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然不能肯定地回答,因为他这样问的时候已经有明知故问的嫌疑了。
A.你权当他不存在:
“抱歉,我没注意。”
B.你被他烦得受不了,可以说话重些:
“以前都不问,怎么今天问起来了?”
C.“还没有。”
你答了之后,继续和另一个人讲话,不论他走开还是正纠缠着你,都已经是你占上风了。
⑥“我知道你在生气。”
通常对方会在说了一些令你不悦的话之后,来这么一句,他所持的态度可能属于下列情形之一:(1)他有些不好意思,借这句话希望你否认在生气,他的良心就可以安然了。(2)他在幸灾乐祸,如果你已经生气了(你确实生气了),也不必装作大度而辩解。
A.鼓励他再讲,看他是否还能讲下去:
“别扯到题外去,我正听得高兴呢。”
“别管我生不生气,你再讲呀。”
B.故作否认:
“没有呀!我在想,这两者的差别你都看不出来吗?”
C.坦然承认:
“此时不气,更待何时?”
⑦“你真的什么事也做不好吗?”
这是抱怨你的话,对方的不满已经十分明显了。其实,对方的态度越明显,你就越容易对付他。
A.进行一番推理:
“我要是什么事都能做好,还会和你混在一起吗?”
B.请他指教:
“你呢?是假装什么事也做不好吗?”
C.立刻举一两件你做得好的事:
“当然不是!只要我高兴,随时随地都可以惹您生气。”
⑧“这样对你好吗?
当你尽情享受过之后,有人拿这样的话来扫你的兴,你自然不耐烦了。
A.装作没听清楚:
“什么对我好不好?”
B.以比较的方式回答似乎更实在:
“嗯,比我预料的要好。”
C.曲解他的意思。
“对我不好对谁好?”
D.你不理他,沉默老半天,等他不耐烦了,正要再问你,你就说:
“嘘!我正在想呢。”
⑨“我告诉过你,你却偏不肯听。”
这是唠叨的人最喜欢说的一句聪明的话,然而这种话总是“马后炮”事情发生后才说,如此除了责怪你做错了事之外,还或多或少有骂你自作自受的意思。
A.为他的一番苦心抱不平:
“问题就在这里,你以后应该去告诉那些肯听你说话的人。”
B.责怪他没有说清楚:
“我以为你是胡说八道呢。下次你在说正经话之前先讲明白,我就会听了。”
“你应该写下来才对。”
C.讽刺讽刺他:
“现在我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排着长队等着听你的指教了。”
⑩“你在说什么呀?连你自己都不懂!”
这确实是一句十分难听又令人冒火的话。就算对方说的有理,也不该用这样无礼的字句。可能你的言语有些不够明了,但也绝不至于让他说得这么糊涂。如果有人对你说这种话,十之八九是冤枉了你,因为对方显然是有了怒气或不满,所以才讲出这样的话。很可能是你所说的话触及了令他不高兴的事,他才不顾礼貌地要打断你。
此时如果你马上要他把这句话讲清楚,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你反问:“你凭什么说我不懂?” 或是:“你这样说有什么根据?” 这立刻就显出你心虚,也显出对方的无礼指责似有几分正确。最糟糕的是,话题马上就会转移到你懂或不懂之上。假如你的确懂得很多还不碍事,否则你将处在被攻击的地位,就会不断慌忙地为自己作出种种辩白。
其实,你应该把话题固着于对方的这一句话上,运用如下方法:
A.如果对方语气不很恶劣,你可用玩笑的口吻说:
“我以为你听不出来我根本不懂呢。”
或是:“你真的那么在意我懂不懂吗?”
B.如果你听出对方的语气带有几丝不解和愤怒,你可这样回答:“你懂吗?”
C.如果你听出对方的话含有轻蔑的意思,你的回答不妨尖刻一点:“你说对了。不过我觉得我懂不懂,你听起来都一个样。”
或是:“不错,我们两个本来就差不多,你也好不到哪儿去。”
D.如果对方明显是有意当众羞辱你,而且讲话的声音特别大引来他人的注目,此时你可以保持镇静,面露微笑地说:“既然如此,那我来讲出一件我一清二楚的事,就是你这个人的教养问题。”
“你到底想不想回答我的问题?”
这是一句威胁的话,但是说话的人已经显示了无可奈何的意味,目标主要不是指向你,而是指向他要求你回答的话,你当然不必把目标扯到自己身上。
A.吊他的胃口:
“恐怕不想,不过现在还言之过早。”
“如果我说不回答,你是不是会被气跑?”
B.你也以威胁的口气作答:
“为你着想,还是不答为好。”
C.答应他的要求.但是不遂他的心愿:
“当然要答,明天早上我就写信答复你。”
“我真佩服你这么看得开。”
其实,他是在骂你缺乏头脑,不知思考,考虑不周……可你听见的却是这句貌似赞扬的话。
A.和他客气一番:
“哪里哪里,你我彼此彼此。”
B.不妨欣然接受他的赞赏:
“的确令人佩服是不是?我对自己的这个优点尤其引以自豪!”
