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眼光决定命运
4602700000026

第26章 培养如炬眼光:学习是人的终生事业(1)

古人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的,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不仅能让我们从中获得大量的知识,还会培养我们有如炬的眼光。

1.放弃学习,就等于放弃成功

做大事业仅凭勇气、毅力、信念这些东西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创业成功,创业者就需要拥有较为全面的知识能力,如金融知识、法律知识、专业知识、经营知识、管理知识、心理知识等等。这些知识直接关系到创业者素质的高低,甚至决定着创业者的整个创业过程。

现在,世界已步入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各种生产要素中最重要最稀缺的要素。可以说,知识就是资本,知识就是未来。有了知识就有了牵动其他生产要素的动力,拥有知识,就能洞察事物的走势;拥有知识,就能牢牢地掌控你创业的方向,控制你创业的全过程;拥有知识,就能创造出新成果,在创业中克敌制胜。

如何才能拥有知识呢?

拥有知识的途径只有一个——学习。

一位名叫彼德·圣吉的管理学家,最近出版了一本风靡世界的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该书在研究了众多公司的成败兴衰之后,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在当今世界更息息相关、复杂多变时,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增强学习能力,才能适应多变的时局。他认为,对一个公司来说,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你要有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强的学习能力。

原英荷壳牌集团公司里的高级董事阿里·德赫斯在他所著的《长寿企业》一书中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成果是他发现《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球500家或与之相当的跨国公司的平均寿命只有40年到50年,在70年代被评为“财富500强”的公司到80年代就有1/3消亡了。德赫斯的研究结论是:一个成功的公司是能够有效学习的公司。他认为,知识就是未来的资本,学习意味着准备接受不断的变革,假如公司是一个有生命的物体,那么,该生命体所作出的行为决定来自一个学习的过程。

许多世界著名的管理学家都在他们的著述中论述了学习和知识积累的重要性。我们常常说:学习使人进步。当今社会,竞争空前激烈,对每一个创业者来说他的创业道路上都布满陷井,埋伏着危机,稍有不慎,就会跌进陷阱,被危机吞噬。那么,平安地避开陷井,绕开危机的舟筏是什么呢?那就是通过学习拥有更多、更全面、更广泛、更扎实的知识功底,让知识成为你航向成功创业彼岸的舟筏。

正因为知识的积累非常重要,所以那些成功人士都非常重视学习,如武汉红桃K公司就专门成立了儒商学院,负责全体员工的培训和再学习,以提高公司的整体竞争优势。另外,还有一项数据表明,国外知名公司的老总们平均每年读300本书,在我国私营公司老总们的学习欲望也远远超过了国企领导人。

从我们所给出的这些研究报告中,不知作为要做大事者的你是否已认识到了学习和储备知识的重要性,如果你已认识到了,就快快地去学习,去储备你成功的知识吧!千万不要等到创业时再临阵磨枪、临时抱佛脚。“书到用时方恨少”,在你创业之前,你必须储备足够的知识。你千万不要以忙碌、没有时间为借口,那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你太懒惰,缺乏上进心。只要你有心学习,有心要为你的成功积累知识,你就会挤出更多时间,把宝贵的时间应用在学习上。这样不断地学习,才能练就你如炬眼光,待时机来,你的生命便有了转机。

2.不断在工作中学习

专家指出,与一个人事业的成就关系最密切的学习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智力学习

智力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智慧和聪明。它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特征的有机结合。一般来讲,在青年的成才过程中需要培养的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5个方面。

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门户。观察力的培养对青年的学习成才十分重要。但观察力的培养并非轻而易举。青年在观察力的学习与培养过程中,既要学会观察事物的全貌,又要学会观察事物的细枝未节;既要观察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又要观察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既要观察事物的相似之处,又要观察事物的细微差别;既要观察事物比较明显的特征,又要观察事物比较隐蔽的特征。世界著名作家莫泊桑说过,要使自己对事物有更深的洞察力,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记忆力是智力活动的仓库。人们智力结构中的诸要素都离不开记忆力。培养记忆力,首先是要增强记忆力的敏锐性、正确性、持久性和备用性;同时也应当借助思维的帮助,通过思维,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建立起必要的联想,这是通向记忆的坚实之路;还要正确对待遗忘,一方面要掌握遗忘的规律,跟遗忘作斗争;另一方面只有遗忘掉那些不必记住的东西,才能牢记那些必须牢记的东西。

