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规矩的修行
4615900000021

第21章 佛光世纪(11)

修行,不一定要诵经、拜佛才是修行;功德,不一定要出钱、出力才是功德。从待人接物中获得启示,从日常生活中有所体悟,也是一种功德。以十供养、四弘愿、四摄法、六度行、八正道、七圣财来做功德如同撒播种子,种一得十,种十得百,我们应该趁自己还有能力的时候,及时播种,以待有成。

(一九九五年二月)

佛光会员应如何广结善缘

人与人之间,靠着缘分在维持关系,人际关系就是一种因缘法,佛教常强调“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就是说想要学佛道,就要先与人结下善缘,甚至已学佛道,更要懂得广结善缘。所谓“一佛出世,万佛护持”,这就是广结善缘的结果。缘,要靠自己去培植,怎样和人广结善缘呢?以下我提出四点意见供各位参考。

一、用净财欢喜结缘:学道之人应学习以净财和人结缘,亦即以正当的财物喜舍布施,布施时不在乎量的多少,重要的是在于布施时的心量、动机如何?所以最好是在不自苦、不自恼、不自悔、不为难的前提下欢喜的与人结缘。例如;供饥肠辘辘的人一碗饭、给口干欲裂的人一杯茶、给心急如焚的人一些钱打紧急电活,甚至给贫病交加的人一些医药费、给年老无依、年幼失怙的人生活费、教育费……等等,都是以净财与人结缘的好方法。这样的布施也许付出不多,但对方却能因你的布施而得到很大的帮助,甚至改变一生的命运,因此以净财布施实是广结善缘最直接的方法。

欢喜的布施纯属精神上的结缘,例如:我以讲说佛法给人欢喜,以顺从拥护给人欢喜,以随喜赞叹给人欢喜,以合掌微笑给人欢喜,以专心聆听给人欢喜,以肯定忠诚给人欢喜,都是以“给人欢喜”和人结缘的好方法。所谓“相见都是有缘人,怎不满腔欢喜?”财物有用完的时候,欢喜却是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愿我们善用这份人间的至宝与大众结缘,同享“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的究竟法喜。

二、用语言功德结缘:语言是人我之间的一道桥梁,适时适地地给予适当的语言,则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般说来,肯定赞美的语言就像初春和煦的阳光,给人温暖亲切的感觉;关心鼓励的语言则像久旱逢甘霖的大地,有了活力和生机。因此用爱语和人结缘,所搭建的是一座善缘的宝桥,平稳而通畅。反之,粗俗、谩骂、毁谤、狂妄、讽刺……的恶言,则如粪秽之器,让人摒而弃之,甚至将毁掉一个人的前程,或身遭杀身之祸。所谓“一言足以伤天地之和”,用恶言与人来往所建立的,是一座危机四伏,损人又不利己的危桥。

“爱语如春风,恶言如秽器”,希望大家都能以如春风般的语言扬起众生信心的风帆,以甘霖般的语言温润众生干涸的方寸,以阳光般的语言照破众生的爱见无明,以净水般的语言涤尽众生的五欲尘劳。

何谓功德?《大乘义章》云:“言功德,功谓功能,善有资润福利之功,故名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名为功德。”举例来说,修桥、铺路、建寺、说法、捐血助人、捐赠器官、热心公益、劝人为善……等等,即使是小小的功德,都能成为未来道业的资粮。像佛陀在因地时,割肉喂鹰、舍身饲虎、葬身鱼腹、贫女一灯等等事迹,就是最好的明证。《仁王护国经》云:“满功德藏,住如来位。”《无量寿经》中也说:“具足功德藏,妙智无等伦。”以功德结缘,未来的福报妙不可言!

三、用利行服务结缘:利行,就是给予别人便利的行为。像协助朋友发展事业、鼓励失意同侪奋发振作、引导赌徒毒友回头改过、提供失业青年就业机会等都是利行。

利行,除了是实物上、精神上的支持以外,还包括时间上和空间上提供协助,为人服务。像帮忙写字、帮忙扫地、帮忙照顾小孩、帮忙提重物、为人开门、听人诉苦、走路时礼让行人、坐车时让位给老幼妇孺、协助盲者过马路、帮忙照顾小孩等等,也许只是举手之劳,却为别人解决困难,也为自己带来欢喜。俗语说:“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助人为快乐之本。”发心服务,自利利人,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四、用技艺教育结缘:“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有了一技之长,不仅可以自娱自利,也能够愉众利他。譬如:擅长打字、电脑、会计、文书的人,除坚守岗位,服务大众之外,还可以义务教导有心学习的人;擅长弹琴、插花、编织、绘画的人,除举行发表会展示才能之外,更可以传授后人……凡此必定能够受人欢迎,广结善缘。

教育是净化人心最究竟的方法。如果我们能讲说佛法、教人明理、导正民风、鼓励劝慰,引导大家踏上正途,为家庭、社会、国家负起责任,贡献所长……必能使社会更加安和乐利,这些都是以教育与人结缘。

教育肩负着“百年树人”的重责大任,从事文化教育是佛光会的宗旨之一,因此佛光会员均应尽己所能,以技艺广结善缘,以教育广结法缘。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见面不相识”,大家应该珍惜这份同为佛光会员的善缘,并且用净财欢喜、语言功德、利行服务、技艺教育与天下众生共结善缘,祝福大家将来都能同登法界,共证菩提。

(一九九五年三月)

佛光会员要有六心

经典中常教导我们要去妄证真,明心见性。《华严经》云:“统万法唯一理,贯万古为一心,心也者,万德之源,众妙之本。”真心,如同虚空一般广大无边,能够涵容万物,包并天地;真心,好比一座宝山,蕴藏无比丰富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有心,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因此,学生读书要求专心,做事工作要求用心,佛子行道要求发菩提心。佛光会员应该要有什么心呢?

