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碍事
4639900000010

第10章 妙语见吉祥(3)

佛教中供养的种类很多,有饮食、衣服、卧具、汤药等四事供养,也有香、花、灯、涂、果、茶、食、宝、珠、衣等十供养,更有身、口、意三业供养,然而,真正最上乘的供养是心香一瓣!发自我们心底的欢喜,表现在笑容上,就是最好的供养。

“口里无嗔出妙香”——与人相处说话时,没有讽刺,没有恶口、妄言、绮语、两舌,如《金刚经》所说的“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口中说出的话不含刀带刺,不伤害到对方,言语说话就是口出妙香了!

“心上无嗔无价宝”——心要能不轻易起嗔恨心,先从面孔上不表现嗔恨,再从口里不出怒言,然后打从心底做到没有一点嗔恨的念头。心上无嗔,举心动念常常不忘为人服务,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心上没有嗔恨,就是无价的珍宝!

我们能安身立命在没有嗔恨的身口意,就是“不断不灭是真常”的真常意境。

将海水倾尽

大海之水可饮尽,刹那心念可数知,

虚空可量风可系,无能说尽佛境界。

——华严经

这首偈语是在赞叹佛的功德,我们信仰佛、尊敬佛、礼拜佛,佛究竟有什么值得我们信仰,值得我们尊敬的呢?

我们尊重的是佛的功德,佛的威力、佛的慈悲和般若智慧有如“大海之水可饮尽”,海水之量虽大且多,就算你将海水饮尽,但佛的境界也无法得知。“刹那心念可数知”——佛教经典中计算时间最短的单位是一刹那,“少壮一弹指,六十三刹那”,其义是说年轻人弹指一下就有六十三个刹那的时间,可见这刹那是很短很短的时间。我们的心一直在刹那生灭不停,刹那的心念生灭,我们可以数知,但佛的境界却是无法数知的。“虚空可量风可系”——虚空宽大无边,无形无相,就算可以丈量虚空,把风系住,也难以衡量佛的境界。

其实这些譬喻都是不可能的。大海的水怎可喝尽呢?刹那心念怎可知道呢?虚空的大小怎可测量呢?风又怎么系缚呢?即使这些都可以,也“无能说尽佛境界”。佛的境界仍是说不尽的,因为佛的境界是无限的解脱,无限的慈悲,无限的智慧,无限的妙用,无限的发愿,无限的功德!佛界都是无量、无边、无限、无穷、无尽,因此我们崇敬佛陀,信仰佛陀,礼拜佛陀!

人也有人的境界,有人格、思想、道德……生活也有生活的境界,只要不沉迷于五欲尘劳里,自然慢慢地与佛的境界相应了。

争千秋,不争一时

万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明林瀚

古时有个青年想建一堵围墙,和邻居起了纠纷,邻居认为他侵占土地。青年不服气,便修书给在京城做大官的父亲,希望通过父亲的政治势力,胁迫邻居把土地让一些出来。

为官的父亲就回了这一首诗偈给他:“万里修书只为墙”,儿子你万里之外写信给我,只是为了一道围墙的纠纷,就要我动用官府势力,其实“让他三尺有何妨”,何必那么斤斤计较?世间如许广阔,你让人一点,难道就会少了什么吗?“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你看看万里长城如今依旧在,可是当年叱咤一世的秦始皇到哪里去了呢?还不是灰飞烟灭了?

人生无常,凡事不要太计较,世上哪一样东西是永远属于你的?哪一样永远是我的?就算是你的,我也可以分享呀!你种的花草树木我可以欣赏,你开辟的道路桥梁我可以行走,自己的东西,分一点给别人又有何妨?你这样不肯给人,那样不肯给人,百年身死,化为尸骸后,哪一样是你的呢?

人一生,名利富贵转眼成空,真正不朽的是立德、立功、立言。唐太宗虽然已经灰飞烟灭,但是唐太宗的功业不朽,建立一代唐盛世,直至现今,说中国服叫唐装,中国人叫唐人,俨然“唐”已为中国的代名词。多少的宗教家,像释迦牟尼、耶稣、穆罕默德将道德留给人间,蔚为沛然风气。孔子、孟子的学说言论,司马迁的《史记》,都是将智慧财富留给人间,把道德财富留给人间,把功业财富留给人间,让后代子孙都能享受到古人的三不朽!

