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盛世中国:秦汉卷
4767200000040

第40章 汉光武帝时期(3)

著名史学家范文澜评价光武帝道:“这个以南阳豪强为主体的刘秀军,在政治上有优势,在军事上有谋略,再加上禁止虏掠,争取民心,这就决定了它的必然胜利。刘秀既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自然是农民起义军的死敌;但是他也代表着社会的共同要求,完成了国家统一的伟大事业。他在推倒王莽的战争中,在削平割据的战争中,都起了极大的作用,因之,他是对当时历史有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

统一全国后,光武帝仍能兢兢业业,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他所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既维护了东汉封建统治,也维护了国家统一,与民休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范晔在《后汉书》论道:“虽身济大业,竞竞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司马光也在《资治通鉴》中说:“虽以征伐济大业,及天下既定,乃退功臣而进文吏,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故能恢复前烈,身致太平。”他们对光武帝在统一全国后的政绩,都作了充分肯定。

《资治通鉴》中有两个关于光武帝的生动故事:一是罢兵。说的是光武帝在军旅中呆的时间很长,也很讨厌战争,而且他知道天下百姓早已疲惫贫困,渴望休息。所以自从陇、蜀平定之后,除非有非常危险紧急的情况,他便不再谈论军事。太子刘庄(后来的汉明帝)曾向他请教打仗的事,他也不予答复,说这不是他应该问的。开国功臣邓禹、贾复知道陛下决定放下武器,以礼乐教化治理国家,不希望功臣们身在洛阳而拥有重兵,于是他二人便交出了军权,转而潜心研究儒家经典。二是勤政。说的是光武帝生前,每日早晨主持朝政,午后才散;每每召见公卿、郎将讲经书说义理,直到半夜才睡。太子见他辛勤劳苦不知疲倦,就找机会劝谏道:“陛下有夏禹、尚汤的圣明,却没有黄帝、老聃涵养中性的福分。儿臣盼望你爱惜身体而颐养精神,悠游岁月而自求宁静。”光武帝答道:“我自己乐于做这些事,所以并不为此感到劳累。”光武帝虽以武力建立帝业,可是到了天下安定后,却并不重用有功的武将,而是提拔儒生文官。他清醒谨慎地制定国策,总揽大权,审时度势,尽力而为,举措十分恰当,因此能恢复前代的功业,在有生之年实现了天下太平。

光武帝在位期间,汲取历史上的大量经验教训,以“柔道”治天下,“务用安静,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关注民生需要,实行休养生息,释放奴婢,减轻赋税,兴修水利,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有战有和,步步推进,平定暴乱,统一天下;限制诸侯王、外戚、功臣、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削弱三公,严格监察,精兵简政,裁撤官吏,巩固中央集权,加强王朝统治;爱好经术,提倡儒学,奖励名节,维护思想文化正统。这种种措施,既能加强皇权又能缓和阶级矛盾,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耕地扩大、人口增长的可喜局面,从而奠定了近一个世纪整个国家繁荣富强的物质、精神和体制基础。

当然,人非十全十美,事非尽善尽佳。光武帝企图进一步加强专制皇权;但是,封建田庄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现象的加剧,豪强地主势力的扩张,滋长着分裂危机。度田事件的失败表明,东汉刚建立伊始,各地豪族、郡国大姓势力即十分强大,东汉皇朝只能与之妥协。且东汉立国之初,存在“货轻钱薄”现象,货币制度不够完善,严重影响物资流通。光武晚年经常以图谶决定政事,迷信思想很重,这是其局限性;又贬逐了桓谭、冯衍等直言敢谏之士,有拒谏之失。但大体说来,刘秀先生尚能始终保持谨慎,兢兢业业,勤于政事,这在封建帝王中是难能可贵的。

(第五节)“强项令”董宣

董宣,生卒年不详,字少平,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初年名臣,先后任北海相、江夏太守、洛阳令等职。在职时不畏强暴,惩治豪族。他任洛阳令期间,汉光武帝刘秀姐姐湖阳公主的奴仆苍头仗势杀人,被公主包庇,吏不能捕。董宣候其出门,拦住湖阳公主的车,令奴下车而杀之。公主还诉于刘秀,光武帝一时也不好办,令其向公主叩头谢罪。董宣两手据地,拒不低头。刘秀令人强按之,也不能使其俯首。作为执法严格的官员,被刘秀戏称为“强项令”,意思是一个脖子刚强、不肯低头的市长。自此京师豪族贵戚莫不畏之,号为“卧虎”,并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后汉书》中有其传。

