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星云大师给年轻人的十句箴言
4819900000031

第31章 十句箴言随所住处皆是净土(2)

佛印禅师端详了一遍,一句话也没说,只在纸上写下两个字,又叫书僮送回。书僮又坐了船,一路摇回江北瓜州。苏东坡见到书僮这么快就回来,急急问道:“佛印禅师有讲什么话吗?”意思是,禅师可有称赞什么吗?

书僮回答:“禅师没有讲什么话。”

“啊!真是岂有此理,他没有讲话,你怎么就回来呢?”

书僮委屈地说:“话是没有讲,但有在纸上写字。”苏东坡一听:“赶快拿来看。”

上面写了什么呢?“放屁”两个字。苏东坡一看,火冒三丈——

“这个老和尚,我平常那么尊敬你,不称赞我也就罢了,怎可以骂我放屁?”

所谓“八风”,不是室外吹拂的东风、南风,而是指我们遇到各种因缘,产生的八种境界,即“称、讥、毁、誉、利、衰、苦、乐”。苏东坡认为,自己的修养已经到了八风吹不动的程度,你佛印禅师为什么还骂我“放屁”呐?心里愤愤不平,又命书僮叫了船,准备到江南金山寺跟佛印禅师理论一番。

佛印禅师知道苏东坡会来,便站在山门口等待。当他看到苏东坡气呼呼地走上来时,哈哈大笑:“学士,学士,您不是‘八风吹不动’了吗?怎么一"屁"就打过江了呢?”

“八风吹不动”,是有定力的表现。就像真正聪明者不会认为自己聪明一样,真正有定力的人是不会以“八风吹不动”自诩的,这本身就是一种不正常的心态。有道是“定则生慧”,苏东坡定力不够,智慧也就受到了限制,没有意识到佛印禅师所书“放屁”二字是对他“八风吹不动”的验证和考验,产生了错误意识,误以为佛印禅师只是在羞辱他,因此也就被“一屁打过江”了。

看来,—个人口里经常说自己有修养、能明理,是没有用的。所谓“道一丈,不如行一尺”,修学佛法,要真实做到,否则千经万论也只是“数他人宝”,一无用处!

贪恋般若,蹉跎禅定

禅定是否到位,与般若智慧是有关联的,定能生慧,慧能生定,这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如果过分贪恋般若,却只能蹉跎禅定。

一位国王很欢喜鸟类中的大雁,尤其当大雁飞在天上,有时候排成一字,有时候排成人字,队形非常壮观。

国王命猎人捕了许多大雁,养在笼子里,每天喂以美味饮食。笼子里的大雁雀跃欢喜,因为在野外天天寻求生活饮食,实在不容易。现在在笼子里,不必飞行找寻,就有美食摆在眼前,自然高兴万分!

雁群中,有一只大雁却忧愁不悦,它不吃任何东西,偶尔只喝一点水。其他大雁笑它不知时势,在这小笼子里有的吃、有的喝。还烦恼什么呢?

过了一两个星期,那只不吃食物的大雁慢慢消瘦下来,不再像一只大雁。有一次,趁着猎人不注意的时候,瘦小的大雁从笼子的铁缝钻了出去,恢复自由之身,重回天空,快乐翱翔。其他的大雁因为饱食终日,被猎人养得肥肥胖胖,不要说在铁笼子里飞不出去,就是铁笼子打开,它们也飞不动了。

食物因为自由飞翔而来得甘甜,般若因为禅定自在而无比快乐;如果贪恋于般若智慧的所见所得而产生执着心,就会失去禅定的功力,无上的般若也就随之丧失了。

所以说,虽然禅定生般若,但对般若要保持平常心,若有若无,可有可无……只有守“无”,才有般若;一旦执着,真正的般若也就不复存在了。这就是禅定和般若的微妙关系,不能因为贪念般若而蹉跎了禅定的功夫。

5.禅者在生活中是如何修持的

星云大师:禅,是一种艺术的生活;禅,更是一种圆融的生命,自然天成的本来面目。如此美妙的禅,不只属于寺院所有,也不仅仅是出家人所独享,应该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生活里,处处都需要禅的智慧、自在、率性与逍遥。

定不在境,定在内心

很多人都比较看重外在环境条件,以为优雅舒适的环境可以使心情好,可以促进自己的工作,可以使生活更快乐。其实不然,外在的环境终究只是外在因素,正在能左右自己的还是自己的内心。如果只是贪图外界的安逸,会导致自己安于现状,无心上进,反而与发展无益。只有端正自己的内心,才是通往成功的不二法门。

佛陀有一位名叫弥醯的弟子,在一次化缘归来的路上,经过一处美丽、舒适的果园。他当下起了一个念头:“如果能在这么美丽幽静的地方打坐,对我的禅定功课一定能够有很大的帮助。”于是他就请求佛陀允许他,独自在那片果园里打坐。

