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钟吕丹道经典译解
4691100000037

第37章 大乘超凡入圣法三门(2)

第九内观交换

原文:

《金诰》曰:“大道本无体,寓于气也。其大无外,无物可容。大道本无用,运于物也。其深莫测,无理可究。

以体言道,道始有外内之辨。以用言道,道始有观见之基。

观乎内而不观乎外,外无不究而内得明矣。观乎神而不观乎形,形无不备而神得见矣。”

译文:

《金诰》说:“大道本来没有本体,却隐含着气。大道大的没有边际,没有物体可以容纳它。大道本来不能运用,却运行着物。大道深的无法测量,没有理论可以穷究它。

用本体的角度来说大道,大道开始有外表与本质的区别。以运用的角度来说大道,大道开始有内观与看见的基础。

内观本质而不观外表,外表没有不穷究的,而本质也得以明白。内观神灵而不观外形,外形没有不完备的,而神灵也得以看见。”

疏解:

从大道角度说明“内观交换”:

第一,大道的体用。大道的本源是虚无的,无体无用,却寓气运物。

第二,体用的大道。以体用言道,大道才有内外之辨、观见之基。

第三,内观悟大道。内观本质,本质得明。内观神灵,神灵也见。

所以,“内观交换”,即寓气运物,内观本质,本质得明。内观神灵,神灵也见。

原文:

《真源》曰:“以一心观万物,万物不谓之有余。以万物挠一气,一气不谓之不足。一气归一心,心不可为物之所夺。一心运一气,气不可为法之所役。心源清彻,一照万破,亦不知有物也。气战刚强,万感一息,亦不知有法也。物物无物,以还本来之象。法法无法,乃全自得之真。”

译文:

《真源》说:“用一心去内观万物,万物说不出自己还有未被心内观的内容。用万物去挠一气,一气说不出自己还有未被万物挠的地方。如果一气归于一心,心就不能够被物所夺取。如果一心运化一气,气就不能够被法所限制。心源清彻,一心可以照破万物,也就不知道还有物了。气战刚强,万种感受往来一息,也就不知道还有法了。从万物到无物,以返还本来的气象。从万法到无法,才成全自得的真元。”

疏解:

从天地角度说明“内观交换”:

第一,大道生一气,一气生万物。认识了一气,再去认识万物,就没有任何困难了。

第二,如果人能够用心运化一气,就能超越万物达到无物、超越万法达到无法的境界,从而返还到本来的气象,成全自得的真元。

所以,“内观交换”,即运化一气,超越万物达到无物、超越万法达到无法,自得真元。

原文:

《比喻》曰:“以象生形,因形立名。有名则推其数,有数则得其理。盖高上虚无,无物可喻。所可比者,如人之修炼。节序无差,成就有次。冲和之气,凝而不散。至虚真性,恬淡无为。神合乎道,归于自然。当此之际,以无心为心,如何谓之应物?以无物为物,如何谓之用法?真乐熙熙,不知己之有身。渐入无为之道,以入希夷之域,斯为入圣超凡之客。”

译文:

《比喻》说:“气象能够生形,因为形的存在也就有了名称。有了名称则能够推出它的数,有了数则能够得到它的理。在高上虚无的境界中,没有任何物质能够比喻出它的状态。所能够比喻这种境界的就是人的修炼。修炼的次序没有差错,取得的成就依次相应。阴阳交合后的冲和之气凝聚而不散失。到达虚无境界后呈现的真性恬淡无为。神合于道,归于自然。在这样的时机,以无心为心,如何比喻与它对应的物态呢?以无物为物,如何比喻与它适用的方法呢?陶醉在真乐熙熙的超凡境界,感觉不到自己还有凡身。渐渐进入无为之道,进入希夷之域,人也就变成了入圣超凡的仙客。”

疏解:

从人体角度说明“内观交换”:

一气生万物,所以,以一气之象生形,因形立名,有名推数,有数得理。一气处在高上虚无的境界之中,没有任何物质能够比喻出它的状态。只有人通过修炼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即仙境。

所以,“内观交换”,即以一气观得其象、生其形、推其数、得其理,换得高上虚无的境界。

原文:

《真诀》曰:“此法合道,有如常说存想之理,又如禅僧入定之时。当择福地置室,跪礼焚香,正坐盘膝,散发披衣,握固存神,冥心闭目。午时前微微升身,起火炼炁。午时后微微敛身,聚火炼丹。不拘昼夜,神清气合,自然喜悦。坐中或闻声莫听,见境勿认,物境自散。若认物境,转加魔障。魔障不退,急急向前。以身微敛,敛而伸腰。后以胸微偃①,偃不伸腰。少待前后火起,其身勿动,名曰焚身。火起,魔障自散于躯外,阴邪不入于壳中。如此三两次已,当想遍天地之间,皆是炎炎之火。火毕清凉,了无一物。但见车马歌舞,轩盖绣罗,富贵繁华,人物欢娱,成队成行。五色云升,如登天界。及到彼中,又见楼台耸翠,院字徘徊。珍珠金玉,满地不收。花果池亭,莫知其数。须臾异香四起,妓乐之音,嘈嘈杂杂。宾朋满坐,水陆俱陈。且笑且语,共贺太平。珍玩之物,互相献受。当此之际,虽然不是阴鬼魔军,亦不得认为好事。

盖修真之人,弃绝外事,甘受寂寞。或潜迹江湖之地,或遁身隐僻之隅。绝念忘情,举动有戒。久受劬②劳,而历潇洒。一旦功成法立,遍见如此繁华,又不谓是阴魔,将谓实到天宫。殊不知脱凡胎,在顶中自己天宫之内,因而贪恋,认为实境,不用超脱之法,止于身中。阳神不出,而胎仙不化。乃曰出昏衢③之上,为陆地神仙,仅可长生不死而已,不能脱质升仙,而归三岛,以作仙子,到此可惜!学人自当虑超脱虽难,不可不行也。”

《道要》曰:“不无尽法已减省故也。”

注释:

(1)偃:(yǎn)放倒、停止。

(2)劬:(qú)劳苦、勤劳。

(3)衢:(qú)大路。

译文:

《真诀》说:“此法合于大道,有如常说的存想之理论,又如禅僧入定的时候。应当选择福地安置屋室,跪礼焚香,端正盘坐,散发披衣,握固存神,冥心闭目。午时前微微升身,起火炼气。午时后微微敛身,聚火炼丹。不论昼夜,神清气合,自然喜悦。盘坐中,或者闻声不要去听,或者见境不要去认,物境自然消散。如果认了物境,就会转化或增加为魔障。魔障不退,立即练功。全身内收,收时挺腰。然后微微外放,放时不挺腰。一会儿后,前后真气升起,身体不要动,名称为焚身。真气升起,魔障自然散于身躯之外,阴邪也不入于体中。如此三两次而已,当时存想天地之间,都是炎炎烈火。火灭以后就很清凉,什么也没有了。但是,却看见了车马歌舞,轩盖绣罗,富贵繁华,人物欢娱,成队成行。五色云升,如登天界。上去以后,又见楼台耸翠,院字徘徊。珍珠金玉,满地不收。花果池亭,莫知其数。一会儿后,异香四起,妓乐之音,嘈嘈杂杂。宾朋满坐,水陆俱陈。且笑且语,共贺太平。珍玩之物,互相献受。此时此刻,虽然不是阴鬼魔军,也不得认为是好事。

修真之人,应当弃绝外事,甘受寂寞。或者潜迹江湖之地,或者遁身隐僻之隅。绝念忘情,举动有戒。久受劳苦,历经潇洒。一旦功夫纯熟、大法完成,到处能看见如此的繁华景象,又不是阴魔,而是实在到了天宫。然而,功夫到此竟不知道脱去凡胎,而在泥丸中,在自己的天宫之内,因为贪恋,认为是实境,不用超脱的方法,阳神只能停留在身中。阳神不出,胎仙不化。这称为出昏衢之上,为陆地神仙,仅能够长生不死而已,不能脱质升仙,归于三岛,成为仙子,到此可惜!后学之人应当考虑到超脱虽难,但不可不行。”

《道要》说:“所有的法都讲完了,无话可说了。

疏解:

从修炼思路说明“内观交换”:

在福地静室,修炼存想:

第一,炼气炼丹。午时前,起火炼元气。午时后,聚火炼上丹。以得一气。

第二,焚身驱魔。人有心意,就有魔障。焚身驱魔,魔尽神清。以得一心。

第三,天宫观景。阳神内观,美景繁华。虚非实境,期待超脱。以见仙境。所以,“内观交换”,即以一气内观一心,换得仙境。

综上所述,“内观交换”的修炼步骤和方法:

第一,集阳神。聚神聚炁集阳神,清纯透彻阳神全。

第二,摩天火。物境魔障千千万,起火焚身保平安。

第三,交换仙凡。心无一物自清凉,仙界美景在眼前。

第四,人间天上华胥国。万般美景非实境,见境勿认待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