误解:

“真的,我是AB型的,你怎么知道的?”

D.庆幸他有这样好的眼力:

“谢天谢地。你不知道好多人没见过我这种人,害得我常常要作自我介绍。

②“你以为自己很聪明啊!”

这句话看似问话,又似指责,可以随其说话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意思。同样,听者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来接受这句话。

A.你可以把它当成命令,这样回答:

“好,我照你意思做就是。”

B.当它是一条建议,回答:

“你的话很有道理!”

C.当它是一句问话,回答:

“不敢。不过说说看你为什么这样想,也许可以说服我。”

D.当它是个事实,你说出其所以然来:

“碰到你,我就会有这样的感觉。”

E.回敬他一下:

“是啊,本来我以为你很聪明,可是实际上并非如此。”

14.怎样避免定时弹爆炸

你正在和别人说话,有人说了一句话,令你心里不痛快,要怎样才能避免这颗“定时炸弹”爆炸呢?

当然首先要看这颗炸弹定时的长短,爆炸力的大小。但是你基本上可以采用两种对策:

①想办法在炸弹送到之时不当场接它;

②收到之后原样退回。简单地说,就是利用婉转的方式和针锋相对的方式予以反驳。有时最好能用婉转的方式避开,有时则必须给对方以迎头痛击。选择哪一种方式无关紧要,要紧的是你这种方式必须奏效。痛击的目的是要挺身上前将对方搏倒;避开的目的是对别人的挑衅不予理睬。下面介绍一些具体的例子,以飨读者。

③“你不要太得意忘形了!”

既然他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告诫你,你也不必和他争辩,索性让他自以为是一番,过足其瘾。

A.“有你在,我哪敢忘啊!”

“你教教我,怎样才不会忘。”

“我不怕,我忘了,还有你呢。”

B.热心地说:

“你也别忘了。”

④“你怎么能够这样?”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你这样做太不像话了!”

但是这话说出来时却可以有褒贬两种解释。它本来不是问句,却因为用了疑问句,所以,听者可以故意曲解。

A.当它是赞美之辞,就谦虚地回答:

“没什么难的,熟能生巧嘛!”

“因为我努力吧!”

B.当它是个疑问句,你可以这样解释:

“方法很多呀!”

“失败了再来,总会成功的。”

C.或者故意调皮一点:

“别的样也成,悉听尊便,随时候教。”

⑤“我没打扰你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