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组织行为学纲要
4789800000019

第19章 组织中的个体行为(6)

4.所在人际群体的环境因素:包括人际群体的成员素质、相互关系、兴趣志向等因素。

(二)自然性因素

1.生态环境状况

(1)地理位置:所在组织及岗位的地理位置有利或不利是影响个体成员的生理和心理状况,进而影响成员行为表现的客观因素。

(2)气候条件:所在组织及岗位的气候条件适宜或不适是影响个体成员的生理和心理状况,进而影响成员行为表现的客观因素。

2.生态平衡机制

(1)自然机制:所在组织及岗位的生态环境的自然平衡机制正常或不正常是影响个体成员的生理和心理状况,进而影响成员行为表现的客观因素。

(2)人为机制:所在组织及岗位的生态环境的人为平衡机制协调或不协调是影响个体成员的生理和心理状况,进而影响成员行为表现的客观因素。

(第四节)个体职业生涯的设计

一、职业生涯设计的涵义

(一)涵义表述所谓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人们根据社会运行的现状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按照自我的价值需要和实际条件,对自己所要从事的社会职业进行前瞻性、动态性的设想和计划,以指导自我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它是现代从业人员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必要步骤,是一个不断设计、不断开发、不断实践、不断变迁的动态的发展过程,是青少年从小确立人生理想的基本方式。

(二)涵义分析

1.属性

(1)功能属性:自我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设想和计划。

(2)意义属性:现代从业人员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必要步骤。

2.依据

(1)客观依据:社会运行的现状和社会发展的趋势。

(2)主观依据:自我的价值需要和实际条件。

3.特点

(1)理想性——意义特征:职业生涯设计具有充分体现自我的人生理想的意义特征。

(2)前瞻性——表现特征:职业生涯设计具有超前瞻望自我的职业生涯的表现特征。

(3)条件性——现实特征:职业生涯设计具有依据自我的条件进行设计的现实特征。

(4)指导性——功能特征:职业生涯设计具有指导自我的职业生涯发展的功能特征。

(5)动态性——过程特征:职业生涯设计具有根据从业实践来调整设计的过程特征。

二、职业生涯设计的功能

(一)明志的功能职业生涯设计具有明确体现自我确立的人生发展志向的作用。

(二)导向的功能职业生涯设计具有引导自我明确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的作用。

(三)激励的功能职业生涯设计具有激励自我产生发展职业生涯的动力的作用。

(四)基础的功能职业生涯设计具有反映自我职业生涯发展的客观基础的作用。

(五)调节的功能职业生涯设计具有自觉调节自我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的作用。

三、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

(一)职业生涯的目标设计

1.反映自我人生理想的目标设计:指自我在社会教化和生活实践的作用下形成的理想。

2.反映自我客观实际的目标设计:包括自我的生理和心理等条件、家庭和经历等条件。

(二)职业生涯的选择设计

1.选择行业的设计:是指自我对选择所要从事的理想行业的设计,影响自我选择行业的因素主要包括行业的专业职能、社会位置、运行机制、现实状况、发展前景等。

2.选择组织的设计:是指自我对选择所要从事的理想组织的设计,影响自我选择组织的因素主要包括组织的发展目标、业务规模、运行体制、综合效益、发展前景等。

3.选择岗位的设计:是指自我对选择所要从事的理想岗位的设计,影响自我选择岗位的因素主要包括岗位的职位任务、职位责任、职位权限、职位薪酬、职位环境等。

(三)职业生涯的开发设计

1.职前开发的设计

(1)基础教育:即在成长过程中对自我接受何种形式、何种类型、何种程度的中小学基础教育的设想和计划。

(2)专业教育:即在成长过程中对自我接受何种形式、何种类型、何种程度的大中专专业教育的设想和计划。

2.在职开发的设计

(1)脱产学习:即根据所在组织的安排暂时脱离工作岗位,集中时间参加组织举办的业务培训班,或是到某个专业学校系统进修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

(2)业余学习:即根据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的发展需求,自我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或是参加某个业余学校系统进修所需的专业技能知识。

(四)职业生涯的从业设计

1.就业设计

(1)就业态度的设计:理性的态度,即从自我和社会的客观实际出发,以务实、积极的态度对待就业;感性的态度,即从自我的非分需求和主观臆测出发,以侥幸、消极的态度对待就业。

(2)就业方式的设计:统考的方式,即通过参加统一考试的方式而被录用就业;竞聘的方式,即通过竞争择优的方式而被聘用就业;商议的方式,即通过协商议定的方式而被聘用就业。

2.择业设计

(1)择业态度的设计:理性的态度,即从自我和社会的客观实际出发,以自觉、负责的态度对待择业;感性的态度,即从自我的非分需求和主观臆测出发,以盲目、自负的态度对待择业。

(2)择业方式的设计:统考的方式,即通过参加统一考试的方式而实现择业的愿望;竞聘的方式,即通过竞争择优的方式而实现择业的愿望;商议的方式,即通过协商议定的方式而实现择业的愿望。

