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生意就是做心理学:商场必备新经济时代的制胜宝典
4760300000021

第21章 流行与消费心理(2)

B.流行性消费的时间是相对集中的。上面我们说了,流行性消费有一定的流行周期,所以它会在在一定的时间内形成、发展和结束,与新闻一样有很强的时效性。流行性消费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商品流行时供不应求,流行过后无人问津。这就要求企业把握流行性消费的脉搏,获取利润。

C.流行性消费的地域是相对集中的。它的流行是有一定区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从一个区域向另一个区域流行。

D.与其他商品相比,流行性商品流行的市场是相对集中的。

流行性消费的几个特点,给企业带来很多机遇。比如,在北京流行的某品牌手表,已经到达了第三阶段,企业的利润在不断下降。那么这时候,企业就要运用产品流行的地域差,将产品转到其他一些富裕或发展中的地区,让产品在这些地区再次开创辉煌。只要商家能够巧妙运用,流行性消费对指导生产与消费,对繁荣与稳定市场,都有着十分巨大的意义。

流行性消费的这些规律,可以让商家更好地对产品市场做出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推出更符合市场的流行产品,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和市场发展空间。

流行性消费与周期

中国的经济正处在发展阶段,很多地方存在消费信心不足的情况,但这种信心不足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生改变。这也从侧面说明,中国的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有待开发,对很多企业而言这是件好事。更何况在年轻消费群体与消费时尚风潮的推动下,人们的消费行为并不减缓,这让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有了大幅攀升。中国的消费有很多感情力量在推动,其中商家在这个时代中,扮演着指挥者的角色,一切消费都由他们来操作和推动。

我们知道,流行性消费有一定的周期性。这种周期性,让产品不断更新升级,也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机会来享受体验产品的快乐。如果把流行性消费比成一场电影,那么开头是商家来导演的,但最后,决定电影是90分钟还是120分钟,却是由消费者来把握的。当消费者对这场电影不感兴趣时,电影也就散场了。

流行性消费中的个性文化

流行性消费既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流行性消费是消费者在某一时间内对新颖脱俗的商品追逐与争购,而出现的一种有规律的消费模式。流行性消费有一定的周期性,它的出现与消费者的一些心理动机有很大联系。

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是不可能不受他人影响而独立存在的。与世隔绝的生活,只能在电视剧中或作家的笔下才会存在。趋同从众、不甘落后,这是人们共有的心理。毕竟没有人愿意被时代所淘汰,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跟上时代潮流是绝大多数消费者的心态。

所以当某种新的消费时尚出现时,人们才会争相仿效,这时的心理,只想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落伍。这已经成为消费领域的一种典型表现。

不仅如此,在看电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影视名人,他们在为不同的产品做着宣传,这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很多商家就是用名人这张牌让新产品迅速走红。让很多消费者有错误的认为,那就是名人用的东西都是名牌,从而缩短了品牌建立的过程,也刺激和引导了一大批追随者,模仿名人的衣着装扮,从而满足仰慕名人的心理需要。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所有的东西都有明星做代言。比如,洗发水就有海飞丝、飘柔、霸王等。这些明星的代言,让消费者在购买时会优先考虑。因为在消费者的心中,明星代言的都是名牌,而名牌都是有质量保证的。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买东西一样,其他的小店也可以买到的东西,为什么还要到超市去买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超市的商品质量有保障。

此外,消费中追求高品质、高品味也是导致名牌产品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类的天性,消费者购买名牌产品,可以获得周围人的欣赏和尊重,从而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这也是名牌带给消费者的另一方面好处,也是消费者购买名牌产品的原因之一。

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了,同时带动消费水平也在提高,人们的个性意识在不断增强,追求个性已经不再是口号,已充分地表现在消费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品味,也都希望与众不同,所以现在的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喜好来进行选择性消费。这就是时尚消费的开端。因此,越是标新立异、与众不同、风格独特的商品就越受消费者的喜欢,也就越易形成消费时尚。在这方面,尤以年轻人表现最明显也最热衷。时下的年轻人多以追求个性来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愿望,于是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奇装异服。其实,每个人表达个性的方式都不一样,外表的改变并不能说明你很有个性。这种侧重外表的表现,其实是对个性的一种误解。

