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典譬喻经全集
4780500000013

第13章 旧杂譬喻经(旧暑:吴天竺三藏康僧会译)卷上(11)

④声闻:指闻佛之声教而悟道者,为佛之小乘法中弟子,是为佛道中之最下根。

⑤八方面:我国原有所谓东、南、西、北四方;以及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维;四方与四维合则为八方。自佛教传入我国后,复加上、下,则为十方。

⑥方(pánɡ)摩尼:大珠。

⑦十方:参阅本篇注释⑤

⑧兜术天:即兜率天,意译知足天、妙足天、喜足天;乃欲界六天之第四天,此天一昼夜,人间四百年。

⑨释梵:释指仞利天之主帝释,参阅本经第十八篇注释①。梵指色界初禅天之王大梵天王,又称娑婆世界主、世主天,主大千世界,深信正法,每逢佛出世,必最先来请佛转法轮,又常侍佛之右边。此梵天与外道所说的梵天不同。

⑩舍利:梵语■arīra。通常指佛陀之遗骨,其后亦指高僧死后焚烧所遗之骨头;若是佛舍利,世间无物能损坏,菩萨以下,其坚度便相应减少;释迦离世,弟子阿难等焚其身,其骨如五色珠,光莹坚固,名曰舍利子,于是造塔藏之。

{11}眉间毫相:又作毫眉、白毫相,为如来三十二相之一。世尊眉间有白色之毫相,初生时长五尺,成道时长一丈五尺,右旋宛转,犹如旋螺,鲜白光净,一似真珠,如日正中,放之则有光明,称为白毫光。众生若遇其光,可消除业障、身心安乐。

{12}六反震动:又作六种震动。大地震动,有三种之六动,即一为动六时(佛入胎、出胎、出家、成道、转法轮、入涅槃);二为动六方(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边涌中没,中涌边没);三为动六相(动、涌、震、击、吼、爆);以上三种中第一为示作动之时,后二种正为六种震动之义。

{13}属:恰值,刚才。

{14}用:因为。

{15}“右胁”句:佛以头北面西,右胁而卧入灭。此处谓如佛寂灭。右胁,又作师子卧、狮子卧,相当于吉祥卧、吉祥睡,为比丘之正规卧法。印度以来,佛教徒一般皆采用此一卧法,而禁止左胁卧(淫欲相)、仰身卧(属阿修罗之业)、伏卧(属饿鬼之业)等卧法。

{16}会:法会,演讲佛法或是供佛施僧的集会。

{17}世尊:佛之尊号;亦指世界中之最尊者。

{18}神足:参阅本经第三十六篇注释⑦。

{19}败种:即败根,大乘弹呵声闻、缘觉二乘为小乘,如腐败之草木种子,比喻其永不能成佛;又如焦种,虽遇甘露,百千万劫永不生芽。

[今译]

从前大目犍连坐在树下,试着用道眼观看,见到了八千佛国土,自言自语道:“佛所看到的,还不如我。”于是迈出狮子那样威风凛凛的步子,去佛那里。

佛正告目连:“你是亲自聆听佛教诲的佛弟子,今天为什么迈狮子步?”目连告诉佛:“我能看到八方面的八千佛土。我想您所看到的,反不如我,所以迈狮子步。”佛说:“善哉,目连所看到的如此广阔远大!”佛告诉目连:“譬如把灯点亮,灯的光比宝珠的光相去甚远。”佛说:“我所看见的,十方都有如同十条恒河的沙子那么多的佛国土,一粒沙子为一佛国土,能看到其中的一切。有从兜率天投生到母胎的,还有已经出生的,有出家修行的,有降伏恶魔的,有受帝释和梵天鼓励帮助的,有转法轮向一切人说法的,有要涅槃寂灭的,有已涅槃寂灭焚烧遗体取舍利的……如此等辈,多得不可计数。我用我的双眼,都看到了。”这时,佛的白眉毛间放出光芒,照亮了上方;身体放射光芒,遍照八方各个角落;脚下放射光芒,照亮下面成千上万的佛国土。即刻十方佛土,六反震动,其大光明,无所阻挡。当时目犍连就在佛前,见到成千上万、无以计数的恒河边上的佛国土,其中所有情景,正如佛所说,于是上前问佛:“现在所展现的,就是您刚才所说十条恒河的沙子那么多的佛国土吗?”佛对目连说:“因为你不信,所以稍微说一些。像今天所显示的情景,不可胜数。”

