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生意就是做心理学:商场必备新经济时代的制胜宝典
4760300000017

第17章 “货卖一张皮”:包装心理学(1)

社会发展了,人们越来越注重产品的包装,产品包装已不再是单一的保护功能,它与艺术美感相融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是一种心灵上的享受。成功的包装,已成为决定消费者购物的主要决定因素,而企业也看清了这一点,纷纷在产品包装上下功夫。

“货卖一张皮”不等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在很多人的眼里,“货卖一张皮”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划上了等号,认为好的表象是为了掩饰内在的缺憾。其实,这是不对的,也是没有道理的。

“货卖一张皮”原本是个典故,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一商人用名贵的木材做了一个精美的盒子,把大珍珠放在盒子里到郑国去卖。一个郑国人被金碧辉煌、浓香扑鼻的盒子吸引,出高价买下,却把珍珠还了商人。这个故事原意是讽刺郑国人不识珠宝高贵,却被后世精明的商人诠释为货卖一张皮,而倒卖的是什么东西,却不重要了!这本是讽刺有眼无珠的人。后来有些无良的商人挂羊头卖狗肉,于是这“货卖一张皮”就有了贬义。

我们知道,时代在发展,有些东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比如说流行性消费,还有产品包装。现在的“货卖一张皮”,不仅没有贬义,甚至是必须的。它是提醒企业要注重产品包装,因为包装是产品诉求的必要表现方法。

老品牌也要新包装

一个好的产品,要想让消费者相信它是一个好的产品,需要怎么办?有很多办法:广告、试用等,但这一切都不能代替产品的包装。

货卖一张皮绝不是欺骗消费者。这张皮的设计和制作有非常高的技术含量,需要结合产品,揣摩目标市场的需求,让通过包装所传达的信息,来满足消费者所需要的对产品的认知。

眼下,市场竞争激烈,除了好的产品品质外,包装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甚至在绝大多数企业眼里,包装已经成为开拓市场的敲门砖。

最近,细心的消费者会发现近年来可口可乐的标识有了显著变化,这是30年来,可口可乐公司对其标识所做的最大改动。新标识具有动感和时代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可口可乐作为全球著名品牌,它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慎之又慎的。我们知道,可乐的市场以年轻人为主要消费群体,年轻人的特点是什么呢?喜欢时尚,易接受新事物。可口可乐为了迎合市场上年轻人对新包装的需要,适时对可口可乐进行了重新包装。事实证明,新包装将使消费者对可口可乐的购买欲有了进一步提升,而这种购买欲来自于消费者对可口可乐新包装的认可和喜爱。

可口可乐一方面坚持不变的口味,而另一方面却推出了符合时代的新包装,这样的举措确实令人思考。经济发展了,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也正在发生着转变,对商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装在商业竞争的地位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恰到好处的包装不仅给人以美感,更能从心理上激发人们对商品的购买欲望。可口可乐改换包装,也是对“货卖一张皮”的一种认同。

曾经有一位专家这样评价可口可乐更改包装。他说,可口可乐最重要的资产是品牌,而包装标识是品牌最外在的体现。一个成功的包装,不仅给人以快感,还应充分表达商品本身的内涵,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内外统一。好的包装是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有力砝码,它可以使消费天平偏向商家,这对销售而言是十分有利的。

让产品有个更出众的外表

近年来,在超市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商品过分夸大包装。外表精美华贵,却没有实质内容,这就是像用华丽语言堆砌起来的文章一样,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这样的产品令很多消费者反感,但这只是部分企业的部分商业行为。

在生活中,我们会为了参加一些重要的会议而精心打扮,这也是一种包装。中国有句话叫“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简单的一句话已经道尽包装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穿着体面已经不再是一种个人行为,它有着对他人尊重的意义在里面。这个道理拿到商场同样适用。

“货卖一张皮”这句俗语,在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每到节假日,人们都喜欢去旅游,不同的旅游景点收费也不同,风光(外表)不同,给人的感受自然不同,这就是差价形成的原因。所以好产品就要有好的包装,这也是价值的体现。

因此,企业应对包装足够重视起来,不要将“货卖一张皮”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划上等号。这就像我们一样,你穿着体面的衣服,你的本质就变了吗?难道非要每个人都穿得像乞丐一样,才能说明你的内心是美好、善良的吗?包装只是为了让产品有个更出众的外表,更引起消费者注意的一种方法,但本质却并没有改变。

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例子,那就是当第一次见面时,有的人会给他人留下良好印象,而有的人则会让人产生反感,这就是人的心理所映射出来的。商品也是一样,精美的包装会让人产生良好的印象,从而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实验证明:第一印象最强烈、最深刻,并且制约或影响着人们对印象的行为和态度。这就是包装给销售带来的影响,很多企业就是依靠包装成功赢得市场的。

