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细品趣味语文
4784200000033

第33章 奇言妙语(8)

一日,史馆朋僚计议为某公卿修传。彼公出身微贱,早年为屠户,以杀猪卖肉为生计。此节若为避讳,即有违史笔;而照实直录,又怕言之不恭。故左右踌躇而未能下笔。于是,请教胡旦。

胡旦说,这容易,何不如此写来:“某公少时操刀之际,即示有宰天下之志……云云。”闻者莫不绝倒。

■何妥反嘲顾教官

何妥是隋朝的名士。在他年仅8岁的时候,左邻右舍的大人对他说:“小妥啊,你在我们地方上可称得上是没有对手的神童了,要是你到京城的最高学府国子学去,那就可要处处碰壁,大败而归了。”

小何妥撇了撇嘴,不服气地说:“国子学又怎么啦?难道有三头六臂会吃人吗?”

那人说:“吃人倒不会。不过,那儿都是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人,你去了只能虚心求教,否则,必定会自讨没趣的。”

何妥笑道:“如果我去国子学当然会虚心求教,但如果他们有人恃才傲物,欺侮我是小孩,我也不会买账的。”

何妥果然不服气,他终于找了个机会,跑到国子学里去,站到教室旁虚心聆听那些学者的讲课。

正在这时候,某教室涌出了一批学生。走在最后的是一个教官,名叫顾良。他看见了何妥,又惊又喜地说:“嗨,你不是远近闻名的神童何妥吗?今天什么风把你吹来啦?”

“顾大人,我特来国子学一游,顺便恭听您的教课,真是获益匪浅。”何妥恭恭敬敬地说。

顾良见他小小年纪说起话来老成持重,刚柔相济,在暗暗赞叹之余,也不免生出开他一个玩笑的想法,便说:“你这何妥的姓氏,究竟是‘荷叶’的‘荷’,还是‘河水’的‘河’啊?”

顾良说着,顿时吸引一些学生也围拢了过来,嘻嘻地笑着,看何妥如何作答。

何妥略加品味,就明白了顾良玩笑之中揶揄的意味,于是应声答道:“您老先生不是姓顾吗?那么请问,那是‘眷顾’(照顾、关怀之意)的‘顾’,还是‘新故’(新近死去或新旧之意)的‘故’啊?”

顾良顿时面孔绯红,哑口无言。何妥到17岁,凭着他的智慧和才干,被湘东王用重金聘去干事业了。

■大公无私

晋平公问大臣祁黄羊:“南阳县缺一个县官,你认为派谁去当合适?”

祁黄羊立刻回答说:“叫解狐去最合适。”

“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要让他去做官呢?”晋平公惊奇地问。

“你只问我派谁去合适,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晋平公听了祁黄羊的话,派解狐去做了南阳的县官。果然,解狐在南阳办事很公正,为那里的人民做了很多好事。

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现在朝廷里缺个大法官,谁来当合适呢?”

“祁午可以做好。”祁黄羊说。

“可是,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晋平公感到很意外,心想,“让你儿子做大法官,也不怕别人说闲话。”

祁黄羊说:“你只是问我谁可以胜任,并没有问我他是不是我的儿子呀!”

于是,晋平公派祁午去做大法官。祁午当了大法官以后,也替人民做了很多好事,老百姓十分拥护他。

孔子听说后,称赞道:“祁黄羊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拿品德和才能作标准的。既不因为是自己的仇人就不推荐他;也不因为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就不推荐。祁黄羊这样的人,才真正称得上是大公无私!”

■两个“第一”

晋代王羲之的四世族孙南齐王僧虔,继承祖艺,行、楷书法,名著当朝。南齐高帝萧道成也擅长书法,而且不高兴臣下的书法高于自己。

有一天,高帝硬要同王僧虔比试书法高下,两人书写完毕,高帝逼王僧虔表态,问:“你说谁的书法第一啊?”

王僧虔当即微微一笑,从容答道:“臣的书法,人臣中第一;陛下的书法,帝王中第一!”