目犍连闻听此话,立即扑倒在地,像大山崩塌那样放声大哭:“我本来记得佛有这样的功德,现在我竟然如此糊涂,难道我要堕入地狱吗?而如佛寂灭,过一百劫,也取不到阿罗汉果位。”目犍连便对法会上的诸位说:“佛曾说我‘神足第一’,其实不值称道;所作功德,还不能看清楚佛刚才说的,何况还没证得成果呢?立志做事,应该有佛那样的志向。不要效法我,变为败种。”一切在法会上的龙、天神、人民,多得数不过来,都要立无上平等的道心。发大道心,当即得到阿惟越致不退转地,已得不退转者的,全都证得了阿惟颜菩萨地。

[点评]

佛有法眼,能以清净法眼遍观诸法,能知能行,得证是道,无所不在其眼下。目犍连初有道眼,以为了不得了,以为佛不如自己。后经佛点拨方知自己孤陋寡闻。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事情非常多,学习刚入门的时候最容易产生骄傲情绪,应该通过这个的故事受到启发:未经沧海,莫妄断湖泊大。

(六十六)龙王得解脱喻

昔有龙王,名曰拔抵,威神广远,多所感动,志性急憋①,数为暴虐,多合龙共为非法风、雨、霹雳、雹,煞人民、鸟兽、蠕动,积无央数。

有尊罗汉万人,自共议言:“若煞一人,堕地狱一劫,百偿死罪,犹故不毕。今者此龙残害众生,前后不訾。遂尔不休转,恐难度。幸当共往谏止之耳。”时佛知之,赞言:“善哉。汝等出家,求无为道②,欲救一切危厄之命,度有罪者。大快当尔,是为报恩。”

时诸罗汉自相谓言:“不足。”乃使万人俱行。于是一人各各更往,辄被厄害,不能自前,还相谓言:“虽独行不能降化屈折此龙,使改为善,当更合会万人功德,俱时共行。”即都复往。龙放风雨、雷雹③、霹雳,万人惊怖,不知所至,逆为所辱,顿伏来还。

阿难白佛:“此龙残杀乃尔,所人及诸畜狩④,其罪太多,已不可计。今复加雹,怖万罗汉,雨其衣被,状如溺人,其罪深大,叵复胜计。”是时佛在耆阇崛山⑤,与万菩萨、万罗汉俱。往诣异山,到龙止所。龙便嗔恚,兴暴雨、疾⑥雷、雹、霹雳。其放一雹,令辟⑦方四十丈;若至地者,入地四尺,欲以害佛及菩萨、僧。时雹适下,住于空中,化成天花。佛放光明,广有所照。诸在山中射猎行者,遭值云雨,窈冥迷惑,不识东西。合万余人,皆寻光来,诣佛所住。龙复霹雳,放下大石,方四十丈,若石至地者,陷入地中当四尺。石于佛上,与前华合,化成华盖⑧。小龙雹石,各方一丈,亦皆如是。

前诸罗汉,见龙灾变,各怀恐怖,前依近佛。龙于云间,自见雹石,化为花盖,悬于虚空而不下至,复自念言:“我当以身坚自槃⑨结,令四十丈,欲以澍佛及众僧上。”即时自扑,无所能中,遍身毒痛,倒地甚久。举头开目,仰视见佛:“我之所为,皆不如意,疑是尊妙无上神人。”于是小龙而皆自扑,无所动摇。龙王是时即便命尽,上生为天;诸余小龙,亦皆并命⑩,得作天子{11}。皆悉来下,住于佛边。

佛告阿难:“汝知是天所从生不?”对曰:“不及。”佛言:“属者诸龙兴恶意者,汝言‘罪大不可胜计’。自扑在地,发一善心,知佛为尊,命尽为天,此者是也。”

天闻佛言,及诸天子皆发无上平等度意。是时猎人诸在山中来诣佛者,皆自念言:“此龙之罪,尚得解脱;我之所害,方之此龙,盖亦无几。”欲发道意,心尚犹豫。佛告阿难:“此万罗汉,欲度诸罪,力所不任。若无我者,为龙所制,不能度恶,还益其罪。欲度一切,当先禅定思惟可度,然后乃行。汝等不能度者,怛萨阿竭{12}能度不度。”

是时猎人闻说如是,皆发无上平等度意。天、龙、人民其在会者,佛为说经,皆得阿惟越致。

昔龙王拔抵与释迦文佛共为婆罗门。拔抵弟子时有万人,见释迦文为人才,猛舍其师,事释迦文。拔抵怀恚,罪至为龙。佛德既成,多度一切;弟子万人,皆得罗汉。龙恶遂盛,广欲为害。万人悯伤,故欲往度。曾为师,故四道{13}虽足,犹受其辱。若为菩萨,龙欲加恶,终不敢也。

