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势
4760200000020

第20章 用势(3)

后来,胡雪岩被人冠以商圣之尊,他的通天本领就是有官势背景作后台,正是因为官场靠山,胡雪岩说话行事才显得“大气”。

胡雪岩之所以能够富甲天下,就在于他深谙经营靠山的借力之道。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作为商人,不深谋远虑肯定是不行的。无论何时,要相信“有备”才能“无患”。努力经营自己的靠山,永远是一项获益匪浅的投资。

中国人常说遇到贵人,胡雪岩的第一个贵人,大概就是王有龄了吧。没有胡雪岩的拼力相助,王有龄永无出头之日;而没有王有龄的支持,胡雪岩也不可能在商场迅速崛起。

胡雪岩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因而十分注意在寻找靠山上下功夫。这里的靠山,是指那些在关键时刻能助己一臂之力的人。

以后胡雪岩长袖善舞,他在官场势力之间层层结交,首先前提是“养”出一棵茂盛的“大树”王有龄,为自己开发出巨大的能源。

借势走上官商之途的胡雪岩渐渐发现,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要想经营更大的生意,成就更大的事业,就必须借助于官场势力,得到贵人的提携。

后来王有龄自杀身亡,但已踏上官商之路的胡雪岩不能一日无官场靠山,尤其在乱世,没有一个可以信任的靠山,凭什么成事呢?如今王氏一去,大树倒矣,岂能不悲伤。

胡雪岩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杭州藩司蒋益澧。但他逐渐在交往中发现,蒋益澧谨慎有余,远见不足,他不得不寻找更有价值的人物。于是他又将目光投向了更有价值的人物左宗棠。

投靠左宗棠,借助左的势力顺风行船是胡雪岩的又一大手笔。

1862年2月(同治元年正月),他初识左宗棠,左是新任浙江巡抚。话说“天高皇帝远”、“县官不如现管”,胡雪岩明白要在浙江这块地皮赚钱,并谋求向外发展,当然需要与眼前这位“土地神”套上关系。他便把受王有龄委托从上海采办来而因故未能运入杭城的军粮军需当谒见左宗棠的见面礼,军粮的到来,对左宗棠无疑是雪中送炭之举。这样不单是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更一下子得到了左宗棠的信任,将他引为座上客,并委任他鼎力承办杭州善后事宜。由此,胡雪岩又得到了一位比王有龄还要有权势的官场靠山。

由于有了左宗棠这个大靠山,胡雪岩衰败的生意很快有了生机,而且比以前发展更快。

《孙子兵法》在谈到水势的时候,认为水之所以能够适应不同的地形,就在于它始终善于改变自己的水形。所以才没有死路,才有活路。

经商要想上一个新台阶,就在于能够像胡雪岩那样不断地寻找新的突破点。胡雪岩一生之所以借势挺起,是因为他没有忘掉“别人”的资助。

胡雪岩日后能飞黄腾达,是以投靠左宗棠为转折点的。这是理解胡雪岩之所以借势挺起的关键。

胡雪岩有出将入相的左宗棠作为靠山,在总办粮台、劝捐、军火卖、借款中上下其手,捞了不少好处,更重要的是,有了洋务派左的手下红人这一块牌子,他在商场更能左右逢源了。借用左的势力,胡雪岩的事业亦如日中天,成就了自己红顶商人的一番伟业。

从胡雪岩与王有龄、左宗棠的交往实践证明,所借势对象的实力越雄厚,能够借用的力量也就越大。而他一旦选中势如日中天的左宗棠,便不顾左右对自己的成见,运用自己的智慧轻轻松松地靠上去。有了左宗棠这棵大树,胡雪岩的成功也就势在必得了。

