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规矩的修行
4615900000004

第4章 传灯学院(2)

6.多问别人心得、看法,用眼、口、耳等六根读书。

7.值得精读的书,要限时读毕,比较其特色,捉住其纲领与条理,建立自己的分析。

四、实际运用:将研读所得,资料所集,分类归纳。如遇弘讲、写作、为学、上课、自修、温习时,皆可自订题目,将资料发挥其价值。“敢于下笔,勇于开口”自是运用之箴。运用时,讲说要练习由短时间到较长时间(一分、三分、五分钟故事、教义说明,十分、二十分、半小时的随缘开示,一小时、二小时上课、讲演。)写作由少篇幅到千言、万字书。量力、尽兴、发心、自然运用自如。

我曾于“星云法语”节目中说到,一位修学者受学的态度是:

1.敢于发问,问出智慧。

2.长于听闻,闻出对错。

3.善于沟通,谈出共识。

4.勇于思考,想出创意。

5.受于锻炼,磨出实力。

6.安于静修,修出道德。

同样寄语读书修学的大家,有闻、思、修的成长。

祝愿

读书声朗朗

佛光山上闻

星云

佛光纪元二十六年

五月二十二日

坚固信心堤防

诸位仁者:

要以做佛门砂石自许,誓愿如水泥混凝的坚固我们信心,为常住、佛教献出一切。

佛光山开山二十六年来,一直和水涝进行无休无止的抗争。而今年五月迟来的梅雨,却在七月的开始,带给台湾数亿财产的损失,也给本山带来巨大的灾害,凡我佛光弟子都应该记取教训,转为宝贵的经验与智慧。

佛光山的土质非常奇特,干旱的时候,坚硬如铁石,但是遇到大雨时,却又泥泞如水浆,水土流失剧烈,往往将甫才完工的工程毁坏于一时。如开山初期时,一年雨季,大雨来势汹汹,放生池的堤防护栏几被冲毁,风雨中,早期的职事们跟随我极力抢救,发挥同舟共济、中流砥柱的精神,才保住放生池中的鱼族免失家园。

另外一年,半夜二点,佛学院西侧寮房以及宝桥之间的基地,被大水冲出一大片窟窿,整栋学院摇摇欲坠,我与学生不畏滚滚黄水滔滔从天漫降,把学院新购买,开学待用的新棉被、榻榻米,一床一床地丢掷,填补缺洞。漆黑的暴风雨夜中,每个人的身上虽然潮湿寒冷,但是心头却温暖无比、光明在望,因为我们用无比的凝聚力、团结力,克服了自然的天灾水患。温暖的棉被不必一定盖在身上,因为每个人心中自有佛法的信心与力量。因此往后陆续发生的几次灾变:普中生活大楼地基、东山大佛城侧及檀信楼两侧的驳崁等工程,虽然曾经发生倒塌流失的现象,均能化险为夷,平安无事。

一般人遇到台风或暴雨,总是关紧门户,躲在室内。但是在佛光山上,早期总有许多的职事会跟着我,不怕雷雨狂风,到处巡视,装沙包、运石头,为奔腾汹涌的激流开辟出一条新的水路,以免冲坏如来的家业,很多人因此在风雨中生出了信心,培养了对常住的共识认同,大家以做佛门的砂石自许,彼此誓愿如水泥混凝土般,为常住、佛教献出一切。

从这一次东山驳崁的崩塌,让我更为忧心忡忡,事先防患未然的巡视工作做得不够,事后亡羊补牢的抢救措施也延宕拖时,倒塌的工程固然可以修补,但是佛光人爱护常住、保卫常住,那份忧戚与共的信念,难道也被这场大雨冲刷尽净了吗?一场暴雨,可以看出大家对周遭事情的冷漠态度,处理急难的慌乱失措。令人不禁担忧,我佛光弟子在未来修道的路上,信心的堤防,是否禁得起各种逆境风暴的考验,是否有圆融的智慧,化解各种的困难。佛光人应该记住!