[注释]

①急憋:急躁,暴躁。

②无为道:即佛法,参阅本经第一篇注释{14}。

③雹:原本为“電”。

④畜狩:家畜和野兽。

⑤耆阇崛(qí sh? ju?)山:译作灵鹫山、鹫头、灵山,位于中印度摩羯陀国首都王舍城之东北侧,为著名的佛陀说法之地,释迦佛说法华经之会处。

⑥疾:原本作“漴”。

⑦辟:大。

⑧华盖;花饰的伞盖。

⑨槃:同“盘”。

⑩并命:同死。

{11}天子:此指天神。

{12}怛萨阿竭:如来之梵语Tathāgata音译。释迦牟尼佛十号中之三号,意为我如来能济度不能济度者。

{13}四道:四条通向涅槃的道路,一加行道,二无间道,三解脱道,四胜进道。

[今译]

从前有一个龙王,名叫拔抵,威德神力广大,喜欢感情用事,性格暴躁,屡施暴虐,纠集龙一起兴非法的风雨、霹雳、雹灾;杀害人民、鸟兽、昆虫,罪孽无数。

有尊贵的罗汉万人,一起议论:“就算杀一人,堕入地狱一劫,一百次偿命,还是不能了结。现在这个龙残害生灵,前后无法计数。如果这样下去不住手,恐怕很难超度了。我们一起去劝阻它吧。”当时佛闻知此事,赞扬说:“善哉。你们出家修行,求佛道,要拯救一切处于危难的生灵,超度有罪的人。这是大快人心的事,是在报答师长恩情啊。”

这时诸位罗汉互相议论:“力量还是不足。”便决定一万罗汉同行。他们一个个轮流前往都遭到迫害,不能靠近龙,退回来商量说:“既然独自前往不降服,使它从善,我们应该靠一万人的功德威力一起去。”于是再次前往。龙施放风雨、雷电、冰雹、霹雳,万名罗汉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反被龙羞辱,垂头丧气撤退了。

阿难问佛:“此龙残杀那么多人和动物,罪恶太多,已无法计算。今又降雹惊吓万名罗汉,让雨淋罗汉的衣服,把他们浇成落汤鸡,罪孽深重,不可计数。”这时佛正在灵鹫山,与万名菩萨、万名罗汉在一起。佛前往另一座山,来到龙住的地方。龙愤怒,兴暴雨、疾雷、雹、霹雳。它施放的一枚冰雹,大到四十丈;落地后,地面会下陷四尺,想以此加害佛及菩萨、僧。当时冰雹下落,却停在空中不动,变成天花。佛放出光明,照亮天空与大地。那些在山中打猎的人,遭到乌云暴雨,因黑暗而迷失方向,不辨东西。聚集的一万多人,寻着光明,来到佛这里。龙又施放霹雷,投下四十丈见方的巨石,若石落地将陷入地下四尺深。可是石头在佛的上空,与天花合并,成为华盖。小龙施放一丈见方的冰雹、石块,结果也如此。

此前各位罗汉见到龙兴风作浪无不恐怖,前来靠近佛。龙看到云间的冰雹、石块化成华盖,悬空而不落,暗自思忖:“我把身体牢牢盘结起来,大到四十丈见方,投到佛和罗汉的头上。”它当即往下扑,但没有投中,自己却摔得剧烈疼痛,倒在地上很长时间。抬头睁开眼,仰见佛说:“我的所作所为,都不能如愿,恐怕你是尊妙无上的神人。”接着小龙也都扑过来,但也不能如何。此时龙的寿命已尽,转生为天神;其余诸小龙,也同时死去,成为天神。然后它们也都从天上下来,来到佛身边。

佛问阿难:“你知道这位天神是从何处转生的吗?”阿难说:“不知道。”佛说:“刚才群龙作恶,你说‘罪大不可胜计’,可是它们自己扑倒在地,表明还存一丝善心,知道佛的尊贵,所以命终转生天上,就是如此。”

那位天神闻听佛言,和诸天神都发无上平等道心。这时,猎人以及从山里来到佛这里的人都自言自语地嘀咕:“此龙罪大,尚且能得解脱;我所害的生灵,与龙比起来不算什么。”想发求道之心,却心存犹豫。佛对阿难说:“这一万罗汉,想济度各种有罪者,力所不及。如果没有我,必为龙制伏,不但不能超度恶,还要增加罪恶。要济度生灵,应该先进入禅定,才可以济度,然后实行。你们不能济度的,我能济度。”