在生意场上,很多时候是靠借势而为的,古今亦然。胡雪岩善借东风,这是他张扬有形势力,从而游刃商界的一个“绝活”。胡雪岩正是善于巧借他人之势,成就了其辉煌的一生。

《孙子兵法》求变势、求胜利,势,就是力量,就是走向。积蓄起来的力量为势,找到走向的道理也是势。正如古人所说:“理有所至,势所必然。”这给人们一个很大的启示:不善用势、用利者,光靠自己单打独斗,是绝对成不了大事的。要想得到势利,必须要学会:靠一靠,用一用。这是胡雪岩的商业经。

一个人在创业之初,往往要历尽艰辛。为了提升自己的财气,必须不懈地寻找各种支持与扶助,寻找那些对自己的经济命脉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关键人物以使自己的事业得到提升,使自己的产品受到接纳。但是,要得到这些掌握实权人物的支持,并非容易的事情。

做大生意处处有门坎儿,处处有关节。同样一笔生意有的人做得成,有的人做不成,关键在于在关节处看得清,有门坎处迈得过。做生意过程中免不了要与实权人物打交道,如何与实权人物搞好关系,是有许多学问的。

有一家民营企业在当地名噪一时,原因之一是人们都知道,该市副市长和企业经理关系非常之好,就这么简单。

这关系源于有因。在一次私营企业的座谈会上,公司经理当着副市长的面,大胆地揭露种种丑恶现象,震惊了整个会场。会上,副市长当即表态,请这位经理以后有事直接向他举报,他要从这里开刀,狠狠治一治这股歪风。会后,该经理真的派人去邀请副市长前来“视察”。几次交往后发现,他们两人对古诗词都非常爱好,于是找到了共同语言,成了莫逆之交。从此之后,地方上都知道副市长和这家企业的“特殊关系”,企业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优良环境”。

背靠大树好乘凉。想乘大树之凉,就得多植树苗。培植也是一种投资。培植靠山要不显山露水,让被培植人成为你的靠山而不自觉,甘心情愿成为你的朋友,危险时为你拔刀相助。

做事不能太暴露意图,学会藏身,学会借势,学会谋算,学会究竟该如何出手。总想着万一不成如何如何,永远不会成为商场上借势的高手。还有,要有一点点耐心,树苗长成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是需要时间的。

细心观察周围可借之势,借势一定能使你获得更多商业优势。

法则三十三:以借养借,做成大生意

引子

上海大世界游乐场的老板黄楚九本人一开始并没有钱,他的创业资本最初是怎么得来的呢?后来又是怎样累积起来的呢?

他开始先选择了一个债主(据说是一个富孀),向她借了20元,约定三日后归还,这个钱黄楚九并不去用,而是放着等到第三天,就拿去归还;第二次再去借50元,约定五日还,而到第四天就去还掉了;这样建立起了信用,借的数目从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逐渐增加上去,一直借到20000元,黄楚九就用它盘下了中法大药房,制造艾罗补脑汁。债主因数目太大了,逼也没有办法,而且逼倒了他,本钱也不能全收回,更不用说利息,只好长期放给他生利,这便是他起家的第一批资本。

黄楚九从此陆续扩大他的事业范围,用高额的利息和简便的手续吸引放贷者。因为利息高,手续简便,很多女佣也向他放贷,黄楚九就是靠了这些办法吸引资金以扩展企业。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汹涌澎湃的商海,许多都想在商海中一试身手,品尝成功的喜悦,可他们又苦于无多大资本,找不到发财的机会,而只能站在岸边望洋长叹,大丈夫生不逢时,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云云。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已不乏“四两拨千斤”的商战英雄,他们没有雄厚的资本,照样可以在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后做出一桩又一桩的大生意。

20世纪60年代,28岁的阿克森还在纽约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工作。面对众多的大富翁,阿克森不禁对自己清贫的处境感到失落,这种日子不能再过下去了,他决定要闯荡社会。有什么好办法呢?左思右想,他想到了借贷。