有佛光山常住,才有个人,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每个佛光人团结无诤,佛光山必能无畏风雨,佛光普照。盼望各位仁者精诚团结,常怀佛光。

星云

佛光纪元二十六年

七月二十六日

功德是无量寿

各位仁者:

功德善行是绵延无尽的,令吾人短暂的生命,成为永恒的寿命。

每年的农历七月是寺院最为忙碌的月份,每个佛教寺院总忙着举行盂兰盆法会,为生者祈福,为亡者超度。我希望佛光山的弟子除了举办法会之外,更要积极推动文教事业,因为荐亡固然重要,度生更是急务。

每逢七月二十二日,海内外的弟子们,总要为我祝寿,庆祝生日。佛教认为生日是母亲受难的日子,不宜如世俗一般,切蛋糕、唱生日快乐歌的方式度过,而应该以报答一切众生父母的心境来过生日。因此为了随顺大家的心意,一九八七年,佛光山开山二十周年纪念,我建议常住与其为我庆祝六十岁生日,不如邀请六十华诞的十方信徒上山举行庆生大会,今年则邀请六六大寿的信徒来山过生日。我很高兴佛光弟子能够实践我“以众为我”的人生观,希望大家今后继续保持不为个人祝贺生日的习惯。

我觉得佛教徒对于节庆,应该要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就以祝寿来说,我们除了照顾肉体的寿命,好好借假修真、弘法利生之外,对于寿命还应该有以下的认识与创造:

一、语言的寿命:留下好的学说、教化于人间,一句好话,给人无限的怀念,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立言”。

二、道德的寿命:古人说“典范在夙昔”,中国历代的圣贤舍生成仁、杀身取义,道德的馨香遗留千古,后世缅怀,这就是“立德”的完成。

三、事业的寿命:有的人缔造伟大的事业,民生物资日用所需,让千万人受益,并且薪尽火传,传业子孙,这就是“立功”的建树。

四、文化的寿命:人类生命的可贵,就在于文化的传递,祖先的嘉言懿行,历史的经验轨迹,都是我们文化的宝贵财产,如中国文化史上的文物、典籍,乃至佛教三藏十二部的经典结集,都是后世弟子要珍惜的文化寿命。

五、信仰的寿命:中国人非常注重传宗接代的观念,事实上,不仅肉体寿命要传递、事业寿命要接棒,信仰的寿命更要代代相传,灯灯相续,世世代代皆为正信的佛弟子,续佛慧命,就是信仰的寿命。

六、智慧的寿命:智慧的生命是解脱的、清净的生命,它包涵欢喜、无私、慈悲、智慧的无量功德,是我们佛弟子应该努力去体证与完成的生命。

七、功德的寿命:信众在寺院中,建殿堂、造宝桥、装佛像、印经书、植草木、供道粮等功德,留在道场中的是后人缅怀的事迹,子孙引以为傲的福德。僧众遗留在寺院中的功德是修持道行的潜移默化,除了升华一己的生命,更是长养后学修道者的信念,这种纯粹无所得,又无所不得的功德是永恒的寿命。

八、共生的寿命:佛教中根深蒂固的观念——惜福、惜缘,有谓“惜衣惜食,非为惜财缘为惜福”的道理,用之于今日,就是爱护地球、注重环保、珍惜资源。让共生的环境、因缘能够持续,使互存的时空、条件得以绵延,俾令子孙后代在地球上能获得安乐、幸福、自在的共生寿命。

凡我佛光弟子都应该努力创造美好的语言寿命、芬芳的道德寿命、显赫的事业寿命、不朽的文化寿命、坚定的信仰寿命、清净的智慧寿命、恒久的功德寿命、互存的共生寿命,才是善于体会生命的人,才是真正善于为我祝寿与我印心的人。

盼望各位仁者

得无量寿

证清净智

星云

佛光纪元二十六年

八月二十三日

佛光世纪的来临

各位仁者:

二十一世纪是佛光普照的世纪。佛光人要光大如来遗教,把法水长流五大洲,誓度一切有情,化人间为净土。

佛光山上沿途都设有发人深省的偈语,其中有一首说:“因求真理登净域,为学佛法入宝山。”你们大家割爱辞亲来学佛,我想问你们:你们具备了佛陀六年雪山苦行的坚决意志吗?你们拥有唐玄奘大师西行取法、十八年始归的决心吗?你们培养了法远大师虽受屈辱、不改初衷的毅力吗?你们具足历代祖师大德舍身为教、不惜性命的勇气吗?不立大志,轻心慢心,清净的佛法怎能得到呢?立了大志.发了大心,三年修学不难,十年苦行也轻而易举。为了让大家在修学上有正确的认知,我提出下列几点:

一、要有时空观念的现实认知

人生在世,有三件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时间、空间、人间。你们大家对时间能够充分把握、好好利用吗?东西要节俭、金钱要节俭,时间、生命更要节俭,岳飞、颜回、郑成功等历史上贤人,乃至佛教的僧肇大师,都只活了三十多年的岁月,但是留给人间的是不朽的生命、常新的慧命。反观我们大家,如果不能善用学习的时间,没有守时的观念,让美好的生命轻易地流逝,到头来只有徒叹伤悲!

除了时间的观念之外,我们对于空问、人间,也应该有正确的认识。有的人客厅可做工厂,一张小小的办公桌就可以处理国家大事。但是有的人拥有广大的土地,千栋的华厦却闲置在那儿,糟蹋了宝贵的资源。在僧团之中,我与别人的人际关系和谐吗?我能够随缘处众吗?因此缺乏时空观念的现实认知,时间给我们再多,空间给我们再大,,人间给我们再多的善缘,也是枉然的。

所谓时空观念的现实认知,就是要讲求现代化。在时空上要跟着时代而现代化,思想要现代化,建筑要现代化,语言要现代化,乃至布教的方法也要跟着现代化。如果不跟随时代而现代化,就会落伍。有人说:佛教很落伍。其实佛教并不落伍,是广大的佛教徒的思想很落伍。现代化并不是奢靡浮夸,而是清净的、具有前瞻性的,我们提倡的现代化是生活很保守,思想现代化的认知。

二、要有传统观念的历史认知

佛教讲求传承、师承,这就是重视传统、历史的观念。大乘八宗的各个宗派,自有他们的宗派伦理、师门伦理。日本佛教经过演变,发展成为今日的祖师佛教,已逐渐失去了传统,毕竟佛陀是唯一无二的。他们各宗派之间平常不相往来,甚至信徒之间也不交流,虽然缺乏恢宏气度,但是从宗教徒的忠贞、气节来看,自有他们不移的传承。反观我们时下的佛教青年,今天人一宗派,明日即可背师叛道改投他门,缺乏宗门伦理思想,混淆传统历史认知,实在是人格有亏,佛道有损。

其实.各宗派之间可以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教主、教义各有历史传承,不可张冠李戴,混为一谈,但是信徒之间则可以交流往来,这异同之间,必须要以智慧善加辨别。

三、要有文化观念的普遍认知

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孕育出不同的民族、生活习惯、风土民情。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有好的遗产,如敦煌、龙门、云冈的佛教艺术瑰宝,有《论语》、《孟子》等的思想学说,有罗盘、印刷术的科技文明。但是中国文化也有不好的毒草,如裹小脚、太监、妻妾的制度,专制、官僚的政治等。

佛教对于文化的最大贡献,就是佛法人间化。佛教以人为本,佛陀出生在人间,出家在人间,修行在人间,成道在人间,说法在人间,佛陀是人间的佛陀。时下有些佛教青年逃避人间,入山闭关,甚至只求自我解脱、了生脱死,缺乏人间佛教的性格。最近我们成立的“国际佛光会”,就是为了宣扬幸福、美满、欢喜、融和、乐观的人间佛教。有人说21世纪是太平洋的世纪,是东方的世纪,应该说21世纪是佛光会的世纪。佛陀把佛教弘化于五印度,我们佛光人要光大如来遗教,进一步把佛法弘扬于五大洲。

