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魔鬼成本
4779700000035

第35章 固化成本(6)

深圳有一个从农村来的没什么文化的妇女,起初给人当保姆,后来在街头摆小摊,卖一个胶卷赚一毛钱。她认死理,一个胶卷永远只赚一毛,但生意却越做越大。现在又开了一家摄影器材店,还是一个胶卷赚一毛。市场上柯达二十三块,她十六块一,批发量大得惊人,在那儿搞摄影的没有不知道她的。外地人的钱包丢在她那儿了,她花了很多长途电话费找到失主。有时候算错账多收了人家的钱,她也心急火燎地找到人家还钱。听起来像雷锋,可赚的钱不得了。这个半文盲妇女,既没有什么高深复杂的经济理论,也没有什么高招,不外乎就是凭着诚信的人生理念去经营自己的一片天地,就用这一点点简单的东西,在深圳这块人精成堆的地方,打败了各式各样的复杂人物。现在,再牛气的摄影商,也乖乖地去她那儿拿货。

降成本是很简单的事情,什么时候都不能复杂化。有这么一家公司,在招聘一批大学生时,面试就出了这么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十减一等于几?应聘的大学生们有的神神秘秘地趴在考官耳边说:“你想让它等于几,它就等于几。”还有的人自作聪明地说:“十减一等于九,那是消费;十减一等于十二,那是经营;十减一等于十五,那是贸易;十减一等于二十,那是金融;十减一等于一百,那是贿赂。”只有一个应试者回答等于九,还有点犹豫,问他为什么,这位应试者说:“我怕照实说,会显得自己很愚蠢,智商低。”然后,他又小声地补充了一句:“对获得一份好工作来说,诚实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没用的武器。”结果,这个老实人被录用了。

为什么会出这么一道题呢?原来,这家公司秉持的宗旨是:不要把复杂的问题看得过于简单,也不要把简单的问题看得过于复杂。十减去一分明就是等于九,你为什么要把它弄得一头雾水呢?于是,保持简单心态的老实人战胜了一堆精明过头的对手。

“简单”的道理兴许大家都明白,管理无技巧,越简单越好。在企业经营和组织管理上,要使之获得高效,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诸事简洁。当企业处于一个纷繁复杂的环境时,采取从简切入、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思路和方法,往往可以避免繁中添乱,巧妙地化解矛盾,从而起到奇效、高效。所谓简单管理,就是说在企业运作过程中,准确找到并把握事物的规律,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简单管理的几个关键点是:

●立足事实,贯通表里

●深入本质,把握规律

●删繁就简,直截了当,提高效率

●强调执行,即把企业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简单管理实际上是把“复杂简单化”的一种思维方式;本质上它是一种执行理念,解决的是众多企业普遍存在的“知行不合一”、“理念在天上飘,行为在地上爬”的矛盾。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韦尔奇上任时,那个“创办103年、沾有爱迪生传奇神话、34万名员工、350个业务部门、43个战略事业单元”的通用电气巨人最终不曾穿上水泥鞋与人赛跑,就是韦尔奇创造的奇迹。至于韦尔奇大刀阔斧、化繁为简的变革行为,那只是达成他“向小公司学习”目标的手段而已。快速决策、快速执行,减少犹豫的代价;彼此知根知底,沟通渠道更畅通,减少信息失真;目标更专一,可以集中精力对付重要的事;对客户和市场反应更快;危机感强,浪费少;等等,这些无疑都是小公司的优势。为此,韦尔奇说:“我们不得不找到一种方式,将大公司的雄厚实力、丰富资源、巨大影响力同小公司的发展欲望、灵活性、精神和激情结合起来。”

总部在瑞典的国际著名家具零售公司IKEA,在其公司的“圣经”里,明确地写着一条:“简约是一种美德。”IKEA把简约作为自己公司的管理哲学和企业的文化理念,强调简约的管理过程,尽可能营造简洁的工作氛围。IKEA人认为,结构复杂意味着组织瘫痪,只有简洁方能给予我们力量。

简单要求我们改变那些过于形式而复杂的游戏规则,走出管理的那一套逻辑,因为它让我们走进万劫不复的绝境。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无限选择的世界里,多数人竭力想弄清楚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复杂的事,简单来做。求解复杂的问题,肯定会有很多方法。但总有一个方法最简单,最实用。古希腊的哲人告诉我们:要让生鸡蛋直立在桌子上,最快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轻轻敲破鸡蛋壳。