3.待业设计

(1)待业态度的设计:理性的态度,即从自我和社会的客观实际出发,以正常的态度对待待业;感性的态度,即从自我的主观意愿出发,以异常、偏执的态度对待待业。

(2)待业方式的设计:主动待业,即由于自我的原因而主动选择了待业;被动待业,即由于社会的原因而被动接受了待业;随机待业,即由于职业的原因而随时停工待业。

(五)职业生涯的管理设计

1.自主管理的设计

(1)从业品德的管理设计:即自我对以何种品德从事社会职业的自主管理进行的设计。

(2)从业能力的管理设计:即自我对以何种能力从事社会职业的自主管理进行的设计。

(3)从业态度的管理设计:即自我对以何种态度从事社会职业的自主管理进行的设计。

(4)从业方式的管理设计:即自我对以何种方式从事社会职业的自主管理进行的设计。

(5)从业效能的管理设计:即自我对以何种效能从事社会职业的自主管理进行的设计。

(6)从业调整的管理设计:即自我对以何种调整从事社会职业的自主管理进行的设计。

2.组织管理的设计组织为了实施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也必须研究和运用从业人员职业生涯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必要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设计;而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涯管理设计,也必须结合组织管理的设计要求,以适应组织对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实际。

(1)从业人员的选用设计:即组织对从业人员的选用标准、方式、规则等进行的设计。

(2)从业人员的考核设计:即组织对从业人员的考核标准、方式、规则等进行的设计。

(3)从业人员的培养设计:即组织对从业人员的培养标准、方式、规则等进行的设计。

(4)从业人员的调整设计:即组织对从业人员的调整标准、方式、规则等进行的设计。

(5)从业人员的晋升设计:即组织对从业人员的晋升标准、方式、规则等进行的设计。

(6)从业人员的离职设计:即组织对从业人员的离职标准、方式、规则等进行的设计。

(六)职业生涯的变迁设计

1.主动变迁的设计

(1)社会的原因:社会发展的有利因素促使自我主动作出职业生涯正向变迁的设计。

(2)组织的原因:组织发展的有利因素促使自我主动作出职业生涯正向变迁的设计。

(3)自我的原因:自我发展的有利因素促使自我主动作出职业生涯正向变迁的设计。

2.被动变迁的设计(1)社会的原因:社会变化的不利因素迫使自我被动作出职业生涯负向变迁的设计。

(2)组织的原因:组织变化的不利因素迫使自我被动作出职业生涯负向变迁的设计。

(3)自我的原因:自我变化的不利因素迫使自我被动作出职业生涯负向变迁的设计。

四、职业生涯设计的原则

(一)个人与组织相结合

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必须从个人的实际与组织的实际出发,既要认真考虑自我发展的需要,也要充分关注组织发展的需要,要把个人的实际、需要与组织的实际、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作为职业生涯设计的主客观依据。

(二)自我与社会相结合

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必须从个人的实际与社会的实际出发,既要认真考虑自我发展的需要,也要充分关注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把个人的实际、需要与组织的实际、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作为职业生涯设计的主客观依据。

(三)生存与发展相结合

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必须以生存为发展的前提条件,以发展为人生的价值体现,为了生存而生存是动物的本能,为了发展求生存则是人类的本质,所以职业生涯设计必须符合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双重需要,把满足生存的需要作为职业生涯设计的客观要求,把满足发展的需要作为职业生涯设计的目标方向,使人的生存和发展这两种基本需求在职业生涯设计中得到有机体现。

(四)现实与未来相结合

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必须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既不能离开现实去幻想未来,也不能局于现实不争取未来。 现实是未来的起点,未来是现实的发展,要以现实为基础,实事求是地设计自我的职业、开发自我的技能,要以未来为方向,与时俱进地发展自我的事业、实现自我的价值。

(五)理想与实际相结合

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必须以自我的人生理想为目标,以自我的客观实际为条件,把自我的人生理想和客观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职业生涯设计既体现自我的理想目标,从而真正具有指导职业生涯发展不偏离方向的导向功能,又符合自我的实际条件,从而切实具有保证职业生涯发展不脱离实际的基础功能。

五、职业生涯设计的变迁

(一)纵向的变迁——职务升降

纵向的变迁是指职业人员在从事职业工作的过程中,由于个人或组织的原因,或者两方面原因同时存在,导致个人发生的职务升降等变化。

(二)横向的变迁——部门调整

横向的变迁是指职业人员在从事职业工作的过程中,由于个人或组织的原因,或者两方面原因同时存在,导致个人发生的部门调整等变化。

(三)多向的变迁——身兼数职

多向的变迁是指职业人员在从事职业工作的过程中,由于个人或组织的原因,或者两方面原因同时存在,导致个人发生的身兼数职等变化。

(四)专业的变迁——业务转型

专业的变迁是指职业人员在从事职业工作的过程中,由于个人或组织的原因,或者两方面原因同时存在,导致个人发生的业务转型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