高帝听了,笑道:“你很会为自己打算啊。”

附注:王僧虔答得巧,巧就巧在一分为二,暗中转移了比试的对象,无形中把“君臣比”分化成“帝王比”和“人臣比”两比,自然改变了“第一”的范围,从而回避了他同高帝的胜负之争,以两个第一摆脱了险境。从逻辑上分析,王僧虔是偷换了概念,改变了“第一”的外延。

■贾嘉隐巧对大臣

唐朝的名人贾嘉隐,相貌奇丑,五官不端正,两颗门牙暴出嘴外。然而,他学问高深,才思敏捷,被人称为“神童”。

有一次,他接受皇帝的召见。皇帝见他聪明伶俐,机智非凡,高兴地设宴招待他。

在宴会上,有两位执掌朝政的大官却有些看不起贾嘉隐。这两个大官,一个是赵国公长孙无忌,一个是司空徐绩。他们见贾嘉隐长得难看,已有七分不喜,在宴席上就交头接耳地说:“这个小孩长得这么丑,看样子蠢头蠢脑的,怎么会折服皇帝呢?”

两人便悄悄地商量了一个取笑贾嘉隐的办法。酒席结束之后,两人邀请贾嘉隐到庭院去散步。

庭院非常大,有假山、池塘、楼榭和各种树草花卉,贾嘉隐顿觉心旷神怡。这时,徐绩突然驻足不走了,倚靠着一棵松树,笑着问嘉隐:“我靠的是什么树?”

“松树。”嘉隐答道。

徐听罢,顿时板着面孔说:“明明是槐树,你怎么乱说是松树呢?”

嘉隐面不改色,镇静地答道:“您是德高望重的赵国公,‘公’靠在‘木’边上,这难道不是‘松’字吗?”

徐绩见他回答得礼貌而巧妙,一时无言以对,愣在那儿了。

长孙无忌见状,内心不服,便靠上一棵槐树,向嘉隐发问道:“我靠的又是什么树?”

嘉隐说:“槐树。”

长孙无忌也板起面孔,故意问道:“为什么?”

嘉隐依然从容地答道:“刚才徐大人是‘公’靠‘木’,如今是‘鬼’靠‘木’,岂不是‘槐’字吗?”

两人听罢,顿时红了脸,心想:这小子好厉害,说‘鬼’靠‘木’,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无忌’之名类似‘无常’,含‘鬼’之意;二是明明影射他俩提问题的动机不纯,有‘捣鬼’之意。

两位大臣本想戏弄他一番,没成想却弄巧成拙,很是尴尬。

可是,徐绩还是有些不服气地说:“想不到你人长得奇丑无比,说出来的话却是如此的机智犀利!”

嘉隐立即不假思索地说:“大人您的脸长得像胡人,还能当汉人的宰相。难道丑人就一定不聪明吗?”

徐绩和长孙无忌顿时瞠目结舌,哑然无言了。

■一言救人

清嘉庆年间,国史馆奉敕纂修《明鉴》。史官戚某所撰书稿中,照实记录本朝入关前与明廷暗中议和之事。皇上闻知大怒,斥之诽谤,将戚某下狱问罪。

御前大臣松筠入召时,皇上偶尔说及此事。松筠即谏曰:“此事不该戚某担罪。乾隆帝曾有谕示,前明之事修史宜秉笔直书而不应避讳。”

皇上惊疑,问:“先帝确有此谕?”松筠命人找出《乾隆实录》进呈御览,戚某得以免罪。

松筠出宫,见国史馆总裁曹振镛,问:“先帝此谕他人或有所不知,莫非你也不记得?为何不禀奏皇上?”

曹抵说:“皇上甚怒,谁敢插嘴?”

松筠斥曰:“如此怕担干系,岂是做臣子的道理!”曹公默然。

附注:松筠,蒙古正蓝旗人,历官驻藏大臣、伊犁将军、兵部尚书等。曹振镛,安徽歙县人,乾隆进士,曾为实录馆和国史馆总裁,擢至大学士、军机大臣。二人均历事乾、嘉、道三朝,各具声望。

松清正爽直,而曹为人圆滑,擅玩智巧排挤同侪。据说,道光皇帝曾向他问及陕甘总督阮元的情况,曹一面夸奖阮元“学问优长”,一面说阮在任上整日“谈文刻书”,言下之意是不干正事。皇上担心吏治废弛,果然将阮元召回。

■十里桃花万家酒

唐朝有个诗人名叫汪伦,他年轻的时候家住在安徽泾县桃花潭边的小镇。他十分仰慕当朝的大诗人李白,只可惜无缘相识,一直想寻个机会亲睹一下“诗仙”的风采。

有一次,碰巧李白遨游名山大川到了皖南。汪伦寻思:“有什么方法能够结识李白呢?”

