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福胜分第十一①
【原典】
“须菩提!如恒河②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甸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③”
【译文】
“须菩提!像恒河中所有沙数,每一粒沙又成一恒河,这么多的恒河沙数,你认为算不算多呢?”
须菩提回答:“太多了,佛陀!如果以一粒沙表示一个恒河,恒河尚且无法计数,何况是恒河里的沙数呢?”
“须菩提!我现在实实在在的告诉你,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拿了七宝积满恒河沙数那样多的三千大千世界来布施,他们所获得的福德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非常多,佛陀!”
佛陀进一步告诉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对这部《金刚经》能够信受奉持,甚至只是受持四句偈等,能够将经义向他人解说,使别人也对这部经生起无限信仰之心。那么,这个法施的福德胜过七宝布施的福德。
【注释】
①所谓的“福德”,有两种:一是有为的福德,一是无为的福德。有为的福德,是有限量的,多作善事即多增福德,少作善事即少增福德,所谓种如是因,即得如是果。无为福德,并不一定要有何造作,乃是本性自具,不假修证,是称量法界,周遍虚空。用财宝布施,所获得的,就是有为的福德;受持本经,体悟般若无住真理,就是无为的福德。本分要说明的,就是无为福德胜过有为福德的道理,故曰“无为福胜”。
②恒河:为印度五大河之一,发源于西藏的雪山(喜马拉雅山),向东南流,注入孟加拉湾。其源高且远,其河宽且长,河中的沙,因细故多,为阎浮提诸河所不及,又为大家所悉知悉见,所以佛说法时,常以譬喻极多之数。
③在前面经文中,佛陀用“满三干大干世界七宝,以用布施”(第八分),此处用“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干大干世界,以用布施”来与四句偈的法布施相较,都比不上持经信受的功德来得无边无量。因为一个是财布施,一个是法布施。财布施是有为法,因此,它的布施是有限的,所以所得的功德也就有限。法布施是无为法,可以有无限的布施,所以功德也就无量无边。
【讲话】
佛陀在第八分以三干大干七宝布施的福德,与般若的福德性作校量,表明珍宝布施的福德是世间有漏的果报,般若性德则是出生无漏的善法功德。第十一分佛陀再次申述,以恒河沙数珍宝的布施,比不上无为福德的胜因。
一、财施破悭获福无量
二、受持读诵第—供养
三、深解经义解脱生死
四、无为福德究竟常乐
经文中,佛陀告诉须菩提,如果用恒河中所有的沙数来做比喻,一粒沙喻为一恒河,那么所有的恒河中的沙数是不可计算。如果有人以一粒沙作为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再用七宝充满恒河沙数的三千大千世界,以此恒河沙数的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所获的福德是很多的。
一、财施破悭获福无量
佛陀以三千大千世界的恒河沙数七宝的布施,比较有为无为的福德差别。财布施可以使我们放下财物的贪恋,以此破除内在的悭吝,佛陀并非完全否定资生布施的利益,在佛陀本生谭中,佛陀舍王位、国土、财宝、童仆、车乘、妻妾等等,看似有相的布施,但是以恒顺众生,心不起嗔怨,也能感应到三轮体空,无为功德的法喜。
《诸福德田经》有七法布施,名为福田,可得生天:
一者兴立怫塔、憎房、庙堂。
二者建立林园、果村甘泉。
三者常施医药,疗救众病。
四者怍牢坚船,济渣人民。
五者安设桥梁,过渡赢弱。
六者近道作井,渴乏得饮。
七者造作圊厕,施便利处。
这七法皆从方便利行众生,心存慈佑悲愍而来的,我们知道天人的特点之一是身形巍巍,五欲满足快乐。其实能施与的人,所行就如同富有的天人,内在充满济渡众生庄严的心念,自然获得快乐满足的回报。
因此,我们读诵《金刚经》不要只读半部经,佛陀虽是强调无为福德的胜妙,并非完全否决有为布施的福德,而是付嘱我们从财施的阶位,再上一层楼去开发无为解脱的性德。财富是毒蛇是黄金?端看运用者的智能,财富能自利利他,也能令父子、兄弟、宗亲等怨隙丛生。
有一天,波斯匿王来到佛陀的座前,向佛陀禀告:
“佛坨!舍卫国内,有一血长者,名叫摩诃男,他拥有金银珠宝数千万亿,无法称量,并且有许多房舍田产也难以计算。摩诃男坐拥财宝干斛,良田万顷,这千千万万的富有,他却无法享用。每天吃粗糠米渣,残余腐酸的食物;穿着粗劣的布衣;乘破旧的车。他从不供养沙门、婆罗门,更不施舍贫苦的乞丐。每到吃饭时,一定要把门窗锁紧,恐惧有人上门向他乞食。
“佛陀!巨富的摩诃男,却过着如此贫穷恐惧的生活,我们对于财富要如何运用,才合乎正道?”
