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势
4760200000006

第6章 审势(6)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出现了超级市场,伍兹认为,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超级市场内商品齐全,方便快捷,一定前途无量。结果,他又发了。非凡的预测力来自于广搏的知识和经验。伍兹正是一个兢兢业业、勤学苦练的人。

未卜先知”,还要获得相关信息,然后明白潮流趋向,弄清市场需求,对未来的预见便有一定的准确性了。

以陈氏兄弟预见上海杨高路为例。两兄弟来上海之前,他们已通过对形势的判断和对已获信息的分析,得出浦东将是一片投资热土的结论。这就意味着浦东路将出现无数巨大的商机。

从陈氏兄弟投资杨高路的过程来看,他们首先是先人一步得到了信息:浦东要开发,要有相当大的发展和变化,而来到上海后,两兄弟根据他们在上海浦东得到的信息和现场调查,浦东开发缺少一条贯通南北的干道,通过对杨高路的现场勘查,他们敏锐地感受到这条路的潜力。他们认为杨高路的拓宽改造是势所必然的,因此,将来的杨高路必将繁华无疑,必定会成为浦东路一街。

但杨高路全线各地段也有好坏之分,他们又根据自己的经验认准了其中的黄金地段。陈氏兄弟只用了65万元,拣便宜一般就租到了他们精心挑选的地皮。

他们的思维判断方程式是:浦东要发展,势必会如此发展;之所以会如此发展,其根据就是信息和浦东潜在的需求。参照其他城市的发展模式,只要先确定一个重点区域,再将各种设施合理地安排在该区域内,于是哪块地皮将会升值便明白如见了。

并且他们还认识到:如果能抢在改造之前租下房店铺,其价值是难以估计的。上海人虽然也精明得很,但他们身在局中,反应反而迟钝一些一些,因而没有看清未来的局势。

鉴于此,日本软银公司总裁孙正义提出了经商谋略的“顶情略七斗”。顶”,顶峰,高瞻远瞩登山顶,以观全局。经商者要能高瞻远瞩,信息畅通,掌握最多的信息,以便运筹帷幄。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不是一个商业人士具有的素质。观察局部之前,先登高望远,把握整体。然后彻底分析“情”(情报)——信息。“略”,确立战略。在详尽分析信息之后,确立自己的战略。

对这一点,均瑶集团前总裁王均瑶也深谙此理。他说,“一个人的眼光决定了他战略决策的准确与否,但眼光能看多远往往取决于他对信息的捕捉能力和悟性。”他曾对记者说,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请人吃饭,而每当他请人吃饭的时候,加入的人会越来越多。这样,人们聊着聊着就会有许多好的思路冒出来。他认为这些冒出来的“火花”对他的事业很有用。

总之,从商之道,亦是做人之道。首先你必须善于发现规律,从善于观察开始,从小事入手,处处留心。万事万物都有联系,所以大可不必担心这些小事毫无价值,大事由无数小事汇总而成,而且大事的整体形态和性质跟那些小事一样,能够妥善解决它们,用宏观的眼光和冷静的心态去把握。保持一颗平常心,留心观察身边的点点滴滴,培养思考的习惯,从小事入手,训练自己摸索规律的能力,久而久之,就能练就一副洞穿现象、找到本质的火眼金睛。

商海风云诡秘,千变万化,让人难以捉摸。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对将来的趋势进行预测,再做出应对的准备,必然能增加成功的机会。大到宇宙,小至尘埃,如果你能通达规律,妙计自当了然于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准确把握影响市场变化的多种因素,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在复杂的市场变化中,百战百胜。

法则十:战略预见,超前把握

引子

意大利费鲁齐集团总裁费鲁齐有一个精明善算的头脑,富有远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他一生三次预见,三次灵验,并三次获得成功。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费鲁齐就预料到战败后的意大利有待在一片废墟上重新崛起,广大民众也必定缺衣少食。

战后的情况果然在费鲁齐的意料之中,意大利和欧洲的许多国家闹房荒、饥荒。根据国情分析,他超前创办了水泥厂、粮食加工厂和运输公司,为企业避开战后的困境打下了基础。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期间,他早早预料到世界性产业的竞争将给意大利经济带来危机,企业造成困难。于是他审时度势,放弃了曾经有着良好发展机遇的汽车业,而创业了信贷公司,扩建了混凝土公司,合并了意大利第二大水泥公司,购买了食糖公司,使企业又一次成功地绕开了困境。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79年12月,由于飞机失事,费鲁齐不幸身亡。当时人们关心的是费鲁齐身后遗留下数以千公顷计的良田,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工厂资产由谁主宰?该家族集中开会,拿出遗嘱,真相大白。

原来,为了公司的前途,具有战略眼光的费鲁齐早有安排,为公司选择了继承人。财产的所有权皆由其子女瓜分,而企业经营权利则全部交给他本人最赏识的大女婿——劳尔·卡尔迪尼。后来,也正是劳尔·卡尔迪尼为费鲁齐公司坐上意大利企业界的第一把交椅立下了汗马功劳。

