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打工皇帝:奋斗到打工皇帝需要具备什么
4611700000002

第2章 前言(2)

比如,几年前,我在一家家族公司里做副总时,曾负责招聘员工。一位大学刚毕业的求职者在简历里是这样写的:我非常愿意从贵公司的最基层工作开始做起,打算用至少5年的工作时间来熟悉公司的各项业务,尽可能掌握各种业务需要的相关经验,然后向公司更高层次的管理岗位奋斗。

尽管这位求职者的简历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跨国公司的工作经历,但就是这份简历让这位求职者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我当时选择他的理由是:我相信他能胜任公司的工作,我初出茅庐时的想法跟这位年轻人完全相同。

由此可见,该求职者得到这份工作主要源于他有一个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是他得到我认可的一个重要因素。

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甚至有的人就根本没有职业规划。一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参加工作后,在一段时间内经常出现职场定位模糊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他们不完全清楚自己应该从事什么工作,自己偏重于什么样的工作。

不可否认,这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出现职场定位模糊的问题,是因为他们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当然,也可能与这些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性格有关。比如,有的人是被动型的,就像《西游记》团队里的沙僧,师父叫干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往往安于本分工作,在任何时候都绝不出格。这样规规矩矩的员工尽管恪尽职守,但是创新能力不强,不适合担任一些创造性很强的工作,这样也就错过了成为打工皇帝的机会。

与被动型的性格相反的是,就是主动型性格,具有主动型性格的员工往往具备成为打工皇帝的潜质。比如,与沙和尚性格截然相反的就是孙悟空性格的员工,这种主动型性格的员工在工作中往往积极主动,而且工作技能也很强,只不过其阅历还不足以成为一个打工皇帝而已。这种主动型性格的员工就必须在一线上磨练,从而积累打工皇帝所需的工作阅历。如果不踏实在一线工作一段时间,总是好高骛远,那么最终会毁掉自己。

在很多企业中,我们经常见到40岁左右的人依然还在频繁跳槽,他们并不是缺乏工作能力,相反,他们的工作能力还很强。但为什么一无所成呢?主要是因为他们自我感觉太过于良好,总想一口就吃成一个大胖子。事实证明,没有一线的工作经历就想做职业经理人,恐怕是不现实的。当然,绝大多数老板也不会把缺乏一线工作经历的员工放在职业经理人这样重要的位置上。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却一心想做职业经理人,这样的人当上了职业经理人,不但无法胜任工作,而且还会让公司付出惨重的代价。

可能读者觉得我说得过于严重了,其实一点也不严重。当你看了“纸上谈兵”这个故事后,我相信你会认同我的观点。

公元前262年,秦国国君秦昭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实现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联系的初步战略。对于韩国而言,上党形势非常危急。然而,在上党的韩军将领都不愿意投降秦国,却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

对于赵国来说,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上党无疑是喜事一桩。于是赵孝成王(赵惠文王的儿子)派军队接收了上党。然而,仅仅过了两年,秦昭王又派王龁(音he)围住上党。

面对强敌秦国,赵孝成王连忙派经验丰富的老将廉颇率领20多万大军前去支援上党。当廉颇率领的20多万大军才到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上党已经被秦军攻占了。

王龁很轻易地拿下上党,还打算向长平进攻。而沙场经验丰富的廉颇得知上党被秦军占领时,让士兵们守住阵地,尽快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此刻,廉颇已经准备好与秦军作长期交战。

大将王龁想尽快解决战斗,拿下长平,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却不为之所动,就是不跟秦军交战。面对这样的形势,王龁也没有能想出好的办法来打破目前的僵局,不得不派人“六百里加急”奏禀秦昭王,说:“廉颇是一个作战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将,不轻易出来交战。我军长途奔袭,如果长期下去,就怕粮草接济不上。”

战报传到都城,秦昭王于是请谋士范雎出谋划策。而足智多谋的范雎坦言:“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

秦昭王说:“什么样的办法才能让赵国调回廉颇?”

范雎说:“让我来想办法。”

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熟读兵书而又继承其父亲赵奢作战经验的赵括带兵。而目前的前线指挥廉颇过于年衰,根本就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了!”

范雎散播的谣言迅速传遍了赵国的大街小巷。传言里所说的赵括,就是赵国赫赫有名的大将赵奢的儿子。值得称道的是,赵括小时曾熟读兵法,谈起用兵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他也不放在眼里。

当然,传言同样传到了赵孝成王耳朵里。于是赵王下令即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

自以为是的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

赵括的年少轻狂却得到赵王的认可,于是就当面封赵括为长平作战的指挥,去接替廉颇。

当然,面对赵王让缺乏实战的赵括接替廉颇,大臣们都纷纷反对。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正当赵国处在大兵压境的紧急时刻,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收回成命。赵括的母亲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这孩子把用兵打仗当做儿戏似的,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会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

面对赵括母亲的如实禀报,赵王却没有丝毫的动摇,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了吧。”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兵20万到达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

当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后,同样以六百里加急将情报禀报秦昭王。秦昭王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次败仗。

然而,作战经验缺乏的赵括却不知道是陷阱,只知道率领部下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25000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5000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40万赵军切成两段。

此时的赵括才幡然醒悟,于是急忙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而秦国又发兵把赵国的救兵和运粮的必经道路切断了。

孤独无援的赵括,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苦苦坚守了40多天。面对强敌,孤注一掷的赵括仍然想率兵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

当被围困40多天的赵军听到主将被杀的消息时,也都无心恋战,于是纷纷投降。就这样,赵国的40万大军,就在短短40多天的时间里,在纸上谈兵的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

上述故事对于中国人来说,都并不陌生,这就是大家熟知的纸上谈兵的故事。可以说,赵括正是因为缺乏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导致了长平战役的失败。

长平战役的失败不仅使得赵国无兵可战,同时加速了赵国的灭亡。有读者认为,赵括长平战役的失败是由于赵括缺乏文化基础,甚至不懂兵法。这样的观点是不全面的。从纸上谈兵的故事不难看出,赵括还是非常懂得军事的,有时就连赵括父亲在内的所有人都辩不过他。那么赵括为什么在长平战役会战败呢?主要原因是赵括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不准确,起码是初期职业定位不准确,这才导致了整个职业生涯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