“真的?那你再看看我这双鞋怎么样?不错吧?”
“你的这种态度是正确的,值得保持下去。”
“你父母是怎么教育你的?
谈话中突然牵扯到你的父母,这是最令人恼怒的事,但是千万别因为父母受了指责而生气。对方与父母无冤无仇,并不打算侮辱他们,他的目的是惹你发火。
A.你可以这样说:
“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
B.你默默地想一会儿,然后说:
“我记不得了,恐怕得麻烦你亲自去问问他们。”
C.作肯定的答复回敬他:
“我只记得他们教育我不可以问这样无礼的问题。”
“你有没有考虑过后果?
不管后果如何,需不需要考虑,这都是你自己的事,偏偏世上就有这种爱为别人操心的人,要不要接受他的好意,主权都在你。
A.恍然大悟地说:
“我说嘛!好像忘了一件什么事,原来就是后果!多谢你的提醒。”
B.严肃些:
“我觉得还是由你考虑比较好。”
C.煞有介事地说:
“我听说只要有青霉素,什么后果都不怕。”
D.认为必须按部就班:
“还没有,那是下一个步骤。”
“你还拿自己出丑呀!”
马克·吐温说过,必须有两个人合作才能伤害到你,那就是敌人和友人。敌人说了中伤你的话,朋友再把这话传到你的耳朵里。唠叨的人则是身兼两职,由他一个人当面把你的短处告诉你,自然又是为了你好。你可以拒绝接受这份好意,况且他虽然看出了你自己都未觉察的缺点,他的看法也未必绝对正确。
A.保持幽默的态度:
“答对了,我是出丑。你再猜猜看我现在在干什么。”(然后你就走开。)
B.“怎么,这是你的专利吗?别人偶尔做做都不可以?”
C.说明你这么做的原因。
“这样总比出你的洋相好。”
“我本来是好心,怕你一个人出丑太孤单……”
“我真不忍心看你糟蹋自己的身体。”
这种话和劝你多吃、少吃、少抽烟、少喝酒的话类似,许多人只是顺嘴说说而已,并没有什么诚意,不过是想找个借口扫你的兴,数落数落你。
A.“那你干嘛要看呢?”
B.“我也不忍心,所以我不看。”
C.转移话题:“怎么,难道你还知道有什么可以帮我来糟蹋的吗?”“我不糟蹋自己的身体,难道去糟蹋别人的吗?”
D.幽默一点:“总比糟蹋衣服好。”
E.干脆拉下脸来:“我不忍心看你来。”
“这种东西你怎么吃得下去?”
对方问这句话通常是在你嘴里正吃着东西的时候,你可以把东西慢慢嚼完,咽下去,然后回答他的话。
A.“很容易,你看,就是这样吃。”(同时你再吃一口,作示范。)
B.一本正经地说:
“我想到非洲有那么多人挨饿,我就有胃口了。”
C.告诉他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原因:
“因为可以治感冒呀!”
“我怎么从来没听人提起过你?”
这是有意藐视你的存在。他有没有听说过你是他的事,你自然没有义务替他寻找原因。
A.笑一笑再说:
“因为我的行踪诡秘。”
“因为我的电视专集还没有推出呢。”
B.轻松地说:
“你都听人提起过谁呢?克林顿?”
C.如果对方和你都是男性,可以这样回答:
“因为我叫你太太不要告诉你。”(如果你和对方都是女性,可以改为“先生”。)
D.最简单的回答:
“我不知道。”
“你不知道你这个样子有多难看!”
唠叨的人就是这样,有许多事不用你说,你甚至还未觉察,他就忙不迭地告诉你。
A.把这件事告诉他:
“我不用知道,反正有你告诉我。”
B.再进一步征求他的意见:
“我知道了对我有益吗?”
C.你知道他的用意:
“我干嘛要知道?我知道了,你不就没事干了。”
“这话我不喜欢听!”
这话也是威胁,意思是告诉你:“你说这话让我生气了,我警告你下次不许再讲。” 当然你不必自找麻烦去理会他的话外之音,仅回答字面意思即可。
A.表示对他的好恶十分关心:
“一点也不喜欢吗?”
“那么你究竟喜欢听什么呢?”
B.归咎于他的挑剔态度:“你不试试,凭什么就知道你不喜欢呢?”“这种兴趣是需要培养的呀!”
C.好心安慰他:“第一次听难免不喜欢,慢慢就会习惯了。”
疯狂提示:
对于想打击你的人,你也不必对他谦虚,不妨故意“自大”点,让他自讨没趣。
六、说“不”
1.拒绝的表达方式
罗斯福神秘地向四周看了看,把身子向朋友移了移,压低声音说:“老朋友,你能保密吗?”
他的朋友以为罗斯福要把机密告诉他,便非常肯定地说:“当然能!”谁知罗斯福也非常肯定地说:“我也能!”
