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民族音乐随笔
4669900000027

第27章 民族器乐表演团体的现状与艺术管理探索(1)

论文介绍

中国的民族器乐艺术是新中国诞生以来我国对传统文化在继承保护发展过程中做的最为成功的一项活动。但长久以来由于民族器乐艺术经营管理与我国经济体制一样,也走过了十分曲折而艰难的发展道路。今天的文艺体制由国家统包、统管的封闭、半封闭管理模式已被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文艺体制所取代。因此,新观念,新体制成为新时期民族文化传统艺术转变经营观念、激发艺术活力的最重要发展手段。本文正是通过这样一个社会环境来探讨民族器乐表演团体在今天的文化市场中所面临的经营特征及应对策略。

文章从四个方面,以民族器乐艺术在当前改革发展中所出现的被动局面而提出了科学的管理依据,这些管理思路主要从方法论的归纳、总结、分析入手,以民族器乐文化的传统保护精神为宗旨,从控制论的实践活动中而提出可供操作的指导意见。如,强调管理技术,但要保护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传统。传统艺术因其内在本质的特殊性,经营管理方式可以变,但所经营的艺术内在规律不可变,否则,我们的传统将会随着经营利益的分配关系,而丢掉不可经营的艺术资本。

我国文艺体制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适应市场机制管理体系活动中,各个艺术门类的表演团体不能摆脱政府行政性管理体制的限制而迟迟无法进行大的改革进程。如,艺术院团管理体制的转制问题,极大的束缚了艺术表演者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内部与外部创作和表演市场定位。因此,从艺术管理进程入手来探索民族器乐表演团体的市场经营方式;规范的市场准入体制;个性化的发展机制;调控管理手段;双向管理模式来探讨它在组织运行中的复杂关系以及出现的矛盾冲突。引入科学的相关管理模式就要构建符合民族器乐表演团体的经营方法,如:公司化、媒体化、多样化、产业化。民族器乐表演团体由于它的传统特性,而出现了我们在现代艺术管理中的很多问题,解决这些行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应该以实践和客观现实为基点,以自身的生产规律运用于实践为目标,以解决实践中规范的管理而创造新的艺术价值。

序论

民族器乐音乐是指自二十世纪初以来,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繁衍、生息的民间器乐,由于受当时新文化运动思想的影响,在艺术发展形式上吸收了很多西方音乐的东西,使得这些土生土长的民间音乐在乐器制造、乐器表演、乐曲创作、教学及审美思想等方面发生了诸多变化。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器乐通过收集、整理、创新已使昔日那些自生自灭的艺术形成得到了新的发展生机,即,将往日旧有的传统民间器乐演奏方式,乐曲类型,演奏场所,教育方式、乐器形态,在纳入到新思想的改革范畴中去加以保留、继承下来时,民族器乐音乐从总体风貌上已转变为带有一定时代特征的新型音乐形式。民族器乐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而发展起来的。

新型民族器乐的出现,无疑对当代中国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开创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保护几千年来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探索了民族器乐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同时,这种新音乐形式的音乐展现了当代人们的精神风貌,完善了我国民族音乐艺术多样化的表现形式。然而,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政治、经济体制变革而引发的文化体制变革,使得民族器乐艺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作为国家和地方性艺术表演团体的各类民族器乐艺术大多由国家统包、统管的封闭、半封闭管理模式已被打破、艺术表演团体的管理、经营、生产和社会大环境的变革产生多向运动与相互作用的制约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器乐艺术在文化管理与市场发展上,长久以来已产生了步履艰难,生存困难的不景气状态。可以说,随着新的艺术体制的诞生、新观念,新机制、新体制打破了过去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文化艺术管理也步入了一个体制交替更换的时代。顺应变革、符合历史,成为民族器乐艺术走向新的生机的一个大好时机。这是历史赋予民族文化艺术新的要求,也是文艺工作者及艺术院团进一步深化改革,解放生产力的重要使命。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社会环境来探讨民族器乐表演团体的经营管理特征及应对策略。

一、民族器乐艺术表演模式的基本特征。

民族器乐艺术发展因其行业性所具有的典型特质,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相对特殊的运动特点和规律,这些运动特点和生产规律是与我国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联系而转变过渡的,其目的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进程,适应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规律为方向、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艺体制为目的。民族器乐表演模式作为我国文艺管理体制中的一个组成部份,它也是产生于纵横交错的社会组织和管理职能中的一个基点,然而,民族器乐的模式它也受制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就意义上讲,它的发展是我国艺术表演在整个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体制过渡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管理模式和机制,从属性上讲,是典型的中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模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制。同样,这种体制必须是在社会制度下以公有制与市场体制相兼容而进行。民族器乐艺术管理因其行业的特殊性,它也需要直接根植于实践,将其自身所具有的生产规律运用于实践为目标,以解决实践问题而提供规范的管理为核心价值、从方法论意义上说,它是有关中国文化艺术表演团体管理的一种方法论,即强调一种“为实践而认知”的致用精神,在研究中提出所要实现的目标、对达到目标而采用的手段和方法来完成所需目标,应当指出:作为方法论意义上的管理模式它必须依靠实践经验,源于客观现实,但又不仅仅反映实践经验,以经验来总揽全局,而是从实践中去总结规律、但又高于实践这一形式。

