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蒙牛管理模式(全集)
4632900000015

第15章 人力资本管理模式(8)

管理学家亨利·艾伯斯说过,上级领导的职责就是要把下级的行为纳入一个轨道,以便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那么怎样规范下级的行为呢?在许多人看来,最简便的办法就是仿效军队,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然而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经营者在实施柔性管理或在处理人的问题时,只要能把握住人性的特质,贯之以情,情理交融,就能获得人心,“管住”和“管好”员工,使企业充满活力,焕发勃勃生机。

蒙牛树立“管理是严肃的爱”的理念,就是在管理中注入“情感”因素,使管理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概念,而是智慧、情感和个体生命的升华,让被管理者感到温馨,缓解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使管理成为一种经营之“道”和人文关怀。

管理的真谛不是简单地压抑人、管束人,而是要领导者来引导人和激发人。这需要管理者从传统的管理理念中走出来,在工作中时刻树立“管理是最大的关爱”的理念,处处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去关爱员工,去处理问题。

刚开始,蒙牛的员工对于近乎苛刻的OEC极不适应,上上下下怨声载道,但“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的标语马上就出现在了办公楼前。经过了一段时间,员工们真的就对OEC习惯成自然了。从道理上讲,管理人员只有严格遵守组织中规定的纪律和办事程序才能达到绩效管理的目的。因为管理体制是一种严密的、合理的、形同机器那样的社会化组织,它具有熟练的专业劳动、明确的职权划分、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及金字塔式的等级服从关系等特征,从而使其成为一种系统的管理技术体系。一句话,只有制度才可靠。但也不应忘记,法约尔说过:“在管理方面没有什么死板和绝对的东西,这里全都是尺度问题”。

然而,作为管理者,要从大局出发来考虑问题,因而每一项管理策略和方法的出台,总会因影响一部分人的眼前利益而产生不理解或引发抱怨,这就是矛盾的双方不能互相换位思考的缘故。如果用传统的观念来看待管理,管理与被管理就是一对矛盾。有矛盾就有冲突,有冲突就可能有伤害,这种伤害可能是物质的,更可能是精神的。一般情况下,被管理者都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接受管理的信息,有利于自己的就接受,不利于自己的就排斥,在员工的眼里,管理就是控制、约束和压制他们。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蒙牛认为,组织的目的本来是动员、激发人的能力,而不是强制性的驱动,持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管理是严肃的爱”这一理念的提出对调和、缓解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管理虽然是严肃的,但目的却是对员工的关爱。观念一变天地宽,以往一些让员工理解为“坑人”的处罚规定、管理规章制度现在被视为护佑、关爱自己的“圣经”。

32致富病的预防针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蒙牛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终极目标是发展人,而不是占有物质。福存于祸,祸存于福。穷恨,富谦。为了使富裕之后的蒙牛人能始终保持“一颗宁静的平常心”,以蒙牛事业为己任,不以蒙牛利益为己有,实现“百年蒙牛,强乳兴农”的伟业,2005年,牛根生个人出资做了一个和谐家庭特训营的临时项目,可谓是使企业文化落地的极致之举。

蒙牛股票上市交易之后,很多蒙牛的高管人员中出现了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以及蒙牛极有望成为液态奶的全球冠军、冰激凌销售的全国冠军等这些喜忧参半的因素,使牛根生对蒙牛乳业能否保持风平浪静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某种潜在的危机感。为了防止他们自我膨胀,牛根生决定提前打预防针。

所以,基于中国人“家和万事兴”的传统观念,牛根生举办“和谐家庭特训营”的目的也是想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之机充实蒙牛企业文化,消除蒙牛内部可能出现的“小富即安”的涣散和懈怠心理,避免企业重蹈前者的覆辙。让全家人都接受教育,为公司全体员工打造一种和谐的家庭氛围,坚固好员工们冲锋陷阵所依赖的后方大本营,据悉,特训营还将在蒙牛分布在全国14个省的20多个生产基地进行。

“和谐家庭特训营”是针对所有中高管人员的家庭,特别是配偶进行的培训。一周五天,每天三个小时,把中国传统文化、蒙牛文化中的精华以更加生动的方式普及开来。有些课程会要求高管人员协同配偶、子女一起参加,从文化理念的角度引导他们重新反思工作、生活和做人的方式与价值。

在为期30天的课程里,家属们系统地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三书两经”,即《论语》、《大学》、《孙子兵法》、《道德经》和《易经》,同时学习了具有西方特色的相关知识,诸如社交礼仪、沟通技巧、育子之道以及学习型家庭的建设,还特意学习了西点军校打造卓越团队的方式方法。在学员们中间,妻子帮丈夫、丈夫帮妻子、儿女帮父母,不仅向传统文化要和谐,而且创新了1000多条格言。外聘的老师中,有博士生导师,也有学界知名人士。