随着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升,让消费者可以尽情释放消费欲望的同时,也让消费者在消费方面的选择更加自由。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为价格问题而斤斤计较,而是以个人喜好来购买产品。个性化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尤其是在城市当中,由于城市的消费水平较高,所以人们在消费过程中,个性消费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个性消费需求已成为市场的主流。

消费者在购物时的个性化选择,其实是消费者对商品差异化的内在心理需求的一种表现。《2006年中国中高收入城市居民时尚指数研究报告》显示,希望“自己的服饰、用品和别人的不一样,有自己的特点”的人占了74.5%。从这个数字中,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对个性需求的渴望。这种渴望既是企业的动力,也是企业的压力。对企业而言,个性需求是个巨大的市场,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但同时,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就要不断创新,让产品多样化。所以这种个性需求,在开拓了市场的同时,也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攀比心理促成流行性消费

流行性消费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如山谷一样,有高有低;在持续时间上,有快有慢。所以商家要根据商品的特点来把握流行性消费,促进产品销售。

在我国,由于沿海地区较发达,所以很多流行性消费都是从那里开始,然后逐渐向内地发展,流行性消费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从南方到北方,从城市走向农村。这是总的发展趋势。

高更换频率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物品实际利用率降低,流行周期不断地缩短。一个新品推出后会更快地在短时间内受到市场热烈追捧,但很快其所受关注程度便会降低,然后被更新的产品超越,比如服装、手机。都有这一流行特点。

我们以服装为例,有这样一组数据,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在半年时间里,城市居民每人购衣4.6件。中高收入城市居民中,不到一年便换手机的占了16.5%;26.1%的人不到两年就会更换MP3;数码相机、个人笔记本电脑、私家轿车等高价位产品也出现了快速更新的趋势。这说明,商品的流行周期越来越短,在新产品上市没多久人们就失去了兴趣,转而跨位消费,去关注下一个新产品。

生活水平的提高让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方向发生了转变,不同的消费阶层都在向上看,整体消费向进取性方向发展。这并不难理解,谁都想拥有更好的生活,活得更潇洒。收入较高的消费者,可以进行全面的奢侈消费,而没有太大的经济负担;那么收入较低的消费者想要让自己奢侈消费,又有什么办法呢?很多人采用减少日常消费的种类来进行有限的消费来购买某些奢侈品,让自己看上去也可以很有面子。说实话,这并不是明智的消费理念,但却是让自己精神开心的不二选择。

奢侈消费在目前,还是以实物产品为主,比如服装、珠宝首饰等,这些奢侈品在某种程度上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同时,这些奢侈品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见证,是最明显的变化点。奢侈消费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渐渐地,社会上就产生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低收入的消费者购买时尚产品所占总支出的比例明显高于较高收入的消费者。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反常现象呢?这是因为现在我国社会正处在快速转型的阶段,对于各种消费没有刚性限制。《2006年城市居民生活变迁报告》调查结果表明:近两成受访者有过为了买某件奢侈品而攒一段时间钱的经历。也许有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明明没有经济能力,却还要强行奢侈消费呢?其实,这就是人的一种心理,越是低收入人群,越怕被别人轻视,所以就越要用好的外表来武装自己。

当然了,中国还有很多地方生活水平低,但即使在这样的地方,人们的攀比心理也是同样明显,今天这家买了新的电视,明天另一家就会买个更大的回来。所以对流行性消费而言,是不分地方的,所不同的只是流行的产品。在发达地区,流行的产品可能是要花大价钱才能购买的;而在不发达地区,流行的产品只要花费很少的钱就能买到。

流行性消费引起的消费心理变化

很多企业在开发新产品之前,会做全面的市场调研,当确定了产品的使用价值后,才会投入财力、物力。其中使用价值是由消费者来确定的。于是,又涉及一个词——消费心理。不同的产品、不同的销售方式会让消费者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

我们知道,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在受到经济因素约束的同时,还会受到消费者的文化层次以及来自社会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经济越发达,影响的因素就越多越大。带有某种时尚特色的心理追求一旦获得了社会的承认,就会被广泛地复制,从而形成一种极具个性的消费倾向和消费趋势,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流行性消费。

消费者实现自我的体现

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比如今天小林买了一件款式很新颖的服装,在第二天上班休息的时候,别的同事就会围上来问东问西。没过两天,一样的衣服,不同的颜色就会出现在同一家公司了。这就是一种流行。而流行的产生源于模仿,没有模仿就不可能产生流行性消费,模仿是流行性消费得以传播和扩展的基础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