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非有声语言两种,其中有声语言,又是语言交际的主要途径。有声语g是由声音和语言两种因素组成的,没有声音,也就没有有声语言,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而即使有了声音,不同句式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表达的效果也大不一样。况且,语音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气的抑扬,更是千差万别,具有丰富的含义。据说,英语中的同一个单词“YES”,在不同的语境下,用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语音,不同的语调来表达,竟然有20多种不同的意思。因此,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语音,就非常重要。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话可以把人说笑,一句话也可以把人说跳。”作为要想拒绝别人来说,就更应该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因为,我们拒绝别人,本身就很容易让人生气,所以如果我们不注意表达方式,就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那么,要拒绝别人时,说话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说客气话
不能因为对方提出的要求,、自己不能够接受,就出言不逊、出口伤人。常言说:“买卖不成仁意在。”即使别人对你的要求,在你看来非常过分,你也应耐住性子,对人以礼相待。这样,就给你拒绝别人铺了一条好路;否则,你认为别人的要求非常不合理,使你难以接受,你就对他毫不客气,脸红脖子粗地大吵一顿,一下子就把你要拒绝别人的路子堵死了。以后,你无论怎么说,他恐怕也很难接受你的拒绝。而且,你还会给人留下很不好的印象,以后别人就再也不愿意与你接触了。
所谓说话客气,就是对人要有礼貌。既然自己要拒绝别人,对方一定也是很不愿意的。因此就要给对方以安慰,多说几个“对不起,请原谅”之类的话,这样,即使你拒绝别人,他也容易接受些。反之,你对之说话毫不客气,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事情往往会被搞糟。如,虽然已是深夜12点钟,可隔壁的邻居家里仍然是音响震天响,而且又叫又跳,惹得四邻不安。这时,如果你跑过去敲开门,对他们大吼大骂一通,试想该是什么结果呢?恐怕很有可能发生争执,甚至还有可能大打出手,使邻里关系出现裂痕。
真正善于交际的人,是很少发火的,更不会出口伤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留侯论》中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率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才是有大智大勇的人。要想顺利而成功地拒绝别人,就应该学会有忍性。即使在对方无理取闹的情况下,也应该客客气气地拒绝别人,因为客气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谦和的语态
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常有这种感觉,同样是一句话,用不同的态度说出来,就会有不同的效果。比如同样是“谢谢你”三个宇,如果你用谦恭的语态表达出来,别人会感到很高兴;而你要是用冷淡而生硬的语态表达出来,我想别人宁可让你用愉快的声音骂他几句。
在拒绝别人时,究竟用什么样的语态更好呢?实践证明,谦恭的语态更能使对方容易接受自己的意见,促进双方感情的融洽。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拒绝的话,谁都不愿意听,但又不能不说。这就要求拒绝者要在语言上下功夫,通过语言交流,增强彼此间的感情沟通,给对方以“自己人”的感受。如果能够形成“自己人”的定势,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从对方利益出发解释问题,对方就会听信,容易接受你的拒绝。反之,语气生硬,不仅很难达到拒绝的目的,而且还会伤害对方的情感,很可能还会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冲突。
比如,某储户对提前支取定期存款要持身份证的规定嫌麻烦,有意见。这时,如果储蓄员说:“就这个规定,你不拿身份证就不给支,有意见找领导去。制度又不是我定的,跟我说有什么用。”我想如果储蓄员向你说了这番话,你的心里一定不会好受,准会气鼓鼓的。但是如果储蓄员换一种说法,比如说:“这是银行的统一规定,到哪儿都一样。因为我们得保证储户存款的安全,万一存折丢了,别人拣到也取不走。”其效果显然就会大不一样。储蓄员从储户的角度出发,耐心地给予解释,对方当然会愿意接受。
同时,为了表现出语态的谦和来,最好不使用诸如质问之类的语气。例如,你的上司某次把一项任务交给你做,你从心眼里讨厌这项任务,但你决不能这样说:“为什么偏偏让我做?你不会找别人吗?”如果你确实为难,你就应该用和缓的语气,把理由说出来,上司考虑到你的实际情况,一定会愿意接受你的拒绝的。粗暴生硬的语态,无异于给本来已经很难进行的拒绝火上浇油,是应该避免的。
知道了拒绝别人的语言要求,还要采用灵活巧妙的方法,下面就为你介绍几种常见的拒绝别人的语言技巧:
凡是学过宋词的人都知道,宋朝的词人大体上可以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类。豪放派讲究直抒胸臆,气势磅礴,如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婉约派的词则比较细腻、温柔,如涓涓细流,比如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拒绝别人时,采取豪放派的做法是不大行的,而最好采取婉约的手法,用委婉的语气来说“不”
古代的时候,皇帝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他手下的大臣经常有“伴君如伴虎”的感觉,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轮到自己掉脑袋。因此,一般情况下,谁也不敢惹恼皇帝,除非他是活腻了。但是,为了国家的兴亡和百姓的安危,一些正直的大臣,还是经常舍生忘死地向皇帝和统治集团们进谏。为了不使统治者恼怒,而殃及自身,他们就经常采用委婉的方法提出自己的建议。我国史书上记载的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们从中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