故事说的是,洛阳令董宣系一铮铮硬汉,他认为皇亲国戚犯了法也应同样办罪。古话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可说是这么说,中国漫漫数千年的历史长河,几人能做到?所以又有一句古话说:“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士。”有一次,湖阳公主一个家奴平时气焰嚣张,竟在光天化日之下仗势行凶杀了人,终于慌张起来,只得躲在公主府里不敢出去。湖阳公主安慰他,说只要有自己在,不会有人敢把他怎么样的,叫他不要怕。董宣不能进公主府去搜查,就天天派人在其门口守着,只等那个凶手出来。几天后,湖阳公主坐着车马外出,跟随着她的正是那个杀人凶手。董宣得到消息,就亲自带着衙役赶来,于途中拦住了她的车。湖阳公主认为董宣触犯了自己的尊严,便沉下脸来说:“好大胆的洛阳令,竟敢拦阻我的车马!”董宣可没有被吓倒,要是害怕就不敢这样做了。他拔出宝剑往地下一划,还当面责备湖阳公主不该放纵家奴犯法杀人。他又不管公主阻挠,吩咐衙役把凶手绑起来,当场就把他处决了。

这一下,差点把湖阳公主气昏过去。打狗还得看主人,这个小小的洛阳令太不识趣了!她马上怒气冲冲赶到宫里,向光武帝哭诉董宣怎样欺负她。很多年前,在刘秀还没造反,没发迹时,他们姐弟俩相依为命,彼此照顾,姐姐帮了他很多,所以感情很深。光武帝听了,十分恼怒,立刻召董宣进宫,吩咐内侍当着湖阳公主的面责打董宣,以替公主消气。董宣说:“你先别打我,让我说完了话,我情愿死。”光武帝瞪着一双龙目,气咻咻地说:“你还有什么话可说的!”董宣说:“陛下是一个中兴之君,应该注重法令。现在陛下让公主放纵奴仆杀人,这还能治理好天下吗?要是你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妥的,你用不着动手,我自己解决就是了。”说罢,他挺起头就向柱子撞去。光武帝连忙吩咐内侍把他拉住,可董宣早已撞得血流满面了。

光武帝原本心里就清楚董宣说得没错,也觉得不该责打他。但是,为了顾全自己姐姐的面子,他要董宣只给湖阳公主磕个头赔个礼就算了。可董宣宁愿把自己的头砍下来,怎么也不肯磕这个头,因为他觉得自己没错,就不能屈服强权。内侍把他的脑袋往地下摁,可董宣用两手使劲撑住地,挺着脖子,不让他们把自己的头摁下去。内侍知道光武帝内心也并不想治董宣的罪,可又得给皇帝下个台阶,就大声地说:“回陛下的话,董宣的脖子太硬,摁不下去。”光武帝也只好笑了笑,迅即解颐,下令说:“把这个硬脖子给撵出去!”湖阳公主见光武帝放了董宣,心里很气,对弟弟抱怨说:“陛下从前做平民的时候,还收留过逃亡的和犯死罪的人,官吏都不敢上咱家来搜查。现在做了天子,你怎么反而对付不了小小的洛阳令?”光武帝说:“正因为我做了天子,就不能再像做平民时那么干了。”

结果,光武帝不但没办董宣的罪,还赏给他30万钱,以奖励他执法严明,不畏权贵。董宣一回到官府,就把这笔钱全分给了他手下的官员,自己什么都不要。以后,董宣继续打击不法的豪门贵族,洛阳的土豪听到他的名声都吓得发抖。一段时间里,京畿作奸犯科现象明显减少。人们都美称董宣是“卧虎”(意思是“躺着的老虎”)。光武帝懂得打天下要靠武力,治理天下还得注意法令。光是发展经济,休养生息还不够十全十美,还必须严格法纪,加强统治。所谓“家有家法,国有国策”,“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过法令也只能管管老百姓,要拿它去约束皇亲国戚那就难了。所以,汉廷还是需要有一批像董宣这样刚正不阿的官员来治理国家和地方,因而统治者才对董宣并不予以惩罚,反倒还要大加奖赏。

虽然董宣是东汉初有名的清官廉吏,但由于他执法严厉得近于苛暴,所以范晔的《后汉书》将其事迹列入《酷吏列传》。“强项令”的故事流芳千古,至今仍有口皆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