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4779500000014

第14章 培养孩子的成功品质(6)

这样做是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合作能力所必需的。孩子在交往中遇到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学不会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就永远学不会合作。而且善于解决交往矛盾,是高水平的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标志。因此,孩子交往时遇到矛盾与问题时,不要回避,也不要代为解决,而要鼓励孩子独立解决,最多也只能提些建议。培养孩子独立解决在交往中矛盾的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让孩子迎着矛盾去主动交涉,而不是闭门思过,也不是回避或拖延。有的孩子只喜欢和一种同伴交往,而不肯和其他同伴交往,这种过于挑剔的交往倾向实际上就是回避交往的困难与矛盾。对于这种孩子更应有意识地引导、鼓励,设法使其体验到交往中解决矛盾的成功与满足感,从而乐于学会和各种人交往。

5.让孩子知道竞争和合作是可以同时存在的

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一般在家里不会有人跟他争什么东西,父母也通常不会对他的言论提出什么不同的意见。但是在家里以外的地方,比如学校,就出现了竞争者和反对者。这样,孩子就认为反对他以及和他竞争的同学是不会成为合作对象的。所以父母要教育孩子端正他的竞争心理。竞争目的主要在于实现目标,而不在于反对其他竞争的同学。父母要教孩子把其他同学作为学习上的竞争对手,生活上的合作伙伴,千万不可一味地把他人当成竞争对手和敌人,不顾一切地对立他人。这种思想是不健康的。同时,父母要教给孩子与人合作的技能,教育孩子考虑集体的利益,学会在关键时刻要约束个人的行为,牺牲个人的利益。如果孩子缺乏这种意识或者精神,与人合作是不可能成功的。

能让孩子很好的和别人合作,前提是孩子必须具有和人合作的能力。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具有和人合作的能力呢?

6.树立平等观念

想要让孩子在平等的原则上为人处事,就要让孩子明白,不管对谁或是对什么事情都应树立平等的观念。要让孩子懂得,在人格上,人和人之间永远是平等的。不管碰到什么事情都要无私地对待,要言而有信。只有这样做,人与人之间才能互相信赖、和睦相处。特别是要教育孩子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尊重他人。

7.要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有一些孩子常常会“以我为中心”,这些孩子会很难融入集体的生活中,也很难和同龄的小伙伴和睦相处。但是,当他们碰了几次钉子之后,就会慢慢地改变了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可能是因为在经历了几次碰钉子的事情后,意识到了在集体活动中一定要想到别人。所以,父母要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的活动,这样会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与他人相处的经验,在以后和别人的合作中孩子才不至于犯“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

怎样培养孩子的兴趣

我们知道,孩子的兴趣对其一生的成长意义深远。它既能增加孩子生活的乐趣,陶冶孩子的性情,提高其文化素养,又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同时也是孩子参与社会交往的有益纽带。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没有谁比父母更能发掘他们的兴趣所在。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是一个不断坚持、不断磨炼的过程。父母只要善于发现,积极引导,耐心指导,相信孩子一定会在兴趣的天空中快乐地翱翔。

1.扩展孩子的视野

扩展孩子的视野,对发现孩子的兴趣很重要。孩子如果没有机会接触世界上各种奇妙的事物,他们很难对外界发生兴趣,父母也就可能很难找出孩子的兴趣。因此,父母应该创造机会扩展孩子的视野。比如,当发现孩子遇上了一些令他双眼发光的事物时,这种兴趣就值得培养,父母应该鼓励他们去探索。

2.从游戏中开发孩子的兴趣

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一些益智游戏也能激发孩子对某一事物的兴趣。同时,因为孩子的年龄偏小,他对有兴趣的事情,一开始往往只凭好奇和热情。因此,父母要引导他从兴趣中探索和思考,从兴趣中获得科学知识,使其保持兴趣的长久性。对孩子的兴趣不闻不问无动于衷,是做父母的大忌。

3.创设环境

孩子的潜能如同种子,只要有适宜条件就会生根、发芽、结果。也许父母在给孩子一只蜡笔的瞬间就造就了一位未来的艺术家呢!所以,当孩子表达了关于某种兴趣爱好方面的期望时,就应该着手给孩子创设一个相应的环境。不妨和孩子一起讨论计划,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最合理、也最合适他。

4.启发和引导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特别爱问“为什么”、“这是怎么回事?”等问题。面对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有的父母则会显得不耐烦。然而,这些问题恰恰是求知的萌芽,父母应该耐心面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其解释。

5.学会鼓励孩子

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第一个权威评价者,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如果父母总是打击孩子,有可能摧毁其求知欲。因此,当孩子做得好时,父母可以适时表扬,可当孩子做得不好或者失败时,要先发现孩子有创造性的一面,然后再鼓励他们。

6.循序渐进

父母切忌急功近利,片面追求速度,违背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在这个过程中,要看到孩子的进步,一点一滴地表扬他、鼓励他。此外,也要让孩子自己感受到进步:不妨把孩子的作品保存起来,让他自己比较,体验进步;或者不断创造机会让他展示自我,促进其兴趣的发展。

7.持之以恒

孩子毕竟是孩子,很容易懈怠,也很容易转移兴趣。出现这些情况后,父母需要科学地引导,鼓励孩子坚持下去。可以和孩子沟通:比如持之以恒培养兴趣,成功了会怎样?又如当初耗费这么多金钱、时间和精力,由此中断是不是太可惜?多沟通、多交流,孩子会更明白事理。