一、佛光会员要有灵巧慧心:佛教是觉悟之教,如果没有灵巧慧心,就不能进入佛法之堂奥,当然也就无法断惑证真。佛教讲究般若自性,般若不是一般的世智辩聪,而是内心智慧、慈悲、潜能的开显,所以唯有以内在的灵巧慧心,才能展现出我们本具的般若本性。

我们身为佛光会员,肩负利生济世的神圣使命,因此必须具备“灵巧慧心”的先决条件,才能有效率地朝远大目标迈进。为什么呢?因为有了“灵巧慧心”,则能看清自己无量劫来积集的烦恼习气,从而设法对治去除;有了“灵巧慧心”,则能随时照顾关心别人的感受和需要,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了“灵巧慧心”,则能对佛法有深切的体悟,从而将世出世法融会贯通,并且灵活地运用在生活上;有了“灵巧慧心”,则能洞察众生的忧悲苦恼,而能平等无私地伸出援手。所以,佛光会员有了“灵巧慧心”,就能使佛光会成立的意义更加彰显,使会员与会员之间,会员与众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睦,使会务进行更加顺利,使弘法利生的目标更加开展。

二、佛光会员要有道念悲心:佛教不同于一般知识学问、一般宗教,因为佛教重视道业上的信念及对众生的悲心,所以一个想在佛门有所进步的人,必定要对自己选择的道业有坚定的信念,不因外在环境而退失初发心。而使道念坚定不移的最好方法,则是培养对众生的慈悲心,常行菩萨慈心利他之行,道念与悲心,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在漫长的佛道中不致退转。反之,一个没有道念悲心的人,必定流失于佛门之外。所以佛教常说,一个佛教徒可以没有能力,但是不可以没有道念悲心;四肢五官可以百般残缺,但道念悲心不可以丝毫残缺。因为道念是佛弟子修行的根本,而悲心乃佛弟子利行的原动力,也是发起菩提心的根本。

一个有道念的人是爱护团体、爱护常住、忠于师门、忠于佛教的。所以当他遇到毁谤、冤屈时,能超越过去;遇到困难、危险时,能直下承担;当他违犯过失时,能勇于认错;遇到挫折、阻难时,能坚持百忍……总之,无论外境如何,他都能本着“因果不会辜负我”的道念,对佛教依旧护持奉献,不遗余力;对团体仍然忠诚发心,以众为我。

一个有悲心的人,在消极方面,是宁可自己吃亏牺牲,也不去伤害侵犯他人;在积极方面,则是以六度四摄关爱一切众生。所以道念悲心不只是理念上的了解,更是行动上的实践。

如果各位会员都能秉持“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悲心,在心甘情愿、牺牲小我中,长养自己的道念;在无私奉献、服务利行中,培养自己的德操,相信佛光会利生济世的工作必能够恒久绵延,佛法真理也必定能够永久住世。

三、佛光会员要有大志愿心:儒家有言:“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儒者要成圣成贤,尚且要立大志愿心,何况佛子从事弘法利生的重责大任,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为目标,怎可不立大志愿?所以有一句话说:“没有自然的释迦,没有天生的弥勒。”此即意味着诸佛菩萨之所以成为诸佛菩萨,不是天生成就的,不是造物主赐予的,而是历经百千万劫修行而成,其间所遭遇的困难、阻碍不知多少,而之所以支撑其奋力不退的原动力,就是靠着大志愿力。像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比丘时,因为发了四十八大愿,愿愿皆为济度众生,所以后来成就庄严殊胜的极乐净土;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等在因地时,也立下誓度无量众生的大志愿心,所以能成就道果。佛光会员应以诸佛菩萨的恢宏气度为榜样,发起大志愿心,尽形寿跟随佛光会弘法利生的脚步前进,常行四弘誓愿,常发无上菩提心,如果大家都能如此,相信佛光会弘法利生的大业将更稳健、更圆满。

四、佛光会员要有愧意惭心:学佛之人最怕的就是趾高气扬,骄傲下人,因为这样的人将不再力求上进;反之,一个有愧意惭心的人知道奋发图强,肯力争上游,所以惭隗是进德修业、敦品励学的原动力,是人间最好的美德,是佛教入道要门。《大般涅槃经》云:“诸佛世尊,常说是言:有二白法能救众生:‘一、惭,二、愧。’惭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惭者,内自羞耻;愧者,发露向人。惭者,羞人;愧者,羞天。是名惭愧。无惭愧者,不名为人,名为畜生。有惭愧故,则能恭敬父母师长;有惭愧故,说有父母兄弟姊妹。”惭愧之重要性,可见一斑。

