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北京通趣说老北京
4655100000023

第23章 昆明湖北岸的精美建筑——长廊(1)

一 颐和园著名的长廊

赵先生问:

北京颐和园著名的长廊,是非常精美的古建筑;而古建筑,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突出特征,就是要讲究和体现出左右对称。

那么,这里有个问题,就是颐和园的长廊,它依山面湖,是曲曲折折的,怎么还能体现出古建筑讲究左右对称呢?还有就是颐和园长廊有诗有匾额相点缀:还绘有著名的彩画,每幅彩画差不多都有一个故事。

游览颐和园著名的长廊,有不少人弄不明白长廊,以及长廊的诗和匾额,还有彩画等,其内容究竟是什么?您能不能都给我们讲一讲呢?

钱先生答:

您说的这些问题。的确是存在的,而且非常值得说一说。

下面,我就一一给您讲一讲。

·廊和颐和园长廊·

廊,始为屋檐下的过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即人们习惯称的走廊等。唐诗人李商稳在《正月崇让宅》诗里,就恰到好处地描写了“廊”:“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廊”这种建筑形式,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随着造园装景艺术不断向前发展的需要,逐渐发展成为相当讲究的装景点缀性的精美建筑。

尽管在全国各地许多园林里,都有各种各样精美的廊,特别是长廊,但最长、最精美、最具代表性的,则应属于北京颐和园著名的长廊。

·北京颐和园著名的长廊·

中国古建筑中造园装景点缀性的、最精美、最长的长廊。因为它长,所以人们将这座长廊,还俗称为千步廊。它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东部起点邀月门,在乐寿堂西,门前的一株白玉兰是百年老树,在月光下,皎洁的花朵晶莹似玉。因此,人们取其意,给它取名为邀月门。“邀月”,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诗)。

那么,长廊西部的止点,为何名曰“石丈亭”呢?这是因为此处有玲珑湖石,高丈余,人们以石奇高大者为石丈,与“亭”相联系,遂将该亭命名为“石丈亭”了。石丈亭为清漪园时旧名。

那么,颐和园长廊始建于何时,究竟为什么要修建这座长廊呢?

清乾隆十四年首建此廊。专为其母孝圣皇太后沿廊漫步、观景和观雨赏雪之用。

明代著名的造园大家计成和清朝李斗,都对廊在园林艺术中的作用有独到的见解。

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冶》里说:造园“装景”,其“廊宜曲宜长则胜”。清朝李斗在《工段营造录》里亦云:造园装景,其廊“随势曲折谓之游廊,愈折愈曲谓之曲廊,不曲者修廊,相对者对廊,通往来者走廊,容徘徊者步廊,入竹者竹廊,近水者水廊”,等等。

尽管造园装景有各种各样点缀性的长廊。但其特征,基本上如明计成和清李斗以上所说。中国传统的古建筑,最基本的特征是均齐划一,讲究中轴线和左右对称,然而缺乏错综变化,形成无趣味的正统格局。但是,颐和园精美的古建筑——长廊,却冲破了古建筑传统性的正统格局,而因地置宜变化。其所以会出现变化的新格局,主要是因为符合了造园是属于一种综合艺术的要求,盖冶美学土木植物等各种科学于一炉而集其大成,才会出现兼有人为胜于自然之奇,浓丽应富于错综变幻之美。

颐和园长廊,就是属于因地置宜变化新格局的一座精美的古建筑。它依山面湖,依山势而曲。游人行其间,可凭栏远眺,移步换景,欣赏湖光山色。例如,观览雨中景色时,天连水,水连天,特别是暴风骤雨,使得平静的湖面,一下子变得波涛汹涌;观赏雪景时,漫天皆白,如镜湖面上雪花如柳絮飞扬。在养云轩钟院门额上,镌刻的“川泳云起”,以及其两侧镌刻的“天外是银河烟波宛转,云中开翠幄香雨霏微”,恰到好处,高度概括了这里烟波浩渺、雨雾迷离的自然美丽的景致。长廊蜿蜒于万寿山南麓,昆明湖边。它将如画的景区、景点,巧妙而自然地串联成一线,为颐和园旖旎的风光镶上了画框,把昆明湖和万寿山之间美丽的景色,给衬托得更加层次分明。

若说起精美的长廊本身来,其特征亦非常突出:重彩髹漆,彩绘亦非常不一般,它能使游人欢欢乐乐观赏到各具内容、无一雷同的大小一千四百多幅苏式彩画。这些彩画,除西湖风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等外,还有人物故事,如“武松打虎”、“张飞夜战马超”、“大闹天宫”等,以及翎羽花卉,等等。

