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碍事
4639900000009

第9章 妙语见吉祥(2)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现在的交通事故、车祸是怎么样发生的呢?有时候越是弯曲坡度的路反而越安全,因为大家小心;越是平坦大路,大家掉以轻心,越是危险。所以我们平常生活要能居安思危,晴天或者阴天,要准备雨伞;白日准备手电筒,以防停电或黑夜。凡事未雨绸缪比临渴掘井更重要。事先不预防,危险随时都会发生在我们身边。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人,随时随地都会谨小慎微,免得临事惊惶失措。

强出头的代价

万事无如退步高,放教痴钝却安然;

漆因有用遭人割,膏为能明彻夜熬。

——宋慈受怀深

“万事无如退步高”——世间万事,没有比退步后的前进更高明。为了名利,要奋斗,要进取,常常撞得头破血流,鼻青脸肿;其实,回过头来有更广阔的世界,“万事无如退步高”,在意气冲突上退让,在生命精神上前进,争千秋不争一时,退步是高悟,多么逍遥洒脱!

“放教痴钝却安然”——人生难得糊涂,人生最要紧的是大智若愚,不必太精明、太干练,因为出头的椽子会烂掉。“漆因有用遭人割”,漆树因为有用才被割树皮;“膏为能明彻夜熬”,膏油因为可以照明,反而通宵达旦、彻夜受煎熬。强出头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所以,不要以为在世间一定要有多少的特长,你看有的人会打拳,会拳的常常被人打死,有的人会游泳,淹溺的常是能泳的人。有两句话说得好,“麝因香重身先死,蚕因丝多命早亡”:麝鹿身上的香味很贵重,大家为了得到麝香而争相猎杀它;蚕蛹因为丝多,大家都煮茧抽丝。珍奇贵重的,反而最先受害罹灾。一个人最要紧的是厚道,能够知足,守本分,凡事不要强求,强求得来的东西不自然,因为那不是自己真正应得的。功名富贵不一定非要不可,毕竟不属于你的,终究会流失,唯有知足、本分、厚道,这样的人生最好。

聪明累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宋苏东坡

苏东坡居士这首诗偈,指出世人生儿育女最大的愿望,就是儿女能聪明伶俐,他自己却不希望有聪明儿女,因为“我被聪明误一生”。苏东坡一生因为聪明,反而看到太多愚痴,遇到太多啰唆,很苦恼。

有时候太聪明了,易遭人嫉妒、妨害;就算别人不嫉妒不妨害,聪明不善用在好地方、好事情上,适足以助长恶根。像现在的智能型犯罪,不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吗?“唯愿孩儿愚且鲁”,东坡希望自己的孩儿有些愚直,有些率真,愚直率真的儿女能够难得糊涂,懂得吃亏就是福,脚踏实地按部就班,勤奋努力,一样可以“无灾无难到公卿”,比奸诈贪婪的儿女好多了。

世间聪明人,身受的苦难、麻烦往往比一般人多;书读得越多的人,烦恼也越多。有人怀疑知识究竟能帮助人生的福乐有多少——善用是善知识,恶用则成恶法。

佛法就不一样了。佛法的知识,不是从分别上计较,是从无分别上去探讨的。愚也好,鲁也好,直心是道场,厚道为原则。

这首偈语提示我们:除了聪明之外,还要有道德、慈悲、佛法,不要处处表现自己的小聪明,以免横遭妒忌,自堕烦恼障。

东西一般

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

现成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宋佛印

这一首偈语是说佛印禅师、苏东坡、秦少游三人之间的一段公案典故。

有一天,秦少游和苏东坡一起吃饭,发现桌上有一只虱子缓缓爬动。苏东坡说:“人的身上实在脏,你看,身上的垢秽都变成虱子。”秦少游听了,就回答:“虱子哪里是人身上的垢秽变成的?是棉絮变成的呀!”一个说是垢秽生出来的,一个说是棉絮生出来的,因此相持不下,起了争执。最后决定去问佛印禅师,请他作个决断。

苏东坡先找到佛印禅师,一再拜托:“禅师!禅师!务必帮我的忙,你要说虱子是垢秽变的,可别让我输给秦少游哇!”佛印禅师含笑点头:“好的,好的。”

苏东坡前脚刚走,秦少游就来了,也跟佛印说:“禅师!你一定要帮我,说虱子是棉絮变的,这样我才能赢苏东坡。”佛印禅师也连连颔首:“好的!好的!”