清末民初的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就常自谦为“常惭愧僧”,对于佛法未兴,众生未度,德业未净,感到非常惭愧。祖师大德尚且如此,身为佛光会员更应常惭愧自己学问不够。如果能时时如此惭愧,发心不够,慈悲不够,对父母的孝心不够,对子女的教育不够,对朋友的道义不够,对社会国家尽力不够,对佛教的护持不够,对佛法的弘扬不够,对众生的参与不够,对佛光会的奉献、参与、支持、热心不够……如果能时时如此惭愧,则何患佛光会会务不蒸蒸日上?何患众生未能度尽?何患佛道无成?“卑为胜者所居,唯心能卑,并行使高。”愿佛光会员皆应本此愧意惭心,奋发向前,勇猛精进。

五、佛光会员要有精进恒心:《佛遗教经》云:“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是故汝等常勤精进,譬如细水长流,则能穿石;若行者之行,数数懈废,譬如钻火,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弥勒菩萨在因地时,发心向道虽比释迦牟尼佛早,可是成佛却晚了九劫,主要是因为释迦牟尼佛比较精进。“龟兔赛跑”的寓言中,动作慢的乌龟反而先驰得点,赢得胜利,也是由于乌龟的精进恒心远过于兔子。所以,世出世间,任何一个人想要成功立业,必先具有精进恒心;佛光会员要深入佛法,济世度众,也必须具备精进恒心。唯有精进恒心,才不会遇难则止,退失道心,才不会自暴自弃,因循懈怠。

中国四大翻译家之一的玄奘大师西行取法时,因有“宁向西天一步死,不回东土一步生”的精进恒心,才能学成归国,携回经典,不但利人无数,也使中国佛教得以辉煌灿烂。又佛陀六年苦行,若没有精进恒心,怎会成就佛道?六祖惠能大师臼米八月,若没有精进恒心,何能大彻大悟?而菩萨化度有情,亦需经三大阿僧衹劫,若无精进恒心,堪忍一切,积集无量福德,如何成就等觉?所以,佛光会员应将菩萨披精进甲,着忍辱铠的精神,应用在佛光会上,勉励自己办会务时要有精进恒心,参与活动时要有精进恒心,慈悲喜舍要有精进恒心,服务牺牲要有精进恒心,断恶行善要有精进恒心……能如此则事业堪就,佛道堪成。

六、佛光会员要有忠诚信心:孙中山先生曾说:“信仰是一种力量。”又说:“宗教是人类心理的拐杖。”把这两句话合起来阐述,即是:一个人若能对其信仰的宗教忠诚不贰、信心具足,则能产生出很大的力量来克服种种障碍,得到心灵的依靠。佛光会员都是抱着对佛法的信仰而参加佛光会,投入服务大众的行列,如果大家都能抱着忠诚信心,在佛教里定能有所成就。因为有了忠诚信心,便能打从内心产生一股很大的力量,能够耐苦、耐烦、耐无、耐气、耐利衰荣辱、耐毁誉称讥。此外,一个有忠诚信心的人,必定品德高尚,为人尊敬,因此外在的力量也就增大了。佛教的十大弟子跟随佛陀四处弘法,就是靠着一腔忠诚信心;孔门七十二贤跟随孔子,也是凭着一股忠诚信心;古今中外的英雄豪杰、沙场名将报效国家,电是凭着一股忠诚信心;过去以来的佛门伦理更是靠着忠诚信心来维系。所以忠诚信心是做人之本、处事之基、成功之力,在团体中,不要计较得失,不要嫉妒排他,只要自己坚秉忠诚信心,何虑不能得道多助,自他二利!

最后再度呼吁各位佛光会员要有灵巧慧心、道念悲心、大志愿心、愧意惭心、精进恒心、忠诚信心!大家能发此六心,必能使个人道业大为增长,佛光会务进展迅速。

(一九九五年四月)

佛光会员应如何教育子女

国际佛光会的会员以在家信众为主,生活上均以家庭为重,现代父母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如何教育子女。所以今天我特地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提出八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养成信受的教育: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不在言多,而重身教;不在训示,而在开导,一切的教育都必须先让子女懂得“信受”。不信受,如同“天降甘露,不滋润禾苗,禾苗不能成长”;又好比将净水灌人缺角、染污、倒置的器皿,无论水量多寡,总是徒劳无功。

每部佛经均以“如是我闻”开头,以“信受奉行”结束,这是说明“信受”的重要性。子女们若能从小懂得以谦下心、清净心接受善言,奋发向上,才能渐有所成;懂得以惭愧心、忏悔心接受指责,改过迁善,才能日有所进;懂得以忍辱心、平常心接受挫折,不怨天,不尤人,才能平心静气,度过难关;懂得以包容心、谅解心接受别人,不比较,不计较,才能心胸宽阔,广结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