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大愿说药师法门(下册)
4697800000002

第2章 第一讲(2)

还有比如说苗族里面有一些用化水来治疗的,比如说,正骨的时候就用“铁牛水”、“雷公水”,外伤止血、止痛的时候就用“观音水”,鱼刺卡在喉咙里就用“鸬鹚水”,这个鸬鹚是怎么样?在河里面来抓鱼的。有人鱼刺、鱼骨头卡在喉咙里面,上也上不得,下也下不得,跑到医院做手术这个就太大一件事,你用韭菜烫一下吞下去小小的也可以拔出去,或者是用鸬鹚水把鱼刺化掉。还有一些是开水烫伤、火烧伤,用“雪山水”等等。

当然还有用调整情绪来治疗的方法。比如说,中国养生学说:名过则伤肺,一个人求名太过分以后,他容易怎么样?有肺病。色过伤肾;财过伤肝;食过伤脾,吃东西吃太多了当然伤脾了;睡过伤心,贪睡、嗜睡过多会伤害心的功能。所以肺病者宜逃名;肾病者宜戒色;肝病者宜散财;脾病者宜减食;心病者宜减睡。尤其是现在的人,其实很多都是营养过剩引起的病,因为不知道调理饮食,不知道什么时候吃恰当的食物,所以就产生种种的病苦。

法药当然是指经律论三藏了,是指戒定慧三学了,是指五乘佛法或者三乘佛法,或者就是一乘佛法等等。

能够利用药物来治疗身体疾病的人,我们称之为物药之师;能够教化众生断见惑、断思惑、断尘沙惑、断无明惑,运用法药来对治众生的种种的烦恼病,我们称为法药之师。从究竟义上来说,九法界凡圣都是病人,唯有佛陀是究竟无上的药师。

琉璃光。“琉璃光”是比喻。药师是比喻佛的悲德;琉璃就是比喻佛的断德,惑无不净,像清净的琉璃一样;光就是表显佛的智德。佛的三德——悲德、断德、智德都在其中了。

琉璃光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

第一个方面是从佛陀圆满成佛的自证境界来说,琉璃光就是以如如之智来照如如之理,就是以始觉智来照本觉之理,而显发自性本具的无边清净光明的功德。

明朝末年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德清法师,他在五台山禅修的时候就曾经从定而起,脱口说了一首偈子来描述他禅修的境界:

世界光如水月,身心皎若琉璃,

但见冰消涧底,不知春上花枝。

我们禅修在一定状态之下就会觉得整个身心世界就好像琉璃一样。

第二个方面是依众生的心境来说,琉璃光是比喻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我们真心的体、相、用就是空、明、觉,就比喻为琉璃光。

七佛。就是指善名称吉祥王如来、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无忧最胜吉祥如来、法海雷音如来、法海胜慧游戏神通如来和药师琉璃光如来。

从内层义来说,药师七佛是在我们一身之中圆满具足,我们如果只是听一些理论,怎么样?凡夫众生总是用大脑思维,佛法,尤其药师法里面明确地讲了一点是什么?没有开悟的人,不管你是大科学家还是什么人,没有真正明心见性的活,都是没有智慧的,只有聪明。

因为聪明是用大脑思维的,聪明是需要累积知识的,累积很多很多知识,然后以这个知识来消除对外部世界的无知,但是解脱不能靠知识而成就。无论你学多少佛法的知识,那跟你的解脱不相干,为什么?因为无论你学多少知识都是有限的。以有限的知识来面对无限的世界,来面对我们无穷尽的无限的自性功德,怎么可能呢?不可能,所以我们学再多的佛法知识,都难以消除内心深处的恐惧。

我们天天都要念“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我们学上三年、五年、十年以后,很多人都会垂头丧气:“哎呀,我知道要息灭贪瞋痴,但是逢缘对境这个贪瞋痴怎么这么顽固呢?”息灭不了,为什么?因为你虽然想到这个问题,但是你没有把无明的根斩断,你是解决不了的。

贪瞋痴是问题,但是问题背后还有问题,问题背后的问题是什么?是恐惧。我们为什么贪瞋痴难以转化?因为我们内在的恐惧没有消,我面对这个无限的世界,我很恐惧,所以我尽可能多占有一些物质,我心里面以为,这样我未来有什么事情发生,我会有一个依靠,这个是贪心的根源。为什么你会生气?你会愤怒?也是如此。因为内在有恐惧,恐惧对方会伤害我,恐惧对方会对我不利,所以我很愤怒。

所以要真正解决问题是要消除恐惧,也就是《心经》上所说的“无有恐怖”。你依靠知识能够消除恐惧心吗?不能。你依靠财产能够消除恐惧吗?不能。面对这个无常的世界,如果用凡夫的妄心,你累积什么都没有用,只会增加负担、增加执著,所以唯有依靠智慧。那就应该怎么样?应该要实修。要实修就应该要知道如何就在我们身中来成就药师七佛。