四、要有佛法观念的信仰认知

目前佛教徒虽然为数不少,但是知见却徘徊于正邪之间。佛教界没有是非观念,善恶辨别。有的人禁不起外境的迷惑,根本信仰就起了动摇。金钱的诱惑、爱情的甜蜜。权力的滋味、暴力的威胁,能改变你对佛法的不移信仰吗?哥白尼不惧生命的危险,坚持地球是圆的真理,慧远大师宁愿生病也不犯戒服用药酒,印光大师不接受贩卖美酒的信徒供养,他们所坚持的是对真理的一份信仰认知。

所谓正信的佛法是道德具备、知见正确、有慈悲心、有担当力的认知。契理契机是正信的佛法,示教利喜是正信的佛法,四圣谛、三法印、六和敬、八正道等根本佛教都是正信的佛法。希望各位仁者具足正确认知。

星云

佛光纪元二十六年

九月二十三日

挑战压力的勇气

诸位仁者:

人生本来就需要奋斗,世间本来就是一种责任。我们要有不怕向压力挑战的勇气,一旦不觉得有压力,心里自然产生力量。

从九月五日到十月十日,一个月零五天之中,几位职事陪着我走过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英国、德国、瑞士、法国。三十五天的行程,天天在坐飞机,有时甚至长达二十六小时,下了飞机,人好像踩在云里,飘浮不落实的感觉;天天在搬运行李,二十四箱的大纸箱,装满佛光山与佛光协会的讯息,要带给遍于海外的佛光人。

每到一个别分院,我总听到徒众跟我提起读书的事。读书本来是一件很美妙、很重要的事,但是我觉得读书会使一个人读得很成功,但是也会使一个人读得很失败;读书会使一个人很有用,但是也会使一个人一无是处;读书能使一个人很明理,但是也会使一个人变成很无明;读书能使一个人懂得谦虚,但是也会使一个人变成知识上的傲慢;读书能使一个人思想开通,但是也会使一个人顽冥执著;读书能使人成圣成贤,但是也会使人自私自利;读书能启发正知正见,但是也会使人变得愚昧偏邪;读书能使人气度宽宏,但也能使人肚量狭小;读书能使人精进奋发,但也会使人懒惰无能。

有的人很能读书,有的人不能读书;有的人爱读书,有的人不爱读书;有的人很会读书,有的人不会读书;有的人活读书,有的人死读书。佛光山的大家,你们要读哪一种书呢?读书要学以致用,学了以后没有用处,倒不如不学,你要怎么用法呢?

有的弟子问我:一天到晚坐飞机,不觉得危险吗?一天到晚忙碌奔波,不觉得压力很大吗?因此,让我想起一些问题,我有几点意见告诉你们:

一、我不觉得有压力

大家常常说:“我工作压力很大。”“我生活压力很大。”但是我确实不觉得有压力。人生本来就需要奋斗,世间本来就是一种责任。一个气体饱满的皮球,如果你不打它、压它,它怎么弹跳得起来?我们为什么甘心做个泄了气的皮球呢?为什么不能承受压力,使自己进步、再升华呢?我很庆幸自己童年的时候,遭遇到一些苦难、挫折,使我养成习惯压力的个性,因此日后纵然遇到压力,我也不觉得,反而感到很幸福。我们要有不怕向压力挑战的勇气,一旦不觉得有压力,能够奋斗不挫,自然有力量。

二、我不觉得有危险

世间究竟哪里才是安全?哪里又是危险呢?我从小就在战乱中度过,先是抗日战争,再是国共战争。四十多年前,我来到台湾也不是为躲避战乱,而是为了参加“僧伽救护队”,因战乱而伤亡的人救苦救难,结果反而平安地过了四十多年。因此,佛光山的弟子不要害怕危险,要像富楼那尊者,甚至基督教、天主教的教士们那样,冒险犯难,到边远险恶的地方传播佛法真理。

三、我不觉得有困难

世间上没有困难的事,只要我肯发心,困难也迎刃而解,变得不困难。拿破仑曾说:“在我的字典里找不到一个‘难’字。”我们也要训练自己的人生没有困难的畏怯。我们佛弟子成佛作祖,如此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事,都有勇气追求实践,成佛都敢承当,了生脱死都敢承认,除此,天下还有什么更困难的事吗?不要常常把困难放在心里,摆在嘴边,那是推诿不负责任的态度。

四、我不觉得有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