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碍事
4639900000008

第8章 妙语见吉祥(1)

寒山大士曾问拾得禅师说:“如有人辱我、骂我、欺我、谤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恶我,我应如何?”拾得禅师回答他:“你忍他、由他、耐他、让他、不理他,且过几年,看他又如何?”

十两黄金四句话

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后三步思一思;

嗔心起时要思量,息下怒火最吉祥。

——古德

过去,有一个长年在外做生意的商人,很少回家探望太太,到了岁末,他上街买东西准备回家过年。在街上看到一个老和尚挂着卖偈语的招牌,他好奇地问:“这偈语卖多少钱?”“十两黄金!”“什么偈语要这么贵?”“施主!你如果有十两黄金,我自然会告诉你一个妙用的偈语。”商人一时动心,付了十两黄金,老和尚就告诉他这首偈语。

商人听后有些失望,心想:这四句话就要十两黄金,太贵了吧!可是对方是个老和尚,也实在不好计较。临走时,老和尚还一再叮咛商人:“把这个偈语记好哟!回家很管用的!”

商人披星戴月夜以继日赶路,回到家已三更半夜,除夕都快过去了。因为大门未上锁,商人直接走到自己房间。床上挂着蚊帐,商人正要唤太太,猛然在微弱的灯光下,看到床前有一双男人的鞋子,心想:一定是太太趁我离家时,不甘寂寞私会男人。商人立刻怒火中烧,跑到厨房抓起菜刀,就要砍杀不守妇道的妻子。刀在半空中,他忽然记起老和尚的偈子“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后三步思一思”,怔了一怔,就依言进三步退三步。这一进一退,把躺在床上的妻子惊醒了。商人怒气冲冲指着床底下的鞋子兴师问罪,太太无限委屈地说:“你出去这么久不回来,过年了,我不能不放一双男人的鞋子等你回来,图个团圆吉利呀!”

商人一听,扔刀大叫:“这偈子太便宜了,值得千两万两啊!”

意思是说,若不是这一首偈语的开导,今天可要闯下弥天大祸了!所以《金刚经》中有言道:受持一四句偈胜过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功德。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不结良缘与善缘,苦贪名利日忧煎;

岂知住世金银宝,借汝闲看几十年。

——晋跋陀罗

“不结良缘与善缘,苦贪名利日忧煎”——人活在世间上,如果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不肯跟人结缘,不肯替人服务,彼此没有良缘,没有善缘,就不能得到帮助。有些人不是聪明才智高,也不是能干,然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总是得道多助,靠的就是缘分。有的人才华盖世,一身机智灵巧,可是处处不如意,因为他没有广结人缘,自然坎坷难行。我们如果每天贪名图利,在名利的贪嗔风波里浮沉,不能给人欢喜,人家也不欢喜你,生活怎么会快乐呢?

“岂知住世金银宝,借汝闲看几十年”——我们在世间上拥有的一切金银财宝,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好像人家借给我们看的,看来看去只不过几十年,眨眼流失成空,何必迷恋呢?世间一切物都是短暂的,都是借看的。我们的房屋能住多少年?身体能活多少年?世间没有一件东西永远是我们的,“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到了生死关头,妻子儿女不肯相伴,金银财宝流落别家,亲朋好友一一远离,我们什么东西都带不去,能带走的只有我们一世人身、口、意造作的业——善业与恶业。善业功德带得去,罪业孽缘也得带去。

世间有形的东西,我们都带不走,无形的“业”带得走。所以做人不要太愚痴,不要贪图一时的房屋、财产、衣饰,这都是倏忽消失的因缘,很快就属于别人了。我们要寻求真实不变的因缘,不要被虚假的世相迷惑,找到自己清明自在的本性最要紧。

万物同源

已落双雕血尚新,鸣鞭走马又翻身;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唐杜牧

这首偈语是劝我们发慈悲心,爱惜幼小生灵。

“已落双雕血尚新”——已经被箭射中的双雕,一身鲜血滴滴流它本可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翱翔,只为了人们喜爱狩猎,想满足口欲,就被当佳肴射了下来!

“鸣鞭走马又翻身”——平常和我们最亲近的牛马,除了供给我们坐骑外,还为我们拉车、犁田。而我们不仅不感谢,还要剥它们的皮,吃它们的肉,泯灭善性,滋长戾气,怪不得有人浩叹“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了。

“凭君莫射南来雁”,是劝说人不要射杀南来的鸿雁,因为“恐有家书寄远人”。雁可能替我们千里迢迢带来亲人的家书,凡事要存着感恩、惜福的心。

举凡文明国家都主张禁猎、禁屠,甚至专设野生动物保护区,来保护濒临绝种的动物。在美国的黄石公园,如果在参观途中遇到狗、熊、鹿等动物,车辆都要停下来,让这些动物先过去,因为公园是它们的领域。反观我们这里所见,孩童常常玩弄小鸟小鱼、捕蝉抓蚱蜢、扔石头打牛羊……很少见到父母出面阻止,从小就虐待动物,如何培养爱心?没有爱心,戾气日增,长大了怎能不残杀、不作恶呢?