所以我们为人处世,要争千秋,不要争一时;要争大众,不要争个人;要争功业,不要争利益。

天不欺

善似青松恶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见青松不见花。

——明刘伯温

这一首劝世偈语,说明善恶因果的报应,非常有道理。善像是青松,恶像是花,青松给人的感觉不如花出色,但遇到狂风吹打,遭到因果报应时,就只看到青松而看不到花了。

也就是说:恶人像磨刀石,表面上看不出损伤,实则日日有磨减;善人如芝兰草,虽然不感觉它的特别,但闻得到它的芬芳馨香。我们不要以为做恶事没有人知道,天知、地知、因果知,自己的良心也知道;做了善事,不必灰心没有好报,你看田园里的花草不见增长,但一点一点地,忽然它就满园缤纷灿烂了。俗话说:“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我们不必计较一时的得失,因果报应是通达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

过去有一位青年秀才到京城赶考,考完试,主考官在阅卷时,看到这位青年的试卷上有一个字少了一个点,一堆蚂蚁就盘踞在这个字上。主考官用手将蚂蚁弹走,要照这个字扣分,蚂蚁一下子又成群盘踞在那一点上,硬是让人看不出错字。主考官觉得很奇怪,心想:这名考生一定积了什么阴德,连蚂蚁都来护持他不落榜。就把考生找来查问,考生回禀:有一次他在用功时,看到一群蚂蚁饥饿地觅食,他没有赶走或按死它们,喂了它们一颗糖……

就这么一点善念,令蚂蚁成群结队来报恩,因果真是丝毫不爽呀!

灵山会上一朵花

木樨盈树幻兼真,折赠家家拂俗尘;

莫怪灵山留一笑,如来原是卖花人。

——清澄波

“木樨盈树幻兼真,折赠家家拂俗尘”——木樨指的是桂花,花叶开满枝桠,看起来似幻也似真,摘下花枝,可以供佛,还可美化环境;客厅里、案桌上摆放一盆花,又幽雅,又美丽,气氛又不俗,难怪人人喜欢花。花是真,花是善,花是美,花是真善美的化身,让人一见,不觉抖落了一身的俗尘。

“莫怪灵山留一笑,如来原是卖花人”——当初佛陀在灵山会上对百万人天讲说佛法时,拈一朵花在手上,示现大众,弟子大迦叶遥望佛陀手上的花微微笑,他的心与佛陀相应了,因此佛陀说:“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大迦叶尊者在灵山会上,通过佛陀的一笑,继承了佛陀的正法。佛陀能借花传道,幽默一点说:“如来原是卖花人。”

我们做人,何妨做一朵花,多给人一些欣赏、一些芬芳、一些气质、一些美感;怕的是做人像一根刺,逢人伤人,理事害事。佛光人的工作信条是“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我们与人相处,不给人失望,不给人灰心,不给人烦恼,不给人生气,不给人难堪,只给人欢喜,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方便,这是多么美好的事!

宽大

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

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日本梦意疏石

“青山几度变黄山”——人间沧海变桑田,桑田沦为沧海,世界是成住坏空,人心是生住异灭,人生是生老病死,一切变异那么无常!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谁成谁败?孰得孰失?青翠山峦眨眼枯萎成一冢黄山,春风一吹拂,又绿草红叶,花团锦簇。无常的阴影四处潜伏,谁逃得掉?谁躲得过?

“世事纷飞总不干”——世间的无常,心念的生灭,人生的老死,在这些无常的阴影下,如何能不受其影响呢?必须要证悟真如本性,找到自我,找到尽虚空,遍法界的真我,到那个时候大千世界都是一禅床。

有一个犯人被关在只有六尺见方的监狱牢房里,老抱怨空间太小,手脚都伸不开。有一天,牢房飞进一只苍蝇,犯人蹑手蹑脚扑过去,用力一抓,苍蝇飞到西边,犯人赶到西方伸手一抓,苍蝇又飞回东边,犯人左扑右抓,苍蝇忽东忽西,怎么抓都抓不到。这时他才领悟:平日一直嫌囚房窄小,但在今日捕捉苍蝇时,又嫌囚房太大!“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我们眼睛容不下一粒沙子,心里容不了别人,甚至连亲人有时都嫌多余。如果能祛除贪妄,做到心头无事,处处不计较,时时能宽容,就可以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就算你睡在方寸之小的床上,感觉也如法界之宽!