8.期望值不要太高

期望值太高会给孩子带来压力。父母不妨放宽心,走出成名成家的心理期望,仅仅把兴趣爱好当作孩子陶冶情操的一种途径,并把这种保持平和淡然的心态传达给孩子,让他轻松快乐地成长。

9.培养孩子的品质

在兴趣培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父母处理问题的心态和方式怎样,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比如,孩子懈怠时,要适时训练孩子的恒心和毅力;孩子受挫或骄傲,要培养孩子坚强勇敢、虚心好学及戒骄戒躁的品质。

怎样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

读书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在人的一生中越早养成越好。若父母不能强化孩子读书的乐趣,他们是不会突然在某一天奇迹般地喜欢起读书来的。父母必须为孩子创造读书的好时机,帮助他们养成这种最重要的习惯。阅读的习惯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就像其他习惯一样,孩子一旦有了兴趣,自己就会不断阅读,并从中获益。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知识呢?获得知识的途径之一就是读书。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读书,与其说是一种爱好,不如说是一种习惯,只要从小培养,它就会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中最自然的事情。天长日久,书会成为孩子最知心的朋友。不重视长期、大量的阅读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科学研究也表明,孩子的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总阅读量的四五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一个人拥有的词汇量和他的智商成正比。大量阅读是提高孩子能力,发展孩子智力的重要途径。

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是培养孩子智力因素的必然要求。孩子有了读书习惯,就能在读书中提高综合语言能力、语言记忆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思维与语言同时发生的。孩子在读书时,语言文字就成了重要的思维材料和思维结果的表现形式。孩子有了读书习惯,使用语言文字的机会就多,进而综合语言能力、语言记忆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就得到了发展。

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是培养孩子非智力心理素质的必然要求。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越来越重视这样一个事实,人的非智力心理因素对人的成才的作用有时比智力因素还重要。孩子有了读书习惯,在学习兴趣、行为习惯、独立性、自我控制力等非智力心理因素方面就会得到改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所有爱好的知识都可以在书中找到,这就需要有读书习惯。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说过“读书,能引导散步在别人的知识与灵魂中”。孩子有了读书习惯,学会和运用读书方法,进而形成个长特长,面对将来的考试和学业,他们就能轻松愉快地渡过,进一步在社会上脱颖而出。

如何让孩子从繁重的功课中解放出来,从电视机、游戏机旁边走向奥妙无穷的读书生活呢?

1.帮助孩子选好书

一个家庭有没有书,孩子是不是经常能接触到书,这与孩子是不是喜欢阅读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条件允许,只要是对孩子有益的书籍,先买好,放在孩子每日见到的地方。天长日久,孩子每天所见都是书,随意翻翻,慢慢就会对书籍产生兴趣。对于开阔孩子视野来说,书多一些当然好,但对于一些重要的、需要长期培养的方面,书并不是越多越好,多了就会杂乱,内容良莠不齐。因此在每一个方面选好一本书,就像选好一位老师一样重要。有的孩子读了五本书,可能不如一个孩子只读一本书。就像你去听别人讲话,碰上一个智慧的人,你会停下来,久久聆听;而碰上一个唠唠叨叨,又没有多少见识的人,则只会败坏你的兴致。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3-6岁的儿童喜欢有色彩图画的小故事、科幻故事以及动物的童话,那些短小、生动、易背诵的重叠句对他们也特别有用。6-8岁的孩子对书籍开始有偏好,除了父母认为重要的以外,可让他们自己去选择。8岁以上的孩子,喜欢一些幽默、民间故事、古典名著以及奇幻、侦探故事。

2.激发起孩子的强烈兴趣

为了使读书生动有趣,首先要激发起孩子们的强烈兴趣,在你给孩子们读一本新书之前,你可以先让他们了解封面的内容,并让他们去猜想这本书将要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等等,然后你可以一边读一边指着书中的图画和人物问他们:“你们认为这是什么意思?”读完一本书后,你还问他们:“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什么?你认为或者希望以后的故事该如何发展?”这种积极的阅读方式特别有助于孩子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纽约州立大学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对学龄前儿童来说,在父母的帮助下采取积极、投入式的阅读方法,其语言和思维发展水平要提前6-8个月。

3.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

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父母不必过多的去管他。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父母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

4.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创造好的阅读环境。在家里,给孩子一个小书架,请孩子安排自己的书。孩子阅读时,尽量保持安静。

★鼓励孩子自己选择读物,和孩子讨论哪些是适合他们看的读物,哪些是他们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读物,并以此为标准选择读物。给孩子一定的选择读物的权利。如果为孩子订阅报刊,请孩子自己选择。

★鼓励孩子记笔记。随便写什么都可以,写个简单的书名也好,可以培养孩子要从阅读中获取一些东西的习惯。

★ 爱惜图书。保持图书整洁。不撕书,不折页。鼓励孩子保存看过的图书。

……

5.经常与孩子交流

与年龄较小的孩子一起阅读和创作(如编故事等),与年龄较大的孩子一起讨论和交流。如果孩子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尽量回答孩子的问题。同时,在家里,最好常备一些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类的书籍。当儿童提出问题时,引导儿童从书籍中寻找答案。启发儿童讨论思想、艺术方面的内容,尽量让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

6.在实践中学知识

如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想让孩子认识动物的生态习性,就可以带孩子到动物园或宠物店,用来辅助书本上的学习,把“严肃的认知”,转化成活生生的经验。又如对于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家中藏书查不到,为解决几个问题买很贵的百科全书没必要,就可以为孩子到附近的图书馆办一张借书证,教给他借书的程序,培养他求知和收集材料的习惯。

7.父母要成为孩子读书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