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势
4760200000021

第21章 用势(4)

蔚丰厚因为有了李宏龄这样既有经营才能又有政治头脑的经理,才避免了可能发生的许多危机。

如果日升昌有李宏龄这样的经理,如果山西票号多一些李宏龄这样的经理,那至少不会那么快就整体衰败了。

一个好的人才,不仅平时能为商家创造出显著的效益,而且还能保证商家安度危机,稳健发展。

成在用人,败在用人。人才能够兴业,庸才只会毁业,没有什么比用人的失误更大了。

古今成就大事者都离不开三个关键要素:天时、地利与人和。商场上的竞争与其他任何行业的竞争一样,说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因此,选择帮手便显得异常重要。

人才选得好,事业成功的把握就大,而一旦用人不当,后果常常不堪设想。因为用错一个人,往往会坏了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整个江山。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要想在商界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其最大的本事,应该就是能识人、会用人。

用人的学问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得一人而得天下,失一人而失天下。”能不能用人,大则关系国家兴亡,小则决定个人成败。

汉刘邦称帝后,在总结自己胜利原因时,说过一段有名的论断:“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

应该说,刘邦道出了他夺权成功的真谛,他是一个善于组织一切力量为己所用的人。从现代商战观点看,刘邦是一个会使用属于一帮人马的“好老板”。从兵法上看,刘邦虽无统领大军的本领,但他能统领指挥千军万马的“帅”为他所用。他的调配、御帅、御将能力谁也无法企及。

从资源利用角度上看,社会上各种资源散溢着,就像水白白流走一样,假若不敢蓄积,没有成熟,就也无法形成一种力量,一种走向。蓄势的过程,就是积聚力量,形成规模,安排秩序,形成走向的过程。

积聚力量和安排调度,正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的主要任务。一个能驾御的人才的老板,必定是最聪明的管理大师。

做一个老板最根本的能力是调配的能力,人尽其能,物尽其用,把每一种资源都发挥到极致,他的事业也就成了。

鲍尔默是微软公司的副总裁,是盖茨之下的第二号人物。鲍尔默初加盟微软之时,微软公司的管理不规范,鲍尔默的责任也很模糊,他需要管理很多人和很多事。

当时,微软公司的很多人都认为鲍尔默没有技术,对经营也不怎么懂,随着鲍尔默在微软公司工作的时间越长,他的巨大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鲍尔默最显而易见的才能是善于交际。但是人们往往认为,其能力的另一面来自于他的智慧。与他擅长交际的性格相比较,人们常常忽略了他的智慧,其实,他“非常非常精明”。

一位熟悉鲍尔默的员工认为,鲍尔默充满了人格魅力。连微软公司之外的许多人都承认,听鲍尔默讲话,就像是聆听上帝的福音。他充满了活力与激情,尤其在公司管理事务中。微软公司雇员深深为他充满活力、令人振奋的谈话所感染。

有人认为,微软公司后来的成就与鲍尔默密不可分。甚至有人说,正是他的全身心的投入,才使微软公司稳居于电脑世界变革的巅峰。

比尔·盖茨用了一个鲍尔默激活了整个微软。试想,如果盖茨仍然自己打理公司,不肯借用鲍尔默的管理专长,能使微软取得今天的成就吗?

如果有一种人被称为人才的话,还有一种人可谓之“帅才”。“帅才”就像一种化学媒介,能激活一个化学反应过程,就像一根火柴点燃一堆干柴一样。

鲍尔默显然就是这样的帅才,盖茨是善用帅才的帅才。好老板会人尽其才,物尽之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此,看人不能只看一面,不及其余;否则,即使非常出色的人才在你的眼前,也可能发现不了,失之交臂。

商人、企业家在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才闲置,把他们组织起来,充分利用;资源闲置,把它们挖掘出来,充分利用;信息闲置,把它们组合起来,充分利用。实际上经商之道,就在于多造人势,才能造出更多的财势。

一个人再有本事就捻几根钉?凡是善用人势的商人,都善于借用他人的力量,更善于借用手下人的力量。

李嘉诚也是一个善于借用手下人的能力取得成功的典范。

李嘉诚由一个微贱的打工仔,一步步发展成了香港首屈一指的富商,“长江”也由一个破旧不堪的小作坊,发展成为庞大的跨国集团公司。他的巨大成功,除了靠他自己的勤奋和能力外,还得力于他的“借力之道”。

用李嘉诚自己的话说:“长江工业能扩展到今天的规模,是要归功于属下同仁的鼎力支持。”李嘉诚深谙用人之道,他宁亏自己,也不亏大家,使企业富有凝聚力。“长江”有起有落,但不管怎样,鲜有跳槽者,这不能不说是李嘉诚借力的成功。

