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拐李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本姓李名玄,曾遇太上老君得道。那么,他既然姓李名玄,为什么被称为“铁拐李”呢?因为古时人们代代相传:他蓬首垢面,袒腹跛足,并用水喷倚身的竹杖,变成铁杖,故称铁拐李。传说他神游时因其肉身误被徒弟火化,游魂无所依归,乃附一饿死者的尸身而起。有关铁拐李,还有种种神奇传说。他的宝物是葫芦。八仙中的铁拐李,从前在民间的影响比较大,但他仍然是作为一个群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而出现的。传说,他身背的大葫芦里,有治病救人的灵丹妙药。因此,过去民间特别是医药行,把铁拐李看作为狗皮膏药的发明者,或曰祖师爷。从前凡是卖狗皮膏药的药铺,或从事这一行业者,敬的药仙就是铁拐李。
其实,八仙之一的铁拐李神话,可以说是由李八百尸解故事附会而成。而李八百之事,可见《宋史·陈从信传》里的记载。
吕洞宾 名喦(一作岩),号纯阳子,相传为唐京兆人,一作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会昌(841~846年)中两举进士不第,浪游江湖,遇钟离权授以丹诀时年64岁。曾隐居终南山某地修道。后游历各地,自称回道人。传说他曾在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他的神话传说,大概最早起于北宋岳州一带。小说、戏曲中写他故事的很多。元代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通称吕祖。道教全真道尊为北五祖之一。
曹国舅 在八仙中,他的神话故事最少,其传出时间亦最晚。相传他姓曹名友,宋代人。因为他本为国舅,故被尊为曹国舅。因其弟仗势作恶,他恐受牵累,遂散财济贫,入山修道。后由汉钟离、吕洞宾引入仙班(事见《东游记》)。这是一说。还有一说,说他于宋哲宗绍圣四年蝉蜕于徐州玉虚观。曹国舅当系宋外戚曹佾的附会。曹国舅使檀板。
然而,清代学者赵翼在《陔馀丛考》卷三十四里,还有这样的说法:
曹国舅,相传为曹太后之弟。按《宋史》慈圣光献太后(即曹太后)弟曹佾,年七十二而卒,未尝有成仙之事。此外又别无国戚而学仙者,则亦传闻之妄也。
蓝采和 传说,他常穿破蓝衫,一脚着靴,一脚跣露,手持大拍板,行乞闹市,乘醉而歌,周游天下。后在酒楼,闻空中有笙箫之音,忽然升空而去(所传故事最早见于南唐沈汾《续仙传》)。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在他的一首诗里写道:“人笑蓝衫似采和”。元杂剧还将他写成一个伶人,说他的真姓名是许坚。蓝采和被人画作少年形象,手持花篮。
然而,神话中的蓝采和,其原型说起来还是个有点才气的流浪汉,有关他的情况,在《续仙传》、《南唐书》、《确潜类书》等书里均有记载。下面是南唐沈汾《续仙传》里的文字描写:
蓝采和,不知何许人也。常衣破蓝衫,六銙黑,木腰带,阔三寸余。一脚著靴,一脚跣行。夏则衫内加絮,冬则卧于雪中,气出如蒸。每行歌于城市乞索,持大拍板长三尺余,带醉踏歌,老少皆随看之。机捷谐谑,人问应声答之,笑皆绝倒,似狂非狂,行则振靴。……
歌辞极多,率皆仙意,人莫之测。但以钱与之,以长绳穿,拖地行,或散失亦不回顾。或见贫人即与之,或与酒家。周游天下。人有为儿童时至,及斑白见之,颜状如故。
后踏歌于濠梁,酒楼乘醉,有云鹤笙箫声。忽然轻举于云中,掷下靴衫腰带拍板,冉冉而去。
传说,蓝采和还是位流行歌手,歌不离口。最有名的是“踏歌”:
踏歌蓝采和,
世界能几何?
红颜一春树,
流年一掷梭。
古人混混去不返。
今人纷纷来更多。
朝骑鸾凤到碧落,
暮见桑田生白波。
长景明晖在空际,
金银宫阙高嵯峨!