造园装景艺术大师们,将精美的长廊,同万寿山与昆明湖有机结合起来,使其成为点缀和丰富颐和园山水画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长廊依山面湖,因山势而曲。尽管它不像万寿山那样,具有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然而它却巧妙而富有变化地保持着古建筑讲究左右对称的传统。具体表现在:从万寿山前山山脚下的云辉玉宇牌楼起,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的这条中轴线来分,长廊的东西两侧各有两座亭子和一座临水亭,相当讲究左右对称,但却并不给人呆板、平稳的感觉。这几座亭子即:留佳亭、寄澜亭、清遥亭和秋水亭。长廊东侧的临水亭,名为对鸥舫;西侧的临水亭,叫做鱼藻轩。特别是留佳亭等四个象征着春、夏、秋、冬的八角亭,不仅建筑物本身是东西两侧各相对称,而且其匾额亦是讲究对称的。东西二亭的匾额,每亭有匾额三幅,亦就是说,长廊东部的二亭共有匾额六幅;其西部的二亭亦有匾额六幅。

·长廊东部的两个重檐八角亭·

留佳亭 意为:美景长驻之亭。其亭为乾隆皇帝命名的,有诗云:

春景虽迟迟,春意亦融矣。

柳绿及桃红,弗久应至耳。

是亭曰留佳,盖因纳赏起。

然而来必往,驹形谁能止。

吾意艰其留,在此不在彼。

留佳亭匾额,有三:

璇题玉英文思光被草木贲华

这三匾额,意思分别为:椽头玉饰有英华之色,聪明才智照耀天下,草木秀美繁茂。

寄澜亭 意为:寄情于湖水之亭。此亭面临昆明湖,故有此名。其亭亦为乾隆皇帝命名,有乾隆诗云:

澜寄亭乎亭寄澜?

题名昔以偶凭栏。

如斯迅景仍称寄,

玩□人应着眼看。

(“□”,音ke,贪之意)

寄澜亭匾额,亦有三:

华阁缘云烟霞天成夕云凝紫

这三匾额,其意思分别为:金碧辉煌的楼阁耸入云霄,天然的烟霞之景,夕阳里的彩云凝成紫色烟霞。

·长廊东部的临水亭·

对鸥舫,这座临水亭,其亭名意思为:面对水鸟的画舫。对鸥引自唐朝李嘉祐《竹楼》:“傲吏身闲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楼。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乾隆皇帝有关这座临水亭的诗:“湖上构虚轩,依波与舫同,对鸥以名之,水鸟时相从。……”

·长廊西部的两个重檐八角亭·

秋水亭,意为:清澈湖水之亭。此亭南临昆明湖水,与长廊东部象征“春”的留佳亭相对。秋水:比喻明澈。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白居易诗:“双眸翦秋水”。

秋水亭,与留佳亭一样,亦有匾额三:

德音汪□禀经制式三秀分荣

这三匾额是颂扬封建皇帝的,其意分别为:皇帝的威望如昆明湖水既深且广,根据圣贤经典制定规范,灵芝繁茂。

清遥亭,名称意思为:遥望清波之亭。因其临昆明湖,故取遥望清波之意,而得名为清遥亭。

它与东部的两座亭子一样,亦有匾额三:

斧藻群言云郁河清俯镜清流

意思分别为:皇帝是归纳采用群臣之言,祥云集聚,河水清澈,俯观清澈昆明湖之水。

·长廊西部与东部对称,有一座临水建筑鱼藻轩·

鱼藻轩 在这座临水建筑内,可观赏昆明湖里的鱼来回游动的情形。鱼藻,不言而喻,是指:鱼在水藻。《诗经·水雅·鱼藻》:“鱼在水藻。”以“鱼藻”命名,含有“万物各得其所”的意思。乾隆皇帝有诗咏鱼藻轩:

负冰初过矣,依藻又怡然。

物各适其性,时维迁不迁。

跃潜喻合道,动静性俱天。

设似牧人梦,所祈是有年。

二长廊彩画故事列举

·八仙过海·

八仙过海,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个神话故事。八仙分别为:

汉钟离 即钟离权。钟离为复姓。关于他的传说,最早见于五代、北宋。例如,在20卷的《宣和书谱》第19卷里载:“神仙钟离先生名权,不知何时人。而间出接物,自谓生于汉。吕洞宾于先生执弟子礼。”后遂称汉钟离而不名。或云权尝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后人误以“汉”字属下,故称“汉钟离”(见清胡鸣玉《订讹杂录》)。汉钟离的法宝是一只大扇子。

其实,汉钟离,即汉代钟离子,姓钟离名权。京兆成阳(今属陕西)人。钟离权,字寂道,号和谷子,又号王阳子,又号云房先生。其父钟离章是东汉大将,因率军征伐北胡有功。故封燕台侯;其兄钟离简为中郎将。

八仙之一的汉钟离,神话传说,他的诞生就非常不一般:一个大白天,有一个巨人,迎着他的母亲,大踏步前来,到他母亲跟前,一下子就不见了。由此,他母亲就怀了孕。孩子一生下来,就像三岁小儿一般,天生一副福相:顶圆额宽,耳厚眉长,目深鼻耸,口方颊大,唇脸如丹……。更为奇怪的是:此儿自从生下来,昼夜一声都不哭,到了第七天头晌,就会说话了。