“利用别人的能力致富”是商家经营的一大课题。都说任人惟亲不好,然而能够将此落实到行动中,绝对是件容易事,用人范围,也应像市场那样广阔,不应人为的划地为牢,把比“自己人”更优秀的商才拒之门外,会丧失人才优势。

而人才优势,是市场优势的前提。没有优势的人才,是不会做成真正的大市场的。而按照做大市场的要求,必须也要有相适应的大人才。

“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欲成天下之事,当用天下之才。市场者,无限之领域也。欲做天下之大市场,当用天下之大商才。

市场竞争说到底不仅仅是人才的竞争,而是人才智力的竞争。任何用人的条条框框限制,都不利于做成大市场。

因为真正的大市场,是不能设置任何“壁垒”的。如果无视自己占有的资源和市场为禁脔,如何能做成大市场?

经商特别是做大生意,一定要造人势,即用活可用之人,善用他人力量,用天下人才,从而为自己的财富添砖加瓦。

法则三十五:联智合力,借力打力

引子

旧北京的东兴楼饭庄,是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名字号,以经营山东风味菜肴为特色。1932年老掌柜去世,少掌柜因管理不善而使店中人心涣散。

精明强干的老职工马松山不满现状,联合师兄兰鲤庭求得原东兴楼食客财力上的帮助,租得王府井北八面槽大街路东的门面房,另起炉灶,创办了萃华楼饭庄。

萃华楼一开张,生意就特别红火,原因在于以马松山和兰鲤庭为首的经理、掌柜、餐厅、厨房的负责人和熟练职工,一多半都是来自东兴楼。不但有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手艺,更重要的是志同道合通力协作,都想战胜东兴楼,争气露脸。

大家拧成一股绳,各尽其力。团结创业,闯出了崭新的好局面。原东兴楼却为此大伤元气,终于关门倒闭。

谋天下,打天下,不能靠单个势力,还要巧于联合他人。天才商人最善于采用“拧成一股绳”战术。赢得人心,必须以人心相合为前提。可见人心的齐与不齐,出力不出力,是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这正是借力妙处。

民谚有“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和“三人齐心,黄土成金”之说,都在赞颂团结奋斗的巨大力量。经商也无不如此。

潇洒从商,坦然为贾,只靠单打独斗是不行的。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微小的,就像一颗小小的沙砾一样。

一个人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想要用一流的脑瓜构想商路的开拓、经营的改进,就要和不同的人合作。

世界由不同人相互联系组成,我们是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就在所难免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就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在这个世界上,个人努力固然重要,但有时又必须去依靠别人,在最关键的时候需要别人“帮”自己,没有帮,你的成功将是艰辛的。

身处商海的生意人,每一个人都好像葡萄藤上的一根杈枝,其生命完全依赖在主藤上。什么时候它脱离主枝,什么时候就要萎缩枯干。做生意的人,同样要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他人鼎力相助。

没有本钱而谋求发大财的人,应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倚重他人,依靠或者引导别人为自己出力出钱,才能赚到大钱。有谁能够一点都不依靠别人而发大财呢?即使当今世界顶尖的富豪,如李嘉诚、王永庆,或者如日立、三洋、松下或者福特、洛克菲勒等也不敢拍着胸脯大声说:“我只靠自己的钱,干自己的事,就赚了许多的钱!”

中国也有句俗话:“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商场上,朋友多了路好走,有了困难,多个朋友多条路。

陈弼臣就是最初在几位朋友的帮助下,集资创办了一家五金木材行。后来,又用赚来的钱开办了3家小公司,致力于木材、五金、药品、罐头食品及大米的外销业务。后来,他又用自己经营积累的资金,与其他10个泰国商人一起集资20万美元,创立盘谷银行,从而正式开始了银行家的生涯。

一个好汉还需三个人帮,没有本钱或者说没有足够的本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什么人也不放在眼里。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或者孤芳自赏,固步自封,满足于自己那块狭隘的天地,夜郎自大,对别人漠不关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样的人也注定难以发大财。

一位日本企业家曾经深有体会地说:“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单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而是得力于广泛的人际关系。我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如文学家、教育家、学术家、商业家……应有尽有。

可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永远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资产和财富。经商办企业也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在这方面处理得好,对企业的发展大有裨益,处理不好也会大受其害。

中国属于东方社会,有人总结出东方社会其实就是关系社会,突出的一点是,人们对亲情关系的关注和依赖程度远远胜于文件和公章。在这方面,温州商人的表现尤为典型。

温州人经商过程中,有种呼朋唤友的做法,被外人称为蚂蚁啃骨头精神,或是蜜蜂效应——蚂蚁和蜜蜂发现食物和花源时都会发出信息呼唤同类。

在温州,一个温州人要做什么事,对于他的亲友来说,首先的一点就是帮助他判断做这个事是否违法或者犯忌。违法犯忌与否和赚钱与否,是温州人做事前必须判断的两个准则。一旦这两个准则无忧,那就支持他、鼓励他、帮助他、甚至全力凑钱给他。

亲情的作用力对于当事人来说当然也属于外力,但无需担心,借钱要还,必有附带的酬谢;合股才有分工,又有一定之则。同时一个人经商又无时无处不立足于独行自力,又无时无处不借助援手;而在处理包括亲情在内的外力关系上,又一切以市场经济为原则。这种商品社会的人类关系,不也十分有序吗?