无论是二战期间、十年困境、还是公司的继承问题,费鲁齐始终本着以预测为根本,以应变为动力,来作为自己发展事业的战略计策,从而使企业避开困境,立于不败之地。

费鲁齐时刻不忘未来,更善于洞察未来。因为他知道,如果忘记未来,不善于洞察未来,势必使未来陷于被动。一旦当不利情况到来时,很可能不知所措;而当有利形势或时机到来时,很可能毫无反应,失之交臂。并且,即使注意到了近期的未来,但忽略了长远的未来,也是不行的。

在预测机遇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发挥诸如自觉、判断等非智力因素的特殊作用。

只有善于分析,及时觉察各种预兆,就能见微知著,推断未来。对各种预兆的捕捉、分析,有赖于商家深邃的洞察力和高度的敏感性。

船王奥纳西斯在二战期间为了进一步扩大他的事业,他于1943年把总部从希腊迁到纽约。二战后,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奥纳西斯敏锐地预见到,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刺激对石油的大量需求,而石油需要量的大幅度增长,势必会导致石油的运费猛涨。于是,他果断投资建筑油轮,并取得惊人的成就:油轮吨位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万吨,发展到1960年的10万吨,到1975年奥纳西斯已拥有油轮45艘,其中15艘是20万吨级以上的超级油轮。一艘艘超级油轮,一座座“金矿山”。奥纳西斯商业势力更加大了。

据说有一位商人与一个天气预测部门的朋友闲聊,商人说,不知今年怎么样,老天硬是不下一滴雨,不知这种天气还能持续多久。朋友告诉他:据气象部门预测,明年就将是一个多雨的年份。

也许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商人从朋友的话里,发现这是一个商业机遇。什么与下雨关系最密切呢?自然是雨伞!

说干就干,商人着手调查今年的雨伞销售情况。结果正像他想象的那样:大量积压。于是他同雨伞生产厂家的销售商谈判,以明显偏低的价格从他们手中买来大量的雨伞囤积。

转眼就是第二年,天气果然像朋友预测的那样,雨果真下个没完。商人囤积的雨伞一下子就以明显偏高的价格出了手。仅此一项,商人一年时间内就大赚了一笔。

不难看出,一个经商者要赢得事业的成功,不仅要有一种敢作敢闯的冒险精神,还要有着由良好的文化素质所决定的超前意识、精明善算、先见之明和敏锐的洞察力,这样才能及时把握潜在市场机会,牢牢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李嘉诚的成功之道也在于他能善于预见、超前把握商业态势的洞察力。

李嘉诚走向从商之路后不久,他经过调查,发现各大商店几乎都没有塑胶花卖。他认定香港人是喜欢摆设的,所以大胆得出结论,逼真、漂亮又便宜的塑胶花必将受到香港人的大力欢迎。

有了好的预测,必须付诸实践,才能变成现实。于是他创办了长江塑胶厂,大量生产各种各样的塑胶花。塑胶花很快进入了千家万户。后来,李嘉诚获悉,欧洲人最喜欢塑胶花。苏联人扫墓不用纸花或鲜花,而用塑胶花,表示生命虽已结束,但思想、品质、精神是常青的;北欧人则喜欢用塑胶花装饰庭院、房间。此外他还了解到美洲人连汽车上和工作场场所里都会挂上一些塑胶花。于是他果断地预测,塑胶花必将充斥全球。于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长江塑胶厂大大提高了塑胶花生产量,一时间欧美市场欣起了“塑胶花热”。

李嘉诚成为香港有名的“塑胶花大王”,在小有所成后,他又看中了香港的房地产市场。

经过认真的市场分析,他认为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香港经济开始复苏,工业化发达国家将重心移到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型工业部门,这为香港发展轻纺等劳动密集型工业带来了好机会。他预测也必将出现经济空前的大繁荣。这样一来,不仅港人纷纷办厂,外商也纷纷涌入香港,土地资源将出现短缺局面。香港作为一弹丸之地,如何能容纳世界各地(包括从大陆去的淘金者)蜂拥而至的芸芸众生,而且这种态势正在加剧。

经济繁荣,人满为患,势必导致房地产热。李嘉诚把这种态势看在眼里,于是他果敢地进军房地产业。领导和掀起了房地产大潮。

虽然房地产业几经波折,但李嘉诚处变不惊,并利用中国大陆的“文化大革命”对香港房地产业的冲击,大力收购人们争相抛售的价格处于低迷的房地产。最终于20世纪70年代,趁香港经济平稳引起的房地产价格直线回升之机,与香港政府、“置地公司”,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从此,李嘉诚的房地产业如日中天,一发不可收拾,房价一度打破香港地产的历史记录。李嘉诚成了香港巨富,更是全球华人的骄傲。