他来到律师事务所,处理完几件事后,关上大门到邻街的一家银行去。找到这家银行的借贷部经理,阿克森声称要借一笔钱,修缮律师事务所。在美国,律师因他们的人头熟,关系广,有很高的地位。因此,当他走出银行大门的时候,他的手中已握着1万美元的现金支票。

阿克森又进入了另一家银行,在那里存进了刚刚才拿到手的1万美元。完成这一切,前后总共不到1小时。之后,阿克森又走了两家银行,重复了刚才的做法。

这两笔共2万美元的借款利息,用他的存款利息相抵,大体上也差不多少。几个月后,阿克森就把存款取了出来,还了债。这样一出一进,阿克森便在4家银行建立了初步信誉。

此后,阿克森便在更多的银行玩弄这种短期借贷和提前还债的把戏,而且数额越来越大。不到一年光景,阿克森的银行信用已十分可靠了。凭着他的一纸签条,就能一次借出10万美元。信誉就这样出来了。有了可靠的信誉,还愁什么呢?

不久以后,阿克森又借钱了,他用借来的钱买下了费城一家濒临倒闭的公司。60年代的美国,是充满机会的好时光,只要你用心,赚钱还是丝毫没有问题的。8年之后,阿克森拥有的资产达1亿美元。

从一位穷苦的律师成为家财亿万的巨贾,阿克森就是靠借贷赚钱起家的。

借术有奇招,既要敢借,又要会借。

清末商人胡雪岩也是一个“钱眼里翻跟斗”的高手。他在自己事业的草创阶段,其实是身无分文,就是因为他知道如何在“钱眼里翻跟斗”,他的一项项事业,也就一项接着一项地“翻”出来了。

胡雪岩要开办药店,在和店老板商量药店事宜的时候,他一开口就吹牛说他能搞银子。这个“牛皮”可是吹得有点大。其实,当时他根本就不知道这10万银子在什么地方。不过,这也没有难倒胡雪岩,他脑子一转,便想到了为药店筹集资本的两个主意:

第一步,他可以向杭州城里那些为官不廉、中饱私囊已经被“喂”得脑满肠肥的官儿们来筹集资金。他准备回到杭州,首先攻下杭州一抚台。在这兵荒马乱之际,开药店本来就是极稳妥的生意,又有济世活人的好名声,说不定这抚台肯从他极饱的宦囊中拿出一笔钱来投资。如果攻下这抚台,另外再找有钱的官儿们来凑钱,也就容易多了。

第一步如果成功,第二步也就好办了。胡雪岩接下来要让官府出钱来为自己开药店。

另外,店老板有专治军队行军打仗容易发生瘟疫的祖传秘方,配料与众不同,其效如神。胡雪岩准备与专管军队后勤保障的“粮台”打交道。先采取只收成本的方式给军营送药。只要军营的兵将们相信这药好,就可以和粮台打交道,争取承接为粮台供药的业务。然后,药店可以把药卖给他们,价钱比市面便宜,还可以欠账,也就可以预支。除祖传秘方之外,药店可以弄到几个一服见效与众不同的好方子,然后禀告各路粮台,让他们来定购,领下定购药品的款子,正好可以用来发展药店生意,这一步一走通,药店不就可以滚雪球般的发展起来了么?还用愁什么药店的本钱?

不过,即使愿意自己慢慢积累资金而不同意胡雪岩所采用的方式的人,大概也不能不佩服胡雪岩招术的高明。因为如胡雪岩这样能够借助于他人资金开创自己的事业的筹措资金的方式,确实是棋高一筹。后来支撑胡氏商业王国几乎半壁江山的典当行生意,也是在两手空空的情况下,巧借别人的钱开办起来的。

做生意要学会如何“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会这样“盖来盖去”,也就学会了在“钱眼里翻跟斗”,也就可以用“十万两”银子,做出“百万”的生意。

能从别人口袋里掏出银子,首先要让别人相信你有这个本领,而骗人会翻跟头。当然,借债还钱,天经地义,能按时还钱,别人才能放心再借给你钱。有小信用的长期积累,才可吸引出大额的资金为己所用。

实际上,一个人在经商活动的起步阶段,正是其力量最薄弱的时候,也恰好是在这个时候最不容易得到他人的支持。当你还没有什么能力的时候,不妨跟他人借钱吧!

