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外历史名将之谜
4646700000018

第18章 千古名将之谜——郭子仪(2)

但是,唐玄宗求胜心切,误听宰相杨国忠之言,连连遣使催促防守潼关的哥舒翰出关反攻,收复陕州、洛阳。哥舒翰当时虽然拥有近二十万的军队,但都是临时招募来的,没有战斗力。他认为叛军远来,利在速战,唐军凭借险要之地,利在坚守,主张在潼关据险坚守,以打破叛军的速决企图,待其兵力削弱,内部发生变乱时,再大举出击反攻,唐玄宗就是不听。哥舒翰只好在六月带兵出关,结果在灵宝境内被打得大败,全军覆没,哥舒翰本人也被俘。叛军长驱直入潼关,攻占了长安。郭子仪、李光弼听说潼关失守,只好率军退入井陉,河北郡县又复为叛军所占。

在长安陷落之后,唐玄宗带着太子李亨及杨贵妃、杨国忠和数千禁军仓皇出逃。在马嵬驿,随行将士举行兵变,杀杨国忠,并迫唐玄宗缢杀杨贵妃。唐玄宗最后逃到成都,李亨转赴朔方。七月,李亨在灵武即帝位,是为唐肃宗,遥尊玄宗为上皇天帝。

唐朝称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首都设在西京长安。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很快攻占了东都洛阳。安禄山看到洛阳宫阙尊雄,心下急欲僭号。第二年正月便僭称雄武皇帝,国号燕,建元圣武。封他的儿子安庆绪为晋王,安庆和为郑王。任达奚殉为左相,张通儒为右相,严庄为御史大夫,还设置了百官。

潼关失守后,安禄山还没有到长安,士民就逃入山谷,宫嫔哭着散匿逃亡,将相府第之家委弃的宝货不可计数,不逞之徒成群结队争抢财物,一连几日都抢不完。又剽掠政府盈库,百司帑藏,抢完便放火烧毁其余的财物。安禄山到长安,大臷,大规模搜索了3天,民间的财产也进行抢掠,百姓更加骚动不安。安禄山怨恨他留在长安的儿子安庆宗被杀,便将皇帝的近属霍国长公主、诸王的妃妾、子孙姻婿等100多人全部害死,用来祭祀安庆宗。朝中群臣随从天子走的,诛灭其宗族。

京城长安是唐朝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洛阳是陪都,在政治和军事上也很重要。叛军占领长安、洛阳后,整个局势急转直下,朝廷危在旦夕。收复两京对挽救危局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肃宗下诏令郭子仪从河北班师,然后以他所率领的五万军队为基础,逐步集中西北的边兵,调运絓南的财富,充实灵武的力量。八月,唐肃宗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为朔方节度使,并重新调整各地的军事部署,准备反击安禄山、史思明的叛军。

九月,叛军将领阿史那从礼率河曲等地少数民族部落的数万骑兵西进,进抵经略军,企图从北线进攻灵武。唐肃宗命令郭子仪率军出击。十一月,郭子仪与阿史那从礼大战于榆林境内黄河北岸,歼敌三万,俘虏一万,获得全胜,保卫了灵武的安全。接着郭子仪率军南下,进驻洛交。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月,史思明又会同其他叛军合攻太,企图夺取河东地区,进而长驱夺取朔方。李光弼在太顽强坚守,歼灭大量叛军。正在太之战紧张进行之际,安庆绪杀其父安禄山,自立为帝。他控制着洛阳、长安一带。郭子仪认为,如果攻占居两京之间的河东,即可进一步谋取收复两京。于是他首先派心腹潜入河东为内应,然后亲率大军由洛交渡过黄河,顺利地攻占了河东,从而为朝廷收复两京创造了有利条件。

唐肃宗看到安禄山已死,想要大举进攻。诏令郭子仪率军直趋京师。军队在谲水西,与贼将安太清、安守忠战斗,唐军失利,部队溃败。郭子仪退保武功,来到朝堂请罪。九月,随从广平王李豫率蕃汉军队15万进攻长安,回纥派遣叶护太子率领1000骑兵帮助唐朝讨贼。郭子仪与叶护太子在宴会上亲近修好,共同发誓要平定国难。郭子仪与贼将安守忠、李归仁在京西香积寺之北战斗,从午时至酉时,斩贼首6万级。贼将张通儒放弃长安,逃到陕郡。第二天,广平王李豫进入京师,城中老幼百万人,夹道欢呼,流着泪说:“没有想到今天又见到官军了。“肃宗在凤翔听到捷报,接受了群臣的祝贺。

郭子仪收复了都城长安后,又奉命率军乘胜东进,攻打洛阳。洛阳守将安庆绪听说唐军前来攻城,慌忙派大将严庄、张通儒带领15万大军前去覾战。叛军在新店与唐军相遇。新店地势险要,叛军依山扎营,居高临下,形势对唐军非常不利。

郭子仪趁叛军立足未稳之机,选派2000名英勇善战的骑兵,向敌营冲杀过去,又派了1000名筡箭手埋伏在山下,再令衆助作战的回纥军从背后登山偷袭,自己则亲率主力与叛军正面交战。战斗打响之后,郭子仪佯装败退。叛军倾巢出动,从山上追赶下来。这时,突然杀声如雷,唐军埋伏的筡箭手像神兵一般从天而降,万箭齐发,无数的箭簇像雨点一样射向敌人。同时,郭子仪又杀了个回马枪。这时,叛军的背后传来高呼声:“回纥兵来了,快投降吧!“叛军前后被围,左右遭打。在唐军和回纥军的夹击之下,被打得一败涂地。严庄逃回洛阳,同安庆绪一起弃城北走,官军一举收复洛阳。