特训营结束时,这些特殊的学员们编排了很多文艺节目来阐释企业文化,到了最后,人人都掌握了蒙牛企业文化的讲解能力、人人都通读了“四书五经”的精华部分。

很多高管人员开玩笑说:过去我们是在公司给下属讲企业文化,现在我们是回家听夫人给我们讲企业文化,牛总把企业文化落地到我们家里来了。

最值得一提的是,过去有一些蒙牛的“全职太太”长期都没有工作了,经常感到心理不平衡,有时也会误解丈夫的工作。经过这一轮的培训之后,她们又找到了自己的活力,虽然蒙牛制度中严格禁止直系亲属进入企业工作,但是她们给自己创造了一份“义工”的岗位:每天都有大量外界人士希望到蒙牛参观访问,但是企业内部接待人员总是不够,因此,这些“夫人”们主动承担了这份又累又基层的工作,而且不要一分钱的报酬,就是希望能用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为蒙牛做一些贡献,以实际行动支持家人的工作。

其实,对于富裕的员工只有一个方法去激励他们——“眼界决定境界”——让他们看到更高的境界,用新的目标去激发他们。当然,致富后,员工一定会有个分流的过程,没有更高境界的人就只能走掉,公司必须得接受这一点,然后再寻找新的想成为亿万富翁的人进来。蒙牛未来也一定会碰到发展中的障碍,不可能一个公司的发展永远是一帆风顺的。

牛根生已经有所预见了:过去自己前面老有标杆企业,但现在自己是“好汉”了,因此,现在的企业文化必须要承担新的职能,把这些蒙牛豪杰变成真正的绅士。对于蒙牛的企业文化,牛根生表示,和谐蒙牛的建设没有前后方之分,蒙牛的品牌文化建设要推倒“两堵墙”——家庭与企业之墙、企业与社会之墙,实现无边界整合心智资源。因为,没有和谐的家庭,就没有和谐的企业,更不会有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基础及“细胞”是“和谐家庭”与“和谐企业”。

通过“和谐家庭特训营”的培训,蒙牛人普遍感到觉悟了、快乐了、心胸宽了、是非少了、境界提高了、家庭和谐了。大家从内心深处明白了一个道理:花无百日红,权无十年重,富不过三代。蒙牛阶段性的成功来之不易,失去却很简单,只有保住蒙牛的和谐,才能保证蒙牛事业的长治久安。只有超越物质的追求,才能收获丰硕的人生。由此可见,这次培训是一次心灵的大洗礼,思想的大扫除。

这个被称作“和谐家庭特训营”的培训组织的创立,体现了牛根生的双重思维:既散财,也散智;通过散财之手段,达到散智之目的。也许,这是中国第一个由企业家个人出资以培训的方式答谢员工家属的特训营。也许,这也是企业界第一个用“补习传统文化”的方式寻找“和谐之根”的特训营。蒙牛的“和谐家庭特训营”模式是值得任何一个想要追求持续、和谐发展的企业借鉴的管理模式。

哈佛观点:员工管理的六项要领

阿布雷在其所著的《管理的演进》(TheManagementEvolution)中提出了“管理的十大要领”,在这十大要领中有六项是关于员工管理的,可见在公司中对人的管理的重要性,这六项要领也可以作为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员工管理的六大目标,它们分别是:

1.应使员工明白企业制定的目标,以确保其实现。虽然公司员工每天都来公司上班,但很难说他们都对公司的目标非常清楚。因为每个人都忙于自己的工作,所以对公司目标的认识,往往是非常片面的。让公司员工明白公司的目标才是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员工管理的首要任务。

2.应使企业中的每一位成员都了解其职责、职权范围以及与他人的工作关系。在使员工明确了公司目标之后,来确定员工岗位的工作目标是比较容易的。由岗位目标可以确定出该员工岗位职责、职权范围以及与他人的工作关系。

3.定期检查员工的工作绩效及个人潜力,使员工个人得到成长和发展。绩效考评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绩效考评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其他人事政策的效力。

4.协助并指导员工提高自身素质,以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在考评沟通中,员工已明白了自己的优缺点,并明白了自己的改进目标。但仅通过考评沟通促使员工提高自身素质还有些不太理想。这需要人力资源部门组织专门的员工素质培训以提高员工素质。

5.应有恰当及时的鼓励和奖赏,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任何一个优秀的企业,都会对员工有名目繁多的奖励。特别是当多数员工在某方面出现错误时,表彰出色者无疑会有很大的带动作用。“重奖励,轻处罚”应该是现代员工管理中的一个趋势。在奖励时,可以采取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并重的方式;而在处罚时,应注意采用以耐心说服和做思想工作为主,一般不应采取经济处罚(给公司带来直接经济损失除外)。

6.使员工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感。根据马斯洛的人类需求的“五层次”理论,当人们在满足生理需求、物质需求之后,更加追求精神需求和自我成功。让员工在工作中体会到满足感和成就感是进行人力资源有效开发的前提。

从管理角度讲,管理者应该为员工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部分。物质环境是指员工是否有良好的完成任务的物质条件,如设备、资料等等;心理环境是指员工是否具有愉快的心情和完成任务的冲动。心理环境的建设是管理者往往忽视的部分,而这部分内容对员工是否能够出色的完成任务,是否能够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感起着关键的作用。

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对员工表现出信任;并且重视员工的建议和尊重员工的工作过程,不要随意干涉具体工作;另外还需要对员工不断地鼓励和赞扬,以提高工作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