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星云大师给年轻人的十句箴言
4819900000032

第32章 十句箴言随所住处皆是净土(3)

家人都很高兴,心想正好禅师可以整夜对这个不肖的外甥进行说教,劝他浪子回头。外甥却心想,久闻舅舅大名,要是他真的对我说教,我可要好好捉弄他一下,日后在朋友们面前摆摆谱。出乎意料的是,晚上,良宽禅师在俗家床上坐禅了一夜,并没有劝说什么。外甥不知道这个舅舅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惴惴不安地勉强熬到天亮。禅师睁开眼睛,要穿上草鞋,下床离去。他弯下腰,又直起腰,不经意地回头对他的外甥说道:“我想我真是老了,两手直发抖,穿鞋都很困难,可否请你帮忙把我草鞋带子系上?”

他的外甥照办了,良宽禅师慈祥地说道:“谢谢你了。年轻真好啊!你看,人老的时候,就什么能力也没有了,可不像年轻的时候,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要好好保重自己,趁年轻的时候,把人做好,把事业基础打好,不然等到老了,可就什么都来不及了!”

禅师说完这话,掉头就走,对于外甥的任何非法行为,一句不提。

但就是从那天以后,他的外甥再也不花天酒地去浪荡了,而是改邪归正,努力做人,像换了个人似的。

禅宗的教学法,有时当头棒喝,有时反诘追问,有时“有”“无”不定,有时暗示含蓄。总之,禅的教育,就是不说破,没被说破的才是自己的全部。不说破,留给别人思考的余地,相信他们能够思考,他们通过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比强行灌输进去的效果要好。不然,唠唠叨叨,自己累得要死,不但劳而无功,还会引起对方的抵触情绪。

天下爱护儿女的父母们,你们能懂得这种禅心吗?你们能够运用这种暗示、启发教学法吗?

只需一个转身,即可把时间抛在身后

禅者的智慧也是和其特殊境界分不开的。禅境讲究虚无,不偏执于任何一方面,甚至达到忘我的境地,所以要连时间也忘在身后。

老和尚经常带着小和尚到寺院外面的山峰上诵读经文。

有一天,小和尚对老和尚说:“时间过得真慢呀。”

老和尚就说:“你这样试试——上午,你面朝西方坐着读;下午,你面朝东方坐着读。”

小和尚就听了师傅的话,背对着太阳诵读经文,渐渐地,就忽略了时间的快慢。

第二天,他对老和尚说:“师傅真高明,这一转换方向,我就忘记时间了,整个心思都放在诗文里了。”

老和尚说:“无论干什么事情,只有把时间放在身后,才能做到全神贯注,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转过身躯,背对太阳而坐,读经的境界就会完全不一样了。禅者处事总是这样简单而又充满智慧的灵光。

7.人间净土的美景

何谓净土?酷暑寒冬都美,南北东西都好,高低上下都妙,人我界限都无,这就是净土。

星云大师:你的心能任运逍遥,随缘放旷,则“随所住处,皆是净土”。就如天上的太阳、月亮,不管乌云密布也好,或是刮风下雨也好,太阳、月亮都是那么逍遥自在地悠游于虚空之中,这就是随心而住,唯心净土。

人间净土是通过禅修而得来的“人间仙境”,是一种随身随地的享受。

始终如一的幸福

同一个事物,有人见了欢喜,有人见了悲伤。事物没有差别,可心境为何天壤之别呢?就是因为我们的内心太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扰。

一池落花,两样心情,有人怜惜好花飘零,有人却喜花果将熟。企图改变外在的环境,不如改变我们内在的心境,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快乐和幸福将永远相随。

有一个年轻人,刚结婚时,逢人便说,有了家庭生活多么美好、惬意。单身时,回家吃泡面度日,现在一回到家,大门一开,笑容可掬的太太提着拖鞋让我穿上,一进到屋子里,可爱的小狗围着我汪汪叫,餐桌上菜香四溢,你看人生多么美好?拥有家庭多么幸福呀!

一年后,他逢人便诉苦,结婚的烦恼、有了家庭的烦恼。因为现在一回到家,太太不再拿拖鞋给我穿了,她也有工作忙碌着,换成小狗衔拖鞋给我,太太绕着我汪汪叫,要求我要分担家事,要求我要懂得投资之道,要求我要准时回家……一年后,浪漫的烛光晚餐不见了,温柔可人的太太变成管家婆,结婚这么不自由,简直像个牢狱一般。

年轻人心情苦闷,跑到寺庙向一位法师诉苦。法师听完年轻人的话,告诉他:“你大可不必再苦恼,你仍然可以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为什么呢?你的拖鞋一样有善解人意的小狗给你衔来,太太对你要求的声音,就当作小狗可爱的汪汪叫,仿佛是像一首又一首的幸福乐曲,你的生活,还是和以前一样美满。”

外在环境怎么改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内心不要被外境所迷惑,那样只会给我们平添烦恼。

我们的心常因外境而生分别心,听到好话如上天堂,听到批评则茶饭无味、辗转难眠。《华严经·普贤三昧品第三》中说,如来的心“离诸谄诳心清净,常乐慈悲性欢喜”。凡夫的心原与如来无二致,只要懂得化惜心为舍心、化嗔心为喜心、化贪心为施心、化杀心为慈心,不贪求世间五欲的滋味,不再于刀口上舔蜜,自然能解冤消愁、轻松自在。

阳光抚慰的笑脸

世间的人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呼吸着同样的空气,沐浴着同样的阳光,可是人们的心情却千差万别。有的人每天都开心快乐,脸上总挂着笑脸;可有的人总是忧愁烦恼,很难看到他们的笑脸。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叫乐天的老和尚,每天都乐呵呵的。有个小沙弥感到好奇和羡慕,就寻个机会问乐天和尚:“师父,我看你每天都乐呵呵的,太令人羡慕了,有什么诀窍吗?”