温州人敢于借力,乐于借力,这样才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眼界就能看得宽,手脚就易放得开,处处得心应手,无往而不胜。在这其中,温州人的相互帮助、相互补济起了很大的作用。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说:“当一个人认识到借助别人的力量比独自劳作更有效益时,标志着他的一次质的飞跃。”在利用他人智慧方面,日本软银公司总裁孙正义做得很出色。

在孙正义去美国留学时,当知道必须有担保人,就马上写信给他以前暑期短暂留学时结识的老师,得到了他的帮助。

我们无时无刻不需要他人的帮助。如果你注意“乘势借力”,平时和别人套一套近乎,你就会感觉到人际交往是一种愉快的事情,因为它能够给你的人生“增添耀眼的光彩”。没有人际交往能力,就不可能迅速拓展人生局面。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不放弃任何一个有价值的乘势借力机会。在客观环境中,有很多可以利用的东西,包括敌人的力量,如果巧妙利用过来,都可以壮大自己的力量。

唐高祖李渊西进关中时,除了要应对正面的隋军外,还受到左侧东都洛阳附近李密的威胁,但他找到一条神秘的借人之道。

当时,李密已是瓦岗军的领头人,实力雄厚,装备精良,同时又据有了洛阳周围的几个大粮仓,粮饷充足,成为中原地区乃至全国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一支力量。李密与李渊相比,贵族身份相仿,虽然政治地位不如李渊,但此时的实力却大大超过了李渊,也有西入关中,夺取全国最高封建统治政权的欲望。所以李渊进军关中,顾忌的是李密。为此,李渊在进军途中就致书李密,要求联和。李密自恃兵强势盛,便以盟主的身份,派人给李渊送去复信,并要求李渊亲率步骑数千到河内,面议并缔结盟约。

李密在信中以盟主自居,力图在政治上先声夺人,居于优势地位,李渊岂能识别不出?但由于形势所迫,不允许他与李密一论高低。当务之急是设法稳往李密,使其牵制东部隋军,对他抢先占据关中,稳固自己的地位,促使国中政治形势发生深刻的变化,都是极为有利的。

出于此种策略,李渊便毫不犹豫地决定暂时承认李密为盟主。为骄李密之志,故意在信中吹捧李密,称他为当今天下救世主;一方面称自己年老力衰,将来若能得封于唐,已很满足了,借此来掩盖自己的政治欲望。然后又找借口,隐蔽自己抢先进人关中的意图,并婉言谢绝去河内郡会盟。

自此李密集中兵力对付隋军和王世充的军事力量,对李渊进军关中完全不闻不同,李渊在策略上又取得了巨大胜利。这不仅为李渊父子进入关中和其后经营关中及四川等地区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而且,当山东群雄与隋军逐鹿中原时,李渊父子却得以稳居关中,毫无顾忌地扫荡西北地区的割据武装并镇压农民起义军,同时积蓄力量,注视关东鹬蚌相争的势态,以适时收得“渔人之功”。

一个“借”字,奥妙无穷,李渊正是“借势”而起,坐收渔翁之利。这个“借”属于智者,而不属于愚者。智者与愚者之别往往就体现在人生几个关键点上,善借势者就是其一。

一个善借势的人总是在没条件的时候创造条件,在有条件的时候利用条件,巧借他人之势,缓己燃眉之急,这是成功的关键。唐高祖李渊就是一个善借势的人,他以此来书写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实际上,生意场上奉行的原则应该是:朋友千人还太少,敌人一个也不多。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在没有原则性分歧、不会给你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前提下,不妨处处与人为善,以和为贵。否则,暗结冤家,为以后事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人既没有豹狼之猛,也没有雄狮之力,人之所以能在自然界逐步取得主宰地位,就在于人能通晓巧于联合他人而不是只靠个人势力的借力之本。

“借力打天下”是成功商道之一。借势起跳,是聪明生意人的强项。所谓商界英雄、天才人物,在某些关键时刻都是借势高手。

那些愿意与人合作、愿意与其他人保持团结关系的人,踩在众人的肩膀上,才能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法则三十六:借局布势,借势入市

引子

香港在世界上有很高的知名度,是世界上最繁荣的商业城市之一,它的每一个细小变化,都可能造成全球性轰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