实在没工夫

世事纷纷如闪电,轮回滚滚似云飞;

今日不知明日事,哪有工夫论是非。

——明念庵

“世事纷纷如闪电”——世间事,如石火电光般易逝,如黄粱梦一般无常易醒。“南柯一梦”的典故中,养儿育女、升官发财的荣华富贵,梦一醒,就什么都没有了。现实人生也如此无常,如闪电般飘忽易逝。

“轮回滚滚似云飞”——人在五趣里流转,在六道中轮回,时而天上人间,时而地狱饿鬼畜生,转来转去,就像滚滚的流水,到底要奔流到哪里去呢?

“今日不知明日事”——世事疾速突变难以掌握,今日哪能预知明日事?俗语说:今晚脱下袜和鞋,不知明日穿不穿得上?如果我们真能体会无常,体会生命可能随时消逝,那么,一场车祸或一次意外降临吾身,今晚睡前脱下来的鞋袜都不知道明天还穿不穿得上,我们“哪有工夫论是非”呢?人生如此变幻莫测,生命不过是一沫水泡而已,哪有多余时间、工夫论说人我是非!

有名的懒融禅师有一天扫地时,被柴火烟灰熏得眼泪鼻涕直流,有人见着了,就喊他:“禅师,把眼泪鼻涕擦一擦吧!”懒融禅师一个白眼瞪回去:“我哪有闲工夫为世间俗汉揩鼻涕!”

连揩拭自己鼻涕的时间都没有,忘我竟忘到如此境界,可见他精进的程度!

处世为人,应有“今日事,今日毕”的工作态度,不要将今年的工作摆到明年,将现在的事情拖延到未来。人生苦短,岁月无多,悔悟要及时,修道要趁早,越早越好!

不识主人翁

五蕴山头一段空,同门出入不相逢;

无量劫来赁屋住,到头不识主人翁。

——老宿

老宿禅师说“五蕴山头一段空”,这五蕴是指我们每一个人的“我”,五蕴是“我”的代名词。我有一个身体,我有一个心理,我有一些活动,我有“色、受、想、行、识”五种身心的集聚。本来的“我”是真如自性,给五蕴无明盖覆,不能悟解,就有隔阴之迷。前世的我,到了今生换了一个身体,隔一个阴阳界而生迷惑。“色、受、想、行、识”中,色是物质的意思,就是肉体;识是心识,是认识,是我们的精神。物质和精神集合在一起,有受、想、行的作用,成为人的言语、心念、动静,就叫做五蕴。在佛法里,常说人身是四大五蕴的假合,四大就是“地、水、火、风”,表示物质,和“色、受、想、行、识”五蕴集聚在五蕴山。五蕴为什么叫做山?因为五蕴很执著、顽固,像顽山一样。世间上很多贪、嗔、痴都是因为有我执,人生一切苦恼因为有我执,一切自私因为有我执,实际上“五蕴山头一段空”,我空,我不真实,我的一切都是虚妄的。

人生短短几十年,如腐草与萤光,应该在短暂虚假的人生以外,寻找一个真实归宿。可惜,人不知道寻求真实的本来面目——真性,反而任由五蕴欲念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里出入,大家钩心斗角,互相猜忌,真是“同门出入不相逢”。

“无量劫来赁屋住”——从无量阿僧祇劫以来,人好像租个身体居住,这个身体好像是我们的房屋,我们住在里面,房屋随时会倒塌,会腐朽,我们却毫不知情。“到头不识主人翁”——到头来对这个身体真正的主人翁都不认识,看不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想想实在太可惜!不属于我们的,我们执著不放;真正属于我们的,近在眼前,却不认识。