在现如今的社会中,包装的功能不再单一,价值也在发生着改变,它现在已经成为流行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包装产品,虽然使用功能不一样,但却都有着现代化的包装。这一点在新产品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这说明企业已经注意到了包装的重要性,看到了消费者对包装文化的需求。所以很多企业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在包装上不断创新,开启了包装文化的新时代。

包装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销售包装将保护功能和艺术美感融合于一体,具有实用性和新颖性,这是一种创造性的结合。好的包装会影响购买者的心理,从而产生购买欲望。

只有将生产者的意念心理、创作者的思维心理和购买者的需求心理融于产品的包装,让消费者产生共鸣,这才是真正成功的促销包装。消费者作为产品的最终使用者,他们对包装的要求才是最为重要的。因此,产品的包装要把握消费者的心理,激发和引导消费者的情感,只有这样产品才能在市场中立足。

好的包装就有“贵”的感觉

现在,商品包装又有了新的变革,它集保护、介绍和广告宣传于一身,对消费者进行心理激励而发挥作用。

销售包装对购买心理的影响:

眼睛是获取外界印象的主要途径。超级市场和货仓式商场等新型零售方式相继出现,一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消费方式变得普及起来。销售人员的咨询作用也被商品外表形象化的语言所取代。包装成为消费者在识别商品过程中的依据,正是这种依赖,使产品之间发生了一场无声的战争。越能引起顾客共鸣的包装,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就越顺利。

一般来说,包装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心理:

1.方便消费者携带和使用商品。这是包装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让消费者便于携带和使用,同时,还能对消费者起到指导作用。

2.当商品的质量不容易从产品本身辨别的时候,多数人会将产品包装作为判断依据。包装是产品差异化的一种表现,它不仅可以说明产品的名称、品质和商标,介绍产品的特效和用途,还可以展现企业的特色。消费者通过包装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商品的有关信息。因此,恰当地针对目标顾客增加包装的信息容量可以增强商品的吸引力。这就是包装的识别功能。

3.好的包装应集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时代感于一身。在商场中我们可以看到高档的商品外观能体现消费者的需求,激发购买欲,让他们在购买产品时感到在其他人面前有身份,花钱花得开心愉快。

当然了,消费者判断商品的优劣不会仅以包装为基准,包装的地位是从属于商品的,而消费者则以商品的质量、价格和知名度为主要购买因素,但是好的包装能把消费者对包装的美好感觉转移到商品身上,达到促销的目的。

在消费者购物过程中会有三个阶段,分别是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决策过程。这三个过程是购物的心理过程。而认知的开始就是注意。注意可以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当消费者有需求时的关注,便是有意注意。在购物过程中,无意的看见并关注就是无意注意。据调查,有62.6%的顾客是在没有计划的情况下发生了购买行为。在全国有54.9%的消费者有这种购买习惯。换而言之,无意注意是我国消费者的主要购买心理。在这种时候,产品的包装就有了用武之地,在销售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根据杜邦公司的“杜邦定律”,消费者当中有63%是凭商品的包装作出购买决策的。美国著名的包装设计公司普里莫安得公司也有这样一段座右铭:消费者一般都分不出产品与包装。

在无意注意的情况下,产品就是包装,包装也是产品。只有让消费者注意到包装,才会让产品得到关注。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存在一种辨证统一的关系。消费者在缺乏参考信息或者是质量、价格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独特的包装可以吸引消费者的视线,让商品进入消费者的选择范围。

我们的世界就是由不同的色彩构成的。在爱幻想的人里,人生都是充满色彩的,开心时色彩是明亮的;失落时色彩是灰暗的。

色彩是包装远观的第一视觉效果。调查表明,顾客对商品的感觉首先是色,其后才是形。所以商品包装必须要先“色”夺人,一举拿下目标顾客的心。包装在选色方面要与商品本身的用途和特性相符,通过刺激视觉勾起联想的方法,影响消费者对商品的评价和购买行为。色彩在包装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有时它会成为消费者识别产品的一种标志。

造型、材质、图形和文字都是商品包装的形式元素。包装的造型和材料只有贴切地表现出商品的特征才能达到促销的效果。不同的材料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感觉。比如真空塑料包装食品给消费者一种方便卫生的感觉。铝箔泡罩包装的药品让人觉得科学可信。因此,产品的属性不同,所用的包装材料也不同。