佛陀对这个弟子的情况相当了解。他知道弥醯的心性还不稳定,光凭着一念的喜好,并不会为他的修行带来帮助,因此要他过一段时间再说。

然而弥醯早已被他的美梦冲昏了头,经过一而再,再而三地恳求佛陀,最后佛陀只好答应了他。弥醯满心欢喜地前往他理想中的地方,并找到一棵大树下坐了下来。

奇怪的是,他坐了大半天,心中的意念却纷飞不断。他慢慢地意识到,这样的禅修对他来说,果真是一点进展都没有。

好不容易捱到傍晚,弥醯终于放弃了心中的执着,悄悄回到佛陀及弟子们所安住的精舍,并且向佛陀禀告他在禅坐时,受到的种种烦恼与困扰。

佛陀看到弥醯已有悔意,于是告诫他:凡夫的心容易随着外境的变化而飘忽不定。禅坐修行,还是要找寻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调整心念,而不是一味地追逐舒适安稳的环境!

弥醯听到了,当下升起了惭愧心,并且用心参悟佛陀的告诫,不久后便证得了初果。

所谓“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心,是万物之本,一个人如果没有把“心”这个最重要的根本照顾好,纵然外在环境再好,终究还是不能圆满。

行不去处,自知回头

常人因无明造作,容易对世间万象产生贪爱执着:眼贪色、耳贪声、鼻贪香,舌贪味、身贪触觉、心起分别,因分别妄动而造下是非善恶。

贪心产生执着,有贪执就有偏颇,有偏颇就有谬误。比丘的肚子就好比是一个挡箭牌,挡住了粗汉的执着心。

很久以前,在浙江普陀山上有一位勤修苦行的比丘善听,他二六时中都在禅定之中,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地观照佛法真理,从不懈怠,唯一能让他起身的,就是饥肠辘辘时。等到托钵完,进食后,比丘即刻进入禅定中,继续用功。

一天,善听比丘感到饥饿,于是出定下山,准备沿街托钵。才走到半山腰就看见一位正在打猎的粗汉,比丘心想:佛法广大无边,众生平等无差,托钵不该分贫富贵贱才是。于是,趋前向粗汉行化。此时的粗汉正为采猎不到动物而懊丧,心情郁闷无处可以发泄,善听比丘的出现,正好成为泄愤的对象,手上的弓箭早已蓄势待发,就毫不犹豫地朝向比丘。

面对粗汉的行为,善听比丘不慌不忙,神色若定地解开衣衫,轻声说:“请射我的肚子,好吗?”

“为什么要我射你的肚子?”比丘突如其来的反应,让粗汉如堕雾里。

“我本来可以清净修行,却因为饥饿难耐,不顾危险地向你乞食,才会遭此横祸,所以要你射我的肚子。”善听比丘平静地解释。

这一番话听在粗汉耳里,犹如当头棒喝,他暗忖:我的处境与比丘有什么不同?为了充饥,宁愿冒着生命的危险,与虎豹豺狼搏斗,造下无以计数的罪业。粗汉当下忏悔己行,追随比丘出家修道。

软肚子当然挡不住硬箭头,正因为此,对方同样软弱的内心就被触动了,他要考虑这支箭到底能不能射出去,既然射不出去,那就要主动回头,自己也就幡然悔悟了。

这就是禅宗的另一修行方法:直逼人心,赌其通路;行不去处,自知回头。禅家常用的断喝、棒打,皆有此功用。

6.禅者的智慧风光

星云大师:禅不是刻板,不是呆坐,禅更不是墨守成规。禅是活泼,是幽默,是方便,是灵巧,有方便、有灵巧才是禅。古代的禅师大德,他们扬眉瞬目、举手投足都是禅,甚至一言一行、一思一想无非中道,一草一木、一沙一石无非禅心。所以,只要我们有了禅心,再看世界、看自然、看万象,一切就都充满了禅机、充满了妙趣、充满了智慧。

一言不发胜似千言

禅对人的教诲指点,有很多种方式,它不苛求于形式,只看是否真正能点拨人于迷途。这和家长老师教导孩子是同样的道理。有时可能需要讲道理、摆事实,让孩子明白;有时却无需多费口舌,可能只是旁敲侧击、看似不相干的几句话,有心的孩子自然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

良宽禅师终生修行参禅,从来没有松懈过一天,他的品行远近闻名,人人敬佩。当他老年的时候,从家乡传来一个消息,说禅师的外甥不务正业,吃喝嫖赌,五毒俱全,快要倾尽家里的财产了,而且还时常为害乡里,家乡父老都希望这位禅师舅舅能大发慈悲,救救外甥,劝他回头是岸,重新做人。

良宽禅师听到消息,不辞辛苦,不顾自己年事已高,立即往家乡赶。他风雨兼程,走了三天的路,终于回到家乡,和多年没有见过的外甥见面了。这位外甥久闻舅舅的大名,心想可以在狐朋狗友们面前吹嘘一番,因此也非常高兴与他的舅舅相聚,并且特地留舅舅过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