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星云大师给年轻人的十句箴言
4819900000029

第29章 九句箴言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3)

释迦牟尼前世修行“舍身饲虎”。老虎快要饿死了,释迦牟尼可以把自己的身体施舍给它,以此挽救老虎的生命。正因为释迦牟尼如此能舍,所以他就达到了“无我”的境界,成佛是自然的事。

杭州径山院僧人鉴宗是湖州长城人,俗家姓钱氏,是礼部侍郎钱徽的孙子。鉴宗的父亲钱晟生病时,鉴宗割股肉给父亲吃,他怕父亲不吃,就对父亲说这是牲畜的肉。父亲吃后,不久病就好了,鉴宗的孝誉闻于乡里。后来,鉴宗也成为高僧而得解脱。

对于舍得,真心能舍的人是不求得的。不管是施舍身外之物,还是身内之物,都不要有所执着,不要企图获得回报。这就叫做无相布施,只有无相布施才能使人达到“无我”的境界。

升华无我的境界

普通人因为执着于自己,无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为了滋补身体可以杀尽一切水陆众生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若有别人残害自己的身体,更会对其切齿痛恨。然而,释迦牟尼在往昔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时,不但没有痛恨之意,反而发愿今后成佛第一个就要度这个残害自己的人。这是什么力量使然呢?这就是“无我”的力量。因为一旦达到了“无我”的境界,则肉体的我已经成为假象,而永恒不变的“真我”就出现了。一旦“真我”出现,菩提心也就来了。

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守卫台湾时,遇到一个从广东来的高僧,袒臂端坐。用利剑去刺他,如刺铁石。论兵法也可以娓娓而谈。郑成功正在招募豪杰,就很敬重他。后来他渐渐骄傲,态度傲慢,郑成功无法忍受,又怀疑他是间谍,想要杀他,但是又怕杀不死他。

当时有一员大将叫刘国轩,对郑成功说:“一定要除掉他的话,我有办法。”他于是邀请僧人,盛情款待他,忽然说:“大师固然是佛位中人,但不知遇摩登伽女,还会收纳吗?”僧人说:“我心空旷,心似泥土,何能动心?”刘将军说:“不过我还是想看看真实的情况,才肯相信。”

于是就精选善于行淫的美色十多人,安排大床,让她们侍候僧人。这些美女个个风情万种,柔情蜜意,尽天下美色妖惑之能事。僧人开始时与她们谈笑自如,似无所见。时间一久,忽然闭目不视,刘即拔剑一挥,僧人头即落下。

郑成功问其缘故,刘将军回答:“他能够刀砍不入,是他练功的定力所形成的。他心定则气聚,心动则气散。开始时,因为他不动心,所以敢张目见色,后来闭目不视,就知道他已经动心了,只是极力在控制,所以我剑一挥,他即人头落地。”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真正做到“无我”,才能达到遇何境界都不动心。这个僧人既然渐渐骄傲,说明他的执着和分别心已经来了。真正“无我”的人,永远不会骄傲,永远都会把自己视为地上的泥土一样。

“无我”是乘载芸芸众生通向解脱彼岸的航船。只要真正理解和做到“无我”了,离涅槃境界的日子也就不远了。所以,我们应该知道,身家万贯的并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只有达到“无我”的人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

7.没有烦恼的人生

星云大师说:“烦恼由心生,而非身外物。”他是在告诉我们,其实很多时候,烦恼并不是由身外之物引起的,而恰恰是我们心里生出来的。但是,很多人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每遇烦恼,他们就把原因归咎于外在的事物,从而就忽略了自己心意的作用。

人生烦恼何处生

很多人可能都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人生诸多烦恼,到底生自何处?

有人以为烦恼是眼睛引起的,因为有句俗话叫“眼不见心不烦”。可是从来没有谁为了去除烦恼而把自己的眼睛挖瞎,可见烦恼不是眼睛引起的。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每样都是人身法宝,缺一便成残疾人。谁也不想成为残疾人,可见耳、鼻、舌、身都不是烦恼的本源。

那烦恼的根源是不是意呢?意其实最珍贵。人与其它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意,人的聪明愚蠢也靠意分别。没有意,人生也就失去了意义,可见意也不是烦恼的根源。

有位虔诚的女施主,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

一天,当她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信德禅师从法堂出来,信德禅师非常欣喜地说:“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以香花供佛,根据佛家经典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女施主非常高兴地回答:“这是应该的,我每次来您这里礼佛时,觉得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烦嚣的尘世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信德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女施主答:“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在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为这一截花梗已经腐烂,腐烂之后水分不易吸收,花就容易凋谢!”

信德禅师说:“其实,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道理也是一样的。我们的生活环境就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唯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地忏悔、检讨,改掉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

的确是这样,其实烦恼都是出自人心的。如果想要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不为烦嚣的尘世所沾染,那么就要经常反省自己、时时审视自己,使得自己始终能保持简单、宁静,心灵自然就会纯净无染,又怎么会心生烦恼呢!

佛在意而不在身

其实,每个人原本都是自在的,是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不愿意接受自在,自己时时把自在给破坏了。总认为自己缺少什么、需要什么、期待什么,有这么多不好的因素存在,又怎么能领悟本来是‘佛’呢!