神话传说,说汉钟离长大成人后,有一天遇上一老人。此人披白鹿裘,扶青藜杖并问道:“来者是汉大将军钟离权吧?你何不寄宿山僧之所?”汉钟离大吃一惊,心想:“乃遇异人也!”传说,这位问话的老人是东华先生,叫王玄甫,是位上仙。他曾传授给汉钟离长生真诀、金丹火候及青龙剑法。后来,汉钟离又遇见华阳真人。华阳真人传授给他太乙刀圭、火符内丹、洞晓玄玄之道。最后,汉钟离在崆峒紫金四皓峰得玉匣秘诀,成了真仙。不仅如此,而且他还被玉帝封为“太极左宫真人”。

还有神话传说,说汉钟离受铁拐李的点化,上山学道。下山后又飞剑斩虎、点金济众。最后与兄钟离简同日升天,度吕纯阳而去(见《东游记》)。

那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汉钟离(或曰钟离权)其人呢?回答是:唐代确有个钟离权。《全唐诗》里,就收录了他的三首绝句,并有其小传云:

成阳(今属陕西)人。遇老人授仙诀,又遇华阳真人、上仙王玄甫,传道入崆峒山,自号云房先生。后仙去。

张果老 说他常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等等。张果老手持的渔鼓是他的法宝。他的神话故事,最早见于《明皇杂录》;新、旧《唐书》均有《张果传》,列方技类。传说女皇武则天曾遣使欲召见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他佯死不去。还传说张果老到唐武则天当政的时候,已经有数百岁了。他久隐中条山,往来汾晋间,后人又在五大名山之一的北岳恒山曾经见到过他。

张果老的轶事,在《旧唐书》、《明皇实录》、《新唐书·方使传》等书里皆有记载。

这里,列举一个神话故事,其情节大体上是这样的:唐太宗、唐高宗闻张果老之名,命人召之,张果老都谢绝了。后来女皇武则天也下令召见张果老,但他出山半道上佯死而不去。一直到唐玄宗李隆基召他,并派使臣到深山去请他。去的使臣裴晤一见张果老齿落白发,而且还是个很不起眼的糟老头儿,打心眼儿里就有点看不起他,态度立刻傲慢起来。这些张果老都看得明明白白,他不动声色,在朝廷派来的使臣裴晤面前,给来了个气绝身死。吓得裴晤赶紧焚香诵念真龙天子求道之意。这招还挺灵,没有多大工夫,张果老就渐渐清醒了。使者裴晤再也不敢相逼了,飞快回到宫中,将实情奏禀玄宗皇帝。玄宗得知,深感惊奇,并认为使臣裴晤办事不得力。遂另派中书舍人徐峤带玺书前往深山迎张果老进京。

张果老进宫,玄宗皇帝一见面,就感到非常疑惑,问道:“朕有点不明白了,先生既然是一位得道者,为何先生的齿发衰朽得如此这般?”张果老答道:“我张果老,正是因为齿落发稀时才得道的,所以只好像这副模样。既然皇帝陛下见着问了,我张果老莫如将齿发尽去掉了,不是更好嘛!”说罢,张果老头上立刻就净光光的了,嘴里残缺不全的牙齿也立刻掉了,并且满口露出了红色。玄宗一见大惊,言道:“先生,你张果老为何又变得如此模样……。”玄宗皇帝的话音刚落,张果老又变了,变成“青鬓皓齿”,俨然一翩翩少年。

韩湘子 传说他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族侄。其性格狂放,曾在初冬时,于数日内令牡丹花开数色,每朵又有诗一联,当韩愈得知,大为惊异(事见《酉阳杂俎》)。《青琐高议》里又说韩湘子以法术点化韩愈。韩愈谪官潮阳,途中遇雪。韩湘子冒雪前来,并语以花上之诗,两人乃宿于蓝关驿舍。辞行时,又告韩愈以未来之事,后皆应验。

其实,韩愈侄孙韩湘十二郎(老成)之子,曾官大理丞。韩愈贬潮阳,至蓝关时曾赠诗,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之句。故传说中韩湘子得道成为八仙之一的事,亦可以说是由此附会而来。韩湘子的法宝是箫。

关于韩湘子的神话故事还有不少。这里只将与“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一诗句密切相关的神话,简要地说一下,就是:韩愈上表谏阻佞佛的唐宪宗迎“佛骨”进京时,宪宗皇帝李纯大怒,将他贬到荒远的潮州去做刺史。途中有一人冒雪而来,此人正是“八仙人”韩湘子。他对韩愈道:“您还记得当年花上的句子吗?说的就是今日事也。”韩愈一打听这里的地名正叫“蓝关”,于是嗟叹再三,方信湘之不诬也。韩愈对韩湘子说:“我为你琢磨成了一首比较完整的诗,今天你来得正好!”说完,立刻就赋道: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本为圣明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