京师长安收复后,唐肃宗率百官由凤翔回到长安,并覾太上皇唐玄宗回朝。十一月,广平王李豫、郭子仪自洛阳入朝,唐肃宗慰劳郭子仪,说:“吾之家国,由卿再造。“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后,所以能够迅速打败安史叛军,收复两京,主要是依靠郭子仪的朔方军;而收复两京的战争,虽然名义上由广平王李豫担任元帅而以郭子仪为副元帅,实际上担负起全军指挥职责的是郭子仪,李豫不过是挂名而已,所以唐肃宗把再造唐朝之功归于郭子仪,这是完全符合事实的。因此,郭子仪入朝后,唐肃宗即以郭子仪为司徒,封代国公。

因何成为军人的楷模

郭子仪的一生,基本上是在戎马征战之中度过的,自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于范阳起兵,郭子仪即以朔方节度使的身份参与平叛战争,屡立战功。唐肃宗中兴,收复两京,主要是依靠郭子仪所率的朔方军的力量。安史之乱被平定后,郭子仪以朔方节度使先后出镇河中、”州,防御回纥、吐蕃,捍卫京师,虽兵弱将寡,仍屡败敌兵,使京师得保无虞,关中百姓免遭涂炭。所以,史书上说:“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殆三十年”,这是一点也不夸大的。

郭子仪与李光弼同为中级军官时,据说两人感情很不好,虽然同桌吃饭,但只互相对望,不说一句话。后来安禄山造反,皇帝命郭子仪做朔方节度使,李光弼成为他的部下。当时的节度使大致相当于战区司令长官兼行政长官,权力极大。李光弼很怕郭子仪借故杀他,谁知郭子仪反向皇帝极力举荐,皇帝就命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郭子仪还分了部下一万名精兵给他。这种博大的胸襟和政治风度,真是令人钦佩!

郭子仪治军宽厚,深得人心,朔方军的将士都以父母事之,愿拼死为之效力。这是郭子仪在历次战争中所以能够打赢,屡次转危为安的一个重要因。郭子仪功勋盖世,威震四方,敌人都很怕他,一听说他率领大军出战,皆望风而逃。节度使田承嗣对朝廷图谋不轨,专横跋扈,但是见到郭子仪派去的使者,即西向而拜,并指着自己的膝盖说:“我这膝盖不屈于人已是很久了,今为拜郭公。”郭子仪还为朝廷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他的六十余名部将,后来位至将相。

郭子仪功高望重,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安史之乱后,许多节度使手握兵柄,为非作歹,与朝廷貌合神离,拒不听命。但郭子仪虽权重势大,却从不以此为资本,要挟朝廷,牟取私利,相反,他始终忠于朝廷,别无二心,有诏即赴命,绝无半句怨言。

当时宦官专权,嫉妒功臣。为了避免招来麻烦,郭子仪有时还拒绝接受朝廷的高官厚位。唐代宗时,曾下令以郭子仪为尚书令。但他认为唐初太宗为秦王时做尚书令,唐太宗即位后,这个职位经常空缺,如果接受这项任命,就会破坏国家的法度;同时,安史之乱以来,以官赏功臣,已使国家法度遭到破坏,现今安史之乱已被平定,就应按照国家的制度来任免官员。因而他坚决推辞不受。

有时,他甚至为了忍让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他父亲的陵墓被盗,人们怀疑是鱼朝恩指使手下人干的,但官府没有捕获盗贼。祖坟被盗,这在封建社会是件极为严重的大事,因此事情发生后不久,郭子仪自奉天入朝,朝廷内外气氛十分紧张,担心他不会善罢甘休,甚至可能发动政变。但当唐代宗对他提起这件事时,他却流着泪说:“我长期带兵,对士卒约束不严,有时就发生部众盗掘坟墓的事,如今我父亲的墓被盗,这是老天的报应,与谁都无关。”盗墓的事不了了之,朝廷内外惶恐不安的气氛也消除了。

郭子仪有八子七婿,都是朝廷重要官员。孙子则有数十人之多,当孙子来问安,他都无法分辨谁是谁,只是颔首而已。有一出戏《打金枝》,反映了他家兴旺热闹的场面。戏的大概内容是,郭子仪七十大寿,全家人前来拜寿,只有他的六儿媳升平公主没到。儿子郭暧气愤之下打了金枝玉叶般的公主,还斥责道:“你依仗皇父就不来拜寿,我父还不愿意当皇帝呢!”郭子仪知道儿子打了“金枝”以后,带着儿子去向代宗皇帝请罪。代宗对郭子仪说:“儿女闺房琐事,何必计较,老大人权作耳聋,当没听见这回事算了。”郭子仪谢过皇恩,回家后把儿子痛打一顿,小两口又和好如初了。

因此,尽管鱼朝恩、程元振在代宗面前屡进谗言,对郭子仪横加诽谤。但由于他为人坦荡,居功不傲,忠于朝廷,没有什么把柄可抓,每次都化险为夷,得以常保功名,长寿而终。

史称郭子仪“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郭子仪的确堪称是一位封建时代的军人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