“什么诀窍也没有,”乐天和尚笑眯眯地说,“我这张被阳光抚慰过的脸,就像花骨朵开花一样,自然而然地就笑了。”

小沙弥就说:“阳光怎么不抚慰我呢?我怎么就笑不起来呢?”

“那是因为你没有抚慰阳光,”乐天和尚依然笑眯眯地说,“其实,阳光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我经常看到你的脸也满是阳光的。”

小和尚就更加迷惑了,不解地问:“阳光怎么抚慰呢?”

“珍惜每寸光阴,不虚度每一天,”乐天和尚还是笑眯眯地回答,“早晨迎接朝阳的升起,傍晚目送夕阳的余晖,不就抚慰阳光了吗?”

小和尚终于明白了乐天和尚的开导,舒心地笑了。

其实阳光一直抚慰着每个人的脸,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乐天和尚那样感受到阳光的抚慰并尽情地享受快乐。这是由于执着心占据了人们的心灵,以至忽视了阳光的存在,当然也不会有心情去抚慰阳光。

8.对自己的心情进行保鲜

星云大师:我们的心好比工厂,能够制造各种东西,有清净的,也有污浊的。求道就是要把这颗原来具有真如佛性的心,扫除表面的尘垢,恢复“一点通”的“灵犀”,还给它光明的本来面目。好比拨去浮云的明月,重现灵明。当我们的心清净无染时,就能够像月亮一样,如实地观照事物的实相,这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能生万法”的真心佛性。

千万别迷失了自我

大千世界,繁华乱世,很多人在纸醉金迷、物质享受中迷失了自我。最终丢失了自己纯真的本性,甚至为了得到更多、占有更多而不惜铤而走险、无恶不作。从禅学上来说,他们并不是本性多么恶劣,而是他们迷失本来的自己,而且没有及时地呼唤自己、找回自己。

每天清晨,不等寺院里的晨钟敲响,僧侣们就被老方丈的呼唤声惊醒了。不过,老方丈呼唤的却不是寺院里僧侣们的名字,而是他自己的名字。

多少年了,老方丈总是在晨钟敲响的前十分钟左右,率先起床,站到寺院附近的山坡上,对着山谷大声呼唤自己的名字。有一个小和尚曾经问过老方丈:“您怎么天天呼唤自己呢?这样做有什么玄机吗?”

老方丈笑笑说:“我天天晚上在梦中出走,甚至云游四海,腾空万里,根本无法约束自己。醒来后当然要呼唤自己了,把自己及时地唤回来。不然的话,就有可能把自己迷失了,再也找不到自己……”

其实,常常走失自己的,岂止老方丈,又岂止是在梦里?现实生活中,不知有多少人在经意或不经意间,就走失了自己,迷失了自我。

这是一个关于禅的问题,禅总是在点亮我们的心灯,让我们能够看到眼前的一切。既然是要我们自己“看”东西,那就要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自身的价值,而呼唤自我就是一种很好地强化自我、保养身心的方法。

坐忘日月

身处21世纪,信息知识的丰沛多样让人目眩,事业工作的繁忙沉重让人不安,生活行程的紧凑杂沓让人动荡,意识上蹿下跳,人也显得虚浮躁动,思路无所适从,压力更是无从释放。

为此,许多企业推行“心灵训练”计划,通过禅修提高员工心灵的能量、正向的情绪以及创造的能力。他们明白,从根本调整才是关键;只要时时保持一颗明晰沉静的心,以积极喜乐的态度对待世间一切,那么无论身处职场或课堂,都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明朝的憨山大师常常坐在木桥的桥墩上,听溪水的声音。

有一天,他坐下以后,顿忘身心,念头一动就听见流水声,不动即不闻,最后众响皆寂,根尘俱泯。

又有一次,在打坐时,又进入坐忘的境界,直到听到耳边数十声响,才微微觉醒。睁开眼睛一看,竟不知身在何处。

信徒对他说:“我离开的时候,师父就闭门打坐,今天已经第五天了。”

憨山大师回答:“我感觉只有呼吸一下的时间而已!”

憨山大师醉心于打坐调理,常常因为心意静寂而顿失根尘、万籁隐没。其实,人的一念岂止坐忘五个昼夜,一念更可以坐断三际妄想,任它刀兵水火、川流不息,我且日日醉卧于野水春风之中。因为这一念,便足以驰骋于天地古今,创意无限,巧思出新;因为这一念,便足以跨越情绪的藩篱,洞观一切,气爽神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