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名言是告诉我们规则的重要性,可是如果过于刻板,认为规矩只能立而不能改变,则是大错特错了。可是我们身边很多人,却都缺少那种改变的勇气和胆量。
人生需要变通,所谓变通,就是不坚持一定的规则。现实中,在很多问题上是可以变通的。但在职场里,有些员工就是不懂得变通的死脑筋。
贺里是做业务的,他对自己的工作很热情,也很努力,只是在业务工作中不会变通,一根筋走到底。单价、利润方面,从不考虑其他因素,总是固定不变。如果公司规定一般情况下报价至少要一块钱的利润,他就一定要有一块钱的利润。就算客户的数量再大,他仍然坚持不变。
有一次,有一个大客户想与公司合作,由于贺里的坚持,客户见他的价格降不下来,只好作罢。由此公司就白白流失了一些大的客户资源,甚是可惜。老板知道后对贺里发火说:“你这人怎么这样‘死脑筋’呢?为什么不知道变通一下呢?天下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变通的呀!”
其实在做业务时,完全可以变通一下。数量少时单价的利润提高一点,到数量增大时,单价的利润完全可以降低一点,这样又能留住客户,整笔单子做下来的利润说不定比数量少的利润更加高,甚至高出许多。
由此可见,我们在平时的业务过程中不妨多变通一下,有时候从整体效益来考虑;有时候从多个角度来考虑;有时候从长远利益来考虑,学会变着法子来做生意,灵活运用,相信一定收获更多!
任何条令和制度都是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制订策略,切忌死守着“教条”不放。否则,这样的员工因为没有变通的能力,就会失去承担重要工作的机会。
头脑灵活、做事懂得适时变通的人,总是能够得到比别人更高的成绩。你的老板绝对喜欢有潜质的下属,而不喜欢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你如果想要表现出自己的才干,使老板知道你具备更佳的潜质,适时变通是很重要的一个手段。不少老板认为下属不懂变通,尽管他们工作非常努力,但这样的人在上司心目中充其量不过是一头老黄牛,只能用来干一些粗重的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的活计,被人牵着鼻子工作。而心眼灵活的人,才懂得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掌握适时变通的技巧。
古语云:“穷则变,变则通。”当我们陷入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且莫彷徨、畏缩,不妨另辟蹊径,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一条新路来,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路来,往往能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胜境。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遭遇各种挫折甚至失败,这都是难以避免的,但重要的是,在我们头碰南墙的时候,要换个角度看看,也许你会从另一方面看到成功或教训。
有一个总统“卖书”的故事:一位出版商为一批滞销书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给总统送去一本书,并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不愿意与他纠缠,便回了一句:“这本书不错。”出版商便大作广告:“现有总统喜欢的书出售。”于是这些书被一抢而空。
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又送了一本给总统。总统上过一回当,想奚落他,就说:“这本书糟糕透了。”出版商听后脑子一转,又作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有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抢购,书又售尽。
第三次,出版商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教训,便不作任何答复,出版商却大作广告:“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居然又被一抢而空。总统哭笑不得,商人调动了总统这只猛虎,大发其财。
出版商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因此总能找到“卖点”。试想,总统已经做出种种方式拒绝他,他应该算是失败的,但他懂得变通,能够从失败中发现成功。
成功之道,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变通,老办法不是在每个时候都能用得上的。我们做事取胜的办法不能一成不变,即便过去多么奏效的办法,也不能永远使用,必然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懂得变通的道理。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学会变通。因为,只有变通才会找到方法,才会获得一条捷径。
每个员工都应该学会变通,在变通中发展,在变通中走向成功,假如你陷入了困境,不要消沉,不要焦虑,有一条路可以绕开生活道路上的一切障碍让你到达目的地,那么这条路就是所谓解决问题的绝妙方法——变通。
老板发了火,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工作中不能“一根筋”,而要善于变通。头脑灵活、做事懂得适时变通的人,总是能够得到比别人更高的成绩。你的老板绝对喜欢有潜质的下属,而不喜欢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你如果想要表现出自己的才干,使老板知道你具备更佳的潜质,适时变通是很重要的一个手段。不少老板认为下属不懂变通,尽管他们工作非常努力,但这样的人在上司心目中充其量不过是一头老黄牛,只能用来干一些粗重的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的活计,被人牵着鼻子工作。而心眼灵活的人,才懂得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掌握适时变通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