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晚上开着车经过一个十字路口,这时,黄灯已转成红灯。他心想,反正又没有车、没有人,不会有什么事情发生的,于是加速冲了过去。结果,被巡逻的警察拦了下来。
警察问他:“你没看到红灯吗?”
“看到了呀!”他回答。
“那你怎么还闯红灯啊?”警察又问。
他说:“因为我没有看到你呀!”
事实就是如此,因为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有侥幸的心理,常想着走捷径,“偶尔一次不会出问题”的想法会大胆地冒出来。殊不知正是这“偶尔一次”“不会这么倒霉”等想法,让多少生命褪色、多少家庭失去欢笑、多少财产受到损失……在工作中,如果有人抱着闯红灯一样的侥幸心理,又会潜伏着多少安全隐患?
在工作中,有些职工经常会认为:设备有些小毛病,不会出大问题;工作就一小会儿,不戴安全帽也没事……这些都是侥幸心理的体现。而因侥幸心理造成的事故数不胜数。抱着这样的侥幸心理去工作,老板能不发火吗?
说到底,侥幸心理其实就是一种赌徒心理,是对企业、对自己严重不负责任的表现。安全,不是主观意愿,而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实际。“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众多的事故隐患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在细微处麻痹松懈、心存侥幸,就常常会被置于不安全的、暗藏玄机的危险境地。把一次偶然的侥幸成功当作日常工作中的经验,忘记了生产中的侥幸行为潜伏着发生事故的必然性,必然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在《建筑安全》杂志上曾看到过一个“电工死于扯插头”的故事。
一天下午5点多钟,某矿山的供电车间运行工段长带领10名电工通过竖井进入总变电站室内电缆地沟安装照明线路。临近晚上9点,段长命令收工。6个人已经走了出去,段长说:“冲击钻的电源还没断呢,小吴,把插头拔掉。”“好呀!”小吴答应着。平日里小吴是个“乐天派”,他走到哪儿,欢笑也就跟着到哪儿。
但是,这个夜晚让人永生难忘。“啊——”,随着一声惨叫,当大家扭头看时,两米远处的小吴已经倒地,丧失了意识。工友们立即意识到他触电了,赶紧上前拨开电缆,把电缆挂在旁边的支架上,另外两人立刻将小吴抬到干燥的地方,进行人工呼吸,然后通知医院和车间领导、厂领导。抢救工作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30分,可是无论如何努力,最终也没能挽回小吴年轻的生命。
谁会相信电工会死于拔掉一个插头这样的简单操作?于是,不但上级部门来人调查,而且地方劳动部门和检察院也来人到现场调查。但是,得出的结论竟是这样简单明了:小吴当时脚穿塑料凉鞋,地面有接近1厘米深的水。他在“拔”插头时(临时电源,没有用接线板),不是用两只手分别拿插座和插头,而是分别用两手抓住插座端和插头端的电线,将“拔”变成了“扯”,结果,左手抓的电线从插座中“脱缰而出”(插座和插头之间配合紧,而插座中电线连接螺钉没有压紧),裸露的电线端头凭借惯性,“直扑”左手中指。电流从中指进入人体,通过脚下的水形成电流回路……
如果小吴当时将规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做到位,穿劳动保护雨鞋,插座固定在接线板上,是“拔”固定在接线板上的插座而非“扯线”,这点滴的细节都落实到位,这样的惨剧怎么可能发生呢?如果单位领导和员工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能认识到位,还会发生类似的悲剧吗?
有些职工存在“安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片面思想,视安全为儿戏。有些职工不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违章操作、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出现这些现象,归根结底都是侥幸心理在作祟。
心存侥幸是最可怕的潜在“杀手”。一部分职工在安全生产中心存侥幸,认为事故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也不可能因自己而起。这种侥幸心理为安全生产埋下了极大隐患,危害不容低估。事实证明,安全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消除职工的侥幸心理很有必要。
产生侥幸心理的主要原因
在安全生产中,侥幸心理所以造成的后果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无规律性。那么又是什么导致人会有侥幸心理呢?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懒惰导致侥幸心理。
个别职工存有此种心理状态,对工作范围内的危险源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甚至发现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也会置之不理,总以为不会发生事故,生怕多抬一下手、多走一步路。
二是自负导致侥幸心理。
此类心理不但在具备一定知识和一些工作经验的职工中较为普遍,在管理层中也屡见不鲜。年轻职工认为自己有知识、思想敏捷,应付突发事件不成问题;老职工则认为自己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听不进旁人的提醒。这两种自负的人都心存侥幸;个别管理者由于自视甚高,听不进意见和建议,总认为一切尽在掌控中,工作中大开大合,违章指挥,心存侥幸心理。一旦出现事故,往往是灾难性的。
三是无知导致侥幸心理。
大部分年轻的职工都属于此种心理状态,因为他们工作时间不长,对工作环境的安全生产形势处于无知状态,对工作范围内的危险因素不清楚,对自身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缺乏必要的认识,极易产生侥幸心理。由于个体在心理因素方面存在着差异,在违章与事故之间存在着偶然性与必然性这一辩证关系的感知上,有的人就发生错觉,认为过去曾多次违章并没有导致事故,这次违章也不会导致事故。于是为了图省事、省时,就一而再,再而三地违章冒险,习惯成自然,侥幸心理就这样形成了。
安全生产过程中如何克服“侥幸心理”
“确保安全”不是一句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实到我们的思想、行动中,不能抱有任何的侥幸心理。那么如何遏制侥幸心理,杜绝违章,消除事故呢?
要克服侥幸心理,首先每个职工要认真学习安全生产知识,并把安全生产法规作为工作岗位上的行动指南和防范生产事故的法宝。同时,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树立防范意识,认识事故危害,提高操作技能,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意识转变。
其次,建立以反“三违”(即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为重点的安全行为识别系统,规范作业行为。加大反违章力度,按少而精、实用和必要为原则完善班组安全规章制度,营造企业与班组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让职工成为有技术、有安全意识,遵章守纪、按章作业的合格工人。
第三,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从每一个生产环节入手,不放过任何影响安全的隐患因素,做到细处着手抓安全。
总之,要保持对侥幸心理的警惕,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对企业、对他人负责。只有这样,侥幸心理才会无法威胁我们的安全生产。
老板发了火,我们应该怎么做?
抛弃我们侥幸的心理,事故不会同情眼泪。如果我们是一个勤劳而有责任心的员工,如果我们还为这个企业、这个社会在不懈努力,那么,就让那些可恶的安全事故远离我们,不要中断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不要打扰每个人幸福、平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