两个人都相信佛印禅师会帮他,以为胜券在握。

第二天,当着两人的面,佛印禅师一语化解了争执:“说到虱子,它的头部是垢秽变的,身体是棉絮变的。”苏东坡和秦少游一怔,不约而同佩服佛印禅师的智慧:不偏不倚地解决了两人的纷争,巧妙得很。

这一首偈语就是化解争执的妙方。你看一树春风有两般,南面的树枝向暖,北边的树枝向寒,可都是一树两枝,现前的一段西来意,何必分高分低?虱子算什么?佛印禅师劝苏东坡和秦少游:“一片西飞一片东,两个人都不必争了。”

语言的虚妄

纸上传来说得亲,翻腔易调转尖新;

世人爱听人言语,言语从来赚杀人。

——元天如惟则

世间语言不可靠,禅不立语言文字,禅要在语言文字以外直指本心,才能悟道。就算“纸上传来说得亲”,纸上文字尽管看得亲切高兴,但是文字“翻腔易调转尖新”,每个人的解释都不一样,歧见与误解难免。

阿难尊者继承了大迦叶的衣钵,为禅门二祖,活到一百二十岁。一天,有个沙弥在路上念偈语:“若人生百岁,不见水潦鹤;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见之。”阿难尊者一听,就叫住沙弥:“沙弥!沙弥!你的偈语念错了,应该是: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能解了知。”

沙弥回去就把尊者的话告诉老师,老师说:“你不要随便听信老朽的阿难,他已经很老了,不懂什么佛法了。”阿难尊者看到佛法的流传这样坎坷,不胜感慨,真是翻腔易调。

“世人爱听人言语”——世人都喜欢听人家说话,谎言说上百遍,也变成了真理;谣言经过几个人一再传说,就完全牛头不对马嘴了。记得抗战期间,日本有架飞机轰炸重庆,一拉警报,大家问来了多少架飞机。“是一架飞机。”听的人却听成十一架飞机。后来又有人问到底多少架飞机,“就是十一架飞机”,听的人也听错,变成九十一架飞机。你看!一架飞机经过三个人传说,竟变成九十一架飞机,多可怕!

所以,“言语从来赚杀人”,语言虚妄不可靠,在佛教里,要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千万不要靠语言文字,要靠自性!

随处的慈悲

千百年来碗里羹,怨声如海恨难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明愿云

这一首偈语,是奉劝世间上的人,要有慈悲心,少杀生。

“千百年来碗里羹”——自古以来,我们饭桌上、碗盘里、菜汤中,都是屠杀一些动物的生命身躯煮成。“怨声如海恨难平”——众多生命无缘无故被杀害,成为我们的口腹之需,那无声的怨恨不平浪涛,一如大海般深广。为了贪一时口腹而杀生,必造另外一种因果,“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就是最好的写照。

放眼现代世界,真是一片暴戾凶残,人与人,国与国,彼此伤害争斗。世间上的刀兵劫难是从哪里来的?只要听听屠门半夜霍霍磨刀声.便知贪欲炽盛。有这样的因,自然遭致社会怨憎相报的果。

佛门劝人素食,不要太计较吃食,是要计较培养一颗慈悲的心,也就是儒家常说的“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一念悲悯,就是人间净土。

据说在加拿大钓鱼时,如果钓到的鱼没有一尺长,就要把它放回去,不可带回家,这是生态保护的方法。英国人为一只断腿的塘鹅装上义肢,令人动容。美国洋基棒球队投手误掷,打死一只海鸥,引起群众公愤而解职。现在的父母教育子女时,也应该要培养他们慈悲心,不要让儿童玩弄幼小的动物,如蟋蟀、小鱼、小虫,或用线捆绑,或以铁丝刺穿,应好好劝导他们从小体恤生命,珍惜生命。有一首诗说:“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从小知道悲悯,将来长大了,对社会才能有正面的贡献,我们才有祥和安乐的国家。

