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板为什么会发火
4642600000020

第20章 发火原因19:员工事事求安稳,不愿挑战“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职场上的很多人虽然颇有才学,具备种种获得老板赏识的能力,但是却没有获得应有的成功,是因为他们有个致命的弱点:缺乏挑战的勇气,不愿意接受“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当一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摆在眼前时,他们就抱着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结果可想而知,那就是终其一生,也是无所作为。而那些勇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的员工,是最优秀的执行者,他们始终会深得老板器重并被委以重任和要职。

一年一度的交易会临近,公司接到两家大企业的展位设计任务,老板把这两个项目分别给了设计部的设计师小李和小邹。

两家企业都对设计标准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按照参展企业的要求,展台既要富有吸引力,令人赏心悦目,能吸引观众并留下印象,还要反映参展企业的形象,传达参展企业的意图。

小李接手之后,感到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项目,虽然有点难度,但认定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为了将这个展台设计做好,脑子里一天到晚都在思索着一个问题,该怎样设计才能帮助参展企业达到展出目的和效果?既要有所创新,又不能脱离实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工夫不负有心人,他从某纪录片中获得了灵感,设计出来的展位新颖、独特,恰到好处地反映参展企业的意图、风格和形象。老板和客户都非常满意。

小邹接到设计任务后,难住了。他认为,这怎么可能呢?怎么可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在他看来,这简直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了交差,他只好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设计了一个展位,这个设计离客户的要求相差甚远,客户看了初稿之后,大失所望,只好将设计任务转交另一家设计公司。老板知道后,对小邹非常失望。

敢于向“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挑战的“职场勇士”和事事求安稳的“职场懦夫”,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是截然不同的。那种接到任务就诉说困难的人,是很难得到老板赏识的。“老板,这太难了”;“老板,这是不可能的”……这些话一出口,立即就会让老板对你感到失望。而面对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充满自信地说“我试试看”的人则会让老板刮目相看。

在任何时代、任何时期,成功都只属于那些说“我能够”的人,而永远不会属于习惯说“不可能”的人。

不要习惯说“不可能”

在很多企业里,上司追求卓越,员工却安于现状。当上司下达任务时,他们总用“太难”“不可能”之类的话来迫使上司放弃指令。

很多年前,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想造V-8汽缸的引擎(发动机),要工程师们去设计。图纸设计出来了,但工程师们都一致对福特说:“8个汽缸放在一起引擎,是根本不可能生产出来的。”

福特不顾他们的反对,要求他们放手去做就是。

过了一段时间,工程师们还没有动手做,他们对福特说:“造8缸的引擎,是不可能的。”

福特没有理会他们的反对意见,对他们说:“天下没有办不到的事,只要你们去做,就一定会做出来。你们只管动手去做吧。”

可是,那些工程师还在坚持反对:“那真的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福特差点要生气了,他大声地说:“现在就动手做,不管花多少时间,都必须做出来。”

工程师们只好不情愿地着手去做,否则,就会丢掉饭碗。

半年过去了,没有任何静,一年过去了,V-8汽缸引擎连影子都没见着,工程师们想尽了一切办法,都没有成功,看来那个8缸引擎是不可能造出来了,苦于福特的压力,他们不得不继续想办法去做。直到又过了一年,还是没有任何结果,他们认为不得不放弃了,便对福特说:“那根本是不可能的。我们都想尽了一切可能的办法了。”

这次,福特非常生气,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我要8个气缸的引擎,你们必须给我造出来!”

工程师们只好再次动手去做,不久,他们想到了办法,V-8汽缸引擎造出来了。

一般来说,员工习惯说“不可能”,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的确有很大的难度,但是,他们把“很难”当作了“不可能”;

二是他们缺乏执行力,根本就不想去做,于是用“不可能”来搪塞,并试图让上司改变主意;

三是应付,他们没有发挥全部的创造性,过早地说了“不可能”。

职场上,那些没有作为的人,最熟悉就是“不可能”这个词了,他们总是说这不可能,那不可能,其结果是什么也做不成,真的没有了可能。

世界上没有不可能的事

一个人成就的大小,永远不会超过他的自信心的大小。古往今来,每一个伟大的人物在其生活和事业的旅途中,无不是以坚强的自信为先导的。拿破仑就曾宣称:“在我的字典里中没有‘不可能’”这是何等豪迈的自信。正因为他的这种自信激起了无比的智慧和巨大的能力,使他成为一代名将。

一个成功人士说:“只要有无限的热情,几乎没有一样事情不能成功。”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以培养世界杰出的推销员着称于世。它有一个传统,在每期学员毕业时,设计一道最能体现销售员实力的实习题,让学员去完成。

克林顿当政期间,该学会推出一个题目:请把一条三角裤推销给现任总统。在8年间,无数的学员为此绞尽脑汁,最后都无功而返。克林顿卸任后,该学会把题目换成:请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布什总统。

布鲁金斯学会许诺,谁能做到,就把刻有“最伟大的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赠予他。许多学员对此毫无信心,甚至认为,现在的总统什么都不缺,再说即使缺少,也用不着他们自己去购买,认为把斧子推销给总统是不可能的。

然而,有一个叫乔治·赫伯特的推销员却做到了。这个推销员对自己很有信心,认为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布什总统在得克萨斯州有一个农场,里面长着许多树。

