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潇洒东坡
4649200000034

第34章 河 东 狮 吼

第三十四章河东狮吼

苏轼元丰二年八月十八日入狱,十二月二十九日出狱,乌台诗案历时百日,大难不死,贬谪黄州,做团练副使,兼水部员外郎;约相当现在黄州武装部副部长,兼水务局调研员。带罪降职,监督工作。

元丰三年大年初一,苏轼出狱后的第三天,苏轼在儿子苏迈陪同下,由御史台差人押送,奔赴黄州。20天后到达黄州境内,过春风岭,正值梅花盛开,苏轼作诗曰:

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

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凤翔故友陈季常,白马青盖恭立于去岐亭25里的梅花丛旁,笑得比盛开的梅花更灿烂。

陈慥,字季常,父亲叫陈公弼。十九年前陈公弼为凤翔知府时,苏轼为凤翔签判,是陈公弼的下属。苏轼认识陈季常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的。当时苏轼二十七、八岁,与陈季常的年龄差不多,思想性格也有很多共同处。苏轼为这次邂逅而撰的《方山子传》中写道:“十九年前,我在岐山,看见季常骑着骏马,带着两把弓箭,领着一骑随从到西山游猎,几只喜鹊从马前飞过,随从弯弓射箭,没射中;季常骂一声:‘笨蛋!’,策马而射,一发射中。因与我常在马上讨论用兵及古今成败之道,自称一世豪杰。”年轻时的陈季常,好酒尚剑,仗义豪爽,善骑好色,挥金如土。一次,他带着两位从姬,穿了骑士女装,骑了高头大马,回老家眉山青神,招摇过市。当时乡里人家,哪里见过这样的时尚?纷纷驻足观看,啧啧称奇。可见,当时在苏轼心目中陈季常是何等飘逸潇洒,其英武俊逸简直与汉代的飞将军李广可以相媲美。此后的十九年间,两位挚友天各一方,彼此杳无音信,生龙活虎的陈季常就好像从人间蒸发了一般。

后来,因为一个土豪恶棍霸占一位美艳良家少女,一怒之下,陈季常把恶霸打成重残,吃了一场官司,深受讼诉之苦;再看看仕途险恶,经常有人栽跟头。从此,他大彻大悟,弃绝名利。他本来完全可以凭借其显赫的门第世袭官爵,但他却不要;他家在洛阳,住着豪华的园宅,那气派可与当代公侯媲美。他家在河北有良田千顷,每年能收锦帛千匹,足以享受富贵安乐,这一切他也都不要,毅然“弃车马,毁官服”,到麻城山水间当了一名隐士。当年“好酒使剑,用财如粪土”的潇洒少年,如今在他身上却找不到一点影子了,尽管隐居地周围小萧然寂静无声,但妻子奴婢却能安居乐业,自鸣得意。他不与世人交往,徒步来往山中,别人也不知道他是什么人,甚至连他姓什么、叫什么也不知道,乡人只凭他戴一顶“方屋而高”的古帽,戏称他为“方山子”。方山子把自己隐居黄州地方,取名‘静庵’,就在岐山之中,群山环绕,绿林郁郁葱葱;幽幽院落,满园鲜花竟放,微风吹着花香,沁人肺腑;夜晚,淡淡的月光如水,满园清辉,一庭静谧。

方山子娶了一位心直口快,人高马大,声如洪钟的夫人柳月娥。新婚之夜,柳氏对方山子,约法三章:“收入全交,美女断交;哄我开心,听我呼叫!”方山子心想:既然你愿意当家,太好了,省得我操心。女人嘛,让你一步,省得麻烦。既然大彻大悟,我可以满不在乎,全听你的。苏轼在黄州期间,他们两人的爱好差不多,喜欢游山玩水,写诗作赋,写字画画,还喜欢研究佛教,更喜欢在一起饮酒。他们饮酒的时候,通常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请来一些歌女舞女,一边开怀畅饮,一边歌舞助兴。可是柳氏夫人最爱吃醋,尤其不满意的就是他们喝酒时找美女来斟酒夹菜,跳舞唱歌。有时,舞女、歌女正唱着歌、跳着舞,柳氏就来了,摔盘砸碗大声吆喝着三把两下把美女们统统赶走,还对苏轼他们说:“你们喝酒就好好喝酒得了,还弄这些女孩子来,给你们斟酒夹菜,跳舞唱歌。有什么好的?是酒会多出来?还是菜会长出来?!”后来,两人在喝酒的时候,就既不敢用舞娘,也不敢找歌女了。