缺陷美

麝因香重身先死,蚕因丝多命早亡;

世界从来多缺陷,幻躯哪得免无常。

——明憨山德清

“麝因香重身先死”——有一种名为“麝香鹿”的动物,身躯天生就很香,猎人为了取麝香,就到山中四处捕捉麝香鹿。“蚕因丝多命早亡”——春蚕吐丝成茧,人们为了取丝贩钱,不惜夺取它的性命。

“世界从来多缺陷”——大千世界缺陷多,尤其无常最可怕。“幻躯哪得免无常”——生命不过几十年寒暑,百龄已是高寿,任谁有通天的本领学问,只要大限一到,也一样不能免除无常。

一个人即使拥有极优越的条件,也未必能免除世间的灾难。世界是一半一半的:好的一半,坏的也一半;白天一半,晚上也一半;生一半,死也一半。世间没有绝对的。俗话说,打死会拳的,淹死会水的。你会拳术,武功很高,往往死在武功上;你会游泳,艺高胆大,一时疏忽而惨遭灭顶的也不少。

所以,身负绝技也不一定很可靠。有的人希望钱财多,人因财死也不乏其例;有的人要求名位高,往往爬得高跌得重。也有人一心追求美艳身姿,可惜红颜多薄命,不少美人因美丽而惨遭杀身之祸!

佛住世时,大弟子大迦叶尊者在家时的未婚妻子,就是后来出家的妙善女,因为太美丽了,走到哪里总被一群人指指点点,她的美丽带来了很多苦恼,甚至悲哀!

所以,人要看破一点,缺陷自有缺陷美,缺陷有它缺陷的好处,凡事不容易十全十美。像爱迪生,耳朵虽然聋了,却能集中智慧从事发明;有的人手臂残废,用脚苦练执笔的功夫,一样可以写字。不要为缺陷太烦恼,缺陷往往是另一种福报,只要把身躯当成幻影,我们也不会害怕无常了。

心牢

闭关容易守关难,不肯修行总是闲;

身在关中心在外,千年不出也徒然。

——明憨山德清

“闭关容易守关难,不肯修行总是闲”——在佛门里,常有一些人说要修行,要闭关,说得神气活现。闭关,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所谓“闭关”,就是找一所房子,把自己关到里面去,做一些专修的法门。譬如有的人要念佛,就闭念佛关;要看《法华经》,就闭法华关;看《华严经》,就闭华严关。各种的闭关者,可以依照他的兴趣、志愿来专修。但闭关最怕的是“身在关中心在外”,关房里面的修行,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如果在关房中,心不能安宁、不能自在,心有所执著,有种种的烦恼困扰,不能安住,那就“千年不出也徒然”了。所以闭关最主要的是要将身心都关闭凝注起来,斩绝红尘俗念。一个修行的人在关房内,要先把自己缩小,以便养深积厚,将来出关后,再扩大自己,利益群生。

有的人犯了法,被关在牢狱里,虽也算在“关”中,但他是心不甘情不愿地被关起来,并不是在修行,不能称为闭关。现在社会上一般人,虽没有失去自由,但身心都有亏欠,常受良心道义的谴责,每天住在心的牢狱里,不得自在,虽没有关禁闭,却是日日坐心牢。

所以在佛教里,就有“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的教示,自己没有开悟时,不能一个人独住深山;还没破除烦恼时,不能随便闭关。因为烦恼未除,在关房中容易盲修瞎练而走火人魔。所以奉劝一般初参学者,不要心心念念想到深山里遁隐。不要着急,先打好修行的基础,打好佛法知识的根基,等到开悟了以后再住山、破参了以后再闭关,那个时候不管闭关或住山都更上一层楼,能真正进入佛法的三昧真谛了。

你对我错

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

世事由来多缺陷,学道求真免无常。

——明憨山德清

“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我们在社会上为人处世最要紧的是,是非来临时不必太计较。处理是非的方法是不避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怕是非。果能如此,是非又能奈我何?