对顾客而言,商品包装中信息包含量最大的部分是图形,其次才是文字和色彩。图形包括图案、绘画和摄影等类型,图形易让消费者产生联想,一些经典的图形甚至会成为产品的标识,让消费者在看到图形时,便联想到产品。

在商品包装的元素中,文字是记忆强度最大的元素,产品在包装时,都有说明性的文字,这些文字让消费者可以清楚了解商品的名称、规格、成份、功能和使用方法,不仅如此,在包装文字中还会尽量重点突出,一目了然。而宣传性的文字——标识语则起着微型广告的作用。

标识语是一种突出的短语,起到强调作用,它会以强烈的对比色和电火花型、爆炸型、大圆点型等图案作背景,不同的标识语有着不同的含义和暗示。比如方便面上会印着“油炸型”,这三个字表明了方便面这种食品的基本特点,属提示性标识语;解释性的标识语,如“绝对不含防腐剂”,目的是消除消费者对食品、饮料和化学制品所含成分的顾虑;而“味道好极了!”这是直接刺激购买欲的标识语,是鼓动性的标识语。巧妙运用标识语能够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成为包装促销的点睛之笔。

多方面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消费者是营销的终极市场。消费者的心理是多样性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商品包装必须符合多重的情感诉求,只有这样才能让特定的消费群体产生预期的购买行为。可以说,包装是企业营销策略的体现,市场的激烈竞争机制,要求商品的包装能与消费群体的心理一致,富有创意。所以说包装促销重在心理促销。那么包装要注意满足消费者哪些心理需求呢?一般来讲有七个方面:

1.满足消费者求奇、求新的心理需求。人们都有好奇心,这是与生俱来的,尤其是年轻人。时下的年轻人无论做什么,都喜欢求异、求奇、求新,力求做到与众不同。因此,以年轻人为目标市场的产品包装可以大胆采用禁忌色,力求展现年轻人特立独行的个性追求。同时,在造型上突破传统,标识语中可以运用引导潮流、创造时尚的语言,比如“新新人类的首选”“新一代的选择”等展示年轻人个性化的言语。但是这类消费者的心理变化无常,很难摸透,因此这种包装促销是高风险高回报的试验。

2.满足消费者讲求实在的心理需求。有些产品,尤其是针对老年消费者的产品,包装设计必须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核心需求,也就是有实在的价值。比如一些老年人的健康滋补品,就要求形式与内容相符,过度的包装会起到负作用。这些产品即使能够吸引到偶然的购买,也难以赢得消费者。质朴、实在才是老年消费群体最需要的,也是最符合老年人心理的产品。

3.满足消费者讲求新颖的心理需求。特别是对于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产品,包装的选材、工艺、款式和装潢设计都应该体现出技术的先进性。例如采用凹凸工艺制作的立体包装、无菌包装和防盗包装等等,就可以通过新颖独特的外观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从而产生购买欲望。

4.满足消费者讲求方便的心理需求。顾客在购买产品时,都求方便。例如透明或者开窗式包装的食品可以方便挑选,组合式包装的礼品篮可以方便携带,软包装饮料方便使用等等。包装的方便既为商品增添了吸引力,也增加了销售概率。包装中用锯齿状标识区分洗涤剂的类型,在罐装食品中说明“盖中部凹陷状证明未过保质期”等等,这些“无障碍”包装,也深受消费者欢迎,尤其是高龄老人和残疾人。求方便是所有人的消费心理。特别的包装,展现了产品科学技术的合理应用,也能从侧面反映出产品的优越性能。

5.满足消费者讲求信誉的心理需求。在产品中突出厂牌、商标有助于减轻购买者对产品质量的怀疑心理。特别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这样做对产品和企业的宣传一举两得。例如,美国百威公司的冰啤酒的包装上有一个由企鹅和厂牌图案组成的品质标志,只有当啤酒冷藏温度最适宜的时候,小企鹅才会显示出来。这是百威向消费者保证货真价实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种做法满足了消费者的讲求信誉心理,从而使百威啤酒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6.满足消费者讲求趣味的心理需求。经济发展了,压力也大了。人们需要轻松和幽默来调节生活。这一点也被有心的商家发现,美国的一家公司在所生产的饼干的罐盖上印上各种有趣的谜语,谜底藏在罐底,要想揭开谜底,就只有将饼干全部吃完。这种产品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在吃东西的时候,找到了乐趣。还有,我国的儿童食品“奇多”粟米脆每包都附有一个小圈,一定数量的小圈可以砌成玩具,小圈越多砌的玩具就越漂亮,结果迷住了大批的小顾客。人们的好奇心往往可以驱使他们重复购买,这又加大了产品的销售量,真可谓一箭双雕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