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笔者的企业软实力理论中,创新居于核心地位。所谓“核心不变,时刻在变”,就是说,创新是企业必须永远坚持的核心法则,任何时候都动摇不得,而创新又贯穿于战略、战术和执行中,根据实际情况,随时都在变化。按软实力层次划分,履行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是企业的基本软实力,由创新形成的持续的核心能力,则是企业的核心软实力。
这个高成本的寒冬,直接引发了企业的成本危机,进一步地讲,就是企业的硬实力受挫,从另一侧面也反映了企业的硬实力不足。因此,摆脱这场危机的策略不外乎两种:一种是以硬实力补硬实力。比如,资金不足就直接加大注入资金,价格下滑市场仍很大就直接做大规模,价格落底没有利润空间就直接砍费用,等等。另一种是以软实力提升硬实力。比如,开发新的廉价材料,开辟新的市场领域,变革管理加速运营,提升产品附加值,改进工艺技术,等等。
笔者以为,“以硬补硬”的成本策略只能维持一时,在当下也仅仅只能维持这场经济危机气候下的大冬天,却不能摆脱企业因软实力欠缺而永远存在的小冬天;而“以软强硬”的成本策略是穿越冬天走向未来希望所在,尽管冬天里的软实力行动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阵痛,并付出代价,可一旦挺过来,不仅是摆脱了目前的冬天,而且为企业铺就了永远的春天之路。所以,笔者的信条是,成本是硬实力,降本是软实力,而且,只有创新才是削减成本的根本。
如果企业经过多年的经营,产品已进入成熟期并更新换代多次,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如果按传统方式来提高劳动效率、节省各种支出,可能会短期见效,但不会长期有效,虽有降本的潜力,但空间越来越小。因为这种传统的方式大家都在采用,剔除掉产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和不可再省的固定费用外,提效压支“挤”出的收益太少了。这样,降低成本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技术创新,尽管这是个难点,但只要有所突破,将会取得长期、显著的效果,至少会赢得三到五年的发展机会。
成本是支撑价值的根本,价值创新是企业软实力的最高形态,只有注入创新元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降本。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成本也是全面的、全方位的,只要有一个环节或细节获得价值上的突破,整个成本结构必然有质的提升。通过技术创新,可降低原材料用量或寻找新的、价格便宜的材料替代原有老的、价格较高的材料;通过工艺创新,可提高原材料利用率、降低材料的损耗量、提高成品等级;通过工作流程和管理方式创新,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设备利用率,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人工成本与固定成本含量;通过营销方式创新,可增加销量、降低单位产品营销成本,等等。总之,只有通过企业不断创新,用有效的激励方式来激励创新,从创新方面入手,才是企业不断降低成本的根本出路。
冬天严寒进逼,企业降本迫在眉睫。企业的这种生存心态可以理解,但是,笔者担心有的企业会误入“冬天降本”的怪圈,就是为过冬而过冬,为降本而降本,就像平常过惯了大手大脚的日子,冬天来了不得不过紧日子,冬天挺过后,又开始铺张。我把这种降本策略称为一次性或一时性降本,而核心软实力下的降本却是持续的降本,也是方方面面的降本。在企业软实力理论中,创新有1度创新与360度创新的区分,持续的创新来源于360度创新这个永动机。依我看,既然寒冬为企业降本提供了难得的契机,过冬要降本,长久生存需要不断降本,都是降本,企业为何不“一石二鸟”,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谋长远思全局,多费些工夫,为持续降本、从根本上降本打牢基础呢?这样不是更有意义吗?言下之意,笔者希望企业把过冬的好做法、好习惯、好思路在冬天之后继续保持。
虽然金融危机拉大了企业之间的差距,但落后者完全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迅速赶上来。因为,冬天降本、创新是最佳时机,这个时候有强大的压力,你不创新,你不降本,就只有死路一条,迫使你朝这方面努力拼搏,而且这方面的共识也容易形成。同时,我们要明白,创新是需要代价的,降成本这项工作本身也是需要成本的,但在冬天实施,代价和成本是最低的。这也符合成本创新的意旨,即以低成本的方式进行创新,以创新的方式降低成本。
大多数企业视危机如洪水猛兽,危机没来时,巴不得天天好日子,危机一旦降临,巴不得危机早一天过去。在笔者看来,危机是一种经济常态,经济周期有峰顶也有谷底,就像自然的河道不是永远笔直的,有时候还要绕过好几道弯。
金融危机对中国一些企业,特别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及出口型企业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很多企业都感受到了冬天的来临,其中一些企业还将走上不归路。笔者以为,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不完全是坏事,它给了中国企业一次全面体检的机会。
一方面是挑战。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也使全球化的竞争不断加剧,这必然改变中国经济的增长态势,由快步增长变成稳步增长,同时,中国的产业结构面临着转型及升级。
另一方面是机遇。笔者将环境列为企业未来生存战略的第一要素,因为环境是客观的,软实力是主观的,中国企业软实力到底怎么样,环境就是一块试金石,就是一面可全面透视的镜子。金融危机来了,中国企业应不失时机地在这面镜子前照照,镜子一照就知道原来有什么问题,哪些地方需要加强。
在我国政府拉动内需、扩大投资的经济刺激背景下,企业还面临产业升级、自主创新、产业整合、收购兼并,以及资本输出和技术输出等各种机会。企业应该思考怎么在技术上进一步创新,根据国家自主创新大的战略,怎么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产品的升级换代,通过给客户带来更多技术创新的价值,进而提升企业自身的价值。
金融危机使中国企业效益增长放缓的同时,恰恰也是对过热和过快的中国企业的一种降温和减速。在这次危机中,企业经营模式、增长方式、盲目投资、资产不良、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情况得到了一次很好的调整契机,经历这次洗牌过后,我国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将更趋于合理化、理性化、科学化。
凡是有成本发生的地方,就有成本降低的空间。搞企业就需要“钻进钱眼儿里”想办法,既抓绝对成本,更抓相对成本;既抓物质成本,更抓精神成本;既抓节流堵漏,更抓开源创收。在金融危机下尤其应该如此。金融危机是企业培育软实力的最佳时机,企业要乘势而上,将成本创新精神固化成企业文化,持续下去,以抵抗未来的各种不确定性风险。
多年来,巴陵石化一直在困境中前行,着力营造技术创新优势和管理机制优势,形成了“降低成本,没有尽头”,“向管理的苛刻度要效益”,“成本掌握在每个员工的手中”的成本文化。2008年以来,该公司的成本文化建设有力应对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第670期刊登了《巴陵石化建设“成本文化”应对危机效果好》一文。2009年2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在清样上作出重要批示:“请荣融同志阅示。成本管理是企业最核心、最基本的管理。国企特别是央企,在成本管理上还大有潜力可挖,巴陵石化的经验就是一个好的例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尽管高成本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成常态,低成本制造已魅力不再,但低成本创新将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所在。高成本时代的到来,实际上是对我国过去30年低成本制造的宣战。随着严冬的深入,低成本制造的竞争模式正在遭遇全球范围内的挑战,如果我们不想继续做世界打工者,就必须坚持自主创新,提升产业能级。创新是降低成本的根本,低成本创新则将引领中国未来一二十年的经济成长,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又一个战略优势。
2009年2月28日
邓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