其实明白“简单”的道理很容易,但简单的事情往往最难做。所谓“知易行难”,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毛泽东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许多看似简单的事,其实很难做。这个“难”,难在你能否认真把它做好、把它做彻底。在这个世界上,最难完成的事情和最容易完成的事情都是同一件事,那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地去做,并且还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千万要记住,最难的事情,只要认真去做,就变成了最容易的事情。降低成本很难吗?不难,只要将不合理的减掉就达到了。持续降成本难吗?那又是企业最大的难事,但只要每天坚持下去,并且做出成效,也就不难了。

14岁那年,达·芬奇拜意大利著名画家和雕刻家委罗基奥为师。之前他已小有成就。然而,委罗基奥给他布置的第一个作业,就是让他画鸡蛋。达·芬奇天天对着鸡蛋,照着画。过了很长时间,委罗基奥还是继续让他画蛋,认为他的基本功依然不够扎实。一天,达·芬奇终于忍不住了,便问老师:“我什么时候才能画完呀?”老师告诉他:“要画好这个小小的鸡蛋可不简单呀。在1000个鸡蛋里面,从来就没有形状完全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鸡蛋,只要观察的角度不一样,照射的光线有差异,它的形状也会有所变化。画蛋,目的是要训练你的观察和把握形象的能力,使你能够随心所欲地表现一切事物。”达·芬奇恍然大悟,便继续认真地画着这个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奥的鸡蛋。正是从一个鸡蛋开始,他后来创作出了《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传世珍品。

同样,一个企业若能每天重复那些看似简单但贵在坚持执行的各项工作,并把“每天进步一点点”作为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里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坚持简单和重复,并能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那么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它走向辉煌的步伐。

简单的事要认真去做。不要以为事情简单就可以忽略和马虎,事情大小,不能成为完成质量高低的原因。千里之堤都可以溃于蚁穴,要做好一点一滴的小事,否则因小失大,再去弥补,反而牵扯了更多的精力。

简单的事要简单去做。不要把问题复杂化,用最简捷的方式、就事论事地处理问题,不要总是寻求“一揽子”式的解决方案。甚至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都可以简化,找出关键,用一针见血的做法就可以迎刃而解。

简单的事要尽快去做。很多事情因为简单,反而被拖延,管理者在解决那些复杂问题的时候,以为其他小事反正什么时候有空就可以迅速解决,结果一直拖延,可能原本简单的事情就会变得棘手。随时处理那些可以处理的事,不要堆积,这是一个基本原则。

企业创新的最后一公里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些企业只要遇到市场环境稍有风吹草动,就如临大敌,不知所措。为什么?主要是管理基本功太差了。看看那些在金融风暴冲击中倒下的数以万计的企业,哪家不是因为内功失力造成的?环境变化只是一个诱因,考验的是企业最基本的经营管理能力。应该说,中国传统企业今天所面临的最核心的问题是基础管理,就是企业基本业务的管理。比如像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从原材料到产成品,包括从产品到销售环节以及最终到客户手中。在这当中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衔接的,当中有许多过程控制的问题,像成本控制、资金控制,这些都属于典型的基础管理问题。

在当今繁荣的管理丛林中,基础管理是最基本的,如果没有基础管理,其他的任何决策都不可能实现。从整个管理的角度看,中国企业的基础管理环节是比较差的。当企业有一个好的投资方向,经营决策也没有什么大问题时,最根本的差距还是在基础管理的实施和操作层面。比如,原材料采购环节如何控制?采购回来在库房中停留多长时间(时间长了会增加成本,使整个经营成本上升)?而产品出来后在销售过程中,如何用最快的速度送到消费者手中?企业今后的效益好坏,将取决于基础管理的好坏。

现在中国企业到了战略升级的关键时刻,企业在增长方式、发展基础、扩张模式、业务领域等方面都要进行转变和提升。而一些企业管理上的问题开始凸显出来,具体表现为效率偏低、成本过高、控制不当。分析原因,正是因为工作中意识不到位、责任不落实、体系不完善、流程不明了、标准不明晰、信息不透明等所导致的,这些都是管理基本功不扎实的反映。

大多数企业都明白绩效管理的重要,但还是经常发生“短路”的现象,不仅缺乏考核标准,即使有了标准也难以考核,而且往往缺乏过程监督与纠偏,缺少绩效管理持续改进。根据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只有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人生规划;10%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人生规划;而高达87%的人没有自己的目标和规划,并不清楚自己该往哪边走。而员工的迷惘正是企业绩效管理的最大障碍,这就需要领导的引导,协助员工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把企业长期目标、员工个人发展目标和绩效目标联系在一起。惟有真正立足于员工成长的绩效管理,才能真正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