何仙姑 传说她是唐代时广州增城的一位女子,住在云母溪。说她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因为天天吃云母粉而成神仙。她的行动如飞,日往山中采果奉母。还有一种传说,说何仙姑本为宋永州道姑,士大夫多趋询休咎,甚为著名。
因与吕洞宾的传说起于同时,后人又附会为另一传说中吕洞宾所超度的赵仙姑(姓赵名何,零陵人),遂成为吕洞宾弟子。图画中,何仙姑举着一枝荷花。
关于何仙姑的祖籍,有两说:一说是广州增城县人氏,一说她是湖南永州(零陵)人氏。但《续通考》里说:“何仙姑,广州增城人,何泰之女也。”增城当地的传说则更为具体,说她是增城县小楼区新桂乡人,原名何秀姑,生于唐武后某年农历三月初七,中宗(李显)时八月初八升仙。
说何仙姑吃云母粉而成神仙,在《续通考》里有这样的虚构、夸张描写:
(何仙姑)年十五,梦神人教食云母粉,可得轻身,因饵之。誓不嫁。往来山顶,其行如飞。每朝出,暮则持山果归遗其母。后遂辟谷,言语异常。武后遣使召至阙,中路失之。景龙中白日飞升。
八仙是我国古建筑彩绘和石雕中常见的人物。但也有的艺术作品不画出人物,而只画出他们各自的宝物。这种图画称为“暗八仙”。
八仙中尽管有的是附会出来的,但有的确有真人,例如汉钟离和吕洞宾。他们实际上是道教全真道“北五祖”中的两个。钟离权,即汉钟离,自谓生于汉,汉时“成仙”。吕喦即吕洞宾,号纯阳子,为唐京兆人,唐代时“成仙”。古时候,为了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不知哪位文人墨客或者雅士,也可能是平民百姓,编造出了这个引人入胜的神话。
八仙过海的故事,是在许多寻求长生不老仙药的历史事实(如秦始皇、汉武帝曾求不死之药)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传说中的八仙,其所以要过海,亦是想到东海瀛洲采药,解除人间在那一年天下大闹瘟疫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八仙分成三伙:汉钟离、曹国舅、张果老为一伙;吕洞宾、韩湘子、蓝采和三人结成一伙;铁拐李和何仙姑装扮成父女,又为一伙。八仙从昆仑山出发,约定在阴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月儿圆的这天夜里,在崂山的山顶上相聚。他们相聚之后,便各自拿出自己的宝物,各显神通,要漂洋过海到东海瀛洲去采药。他们在大海上说说笑笑,面对烟波浩瀚的大海,迎着阵阵扑面而来的徐徐清风,不知不觉就漂到了东海瀛洲……。
后来,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人们做事各有各的办法,或各自显示本领,互相竞赛。
·游湖借伞·
颐和园长廊彩画“游湖借伞”,其典故出自神话故事《白蛇传》中的情节。
《白蛇传》是我国著名的神话故事,并被搬上戏剧舞台,成为许多剧种常演不衰的传统剧目。其内容是描写白蛇(白素贞或称白娘子)思凡下山,与侍女青蛇(小青)同至杭州。白蛇爱上店伙计许仙并结为夫妇。法海和尚以白、青为妖,几次从中破坏,终借佛法将白素贞镇于雷峰塔下。
《白蛇传》这一故事,其思想性是很强的。它集中表现了反封建的主题思想,歌颂了纯真的爱情,因此一直被流传至今。
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游湖借伞”,说的就是《白蛇传》中,白娘子和许仙在杭州西湖断桥初次相会的情景。
断桥 一名“段桥”,又名“宝祐桥”。那么,为什么名为断桥呢?其原因之一是唐代张祜诗有“断桥荒藓合”的句子;再加上从孤山的来路(白堤),到此就断了,由此而得名断桥。
西湖断桥的名声在全国之大,与白蛇故事的广为传播极有关系。
游湖借伞 传说有一年,在清明节的这一天,白娘子和小青来杭州西湖游玩。她们俩来到断桥玩了没有多大一会儿,白娘子一抬头看见迎面来了一位英俊的青年男子。这时她和人间的女性一样,顿生爱慕之情并告诉了侍女小青。