事实上,懂得利用别人或银行的资金,才有机会在有生之年累积一笔可观的财富。完全依靠个人奋斗获得成功,从现实来说不容易做到,从想法本身来说也是不明智的。只有善于借钱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学会经商必须先学会借钱。一个人在商海打拼,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能找到不同的借力窍门,才能使自己的商业活动一步一个台阶,获得快捷而坚实的发展。

我们说借是做生意的基本素质,不管是数以亿计的大生意,还是日进锱珠的小买卖,你那根“借”的商业神经必须时刻紧绷着。为此,经商者必须充分理解“借”的丰富内涵并化用之。当然,像上例中讲到的借术实属险招,因人成事,只供参考,不可借鉴。

商务经营,开办实业,当然需要本钱。没有资金,必将寸步难行,天大的本事,再好的机会,都将是一句空话。为自己筹措资金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最稳妥的方式,就是有多少资金,做多大的计划,凭着自己的尽力经营,从少到多地慢慢积累。

所谓因人成事,说到底,也就是根据自己面对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自己的对策,不失时机地开创自己的事业。

从筹措、积累资金的角度看,这“因人成事”,其实也与有多大力量办多大事情相类似,但它不是那种从少到多慢慢积累的被动等待方式,而是充满一种积极主动的精神。因此,它也是体现一个经商者才干、眼光、智慧的一个重要方面。

做生意既是一种资金、实力的较量,更是一种智力的较量。做生意要有本钱,但如何为自己弄到本钱,却是要靠智力,要靠精明的头脑和灵活的手腕。一个成功的商人,总是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为自己弄到本钱的。

法则三十四:利用人势,从人势中得财势

引子

500多年前,资金雄厚、信誉卓著的晋商日升昌票号,在历史上曾像一轮红日一样升腾,几百年过去了,为何在现代商业大潮中消失了踪影呢?

据有关史料记载,日升昌倒闭的直接原因是用人失误!

首先,选聘了像赵邦彦这样一些不敢负责,遇难即退,既无才干又无美德的人,在面临危机之时去充任至为重要的北京分号经理,是其总经理和东家用人的一大失误。

其次,在极不称职的赵邦彦“托病回晋,一去不归”的情况下,绝对不能再派一位“资格甚浅”的侯垣接替。这位侯垣与赵邦彦一样,遇难不是设法周旋,寻求解决的良方,而同样是一逃了之。这成为日升昌开始倒闭的最直接的原因。北京分号经理一个个都逃跑了,最后连总经理也“逃避无踪”,日升昌还有救吗?

在这危急存亡关头,幸赖副经理梁怀文出面与债权人周旋,票号首创者日升昌之招牌因以保全。

“逃避无踪”与“挺身而出”,对比是如此的强烈,差别是如此的明显,由此可见,对于可用之人,不仅要有经营才干,还要有良好的品德,两者缺一不可。

与同一时期日升昌的经理相比,李宏龄的杰出和优秀就极为难得了。李宏龄曾任蔚丰厚票号北京、上海、汉口等分号经理,他从事票业经营达50年之久。

李宏龄做业务既有灵活性,又不失原则。在当时,时局对票号往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票号把握不好,就会在动荡中倒闭,成为无谓的牺牲品。

李宏龄颇有些政治眼光,他对时局的准确把握使蔚丰厚票号平安渡过了多次危机,不仅避免了损失,还赢得了信誉。在担任北京分号经理期间,他多次力排众议,联合票业同行,维持银市稳定。备受业内人士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