我们都知道“机遇只提供给有准备的头脑”这个道理。预测商机不是空想,更不是梦想,而是基于现实的判断。只有胸怀全局,对各方面情况充分了解的人,才有可能在预测商机中发挥其非智力因素,做出不同于一般人的预测。

超前决策就是商业经营者善于捕捉市场信息,善于对影响市场变化的种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对市场未来的需求变化和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做出科学预测。

平时人们常说企业要紧跟市场的变化,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其实,一般地讲“紧跟”、“适应”是难以跟上、难以适应的。因为信息是客观事业的状态及其发展变化的反映,而反映过程总是有时差的,企业是按照市场信息进行决策、组织生产并投放市场的,这里又会有一段时差。如果企业只是根据目前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将会处于一种左来左挡、疲于应付的被动之中。

这就要求企业家能从目前市场中敏锐地发现未来的可能性迹象,从大量的现实迹象中发现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抓住市场苗头,超前判断,以便提前做好准备,一旦时机到来,率先推出自己的产品,对于一些生产过程复杂、成本较高、生产周期较长的产品尤其要这样。

俗话说“预见生财”,这是商业成功的一条原则。没有正确的预见和超前的判断是很难谈得上以快取胜的。

法则十一:预测变化,利用环境变化获益

引子

在西北商城,有一位房地产经纪商人以每个铺面9000元的价格一下子买了10个铺面。亲戚朋友都为他捏了把汗。因为西北商城紧靠兰州最大的东部批发市场,而他却看中东部市场吸引客流的有利一面,所以就断然出资,买下一溜整整10间铺面。

到了第二年元旦,西北商城正式开业。不出他所料,到东部市场提货的客户一般都要到毗邻的西北商城来转一转。因此商城里每日人声鼎沸,热闹非常。这样的情景吸引了大量寻找铺面的商户,不少商户后悔当初担心受东部市场挤压而没有买铺面,此时不顾一切地纷纷竞标购买。

这位头脑冷静的商人仔细观察了各商铺的上货情况后,他判断商城里有实力的商户不多,上的货档次低、品种杂,日后很难吸引顾客,因新开张而呈现的火爆场面不过是虚假繁荣,不久肯定就会冷清下来。商城要想真正走向繁荣,还需一定时间的优胜劣汰才行。经过认真分析后,他果断决定:全部出手。于是,他不失时机地将所有铺面以每间5万元的价格转让出去。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完全正确,西北商城热闹了没多久就迅速衰败下来,铺面价格也随之直线下跌,那些抢购铺面和租有几间铺面等待升值的商户又开始后悔不迭。直到今天,西北商城的商户们还在萧条的市况下苦苦挣扎,而他由于出手及时,稳稳当当地赚了40万。

有人说商战是条不归路,略一失手全盘皆输。从商赚钱其实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

商场是残酷多变的,它需要冷静的观察、思考,从千头万绪中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因此,须时刻不忘未来,善于洞察未来。这还意味着时刻注意未来预兆察微知著。

商机往往蕴藏在你身边的一些“细枝末节”之中,但你一定要有叶落知秋的敏感,善于通过一些细小的征候和变化,预知并发现隐藏在其中的奥秘。

事物的变化,存在着一个酝酿、孕育的过程,这个过程总要表现出一些征兆、迹象。就大部分的变化而言,往往都有很多事先的信号。

“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风”就是山雨即将来临的预兆。事物这种变化前的预兆,为人们预见事物的未来提供了可能性:只要善于观察分析,及时觉察各种预兆,才能见微知著,推断未来。

例如1892年,恩格斯根据新的市场一天比一天减少,在铁路、银行、投资场所和贸易方面过分兴旺的投机活动等预兆,断言:“所有这一切都证明,特大的危机在酝酿中。”结果正如恩格斯所预言的:20世纪初爆发了帝国主义时代的第一次危机。

各种事物变化的预兆是十分复杂的,其中有明显的,有隐晦的;有出现早的,有出现晚的;有存在时间长的,有一闪即逝的;有反复出现的,有只出现一次的;有几种同时出现的,有几种交替出现的;等等。

虽说市场机遇处处可见,但有一些是渐显的,意想不到的,有一些是明朗的,但出现在不同的范围内。可根据市场供求特点,预测商机征兆。

美国著名企业家艾科卡成功的故事也会对我们预测市场变化的预兆有更深的认识。

为了设计满意的车型,艾科卡亲自挑选了一批懂得青年人要求与心理的人,组成一个精干的设计班子。经过多次改进,终于使第一批车子定型。

这种车子看上去像是运动车,满足了青年人喜欢的新奇、运动的心理和要求。同时它又不单是运动车,而是雅俗共赏,适应于各种不同的场合。另外,它的价格也很低廉,一般青年人都买得起。福特公司还给它起了一个青年人喜欢的名字:“野马。”

“野马”上市的第一年,就创下全美汽车制造业销售的最高纪录。艾科卡成功了,他开始扬名美国企业界,又成为世界著名的企业家。而他的成功源头之一,便是对社会潮流变化征兆的准确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