福州罗山道闲禅师去拜会石霜禅师,说:“心的灵知灵觉已现,却往往会被一大堆纷乱的琐事束缚住。在这种起伏不定的时候,我该如何用功呢?”

石霜禅师回答说:“最好是正视它,直接把各种念头抛弃掉。”

道闲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便又去请教严头全豁禅师,问了同样的问题。

严头禅师说:“那狂妄之心该止时便会止。学佛之人应当懂得,佛在意而不在身!”

人心总是纷乱复杂、起伏不定,智慧的人能够顺其自然。‘佛’不在眼睛里、不在耳朵里、不在鼻子里、不在舌头里、不在身体里、不在意识里,更不在念头、思想、感觉里,其实,‘佛’就在时时自在的现在里,离开现在哪里还有‘佛’呢?

或许有人会奇怪,也许要问,既不入定,又不能需要快乐,那怎么安排思想和生活呢?佛法的奥妙就在这里,心的自在本不需要任何物质与精神的快乐来维持,需要快乐感觉反而等于心被物质与精神给束缚住了。

我们打发思想的最好办法是工作,在照顾自己之余还可帮助困难的人。千万不要以为这样的人生没有意义,其实在你确定这种观点并照之实行时,世间的烦恼就已经远离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你体会的将是更加自在和舒适。这就是不修而修、不定而定,在热闹中是禅定,在寂静中是禅定。随着时间不断地推移,禅定功夫也会越来越高。

8.勿见他人之过

一个真正修行的人是不见他人过的。如果见他人过,他人过就是自己过。星云大师曾举过一个例子谈论这个问题,说我这心里挺平静的,我没有那样。你并不知道,在你发现别人的缺点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是你的缺点了。这个事实、这个道理一般人看不透。有人说我这心里挺平静,我心里挺好,我今天挺开心的。但你只是一时的感觉,或是暂时控制了自己的想法,感觉到好,但你发现别人有缺点的时候——你已经发现别人的缺点,实际上你的起心动念就已经是烦恼了。

别用虚妄的眼睛看别人

每个人看别人的时候总会带着情感。在内心欢喜的时候,看别人总觉得都很好;如果心里有烦恼的时候,看到别人处处都别扭。当一个人生起情感时,发现别人也充满了情。这个情充满了什么呢?好和坏的情。烦恼呢?也充满了好和坏的问题。说自己好,他人坏,这都是烦恼。

但是,人的眼睛所见都是虚妄的,看的并不全面。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前方,看不到后方,它不能做透视法,所以眼睛的功德是八百功德,它不能做到圆满的功德。所以,我们想真正知道自己的时候,你必须前后都得有镜子,才能看到后边。

一天,汾阳善昭禅师对庙里的僧众说:“昨天晚上,我梦见死去的父母向我要酒肉钱。我心里难过,所以免不了要随风俗习惯,买点酒肉、纸钱来祭奠一番。”

于是,禅师就如此这般地张罗着把祭奠办了。但他在祭奠后却独自坐在酒席上,旁若无人地吃起肉喝起酒来。

僧众们看不下去,纷纷指责他说:“今天才知道你原来是个酒肉和尚,怎么有资格当我们的导师啊!”便都打起包袱离开了。

只有石霜楚圆、大愚守芝等六七个人没走——他们后来都成了著名的大禅师。

事后,汾阳禅师感慨地说:“那么多的闲神野鬼——成不了气候的可怜虫呵!只消一盘酒肉、两百张纸钱就打发走了。”

古语有云:“酒肉穿肠过,佛祖在心中”。禅修的是心而不是身,僧众们看到善昭禅师吃肉喝酒,认为他没有禅心,但却并没有用心去体悟。拂袖而去的他们,只是一班凡夫俗子,没有佛心,自然成不了真正的禅师。

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所以,遇事不要被自己的眼睛所蒙蔽,要仔细地用心思考,真正弄清前因后果再下结论。

勿见他人,无恼无过

佛教所说的修忍辱,什么叫忍?即忍无所忍。没有能忍和所忍,没有外境,能忍的“我”和所忍的“他”都不存在,这叫忍。只有这样认识问题,才能真正地发现问题。张口绝对不说他人过失,不管什么时候心里都不要有这种念头。有这种念头,烦恼肯定来。只要没有这种念头,就不会有烦恼。

大诗人苏东坡年轻的时候,有一天到金山寺和佛印坐禅。坐了两个时辰,东坡觉得身心通畅,便忍不住问佛印:“你看我坐禅的样子如何?”

“像一尊佛。”佛印接着问东坡,“你看我坐禅的样子怎样?”

“像一堆粪。”东坡揶揄地说。

东坡回家后,高兴地告诉妹妹苏小妹:“我今天赢了佛印禅师。”

苏小妹不以为然地说:“其实你今天输了。佛印心中有佛,所以才看你如佛;你心中有粪,所以才视禅师如粪。”

所以,发现别人问题的时候,不要得意,觉得自己优于他人,其实那只是烦恼的生起。我们有了人相、我相、众生相,就已经起了烦恼。因为有了人相就和你产生了对立,你产生了对立面,发现了他,就发现了你,因为你发现了别人,“我”就生起来了。那“我”从哪里来的,发现了别人才感觉到“我”的存在。所以,我们在修行中千万别发现别人的存在,也就没有“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