他忽然间想起李白生平有两大喜好,一爱喝酒,二爱桃花。于是他灵机一动,给李白写了封邀请信。

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信以后,正合他的心意,于是欣然赶到桃花潭来见汪伦。两人寒暄后,李白说:“我是特地来观十里桃花,尝万家酒店的酒的。”

这时候,汪伦才告诉李白:“桃花者,乃潭水之名也,并非真有桃花十里,说的是十里之外的桃花潭;万家者,乃店主人姓万也,并非真有酒店万家。实因钦佩先生,故此相邀一见。”

李白听罢大笑,开怀畅饮。汪伦款留李白数日,赠马八匹,官锦十端,并亲自为诗人送行。李白为其诚意所感,写下《桃花潭绝句》一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各有各的本事

惠施要到梁国去当宰相,他乘渡船过河时,没站稳,掉到河里去了。

撑船的把他救上来后,问他:“你这么急急忙忙的,要到哪儿去呀?”

“梁国现在缺个宰相,我是去做宰相的。”惠施拧着湿衣服说。

“哈!哈!别吹牛了。”撑船的人笑出声来,“看你刚才落到水里一点办法也没有,要不是我,你恐怕早就淹死了,你这么没本事,怎么可以做宰相呢?”

惠施说:“人各有各的本事,要说撑船、游泳,我当然比不上你,但说到治理国家,你又怎么能和我比呢?”

■贼诗

福建沿海一带,渔民不堪忍受官府重重赋税盘剥,纷纷逃亡海上。官府派人捉拿,渔民就推郑广为首公然和官府对抗。郑广很有才干,数次与官兵作战,都把官兵打得落花流水。

郑广率众在海边村寨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由被动反击,变为主动出击,声势在沿海一带越来越大。

官府眼看郑广剿灭不得,便改为安抚,派官员和郑广谈判,答应不再像以往那样盘剥渔民,条件是渔民必须放弃对抗官府,郑广也要在官府任职。郑广看官府答应了减轻赋税的要求,他也不愿打打杀杀,想过平定的生活,就接受了招安。

在官场生活中,郑广看到众官员的卑鄙行径,深深后悔自己同这些人为伍。那些当官的也不愿同他往来,当面背后常呼郑广为贼官。郑广很是苦闷,想辞职又不被批准,日日只得以酒浇愁。

一次官宴,有个官员知道郑广没读多少书,想让他出丑,就提出每人酒后赋诗一首。依次到郑广时,郑广推托不会,众官员乘着酒兴哪里肯饶过他,郑广被逼不过,把多日胸中的愁闷一吐而出说:“好,我就做一首。”他高声念道:

不问文官与武官,总一般。

众人是做官了做贼,

郑广是做贼了做官!

念完,他举起酒杯说:“诗做得不好,俱是实话,各位大人,各位贼爷,来,一起干一大杯。”从此,谁也不敢再说郑广是贼了。

■汉印

元初画家龚开隐居苏州,与僧人权道衡相友,时有过从。一日,道衡于市肆觅汉印一颗,见其物古朴可爱,欲购之。主人开价不薄,道衡携银无多,便回寺取钱。

其时,龚开恰路经此地,亦一眼看中汉印。主人告知已售与道衡,然道衡迟迟未返,龚开即以重金买下。归去摩挲赏玩,喜不自禁。

其女闻知此事,忽出一语:“大人岂可夺人所好!”龚开顿时惊悟。当下持汉印送还道衡,不期相遇道中。道衡笑曰:“既是先生所爱,贫僧自当拱手相赠。”

龚开曰:“不必,此物在你手里等于在我手里。”

道衡推却道:“在你手里也等于在我手里。”两人相让不下,竟成僵局。终将汉印投之深渊,一笑而别。

附注:龚开,南宋末曾供职两淮制置司,入元后不仕。擅画人物、鞍马。

君子行谊,不以物累,此即一例。今人或以为,胶着于区区一物,相让不下,亦欠潇洒。但以古人之见,潇洒乃心无所羁,不是今人所称行为上的放开,着眼处大不同。

谐趣笑语篇

■枪和子弹

民国末年,甘肃乡下一个小贩挑着两筐货物在兰州吆喝叫卖:“卖枪来卖枪来,长枪短枪盘盘枪,还有子弹!”

有的行人听到,并未引起注意。可是在街上的巡警听见后,便大为惊奇,以为卖者是在贩卖军火,于是一拥而上,将他捉拿归案。

这些警察不由分说,打开箩筐一看,只见一只装的是各式各样的香,另一只装的是鸡蛋,这才明白刚才小贩吆喝的是:“卖香来,卖香来,长香短香盘盘香,还有鸡蛋!”

警察疑虑顿消,小贩虚惊一场!