那时猎人们闻听此说,也都立下无上平等道心。天、龙、人民只要在其法会上的,佛给讲经,都证得阿惟越致地。

从前,龙王拔抵与释迦佛都是婆罗门。当时拔抵有弟子万人,弟子们看见释迦牟尼德才超众,便放弃原来的师傅,师从释迦牟尼。拔抵怀恨在心,受惩罚而变为龙身。释迦牟尼成佛之后,普度众生;弟子万人,都得到罗汉果位。龙的恶欲更加旺盛,到处为害。那万人弟子,同情怜悯它,才前去济度。龙曾是他们的师傅,他们虽然通晓涅槃的四项道法,还是被龙所辱。如果是菩萨,即便龙欲加害,也不敢为。

[点评]

孔子与少正卯也发生过类似释迦牟尼与拔抵那样的过节。不过情形相反,孔子与少正卯同时讲学,学生们大都喜欢听少正卯的课,致使杏坛(相传孔子讲学的处所)三盈三虚。为什么非正义的龙讲不过正义的佛,而代表正义的孔子却讲不过少正卯呢?这是因为中国人自古不以口头言说断人之高下。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口头辩论,多以学问高的失败而告终,比如熙宁八年夏,陆九渊与朱熹辩于信州鹅湖寺。朱熹的辩题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陆九渊的辩题为“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虽然理在朱熹一方,朱熹却惨败于陆九渊。在中国,那些当众夸夸其谈的“演说家”绝大部分不是一流学问家,古代、现代莫不如此。

(六十七)菩萨善度喻

昔有一国,人民炽盛①,男女大小,广为诸恶,性行刚憋②,凶暴难化。佛将弟子到其邻国。五百罗汉心自贡高③。

摩诃目犍连前白佛言:“我欲诣彼,度诸人民。”佛即听之。往说经道言:“当为善。若为众诸恶,其罪难测。”覆一国人皆共挝④骂,不从其教。于是复还。舍利弗谓目犍连:“欲教诸人,当以智慧,如更见毁⑤。”舍利弗白佛:“我欲诣彼,劝度人民。”佛复听往。为说教戒,复不从用,而被唾辱。摩诃迦叶及尊弟子,合五百人,以次遍往,不能度之,咸见轻毁。阿难白佛:“彼国人恶,不受善教,多所折辱。辱一罗汉,其罪不訾,况乃违戾尔所人教,当获重罪,虚空不容。”佛言:“此罪虽为深重,菩萨视之,静⑥为无罪。”

佛遣文殊师利⑦,往度脱之。即到其国都,赞叹言:“贤者所为,何乃快耶!”诣其王所,皆面称誉。各令大小人人闻知,言某勇健,某复仁孝,某有胆慧……随其所在,应意叹誉,皆欢喜不能自胜,言:“此大人所说神妙,知我志操,何一快善!”众人各持金宝、香花,散菩萨上。咸持好叠⑧,锦采衣服、甘脆美味、饮食肴膳,供奉菩萨,皆发无上平等度意。

文殊师利谓人民曰:“汝供养我,不如与我师。我师名佛,可往共供之,福倍无量。”一切甚悦,随文殊师利往诣佛所。佛为说经,应时即得阿惟越致。三千国土⑨为大震动,山林树木皆赞言,叹:“文殊师利,善度如是!”

佛告阿难:“深大之罪,今为所在?”五百罗汉躄地,泪出:“菩萨威神,所化如是;何况如来,可复称说耶?我为败种,无益一切也!”

[注释]

①炽盛:繁盛,众多。

②刚憋:强悍暴躁。

③贡高:倨傲自矜,自以为高人一等。

④挝(zhuā):敲打,击。

⑤如更见毁:如,而;更,却;全句意为“而(你)却(不用智慧)遭到诋毁”。

⑥静:通“竟”。

⑦文殊师利:Ma?觡ju■rī大乘菩萨,以文殊为智慧第一,故有觉母(又称佛母,文殊菩萨之德号)之称。与普贤菩萨常侍于释迦如来的左右。

⑧好叠:“叠”通“氎(di?)”,西域出产的细棉布;好叠,上好的棉布。

⑨三千国土:指三千大千世界或大千世界。参阅本经第十六篇注释①。于佛典宇宙观中,三千世界乃一佛所教化之领域,故又称一佛国。今之俗语乃袭用佛教“大千世界”一词,转用于形容人间之纷纭诸相。

[今译]

从前有一个国家,人口众多,男女老少,都做坏事,而且强悍急躁,残暴而难以教化。佛带领弟子到其邻国。五百罗汉高傲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