古德说:“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为别形躯。苦恼从他受,甘肥任我需,莫叫阎老断,自揣应如何?”从宇宙万物同源同种的立场来看,生命是一样的,我肉与众生肉是一样的,把你的肉充作我的饮食,把我的需要和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折磨上,你如何忍心?你怎能安心?大家还是少杀生,多一些慈悲心吧!

倒不如退一步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唐布袋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是形容一个农夫插秧时,一把把青秧插满田,低头看到水而漂漾的蓝天,也看到自己!

一般人的通病是只看到别人的短处,看不到自己的过失。水中天如镜,人要自觉自悟,使本性清澈显见,才能够“六根清净方为道”,使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被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污染,时时保持自性的清净,就是道,就是修行了。

“退步原来是向前”,颇有哲理意味。试想,农夫插秧,一面插青秧,一面往后步步退,返到田边,一畦田的秧苗才插好,真是似退而实进。有时候,退让不是完全的消极,反而是积极的转进。与人相处,斤斤计较争执,互相排挤诋毁,又能成就什么?倒不如退一步,寻求更大的成功。

过去有一个人,为了一堵围墙,和邻居起争执,心里愤愤不平,就捎信给在京城做官的父亲,希望父亲用官府的权势多争地盘。他的父亲很明理,回了儿子一首诗:

“万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为了一堵墙而起争执,真是何苦?让人家几尺不就太平了吗?你看看万里长城至今还在,可是当年赫赫一世的秦始皇又在哪里呢?你争,跟人家斗气,百年过后什么是你的?不都灰飞烟灭,枯冢一堆了吗?从这首诗里,我们能不能领悟四大皆空?能不能在面对社会物质一切时,观境自在?观我自在?观物自在?观心自在?观人自在呢?能!莽莽人间就不必再作什么计较争吵了!只看自己心田清不清净,任它八方冷语与暗箭!

与冤家共和

若逢知己宜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

宽却肚皮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

——唐布袋

我们做人处事,有时会遇到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有时也会遇到怨恨计较的冤家对头。“若逢知己宜依分”——再好的朋友,也应该有个限度,如友谊的尊重、不共金钱的来往。固然朋友有通财之义,但一沾上利害得失,一有行差步错,钱财往往成为反目成仇的导火线,多年友情毁于旦夕,只因一时逾越本分,实在可惜!

“纵遇冤家也共和”——若是遇到冤家怨恨,也不必太过于计较,不必强人同己,要有容纳不同意见、观念的雅量,冤家也是我们的逆增上缘,可以激发我们精进修行。因此,真正有为的人,做事要做难做之事,处人要处难处之人,最好能有“宽却肚皮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的修养。寒山大士曾问拾得禅师说:“如有人辱我、骂我、欺我、谤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恶我,我应如何?”

拾得禅师回答他:“你忍他、由他、耐他、让他、不理他,且过几年,看他又如何?”

所以我们与人相处,不必太斤斤计较,不要为了利害、得失反目成仇,甚至亲人眷属竟成陌路。如果希求人间太平无事,最好彼此有忍让的胸襟气度,忍一口气,风平浪静,退一步想,海阔天空。

在方寸地出头

蝇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难;

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

——宋白云守端

“蝇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难”——苍蝇喜欢往光亮的地方飞去,如果窗上糊纸,隔了一层纸飞不出去,它就在那里一直钻,左上右下地找路,实在万分辛苦!

“忽然撞着来时路”,找到当初飞进来的洞,一下子就飞出去了。“始觉平生被眼瞒”,这才知道原来是被自己的眼睛欺骗了,以为看到光就是出路,怪不得飞来飞去自冤枉。人生的来时路,是依靠内在的功夫、智慧才能找到的。

唐朝芙蓉山的古灵禅师曾向百丈禅师学道,开悟后,回到故乡,给他剃度的师父还没有开悟,他就常常在语言中启发师父。有一次,师父看经时,窗户上有一只苍蝇正在盲飞乱撞,他就自言自语:“世间如许广阔,你不肯飞出去,只撞着这张纸做什么呢?”师父放下手中经典,望着古灵禅师。古灵又说偈:“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言语中一再暗示师父:你为什么不从心地上用功?不去明心见性呢?要找寻真正的自己,光在经典文字上分别、求知有什么用?读经典文字怎么能悟道呢?心才能悟道呀!

师父听不懂古灵禅师的话,就放下经典问:“难道你已经得到消息了吗?”古灵禅师就回答:“弟子在百丈禅师处已得到一个息处了。”师父就请他登座说法,古灵禅师只说了这样一句话:“百千法门只在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

我们不要汲汲向身外追求佛法,要向内心开采无限宝藏。百千法门只在我们方寸之间,多似恒河沙的功德,在我们心的源头就可以找到呀!

