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蒙牛管理模式(全集)
4632900000024

第24章 生产管理模式(2)

迅速发展壮大的蒙牛,在管理等方面也迅速走向规范和高标准,他们实施了ISO9002、ISO1400l、GMP、OHSAS18001、HACCP五大质量体系,以确保产品的高品质。

尽管蒙牛已驶上发展的快车道,但他们却时刻不敢高枕无忧,在公司醒目的位置写着这样一句通俗又富有哲理的警句:“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在这种“时刻与自己较劲”的激励下,蒙牛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躺在内蒙古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上和目前的优秀业绩上忘乎所以,忘记危机。

关于企业家的素质,有所谓“三识三性”之说:胆识,学识,见识;理性,韧性,悟性。全球样板工厂的建设,无疑是一个起于“见识”、兴于“胆识”、成于“学识”的成功范例。

52好牛才能产好奶

要保证产品的质量,首先得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劣质的原料就算是经过最科学的加工方法也不能加工成一流的产品的。好牛才能产好奶,蒙牛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才会在保证奶源质量上大做文章。找最好的人,种最好的草,养最好的牛,挤最好的奶,这被蒙牛视为提高乳产品质量的第一步。

蒙牛澳亚示范牧场的建设,为中国奶牛养殖业第一次全方位植入“动物福利”思想。动物福利问题,目前已被一些发达国家提上议事日程。何谓动物福利?这个概念很复杂。一般定义为:动物的生活质量要与动物康乐相对应,使动物的身体及心理与环境相协调。也有的学者用通俗的语言简述为:“善待活着的动物,减少死亡的痛苦。”挤奶机器人,就是在欧洲动物委员会的“动物福利思想”影响下应运而生的。

2004年12月2日,一套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智能化机器人走进蒙牛澳亚示范牧场,这也是目前我国唯一投入运行的高智能全自动机器人挤奶设备。从手工到机器,从机器到机器人,挤奶方式的革命,生动地勾勒出了蒙牛乳业集团的“螺旋式上升图”。

这种机器人,能自动选择挤奶时间,而不像以往那样,由农场主指定固定时间挤奶。当人们把奶牛引进牛舍后,电脑就能根据奶牛身量大小,自动调节牛舍的长度和宽度,并适当升高奶牛前蹄下面的地板,这样奶牛的乳房就跟它的后蹄分开了。随后,机器人就伸出手,把挤奶杯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让牛奶哗啦哗啦地流下来。挤奶机器人的“工作”主要是为奶牛提供全天候高智能化服务。

为了实践动物福利思想,蒙牛特地去美国考察了当地先进的奶牛饲养方法。在美国,为了保证国民能喝上营养卫生的奶,政府特别注重对奶源的管理。美国的奶牛场目前已经普遍采用了计算机管理,牛栏设计科学,牛栏里基本不留粪便,奶牛不受寄生虫的滋扰,具有很好的“生活质量”,许多奶牛场还专门为奶牛定时播放音乐,舒适的环境提高了奶牛的产量和质量。另外,美国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挤奶,有的先进的奶牛场已经采用了机器人全自动化挤奶,为了使奶业可持续发展,美国政府还支持奶农对草场和牛场环境进行保护,减少或不污染环境。政府对草场施肥有严格要求,要经过科学计算并控制数量。

而相比之下,蒙牛发现目前中国国内奶源的二次污染非常严重。奶源二次污染,主要来自手工挤奶方式。一是卫生条件差。如果奶头清洗不净,容器等卫生条件又欠佳,就会使原料奶直接受到污染。二是没有冷藏设备,牛奶由手挤到小桶,再由小桶到大桶,大桶到奶车,期间多个环节使原料奶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在常温下存放时间较长,从而使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奶源品质在第一时间内已变差、变坏。其结果是牛奶中的微生物指标(即细菌总数)太高,对人体造成潜在危害。

蒙牛坚信好牛产好奶,只有良好的奶源才是高质量奶产品的最基本保证。因此,为了改变国内饲养奶牛的不科学的方式,蒙牛按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先进的饲养模式来饲养奶牛,为了更好地满足奶牛福利,蒙牛为奶牛建有“三厅”:餐厅,卧厅,挤奶厅。牛的生活环境极其舒适。挤奶厅里,机器人为奶牛提供全天候服务,牛愿意什么时候挤奶就什么时候挤奶,愿意挤几次就挤几次,机器人每次都会耐心地按“清洗乳房——按摩乳房——挤奶”的程序办事,而且在挤奶的时候,有音乐伴奏,让牛在快乐的心境下泌奶。这就像哺婴期的妇女一样,心情好,奶就多,奶质也好;心情不好,奶就少,奶质也下降。