乔治·赫伯特信心百倍地给小布什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有一次,有幸参观了您的农场,发现种着许多矢菊树,有些已经死掉,木质已变得松软。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子,但是从您现在的体质来看,小斧子显然太轻,因此你仍然需要一把不甚锋利的老斧子,现在我这儿正好有一把,它是我祖父留给我的,很适合砍伐枯树……”

后来呢?后来,乔治收到了布什总统15美元的汇款,自然也就获得了刻有“最伟大的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

乔治·赫伯特成功后,布鲁金斯学会在表彰他的时候说,“金靴子奖已空置了26年。26年间,布鲁金斯学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推销员,造就了数以百计的百万富翁,这只金靴子之所以没有授予他们,是因为我们一直想寻找这么一个人,这个人不因有人说某一目标不能实现而放弃,不因某件事情难以办到而失去自信。”

很多事实证明,“不可能”的事通常是暂时的,只是人们一时还没有找到解决它们的方法而已。所以,当你遇到难题或困难时,永远不要让“不可能”束缚自己的手脚,有时只要再向前迈进一步,再坚持一下,也许“不可能”就会变成“可能”。而成功者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对“不可能”多了一分不肯低头的韧劲和执着。

抹掉“不可能“一词

很多事实证明,世间很少有真正不可能的事,任何事,只要努力去做,就有成功的可能。所以,当我们遇到亟待解决的难题时,千万不要让“不可能”束缚自己的手脚,有时只要再坚持一下,也许“不可能”就变成了“可能”。许多事情看似不可能,其实是工夫未到。成功者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对“不可能”多了一份不肯低头的韧劲和执着。

勇于挑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人,总是清醒冷静、坚定顽强地关注结果,他们执行任务时会全力以赴,能克服常人所不能克服的困难与阻力,直到完成任务,实现目标。

在《中国力量》一书中记载着这样一个着名企业家的真实案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敢于作为的人是如何来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

20世纪80年代初,一位已经有两个孩子的父亲在某工地上谋到一份建筑小工的工作,这个小工不是一般的小工,他有着不一般的勇气,勇于挑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人不得不佩服其把握机会的能力确实非常了得。

在那个物资极度短缺的年代,无论是吃的、穿的、用的,统统都得凭计划、凭票供应。从木材到沙石、水泥、红砖等建筑用料也不例外,都得通过物资局的计划指标来调配。而这些物资的短缺常常是导致工程进度拖延的主要原因,所以,领导想从小工中提拔一个比较能干的人来专门负责购买材料的事情。领导就对大家说:“公司决定从小工中选择一个人来当材料科长,我现在出一个题目考考小工们。”

“我的问题是,如果公司缺少木材,而只知道什么地方有木材,你们需要公司给什么条件,才能把木材弄回来?”

“那肯定需要请领导去跟物资局做工作要指标才可以,”一个小工不假思索地回答说。

“领导不做工作也行,但必须有东西给我们去做这个工作,否则谁能够拿到物资局的指标批文呢?”另一个小工也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什么条件都不要,只要知道哪里有木材就可以了,因为其余的工作都是负责这个工作的人必须完成的,”这个小工冷静地回答。

领导见他回答得这么干净利落,也就立即干净利落地宣布:“好,既然你能这么痛快地完成工作,那这个科长就让你做了,从明天起你就不用做小工了,你就是我们公司的材料科长了。你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给我去东阳水库边拆一个老祠堂,那个祠堂原本是属于一个村子的,但因为修建水库,村子搬走了而祠堂还留在那里,如今那个祠堂已经荒废很久了,有很多砖和木材都可以拿来做我们的建筑材料。你明天就出发!”

大家一听,都在心里暗暗发笑,这下该有好戏看了。祠堂可不是一般的地方,那是供奉祖宗牌位的地方,是亵渎不得的,虽说那祠堂早已废弃不用,但祠堂就是祠堂,总之,或多或少带着一丝神秘令人们有所敬畏和忌讳,一般人是不想去冒犯的,更不用说去拆了,但这个小工并没有犹豫,第二天他就出发去拆祠堂了。几天后,就顺利地把砖瓦和木材都运了回来。

大家猜猜这个小工是谁呢?他就是福布斯富豪榜的老牌富豪,广厦集团的掌门人楼忠福!正是这种勇于挑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精神使楼忠福能圆满完成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而不断获得更大、更高的平台来施展自己的才华,进而获得事业的辉煌成功。

勇于挑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人最容易获取好的职位,当一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要突破困难,勇于挑战。“绝不可能”就会变为“绝对可能”。

老板发了火,我们应该怎么做?

“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之所以“不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因为它的表面太像一块“烫手山芋”了,让人不敢碰它。但实际上,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往往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复杂。所以,当一项颇具挑战性的工作放在你面前时,你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项普通的工作去对待,只要比平时多付出努力,就可能轻松地把它解决。

如果一个人总是以“不可能”来禁锢自己,那么他注定难有辉煌,最终将被成功淘汰。成功者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三个字,把“不可能”从你的词典中删去吧,即使我们真的碰到了“不可能”,我们至少可以这样认为: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个成功者的一生,必定是与风险和艰难拼搏的一生。许多事情看似不可能,其实是工夫未到。记住这句话吧:只要去做,就没有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