我们看《学修药师法门补充资料》第2页的一身七佛图。我们就可以看到,第一尊药师佛,他相应的是在我们的百会,光胜世界善名称吉祥王如来;第二尊药师佛,并不是顺着来的,跳到底下来了,在上焦气海,就是妙宝世界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第三尊药师佛,在喉轮(喉化轮)这个地方,就是圆满香积世界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第四尊药师佛,是在印堂这个部位,眉间轮这里相应,无忧世界无忧最胜吉祥如来;第五尊药师佛是在黄庭,相应的是法海雷音如来;第六尊药师佛,是在下焦气海这个地方,相应的是善住宝海世界法海胜慧游戏神通如来;第七尊药师佛就是指我们这个身体,所以第七尊可以把前六尊全部含摄过来,即把前六尊的愿力、修法、功德一切都含摄在其中。

这一身七佛在实修层面不是这样作为一种知识来吸收,而是要实际用功夫才可以,并且一身七佛图表示我们每个人都有七重身心即肉体、情绪体、理智体、意志体、直觉体(即心智体)、光明体(即灵性体)、空性体(即涅槃体),他有七重身心,我们这个身体其实是七重身心,我们看到是怎么样?就只是一个肉身。

修的时候怎么修呢?修的时候应该从第六尊佛开始修,当然在后面会详细地说。要从第六尊法海胜慧游戏神通如来这里开始修,为什么?因为第二尊佛、第五尊佛、第六尊佛,这三尊佛是偏重于把凡夫的业力转过来的,偏重于色身的转化的。

第一尊佛、第三尊佛、第四尊佛是偏重于什么?偏重于息法和心法的,之前也提过一点,心轮以上的脉是菩萨脉,心轮以下的脉是众生脉。众生脉如果没有转过来,脉结没有打开,你要想修持相应、要想能够妄念不起,这个是很困难的,所以第六尊药师佛代表的是我们这个色身,这是肉身体。

第五尊药师佛代表的是指我们的情绪体,我们肉身体之内其实还有情绪体;第二尊药师佛是指我们的理智体,我们有理智,我们用大脑思维都需要能量,这个理智思考的能量中心就跟第二尊药师佛有关系。再往上当然还有心智体,还有灵性体,还有涅槃体等等,这些在后续的法要之中都会来学修。

本愿功德。本愿有两重意思,一个是指菩萨在因地所发的根本誓愿;第二个是指与真如本性相应的誓愿称之为本愿。

愿力是成佛的根本,是成佛的动力。“功”是指功行圆满,“德”是得到佛果位的庄严妙用。

德又有功所显德和功所生德两种。

所显德就是显发我们本觉理体的性德。听起来好像很难,其实很简单。我们看到眼前的花,对不对?我们看到这个花,但如果你用你以前所学的知识来看这朵花的时候,你是认识了这朵花,你没有看到这朵花,你会分辨它,那是百合花,那是玫瑰花等等。

事实上就怎么样?你截取过去心的片段,过去心累积的知识来套现在的这个事物,这个事物本来是活的,你的心也是活的,但是你让这两者都卡住了,为什么?这朵花是刹那刹那在呼吸的,你给它下一个名称、贴一个标签,它就变成静止的了。你的心也是活的,但是你卡在过去心累积的知识里面就卡死了,所以你就起分别执著了。其实你只要知道怎么样?在我的心和外在的事物之间,我不要有任何知识的介入,不要有任何观念的介入,直接地面对,这样就把我们真心的妙用显出来了。我们真心的用就是觉察,不断不断地觉察,无论你学多少知识,你那个已知的知识都不会困住它,它的功用就是刹那刹那地觉察。所以这个是所显德,显我们本觉理体的性德。

所生德就是比如我们修布施度就能够成就财富自在、健康长寿、开发智慧等等,乃至于我们修禅定度能够成就神通自在的妙用等等,也就是华严上所讲的十种自在。这其实就正如说任何国家掌握了规律都可以发射人造卫星一样,同样的,任何一个修行人懂得药师法门、懂得修行的内在的心要,而且依此去实修就能成就,人人如此,不是说哪些人可以,哪些人不可以。他不可以只是因为他没有真正懂得这个法,或者没有真正去修。

药师法门的殊胜功德是“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使人所求如愿,而在这个所求如愿之中就巧妙地种下了解脱的因,从此以后永不退道,乃至菩提。在富贵之中不迷失,在欢喜快乐自在之中成佛道。

因此,这次讲解的重点就是讲药师七佛的本愿:善名称吉祥王如来八大愿、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八大誓愿、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四大愿、无忧最胜吉祥如来四大愿、法海雷音如来四大愿、法海胜慧游戏神通如来四大愿,乃至于最后以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完整地含摄所有的药师法门。原来想在这十天就只是讲药师琉璃光如来——最后第七尊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后来想想还是把前六尊的愿都说一说,这样大家能够更深入透彻地理解。

经。就是贯、摄、常、法,契理契机。

译者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诏译】

《药师经》有五种译本,以义净法师的译本最为广博详尽,五种译本此处就不展开说了。

义净法师生于公元635年,圆寂于公元713年,唐代的译经大德,是山东济南人。济南附近有一个四禅寺,据说就是义净法师出家修行过的地方,也有说他是河北涿县人。公元671年由广州经海路到印度和苏门答腊岛去留学,学习佛法十七年,带回了梵文本的经沧四百部,翻译经典五十六部,总共二百三十卷,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译经家之一,与玄奘法师、鸠摩罗什法师和真谛三藏齐名。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序分