在挤奶厅里,奶牛们都个个训练有素,会一个个排着队去挤奶。在转盘式挤奶器上,奶牛们自己走上去,挤完奶后自己把挤奶器蹬掉,之后再自己走下来,井然有序。机器人式的挤奶器不仅节约劳动,完全不用人工,而且成功地减少了牛奶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整个挤奶厅看不到一滴暴露在外面的牛奶,大大降低了奶源的二次污染。

最有意思的是,奶牛们的卧厅里还安装了两台全自动万向挠痒净身机,专门为牛提供挠痒、净身服务。与摩擦轮相连接的是一个万向轮,牛无论从什么方向靠过去,摩擦轮都能以最佳角度一边给牛挠痒,一边为牛净身。除起到高效、安全、卫生的效果外,尤为重要的是,机器人人性化的操作可使奶牛心情愉悦,进而产出在蛋白质含量、微量元素等方面都更高质量的健康牛奶。

在奶牛的餐厅,奶牛喂养系统采用全混日粮、全天自由采食,可以说真正是“来自大草原”。奶牛的食谱包含12种不同的草料,其中包括来自加拿大的苜蓿紫罗兰花以及巴西竹。牛儿们在进食的过程中还可以听着美妙的音乐,这里就好像是奶牛的疗养胜地。

为了减少牧场的污染,为奶牛提供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蒙牛的奶牛场都建有相应的化粪池,采饲期间所有奶牛的粪便都集中在化粪池内,等春播时进行田间施肥。此外,在牛舍设计和建设时就充分考虑了环保的要求,奶牛舍下面的粪便、污水、雨水通过不同管道分流,避免奶牛场对环境的污染。

蒙牛将高智能化的挤奶机器人引入奶牛饲养管理中,不仅使得挤奶工作自动化、标准化,而且也从源头上控制了牛奶的质量,使得奶产品的质量有了根本的保证。这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也属先进。蒙牛挤奶机器人的投入和运行标志着中国奶牛养殖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接轨,预示着蒙牛的奶牛养殖业将向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53构建“牧场联合国”

“把老师请到家里教学生”。蒙牛国际示范牧场所起到的就是这样一个效果,它不仅提高了蒙牛奶源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它的示范作用。让中国本土的牧民不用迈出国门,就能够学习和借鉴到其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养殖技术。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提升和扩展自己的产业链,能够使整个企业的管理和技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当中国的牧场在为如何引进国外高产的奶牛而伤脑筋时,蒙牛做出了请外国人到中国来养牛的决定。同行相忌,如果仅仅是企图靠引进国外的优种奶牛来提高牛奶的产量,是根本行不通的。因为作为竞争对手,国外不可能将产量最高的奶牛卖给别人。而如果改变交易的模式,不是跟外国人买牛,而是直接跟他们买奶,为了提高牛奶的产量,他们就会自动牵来最好的牛,并且想办法培养出最好的草。

这就如同学艺,师傅永远都会在徒弟面前留一手,而只有在师傅全心全意为自己谋利的时候,学生才能一窥师傅的真功夫,并且将之学到手。

2004年12月,蒙牛做出一项惊人之举——花2亿元在呼和浩特建起了一个蒙牛澳亚示范牧场。这个牧场将欧洲式、美洲式、澳洲式、亚洲式的种草、养牛、挤奶技术集于一体,简直就是个“牧场联合国”。

蒙牛澳亚示范牧场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占地面积8848亩,饲养规模为万头奶牛,是目前我国最具规模效益的示范牧场。牧场分三个示范区:挤奶示范区。展示欧洲小型牧场用的“机器人式”、澳洲中型牧场用的“转盘式”、美国大型牧场用的“鱼骨式”等等现代化挤奶平台,设备全部为国际先进水准,其中“转盘式”平台一次可挤60头奶牛,为全国之最;养牛示范区,用约1000亩土地,展示良种牛、牛舍、产房、粪便处理等一个集先进养殖管理模式与生态环保处理相结合的养牛系统;种草示范区用7000多亩土地分别展示欧、美、澳、亚洲12个国家蛋白质含量极高的牧草。

除了展示,蒙牛的这个牧场也是一个真正的经营实体。牧场是由蒙牛乳业集团、澳大利亚澳亚公司和印度尼西亚三林集团三方共同投资、设计和兴建的。饲养规模约为万头奶牛,是我国目前最具规模效益的大型牧场。这个牧场由中、美、英、澳、印尼、新西兰、新加坡等7个国家的专业人员参与建设和管理,把国外的养牛技术原汁原味地搬进来:洋人牵来洋牛,建起洋牧场,用洋管理、洋技术、洋设备,产出的奶供给蒙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