民族器乐的艺术管理研究必须从它发展的总体入手去探论,即,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过渡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过程来考察。这样对民族器乐的研究成为一种为解决问题而进行创造性探究的分析,而绝非是关于文化艺术表演在管理上的一般性探讨,我们应该深化这种研究,要从文化创新的角度将它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开创性,认知性和艺术性的活动,使它能够为民族音乐的艺术管理更新扩充相关知识,解决它在管理上的一些不足,为民族器乐的发展提供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实证价值。

二、提出科学管理模式的主要依据

民族器乐艺术管理体制从根本上讲,它的变革发展状态是滞后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大环境的,尤其是国家文化事业体制的文艺团体。它们在适应更新换代、市场机制、创作理念方面都趋于被动状态,其原因首先是国家艺术管理体制的制约,例如,政府性的行政管理体制所限制了艺术行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存在的管理弱点。第二,民族器乐艺术形式在表演模式、乐器开发、音乐创作方式、乐器音响的科学性定位方面都存在与市场相悖的问题,换言之,在现代艺术发展的市场竞争中,很多艺术形式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开发、研制出适应时代需求和当代人审美要求的艺术产品,特别是新闻媒体、广播电视传播媒介的发展,音乐艺术产品进入到了一个信息化的高科技时代,所以,艺术表演的时代性成就了很多艺术行业的发展目标,民族器乐在面对这样一种科技时代的过渡决择中已远远落后于其它艺术门类的发展。

民族器乐艺术管理经营面临诸多问题究其主要原因:(1)行业艺术管理缺乏独立的有目的性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艺术表演团体,高度的行政集权和严密的社会控制特征也存在于艺术院团管理模式之中,民族音乐艺术行业的管理也不例外,这样便形成了政府与艺术行业的上下级附庸关系,政府对艺术行业的政策性指令和理论性指导则决定了该艺术生产与发展的命运。从现象上看,政府的决策决定了艺术创作与表演的全部发展空间,因为,作为艺术的社会与生产关系,实际上政府对艺术表演团体已在物质、人事、资金及技术的供给上承担了一种制约关系,甚至更为严重的是,对艺术创作有着高度行业规则和自由度的艺术团体,基于上下级关系,政府的指导作用,很多艺术团体的艺术开发、资源利用在纯艺术创作的前提下是得不到发展的。如,政府管理层对民族器乐行业的专业认识程度有限,很多指令是靠借鉴其它艺术品种的某种经验来管理策划民族音乐,这使得富有极强专业特征的民族器乐艺术在管理上产生了很多盲目的发展误区。(2)基于民族器乐艺术以它的传统特征而流传至今,我们在继承和开发它的现代化形式方面也存在矛盾的两方面,即,传统文化形式的保存与现代意识的审美要求,它所赋予这些传统艺术进行新的艺术开发而引发的对传统意义的破坏与遗失,这也是阻碍了这些传统艺术不能全面地进行所谓现代化行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中国音乐在审美上讲究幽婉,深邃的韵味性体验,它透过你的感官,直击你的心灵,所以,在音乐表现上注重追求审美的个人感受,反映在器乐表演上则是讲究音乐的韵味,施律以单声部的不同音色、音量、节奏等变化而强调了音乐的个性色彩。古琴演奏的吟、猱、绰、注等音色变化、唢呐演奏的勾、滑、颤、打技巧变化都无时不在的使音乐呈现出浓郁的民间特色。这是民族器乐在艺术风格形式上的共性所在。因此,在现代管理模式中,传统艺术的管理存在行业特色的地域性特征与保护问题。它涉及到艺术资源按艺术生产规律的可调性原则保持其个性的独立性发展为前提,即,强调管理技术手段的作用下充分发挥和展现原有艺术形式的风格风貌为宗旨,使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在现代经济管理思想指导下,保证其艺术的纯正性。传统艺术的流传自有它经营的特殊性,经营管理方式可以变,但所经营的艺术内在规律不可变,否则,我们的传统将会随着经营利益的分配关系,而丢掉不可经营的艺术资本。(3)对传统民族艺术的经营,这种保护和继承我们还不能仅仅生搬硬套某些现成的所谓科学化管理模式去加以规范,以达到所谓的目标。由于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它是根置于每个民族文化而发展起来的,在我们强调现代化的行业管理和经营理念时,有很多艺术形式及其管理方式如果要完全引入西方化的某些规律和方式显然是不合乎自身发展规律的。以上所例中国音乐的个性特征因其表演的人文环境特点,民族器乐就其发展规律来看,它的科学管理不适合于政府指令性的市场经营模式,尤其是国有经营性以指定场次性为目的而生存的一些表演团体,要使这些传统艺术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从近十几年来的社会实践已反映出它的差异性结果。(4)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民族器乐艺术的管理方式其方向是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方向所规定的,它的管理进程主要体现为一种跟从和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其根本问题在于民族器乐艺术也好,国家艺术表演团体也好,它们在自身的机制管理上不能自由选择改革目标和改革方向,也就是说,艺术团体的管理机制不存在选择与中国经济体制不相一致的目标和方向的可能性,这是造成艺术机制教条,管理滞后,艺术产品不具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原因。

三、民族器乐表演团体的艺术管理体制探索。

1、规范的市场准入体制

民族器乐由于自身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在艺术形式上赋予了厚重的历史文化络印。传统、自然美、古朴的蕴意从现代审美的另一个方面反射了这种形式在市场竞争力下的薄弱性,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并不是中国文化落后于时代,而是人们如何以一种新的角度来包装这种古典传统美。就民族器乐在如何走向规范的市场准入体制中,从总体上看,它也必须由一种长期形成的计划由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要从经济结构的价值理念和组织形等管理方式的转变,它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