侍女小青毕竟不是一般人,她头脑非常灵敏,心中暗说:“白娘子你放心好了,我设法成全你和这位英俊后生的姻缘……。”她很快生出一计。她用手一指,立刻使西北方出现了一片乌云,不一会儿飘到了西湖,天淅淅沥沥下起了不大不小的雨。那英俊的后生一见天下起了雨,急忙租了一条船,钻进了船舱。这时,侍女小青有意将白娘子急急忙忙带到了岸边。那英俊的后生在船上一瞧:岸边上有两位女子还被雨淋着呢,他心里非常不落忍,就跟船主说了一下,让二位女子也上了船。上船后,侍女小青有意和英俊后生搭上话,才知道这位男子叫许仙,父母双亡,孤身一人。她心中暗想:“天下事,真是不巧不成书,真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对好姻缘,——许仙白娘子,白娘子许仙!”这时,白娘子亦是心领神会。小青和白娘子有意不断和许仙攀谈。没有多大工夫,船就开到了太平桥。白娘子和小青该下船了,可是天仍然下着雨,小青就有意忙着说:“许相公,你看天还下着雨,你坐在船上,也不能让白娘子和我淋着雨呀!”许仙立刻回答道:“是,是!哪能呀!”说着就将他的一把伞借给了她们。小青将伞接到了手里,说:“许相公,您别忘了第二天到我们白娘子家里来取伞!”
第二天,天晴了,许仙就来到白娘子家取伞。小青就借此机会将白娘子和许仙两人的婚事给撮合成了。还传说多少世以前,许仙曾经救过白蛇,白蛇为了报答救命恩人——许仙,以身相许,所以在小青的撮合之下。二人的婚事就一拍即成了。
·唐僧取经·
长廊中的这一幅彩画,取自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故事。唐僧这个人物,在唐代佛教盛行时期确有其人。唐僧,即玄奘,本姓陈,河南偃师人,13岁时在洛阳出家。因玄奘是唐代人,所以被简称为唐僧。
玄奘为了要到印度(当时称天竺)去求取“真文”(佛经),就踏上远行征途。出玉门,经西域,过大漠,越雪山,到了印度的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以及其他地方。他虚心向僧侣们学习和研究佛经。历尽艰辛,经过17年的时间,终于在贞观十九年(645年),带着取得的真文,即梵文经典657卷,回到了唐都长安城。当时,他不仅是受到唐朝廷派官员僧众出城迎接,而且唐太宗李世民亲自召见他,并赋予他纲纪天下僧徒的权力。玄奘从河南洛阳出走时,只是个默默无闻的普通僧人,但是当他从印度归来时,30多岁的玄奘,因受到唐朝廷的重视,特别是因为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亲自召见,一下子就成为名震天下的一代宗师。他率众翻译佛教典籍,为佛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根据亲身经历写的游记《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南亚诸国古地理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的重要著作。
到唐高宗李治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为了贮藏经卷等实际的需要,在唐朝廷的支持下,他亲自参加设计,在长安城南大慈恩寺内,依照印度建筑形制建造了一座大雁塔。塔为5层,高190尺。现在,人们看到的大雁塔,则是武则天时改建的,原为10层,由于战争的破坏,只留下7层,高64米。此塔,原名为“大慈恩寺塔”,而名为“大雁塔”,则是后来的称呼。关于将“大慈恩寺塔”呼之为“大雁塔”,其说虽不一,但据《天竺记》一书中记载:“唬亲国有迦南佛伽蓝(殿),穿山石作塔五层,最下一层作雁形,谓之雁塔。”故后世逐渐将“大慈恩寺塔”呼之为“大雁塔”。