忍住了

人来谤我我何当,且忍三分也无妨;

却为儿孙榜样计,只从柔处不从刚。

——古德

人毁谤我们,不必太计较,要忍让三分,吃亏一些也无妨,阴霾过去,太阳总会朗照,很多误解都会雨过天晴,化为乌有。为人行事,要给子孙做好榜样,谦冲诚恳,光明磊落,要“只从柔处不从刚”,不要蛮横不讲理。人家毁你谤你,乍看之下是我们吃亏,其实只要能忍耐,不刚愎,不计较,日久见人心,毁谤不但伤害不到我们,反而是逆增上缘,给我们消灾增福。像《四十二章经》说的:谤人、毁诋人,如同逆风扬尘,尘不至彼,反而飞到自己身上;又如仰天唾痰,唾不至天,唾出的痰水反而坠落自己脸上。所以对一切毁谤、闲言闲语不必介意,要多宽恕、忍耐。世间最大的力量不是骂人,不是打人,不是拳头枪炮,而是忍辱。佛门种种的持戒修行,功德都不及忍耐大,可见忍耐的力量不可思议。

所以我们修行要先学习忍耐。忍之于口,不随便骂人;忍之于面,不现生气相;进而忍之于心,真正做到凡事不计较。能为子孙做如此的榜样,忍耐便是传家之宝。

《百喻经》里有个故事:做父亲的因为家里来了客人,要儿子上街买酒菜招待。久久不见儿子回来,父亲很奇怪,自己出门去买,发现儿子正在街上跟一个人面对面僵持地对立着。一见父亲到来,儿子便求救:“爸爸!这个人不肯让路,反而要我让他,我就跟他对着,看谁让谁!”这个父亲怒气冲冲地教他儿子:“好!你先把这些酒菜拿回去,让爸爸来跟他对,看谁让谁!”

一步不让就是胜利吗?就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吗?为了给儿孙一个好榜样,凡事柔和,凡事宽容,就是替子孙厚德载福了!

治心

名医化导有来因,疾病伤寒先忌嗔;

脉理深微能率性,良方精细度迷津。

——古德

“名医化导有来因,疾病伤寒先忌嗔”——医生在为人治病时,要先知道病因在哪里,才能对症下药。比方说,伤寒病最忌讳嗔怒,先将情绪平稳下来,不要起嗔恨心,就比较容易治好。

佛陀有八万四千法门,专治众生八万四千烦恼病,如贪欲心重者,佛陀教他用不净观来对治,观想不净的种种,自然不会再起贪爱。

对于嗔恨心重的人,就教他慈悲观,发脾气时,只要一念慈悲心起,怒气就发不起来了。

若愚痴太重,就以因缘观来对治,想到世间一切都是因缘汇合,散灭无常,犹如飞尘与粪土,何必愚痴呢?有人散乱心重,就教他以数息观来凝注心力。太执著自我的人,则用无我来对治。这就是佛法所说的五停心。

石头无际禅师有一剂心药方,是治心的妙术:“好肚肠一条,慈悲心一片,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阴骘全用,方便不拘多少。”如果能把这一味药方运用到生活上,就能得到很多方便。

“脉理深微能率性,良方精细度迷津”——对病者微细的脉理都能追查出来,才能开出准确药方医治他。像佛教中的六度,就是要度众生的六种毛病:布施度贪欲、持戒度毁犯、忍辱度嗔恨、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般若度愚痴。药方那么多,都是在教我们如何去除贪嗔痴三毒,度迷得悟!

用心用功

坐破蒲团不用功,何时及第悟心空?

直是一番齐着力,桃花三月看飞红。

——古德

“坐破蒲团不用功,何时及第悟心空”——一个人光在形式上修行,做足表面功夫,是没有用的。“坐破蒲团不用功”,就是把蒲团坐破了,不用心地去修持,也不能得道。

有谓“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徒然”,我们要想悟道,必须用心下工夫,参禅不是打坐,念佛也不靠口念。如同成功立业不是光喊口号,而是适时契机地全力以赴。做人,就要把人做好;学佛就要修心性、修行为,做什么像什么,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