一天晚上,苏东坡又到方山子家来。方山子说:“今儿晚上,咱们两个好好地喝它几杯。”方山子留下苏轼,吩咐下人做了一桌丰盛的下酒菜,搬上好酒。两个人一边喝着酒,一边谈佛论道。佛教重点讲的是一个“空”字,两人讲来讲去,越讲越泄气。方山子说:“我们两个讲来讲去,把情绪搞坏了,万事皆空,把我们自己都变成空壳了。我知道这地儿有两个美女小曲唱得非常好,今晚干脆请她们给咱们唱两首小曲儿。边听边喝,岂不美哉?”“嫂夫人要是听见,还不得急了啊?你就小心被打破脑壳吧。”“她已经睡着了。况且,她也就是闹一阵子,过后就没事了。我已经习惯了,不用管她。”方山子立刻吩咐手下人把那两个歌女找来,还吩咐说:“不要高声唱慷慨激昂的,要温柔抒情一点的,声音不要太大。”这下两个歌女明白了,他原来还是害怕夫人柳氏听见。

两位端着酒杯,听着两位歌女给他们唱歌,又觉得人世并不全都是空,也有美好的东西。比如现在喝着酒听着歌,有滋有味,生活就绚丽多彩嘛。没料到夫人的丫鬟听见客厅里边有唱歌的声音,不敢隐瞒,赶紧向夫人禀报:“今天老爷改了法子,白天不唱,改成晚上唱了。”夫人穿好衣服,从屋里出来一听,真是在那儿唱靡靡之音呢,顿时怒火中烧:“好啊,晚上你也不歇着,在这唱什么,唱!?”一边说,一边“啪、啪”地拍窗户,‘当啷’一声,把一只花瓶摔碎在地下。柳氏大呼小叫,全不把方山子当做‘一世豪士’,一声大吼,方山子吓得一哆嗦,手中的柺杖便落在地下了,双目茫然。回过神来,两人赶紧说:“打住打住,别再唱了,你们赶紧请回吧。”只好就这么不欢而散了。

对于这位流失嫂夫人,苏轼戏称为‘河东狮子吼’,因为柳夫人是河东人。当时,苏轼随口作诗曰: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

方山子听后不以为然,狮子是佛教的护法神呢,由它护着,岂不更安全!而且,这位‘妻管严’和别的‘妻管严’不一样,她能把丈夫伺候得舒舒服服。对待客人也十分大方、殷勤。苏轼来了,柳氏一看俩人如此亲切,自是不敢怠慢。‘绕村捉鸡鸭’,炖鸡烧鸭,盛情招待。只要你们不要歌女舞娘就行。一天两人远足游山归来,已经是饥肠辘辘,好客的柳氏夫人端出了热腾腾的清炖羊肉、红烧鹅肉,黄酒一坛,两人一见,高兴地手舞足蹈,垂涎三尺,连声称谢。酒过三巡,谈兴方浓,苏轼一一叙述了自己的平步青云与一落千丈的坎坷经历。陈季常听着苏轼的遭遇,时而仰天长啸,时而默默无语。心想:你的这种奔波劳碌,经历了宦海浮沉,到头来竟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我早已看透了这一步,所以才早早地退步抽身,到这里来当了这个与世无争的隐士的。

面对着方山子这种隐居山林,傲然自乐,超群脱俗的人生态度,品味寓于其中的人生哲理,苏轼感到由衷地惭愧了。苏轼也自幼爱好老庄,可是,他以前却从来没有像陈季常这样的大彻大悟,尤其是从来没打算真的去过这样的生活。只有这次当他一头从“琼楼玉宇”的高处一步跌落到社会底层的时候,他才仿佛忽然看到了急流之上的觉迷渡口。他愧悔自己的冥顽不化,而发自内心地钦佩陈季常的先知先觉,而且毅然决然地隐居起来。俩人谈着谈着,方山子余兴未尽,竟然手弹琵琶,边弹边唱,酒劲上来,却又呼呼大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