■呆鸟树倒不知飞

有客到人家久住不去,主人甚厌。一日,引客至门前闲望,忽见树上有一鸟大如鸡,主人说:“且待取斧斫树倒,捉此鸟与吾丈下饭。”

客人道:“树倒时鸟恐已飞去了。”

主人说:“你不知道,这呆鸟往往树倒不知飞。”

主人此话明里说树上之鸟,暗里却是嘲讽客人久住其家而不知离去。

■三人成“犇”

清代江苏巡抚丁日昌有位幕僚擅长弹奏古琴。一天,丁日昌请了俞曲园、潘玉泉、吴介山三位好友到自己家里来欣赏琴乐。

俞曲园是位著名的训诂学家,平生博览群书,著作颇丰,但却不懂音律。他听琴师弹过数曲后,问潘、吴两人:“二位懂得音律吗?”

潘、吴都摇了摇头说:“不懂。”

俞曲园笑着说:“俗语云:三人成众。今天我们三个人合成一个犇了。”

潘、吴两人有点疑惑不解,俞曲园说:“有句俗语,叫‘对牛弹琴,牛不入耳’。今天我们都不会欣赏这么高妙的琴乐,不是三条牛是什么?”

■江心贼

古时一人不甚识字,行至江心寺,见壁间写有《江心赋》一篇,他急忙走出来说:“这里有江心贼,不可惹他。”

寺里僧人对他说:“此是赋,不是贼。”

那人摇头说:“你虽说是富,我看他终是有些贼形。”

此乃有意借“赋”、“贼”形似和“赋”、“富”同音的关系,揭露那些为富不仁而近乎贼的人。

■豪言

戴季陶家曾雇有一位理发匠,月薪36元。某日,戴夫人命其往花园中割草,该理发匠说:“我素来擅长顶上工夫,殊不愿做此下层工作。”

理发匠利用语词的歧义,把理发的职业说得冠冕堂皇,又把“花园中割草”说成“下层工作”,暗含他只可作“上层工作——其实是理发”。妙就妙在“别解”上,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回绝了东家的不合理分派,使东家不便发作。

■三角三角几何几何

建国前,北京某大学考试,有如下一道数学题:

三角几何共八角三角三角几何几何?

此题看似以古文作文字游戏,实则是以一词多解法考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若加上新式标点符号,小学生也能做出来。

即:《三角》《几何》共八角,《三角》三角,《几何》几何?答案是:《几何》五角。加书名号的“三角”、“几何”是书名,没加书名号的“三角”是价额,“几何”是疑问代词,即多少钱。

■错死了人

有一个官家请了一个老师教他的孩子读书,据说这位老师很有学问,无书不晓,官员对他很敬佩,平日里不时向这位老师求教,老师讲起书来也滔滔不绝。

有一天,这个官员的岳母去世了,官员要去祭奠岳母的亡灵,就想起了这位有学问的老师,让他写一篇祭文,一定笔下生花,会使自己在妻家大出风头。

这位老师接受了官员的委托,就照古书上的祭文抄了一篇送给官员,官员也未及细看,匆匆上路。

到了岳母灵前,展开祭文就读。也许这位官员对文理根本不懂,也许他的心意根本就不在祭奠之事,他得意洋洋念完了一篇辞采华丽、情调哀婉的祭文,却发现人们的神色不对,有一个姻亲问:“这祭文不是你写的吧?”

官员支吾着说:“怎么?写得不好吗?”

那姻亲说:“不是好不好,只是你祭错了人。这是祭岳丈之文,你怎么来祭岳母呢?”

官员出了一身冷汗,忙说:“这文怕是我拿错了。”

官员回到家中把祭文掷给老师说:“你看你写的什么文章,让我当众出丑。”

老师看了看祭文说:“文章没错,是我照古本刊定文字抄录的,只怕是他家错死了人吧?”

官员这才知他家老师是一个腐儒。

■互冻儿子

艾子有个孙子,很贪玩,学习也不用心,艾子经常用棍子打他。

艾子的儿子就这么一根独苗,因此,每当艾子责打孙子,儿子必会哀求父亲放他一马。艾子总是很生气地说:“我是替你管教你的儿子,你应该感谢我。”反而对孙子打得更厉害了。对此,艾子的儿子感到很无奈。

一天早晨,天下着鹅毛大雪,艾子看见孙子在外面堆雪人,不由分说,就把他的衣服剥光,让他跪在雪地里。

艾子的儿子见了,心如刀绞,他赶忙脱掉衣服,跪在儿子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