从“如是我闻”一直到“我等乐闻”是序分。序分又分证信序和发起序。

其中从“如是我闻”一直到“皆令具足,微妙行愿,趣大菩提”,这都是属于通序,也就是证信序。

从“尔时曼殊室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一直到“唯愿为说,我等乐闻”,这是属于别序,也就是发起序。

证信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在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其名曰曼殊室利菩萨、观自在菩萨、慈氏菩萨、善现菩萨、大慧菩萨、明慧菩萨、山峰菩萨、辩峰菩萨、持妙高峰菩萨、不空超越菩萨、微妙音菩萨、常思维菩萨、执金刚菩萨。如是等诸大菩萨而为上首。】

这一段是通序的经首,六种成就不展开说。

如是。是信成就,在以前讲的《药师经学记》里面讲了八个方面来阐释“如是”。

我闻。是闻成就。

一时。是时成就。

薄伽梵。是说法主成就。薄伽梵六义: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一般也就翻译为“世尊”。具足八种殊胜功德,称之为薄伽梵,这个我们学习《随念三宝经》也都知道了,无为、任运自生、非思维言传境、大智慧、大慈悲、大雄力、自事圆满、他事圆满。

游化诸国。因为当时的印度犹如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分为很多的小国家,其实印度在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地理概念,不是一个完整的国家概念。因为其一直都是分裂的,有一些王朝曾经统一过,时间也短,范围也很有限。一直到1945年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宣布独立以后才真正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以前其实都是地理概念。所以佛陀成佛以后,他就是在当时的各个国家之间周游教化众生。

至广严城。就是吠舍离城,也翻译为毗舍离,这是说法处所成就。说《药师七佛经》就在吠舍离这个地方讲。

吠舍离,在佛陀住世的时候,它是由八个族或者说是八个部落,包括跋耆族、离车族等等组成的一个联邦国家,实行的是民主的议会政治,当然它在不久以后,就是佛陀入涅槃以后不久就被摩揭陀国吞并了。我们去印度朝拜过,一般都是由巴特那去到吠舍离。

这是一处非常重要的佛教圣地,佛陀在这个地方说《药师经》、说《维摩诘经》,佛陀也是在这个地方同意女众出家,而且这个地方也还有离车族为佛造的大林重阁讲堂,也还有猕猴采蜂蜜供佛处,也有一个庵摩罗女芒果园精舍,佛陀将要入涅槃之前也是在吠舍离这个地方宣布三个月以后将入涅槃,然后佛陀就向拘尸那迦方向走去。佛陀入涅槃以后,这个地方也有阿难舍利塔,并且此地也是第二次结集佛经的地方,所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佛教圣地。

在乐音树下。这种树一有微风吹动,树枝树叶就会发出种种奇妙的音声,就好像奏音乐一样,所以名为乐音树,佛陀在此树下说《药师经》。正如《弥陀经》上所说的:“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事相上是指如同奏乐,理上其实就是指菩提法乐。当然乐音树也是比喻。乐是比喻呼吸,是属于息法如来禅;音是指我们的精神,是属于心法祖师禅;树是指我们的肉身,是属于色法秘密禅。佛陀住乐音树下说法其实就是在我们身体里面说法。

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这是闻法的大众成就。当然底下还有无量大众同闻佛法。“苾刍”就是比丘,有乞士、破恶、怖魔三义。有八千位大比丘、有三万六千位大菩萨和无量大众同听闻佛讲药师法门。

八千是体数,是以色法为主修。

三万六千是相数,是以心法为主修。

如果读过《维摩诘经》你会发现怎么样?《维摩诘经》上一开始《佛国品第一》也是八千比丘、三万二千菩萨,这中间为什么会有差异呢?这里面其实它是指象数的奥秘。最浅来说,我们念一些数字,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不同的病,默念一些数字它就会相应到不同的能量就能够治病。比如说缺火你念“3”,这个是火;你脾胃功能不好,你念“8”就能够增强脾胃之土的功能;或者肝有问题念“4”等等。当然还有具体的方法,这些数其实你在念的时候它会相应到不同的能量、相应到不同的力量。

无量大众是用数,是以息法为主修。

底下就列举了三万六千位大菩萨之中的代表,就是十三位上首菩萨。我们看《学修药师法门补充资料》第4页的十三上首判释。

第一位是曼殊室利菩萨,这是药师法的请法者。我们要感恩文殊菩萨的请法,不然我们没有办法学习到、听闻到这么殊胜的妙法。文殊菩萨,菩萨众里面智慧第一,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代表大智慧。在法身三德里面是表示般若德,在药师三法里面是心法的主尊,在生活三要素里面是睡光明法。

观自在菩萨是指观世音菩萨,是十方诸佛大悲心的总集体,法身三德里面属于解脱德,药师三法是息法的主尊,生活三要素是指呼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