“大王!如摩诃男等人,内心充塞无知的邪见,虽得到丰富的财利,却不能自己受用,又不知孝养父母,及供给妻子、宗亲、眷属;也不救济奴婢仆役;不施与知识朋友;更不知供养沙门、婆罗门,以此种植福田,长受福乐。摩诃男获得财富,不懂广为应用,借此得到世间的喜乐和出世间的功德。
“大王!悭贪者就如一块碱地,虽有少许池水,但由于本质碱苦故,没有人愿意饮用,最后干涸枯竭。布施者,譬如聚落里的一泓清泉,流出好水,滋养周围的林木繁茂,并生长柔软的香草及种种鲜花和果实。一切众生,都能在水池洗浴,渴乏时可以撷取清泉和美果。林间的鸟兽,也能无惧的快乐嬉戏。
“大王!拥有财富者,要如滢澈的泉水,使人得到欢喜饱足的受用,如此,生活自然富足自在,死后能生于天界,享受福乐。”
人的一生又有多长?不过如晨间的露水,空中的电光,水中的泡影,瞬息的火焰。财富的生命,又能绵延持续多久?如何从有限的财富经营,看到精神性灵的财富,做一个永续经营的智者?
(一)经营人情不经营利益。
(二)经营分享不经营个人。
(三)经营善友不经营钱财。
(四)经营知足不经营五欲。
有形的财富终有散尽毁坏时,人与人的情义相助,彼此分享成果的交流互动,善友的护念提携,闻法知足的安适等,是永续经营我们内在的财富。
二、受持读诵第一供养
经文中说:“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在第八分中我们已说明财施与法施功德之差别,及受持四句偈的殊胜法益,此分以“为他人说”的法市施,进一步做阐述。《华严经》说:
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
佛法无人说,虽慧不能了。
说法者如灯炬,为人照见种种宝珠,再微妙的佛法,没有人演说,智者也难以入解脱门。财施与法施的方法,对象、利益各有不同。
(一)财施简易可行;法施唯有智者,能广说法义。
(二)财施一般对象即可;法施则须具有善根者,才能信受奉行。
(三)财施利害参半;物质的施与,易令众生起贪心和懈怠;法施普施利益,令众生开展觉性,生惭愧勇猛向道心,不只自利也能利他。
(四)财施享用有限;一时的救济,并无法使众生永久身心安乐;法施则是救济众生的心,正观的播种,令众生今生后世利益无穷。
(五)财施功效短暂;财施仅能利益色身,无法令人见性成佛;法施的一言一偈,如醍醐灌顶,令众生转凡成圣,顿开佛慧。
已判别财法二施功德的胜劣,对于“法”要如何受持?我列举出受持《金刚经》的十法行。
(一)书写:恭敬抄写经文。
(二)供养:供奉经典于塔庙、佛殿。
(三)施他:印行经典流通。
(四)谛听:专注聆听经教法义。
(五)宣说:为他人讲解经文,解除文字义理的障碍。
(六)受持:奉行教义,应用于生活中,自利利他。
(七)开演:广开演说微妙经义,令他人开悟自性。
(八)讽诵:专心称诵,持念经文。
(九)思维:深入法海,静默思维,以悟解奥妙之处。
(十)修习:由思维因此发起大行,证人圣果。
受持十法行,可以作为我们日常修持的指导。为了增长受持《金刚经》功德的信心,我用一则故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