放下,放不下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无门慧开

这一首诗偈是无门慧开禅师写的,对如何做人处世、安身立命作了一个很好的开示。“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春天的百花开了,夏天吹拂着徐徐凉风,秋天的月亮特别皎洁,冬天飘着皑皑白雪,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地更替,就像我们生老病死的过程。在现实生活里,经年累月酸甜苦辣的日子,假如我们能将生老病死的无常、荣辱得失的好坏都不挂在心上,那就是人间最好的时节了。

人并不是拥有良田千顷、广厦千间就能快乐满足的,真正的快乐是:心里有智慧,没有挂碍!一个人即使钱财再多,名位再高,若有人我的挂碍,有人我的是非,有名闻利养的百般计较,家事、国事、心事太多,心理压力就太重。钱财越多,名位越高,徒然越放不下,又有什么意义?

一个学生功课压力太大,他会受不了;一个公务员的事务太忙,也会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们要学习举重若轻的心胸,减少心上的压力,才能轻松自在,真实体会到人生的意义!

所以“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什么是人间好时节?只要我们心好,看人一切都好,不但父母爱我,子女孝顺我,朋友对我好。你感到人好,你自然就会待人好;你感到事好,做起事来就会得心应手;你感到境好,走在路上,躺在椅上,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真是“心中无事一床宽,眼内有沙三界窄”。

一个人光是要求世间好、环境好、朋友好,是没有用的,要先求自己好。要能从心好起,才能感受到世界一切都美好。事好、人好、话好,无一不好,那便是人间好时节了!

清净的心湖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能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在一方池塘水而上,阳光、月影、云彩,都一一映现出来。《华严经》中有一首偈语:“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月现前。”意思是说:菩萨像是天上的月亮,高高挂在毕竟空上,众生心湖里的水,如果清净没尘垢的话,菩提月光就会映现了。如果众生的心地不清净,人品污秽,光明就不会显现,佛性就不会现前。

“问渠哪能清如许”——修道者的心湖怎会那么清净呢?因为人心像池塘的水一样,本来就是清净的,只是被烦恼无明的风掀起了波浪,污染了清净水性。六祖惠能大师悟道时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的真如自性心海,本来就是清净的。“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如树有根,水有源,只要心中的本源清净,不断把活泼的清净水流出来,塘水就可以永保清净。什么是我们心中的活水呢?就是般若智慧:心中的慈悲,心中的清净,心中的菩提,心中的,忏悔,心中的惭愧,心中的信仰,心中的禅定!假如你心中能恒常不断地流露出智慧、慈悲、清净、菩提、忏悔、禅定、信仰……你的心海就会非常清净、美妙了。自然能“天光云影共徘徊”,有自然自在的气度。

拳头当枕头

万机休罢付痴憨,踪迹时容野鹿参;

不脱麻衣拳作枕,几生梦在绿萝庵。

——宋怀志

一个人,从繁华世界回归朴素生活,从热闹的社会回归寂静的山林,由漂浮不定回到安然的生活,是怎样的写照呢?

“万机休罢付痴憨”——万般心机,种种经营,计谋、想法一大堆,徒然给自己生活带来不安然、不快乐。我现在万机休罢,一切放下,不要了,不用心了,不再竞争汲营,将须弥智慧藏在憨厚里,做个大智若愚的人。

“踪迹时容野鹿参”——今后不再从有为、有相上操劳,不再争取世间的荣华富贵,一心参禅,要回归大自然,我的行踪只有野鹿知道,我和大自然同在,和山林树木野兽物我一体了。

元朝的高峰妙禅师在山洞里修行,以野果为食。有人问:“这有什么好吃?”“比珍馐美味还好。”“为什么连头发也不梳理呢?”“我心上一点烦恼都没有,还要梳理什么?”“为什么不洗澡?”“我心里早就清净了,还洗什么澡?”“为什么没有换洗的衣物?”“我有道德、慈悲的庄严衣,还要什么衣服?”“你连个伴侣、朋友都没有。”“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日月星辰都是我的朋友呀!”高峰妙禅师过的是真正洒脱自在的生活!

“不脱麻衣拳作枕,几生梦在绿萝庵”——穿粗布麻衣,睡觉时不必脱,都和身而睡,拳头就是枕头,这种随分随缘、到处安心自在的生活,真正好像梦一样。在大自然里清静、无求的回归是多么可贵!所以,人的生活不一定要依靠物欲才有快乐!在无欲里、在清净里,一样可以安身立命!

居安思危

一条官路坦然平,无限游人取次行;

莫谓地平无险处,须知平地有深坑。

——宋慈受怀深

人间有什么路是平坦的?

很多人认为做官发财的路平坦,千千万万的人都在这一条功名路上奔波行走,你争我夺的。可不要以为地平坦,就没有危险,其实越是平平坦坦的地方,越是有暗坑,有危险。

唐朝的道林禅师经常栖身树上,像鸟筑巢窠一般地居住,因此大家都称他为鸟窠禅师。有一天,大诗人白居易见到住在树上的鸟窠禅师,就对他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

鸟窠禅师就回答说:“我没有什么危险,太守大人,危险的是你呀!”

白居易心想:我安安稳稳站在平坦的土地上,我有什么危险?鸟窠禅师笑着说:“宦途凶险,伴君如伴虎,浮沉无定,实在是随时随地都有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