企业中最常用的议事方式就是开会。但事实上,很多会议都是“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徒然浪费大家的时间。管理基本功中的会议管理,就是系统地提出会前、会中、会后应该注意的问题、原则和处理方法;还有会议组织者、主持人应具备的条件以及最重要的“会议落实跟踪表”的应用,确保会议的结论在第一时间变成书面文件,并明确完成工作的时间、标准和负责人。

今天,我们看到很多活生生的企业实例,大方向、大的决策都没有错,但为什么有的企业能成功、能赚到钱?有的企业却不成功、赚不到钱?它们之间的差距不仅在经营决策方面,而且还在基础管理层面的过程控制和把握。比如说用友当年做软件,很多人都能看到软件业这个大方向。而且当时做财务软件的企业也不止用友一家,为什么有的企业今天已经看不见了,而用友成为这个领域比较优秀的企业?问题就出在基础管理,谁能把软件行业的基础管理做好,谁就能成为佼佼者。

目前中国企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基础管理薄弱,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IT企业,一旦做到一定规模以后,再上不去就死掉了,能生存下来的企业,都是基础管理比较好的企业。既然中国企业的管理问题并不是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思想,而是在最底层的、距离最近的基础管理方面,那么,这“最后一公里”的路该怎么走?我以为,这“最后一公里”的基础管理必须创新,这个“新”并非刻意要造出许多管理程序、管理规则,而是要将已有的先进管理理念不折不扣地长期落实下去。正如人人都会走路、跑步,也知道走路、跑步这种运动有益于健康,但是,容易不一定能做好,知道不一定能做到。很多管理的基本观念,比如,适应现代成本管理需要,应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低化理论和方法,坚持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掌握成本核算理论与方法等,人人都知道,但是真的要在企业中有效应用这些管理工具,恐怕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家。

管理基本功的创新,就是要缩短管理者“知道”与“做到”的距离。经营与管理,管理是搭台,经营是唱戏。没有好的基础管理平台,经营这出“戏”唱得再好,也算不上成功的。如果有好的经营加上好的管理,就会提高成功的可能性。惟有经营好、管理好加上文化好,才必然能带来成功。管理基本功就是要把规范的工作原则、方法,变成企业的行为习惯,内化为企业的文化。

新奥集团的管理基本功由16门课程构成,分别涵盖了管理PDCA四个阶段的16项内容。

第一,是“P”(计划)阶段的5项内容,“愿景与目标管理”,即在集团战略的大前提下,各企业和部门需要明确各自的分战略和努力的愿景,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为了实现各阶段目标需要进行“活动管理”,活动一般分为例行和专项两种。例行工作是部门工作自主化的基础,专项工作则是例行工作之外的非周期性工作。“分工管理”则是解决这些活动由谁来完成的问题。接下来,这些工作员工要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由此分别提出了“流程管理”和“标准管理”。

第二,是“D”(执行)阶段的5项内容,即保证员工按照流程与标准要求落实各项活动,就需要利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实现“从用人干工作,到用工作育人”的转变。在各项工作实施过程中,保证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则需要“跟催管理”、“项目化管理”、“时间管理”。为了体现企业的良好形象,同时给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需要实施“环境管理”。

第三,是“C”(检查)阶段,有两项内容,即对工作进行情况的检查、沟通,工作过程中的决策讨论等需要通过会议形式来完成,这就需要“会议管理”。执行过程中的工作成果等信息的收集记录需要“记录管理”。

第四,是“A”(改进)阶段的4项内容,即对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反思中找出的问题、记录中分析出的问题要进行正确处置,这就需要“反思与问题处置”。为了使各项工作不断改进创新,需要“创意管理”。为了促进员工成长,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规范的“绩效管理”。最后,企业或部门在工作过程中的成果案例要不断总结、沉淀与推广,需要“成果案例管理”。

新奥集团规划了三年的推广路线,分为“绩效落地”阶段、“效率提升”阶段和“整体提升”阶段,管理基本功的推广至少需要三年,这还只是基础,若要让基本功在企业内完全落实稳固,至少还需要两年,同时,还需要继续开发持续提高的项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打牢基础管理,练熟基本功,这只是企业走向未来生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一旦管理这个平台扎实了,推行任何变革,抵抗任何风险,企业就如履平地,不失方寸,就会在寒冬中彰显“温酒斩华雄”的英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