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老子,最合格的CEO
4605400000004

第4章 前言

初读《道德经》,尚处幼学之年。且不说能否看懂,单是其中的很多文字都识不全。但儿时受《西游记》、《封神榜》、《张天师》等神话剧影响,在幼小心灵深处始终以为能得道成仙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遗落在“凡间”的神书《道德经》。因为这本书有了道教,有了传说中的神仙“太上老君”、“张天师”等,甚至连凡人张三丰都因此书成为长寿的代表。童年无邪,总以为成仙是此生不二的追求。现在想来,啼笑皆非。

但不可否认,儿时的神话剧和初读《道德经》的经历,为之后的复而拜读打下铺垫。

再次拜读道德经,就是单纯的源于对文言文的喜好。受中学老师影响,颇喜研读古文。当时实在不能理解老子的“无为而治”,总认为“无为”不就是什么都不做吗,既然都没有去做,又何来“治”呢?而且书中的“绝学无忧”、“不敢为天下先”等理论,也曾让我不屑一顾,以为这种理念跟现代社会“完全脱节”。当时无知地认为《道德经》漏洞百出。

于是妄下断言:《道德经》“不过如此”,“不读也罢”。

与《道德经》的再次结缘,源于在书店的一次“无意之失”,返回住处才发现错买了《道德经》。但想起童年记忆,时隔十余年,怀着思旧心情,便再次研读《道德经》。没想到这次拜读竟“爱不释手”,并成为写这本书的“动力和起源”。

在我所编写过的管理类培训资料中,很多内容竟与老子的思想不谋而合,加上个人的社会经历和感悟,也开始逐渐理解到什么才是真正的“无为而治”,也开始明白“无为而无不为”才是最高的管理境界。

其实抛开管理不谈,《道德经》更多是在教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夫唯不争,故无尤”、“上善若水”等等,很多简单的道理,却包含了“不简单”的哲学真理。

当然,真正能读懂《道德经》的人少之甚少,关月也绝不敢说读懂《道德经》。《道德经》是国学中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很多年过古稀的知名学者仍然不敢说读懂。我很同意这种说法:“最好不要翻译《道德经》,因为每一种翻译,都不能完全或正确的表达老子的真实意向”,由此可见《道德经》中“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高深。正如道德经的开篇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可以用语言来解释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吧。

这本书的初稿作于2010年。初稿完成之后,一直忙于他事,无暇顾及。近来修改稿件,发现才不过两年,对之前曾阐述《道德经》内容中,已有很多都另换看法了。这就是《道德经》: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心态,就会有不同的解答和看法。说《道德经》是千经之首,绝对不无道理。

如今市面上解读《道德经》的专著数不胜数:军事、营销、管理、人生等,每个人都有对《道德经》不一样的看法,或许这也正是《道德经》的“神秘”和“通俗”之处。先圣老子毕生只留下一本著作,千百年来,经无数皇家权贵、文人骚客解读,千年流传、万人解说。又屡经修缮删衍,导致《道德经》的版本众多,至今已知的就有郭店竹简版、长沙马王堆版(甲乙两本)等。注释版则每朝每代都多有无数,较为著名的有河上公章句本、三国王弼注本、西汉严遵注本等。

在流传过程中,由于抄写衍错,或避讳皇家,以及在百家争鸣中,受到其他各派对其的误解误改,导致《道德经》一些版本的内容各不相同,甚至相悖。更有学者怀疑《道德经》的作者不是老子,而是另有他人。至今众多酷爱国学的文化学者,仍然在辩论争议。

一本简单到不过五千字的箴言天书,流传数千年不衰,被数万万人竞相传阅,并走出国门,使众多国外知名学士都为其中的哲学思想而深深折服,这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一大奇迹。因此在著写这本书时,从开 始提笔到完稿终结,始终如履薄冰、若冬涉川,不敢有半点马虎。尽管如此,相信书中仍会有不少误解,也希望众位读者朋友能多多指点交流,指出不足之处。关月在此,先谢谢众位了。

《道德经》是一本书,书中有军事之法,有管理之道,有为人处世之学,“穷一生之时,亦不可得全意”。为我们中国有这样的先圣而自豪!

这本书的出版,要特别感谢广东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主委姚志彬先生倾情作序,先生在国学文化、书法、诗词方面的造诣颇深,值得钦佩。感谢东方企业家商学院院长温舟教授,东方企业家商学院总裁高航教授对这本书的鼎力支持。感谢为这本书的出版付出心血的出版社同事。感谢在写作过程中,提出修改建议的国学圈的朋友们。

感谢所有支持这本书的读者朋友。没有你们,就不会有这本书的问世。

谢谢大家。

赵亮亮

二零一二年五月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