在人事、工作上,有些人一点利益也要计较,一点好坏也要计较,些微见解也要计较,职位高低也要计较,在斤斤计较的不平情绪下,生活当然不会自由自在了。其实,世间事本来就不可能十全十美,缺陷是免不了的,如何在不尽如意的生活里过得自在如意?我有十六字诀奉献给大家:一、你对我错;二、你有我无;三、你乐我苦;四、你好我坏。

这四句话看起来,与我们的本心并不相应,但仔细深究人的心态,都是“我的对,你的不对”。我要快乐,你苦跟我毫无关系,因此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假如你说你好我坏,我就承认是我坏;你怪我岂有此理,我就承认是我岂有此理;你说我莫名其妙,我就承认我莫名其妙。时时接受对方的指责,反躬自省,舍己为人,不与计较,不论短长,我们就会有一个安身立命、海阔天空的生活!

“世事由来多缺陷”——世间本就有缺憾,如果我们能从缺憾里享受缺憾美,在缺憾美中享受缺憾,心胸开阔,也是一种乐趣!

“学道求真免无常”——希望社会大众都能孕育出道德、良心、智慧的人生,印证并实践一些古德真理,不要浪费时间去计较无常的人我是非。

喜舍

刀耕火种是良方,秋到家家晚稻香;

放不下时担取去,何如福田待来春。

——明憨山德清

凡事要平时先准备,有因有缘,才会有结果。农夫耕田犁地,要先播种才收获,我们做人处事,也需要先广结善缘,不结缘而要人家对你好,那是不可能的。世间上没有无缘而能成事的,凡事都是缘聚则成,缘散则灭。

所以因缘果报中,方有“刀耕火种是良方,秋到家家晚稻香”,春耕方得秋收,春天播种是因,到秋天自然家家有收成的果。

“放不下时担取去”——一个人如果缺乏修养,就会有很多事提不起、放不下。比方说:对我喜欢的人,爱恋交缠,我放不下;待遇少,钱不够用,我放不下;应有的名位没有得到,放不下;挂碍家庭骨肉,放不下;思念故乡亲朋,放不下;横遭无礼批评指责,放不下;内心气愤不平,放不下……世间上,放不下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我们要学习如何放下,不但要放得下,且要提得起。

对待人情世事要像皮箱一样,需要时提得起,不需要时放得下。如果放不下,天天把皮箱提在手上,不是很累赘?或是提不起,天天死缠活拖不得解脱,不嫌辛苦吗?所以当放下时要放下,当提起时就要提起。

“何如福田待来春”——人在世上,必须广植福田,广结善缘。经典上提到八大福田:敬佛、敬圣人、敬僧、敬和尚、敬阿阇黎、敬父、敬母、看护病人。在这八大福田中,看病是第一福田。对于有病的人,我们要多予慰问,替他治疗,助他康复。目前社会上提倡器官捐赠活动,就是要我们将无用的器官捐赠给那些亟需的病患,让生命能因你的慈悲而衍传下去,让受苦的人因你的喜舍再获来春,不仅有价值,也属第一等福田。

最好的供养

面上无嗔是供养,口里无嗔出妙香,

心上无嗔无价宝,不断不灭是真常。

——均提童子

嗔恨心,是非常可怕的。佛教将嗔恨心比喻为火,所谓“火烧功德林”,平常修持再多的功德,做再多的好事,一旦嗔火燃起,就轻易将这些功德毁坏了。经典上提示我们“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恨心一生,业障门一开,所有的罪过都会出现。

所以为人处世“面上无嗔是供养”,面容上不要有嗔恨的样子,时常保持笑容。世界上最美的是微笑,世界上最好的是布施,因此,最好的供养是以微笑来布施。有些人以为信佛了,一定要用很多的钱去布施,用很多财富堆砌功德,其实不然,只要你多一点点笑容给人,那就是对人间最好的布施,也是最好的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