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帝制的崩溃:辛亥革命百年史话
4688800000046

第46章 袁世凯在朝鲜降下黄龙旗并撤侨

另一位是在政变前夜,康有为把眼光盯到了军界上的新星袁世凯(河南项城人,字慰亭,又作慰庭,别号容庵),他向光绪帝紧急推举他进入国防部最高领导高层——兵部侍郎(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

袁世凯曾参加过科举考试,落第后想通过捐官进入官道,但据说钱被人骗走,流落上海时遇到赶考的阮忠枢,阮给他来个“仙人指路”,要他不妨投身军营。于是他便投奔了淮军长庆军提督吴长庆,原来吴是他亡父袁保庆的义兄。

1882年,袁世凯随吴入朝鲜、协助朝鲜国王李熙镇压汉城兵变。1885年,因救朝鲜国王有功,被他亡父的上级领导、当朝红人李鸿章保荐为三品道员,不久又改任驻朝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全权代表,并在那里娶了两房姨太太。

1894年朝鲜南部发生秘密结社的东学党人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朝鲜政府镇压屡遭失败,要求袁总理电请清政府出兵,袁一面电请出兵,一面要求先提前回国,李鸿章没有恩准,要他坚持。而此时,日本伊藤博文的内阁已先决议出兵,两天后进驻汉城,不久又以保护侨民为名,急增兵万余人,并多次劝诱迟疑不决的清政府尽快出兵协助朝鲜“戡乱”,保证日本政府“必无他意”。受日本驻朝代理馆务书房官杉村的怂恿,“亲日派”推翻“亲清派”的现政权,国王被抓,袁世凯闻讯未经请示中央政府,亲率二百清兵前往弹压,打垮了政变,救出了国王。但随之而来的是亲日的朝鲜人竟把大炮架到了袁的总理公署门口,接着,日军占领了王宫,胁迫国王发表声明:“自此脱离中国,独立自主……”

7月25日,农历六月十五日,袁世凯代表宗主国降下了大清帝国的黄龙旗,卷被子返国。

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是为甲午战争正式拉开序幕。

战争延至次年,清政府不但无法扭转失去宗主国的败局,而且,1895年4月17日签订的《马关条约》,甚至连自家的台湾也割让给日本了。

袁世凯回来后,政府发现他不是搞通商外交的料,只能把事情搞砸锅,因此,还是派他去天津城外的小站训练“新建陆军”吧!因为袁不管怎么说还是忠诚爱国的,因为他的上司李鸿章给两宫下了令他们母子不能不动心的点评:

“血性忠诚,才识英敏,力持大局,独为其难。”

袁毕竟是有新思潮的军人,康有为心知,因为他办的强学会,袁曾悄悄资助他500元办报。中国人讲究“投之于桃,报之于李”。

康有为是这么单纯的报答吗?

不是。他是想利用袁的五千新军保皇。

康能实现吗?这已是不用疑问的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