唐僧师徒四人与螭龟趣谈 唐僧师徒四人,是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塑造的主要人物。明代大小说家吴承恩在《西游记》里,将“龙生九子”之一的螭龟与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密切联系一起。说他们四人有一天走到通天河边,一瞧河水波涛滚滚,根本找不到渡河的船只。对悟空、八戒和沙和尚来说,过通天河是不成问题的。可是,对肉眼凡胎的唐僧来说,却成了问题。
当唐僧师徒四人面对通天河一筹莫展的时候,河中心突然泛起了高大的浪花,然后紧接着就从水中钻出一个大乌龟来。它伸出长脖子说:“你们师徒四人不用愁,你们去西天取经,是件大好事,我这个龙子的性格,你们是知道的,善负重,我愿助人为乐,帮助你们渡过这座通天河,但有一件事情,我与你们相求,就是你们到了西天见到如来佛时,别忘了帮我代问一下:我这个龙子,何年何月才能修道升天?”肉眼凡胎的唐僧开口闭口就是“阿弥陀佛”,连连点头表示答应。龙子蠵龟见了这般情景,欢喜得立刻说:“你们师徒四人,都要把眼睛稍闭一下,来来来,我驮你们过通天河!”唐僧师徒四人按照螨龟的指点,大家都把眼睛稍闭了一会儿,于是平平稳稳、不知不觉,就渡过了通天河。
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了西天。当天,他们就欢天喜地朝拜了如来佛祖,在四大金刚的带领下,取得了真经。然后,他们师徒四人,未曾停留,立刻从西天急急忙忙往回赶路,却把龙子蠵龟拜托的事情给忘掉了。师徒四人来到通天河时,龙子蠵龟又从河里浮出水面,二话未说,高高兴兴地驮他们过河。当渡到河心时,龙子蠵龟就问起所拜托之事。唐僧师徒四人却无法回答。蠵龟一看这般情景。心里就明白了:“他们把我所拜托之事给忘掉了。”蠵龟立刻大怒,在河中心连连翻身,一下子就不见了。这一闹腾,使他们师徒四人及行李、取得的经书等物,全部落入水中。幸亏孙悟空神通广大,才得以保全师父唐僧的性命和取得的经书以及行李等物。只是经书全部被水给浸湿了。弄得师徒四人只好在通天河岸边找了一片平台,将被水浸湿的经书摊开晒干。
·三英战吕布·
颐和园长廊彩画“三英战吕布”,其典故取自《三国演义》里的故事。故事情节大体上是这样的:东汉末年,董卓控制朝政,凶狠专横。一时间逼迫得当时各路诸侯,不得不举袁绍为盟主。带领各自的兵马讨伐董卓。董卓亦不示弱,立即派他的部将华雄出来迎战,连战数个回合,杀死对方不少将士。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关羽表示愿去斩华雄的首级。曹操一旁见了,打心眼儿里敬佩关羽,叫人酌热酒一杯,让关羽饮了上马,关羽大声说:“酒先放在这里,待我去上阵将人头拿回来再喝!”话音刚落,他就拍马出阵。没有多大一会儿,关羽手提华雄的人头进了军帐。那杯酒还没有凉,手摸去还温热呢。董贼一听说他的部将华雄被关羽杀掉了,心里就开始有点慌了,不得不派出名将吕布率领15万大军驻守在洛阳之东的虎牢关。袁绍派八路大军亦赶到虎牢关前。两军对阵,在虎牢关激战,吕布连杀对方数员将领。张飞一看这种情形,眼睛都红了,催马冲杀上去,连连战了有五十个回合。关羽见张飞战胜不了吕布,立刻出阵,挥舞起青龙偃月刀,勇往直前去助战。二比一,三匹战马,一时间丁字阵摆开,厮杀三十个回合,不分胜负。刘备见此情形,掣宝剑斜刺过来,三个人将吕布围在当中,轮流厮杀,亦不见胜负。吕布渐渐觉得难以招架,便立即向刘备虚晃一戟,拍马就冲出了包围圈,逃回虎牢关去了。
颐和园长廊彩画,内容十分丰富,多取材于《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古典长篇小说和民间神话故事、传说。要把每幅画的故事都说出来,非有广博的知识不可。以上选的,只是大家熟悉的几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