思维力是智力活动的核心。失去思维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注意力的作用无从发挥。青年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有人曾把青年的学习分为三种不同的水平:记忆的学习水平、理解的学习水平和思考的学习水平。第一种水平只求记住学习的材料,甚至不惜死记硬背。第二种水平则要求弄懂学习材料的意义,力求融会贯通。第三种水平是以问题为中心,通过积极思考,力求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主动去解决问题。在青年的学习中,这三种水平的学习都是客观存在的。就实际的情况来看,还是第一、二种水平的人占多数,第三种水平的人数较少。所以,对处于前两种水平的人来讲,要努力把自己提高到后一种水平上来,否则,成才之路会变得黯淡。因为“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想象力的作用,在于使人的智力奔放起来,飞腾起来,推动人们去创造。培养想象力,就要不断增强想象的丰富性、新颖性和独创性。但我们又不要去提出那种毫无根据、完全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想象,只有同现实紧密联系才富有创造性,才是真正难能可贵的,才是成才所必须的。

注意力是智力活动的维护者。注意力的作用在于使心理活动指向、集中或转移到某种客观事物上。人们的一切智力活动,包括观察、记忆、思维、想象,都只有在注意力的参与下,才能有效地顺利地进行。所以,我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必须善于掌握和调整自己的注意力。

2.能力学习

能力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才能和本事。它是一个人运用知识和智力成功地进行实际活动的本领。

学习是成才的基础。学习贯穿着青年成长的整个过程,并为今后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创造能力与知识的多少是成正比的。“才以学为本”,“非学无以成才”。“学者,学者,学而为智者;不学而为愚者。”这是人类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理。在学习中掌握智力、能力、科技知识、品德、个性等方面的知识,是造就人才综合素质的根本保证。无数成功者的经历都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知识与智能的统一,是青年成才的重要因素。在学习知识和发展智能的问题上,青年中存在着两种片面的倾向:有的人读书较多,涉猎较广,注重智能,喜爱思考,但却或多或少地有些轻视系统知识的学习;而更多人,则习惯于把学习的任务仅仅归结为知识的积累,对智能的培养较少关心。这两种倾向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尤其是后一种倾向,将会严重地影响青年的成才速度,要引起注意。克服单纯知识的倾向,重视智能培养,对于青年成才尤其重要。首先,从自身条件看,青年人的大脑发育基本成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因此,这一时期是一生中发展智能的最好时期,错过了这一时期,就会使自己的潜在智能得不到充分的开发,这对于向更高的人生目标迈进是极为不利的。其次,从长远的发展看,我们生活的时代是科学文化迅速发展的时代,一个人想在高度知识化的时代中有所作为,单靠一二次系统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善于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以达到不断增长才干的目的。这一切都需要具有统筹掌握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等较高的智能水平。所以,青年的成才中应该特别关注的是智能的培养。

创造能力是青年成才的重要标志。创造能力是一个人知识、智力、能力的综合反映,是表现一个人能发出有价值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成果的本领。高创造力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它是智力“金字塔”尖上一颗闪光的明珠,一个人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与奋进过程中才能摘取。青年要使创造能力真正发挥出来并促进成才,还要在知识、经验、技能和个性品质等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是成才的基础,而能力的学习比知识的学习更重要。

在青年的成才活动中,应当具备以下4种最基本的成才能力:

(1)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就是按照自己的意图、依靠自己的力量主动去获取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包括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例如,从实际出发正确制定学习计划,恰当安排学习时间,掌握科学的读书、听课方法,学会积累资料和使用工具,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出新的学习目标,等等。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对终生教育要求的提高,人们的自学能力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对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成才中一项根本性的建设。

(2)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指的是在学习前人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提出创见和做出发明的能力。在成才所应该具备的各项能力中,创造能力是核心。缺乏创造力,只能永远跟在别人。但是,目前我国的学习教育中,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是十分薄弱的。一些外国学者在评价中国学生时,也不乏中肯的批评:中国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考试能力强,独立精神弱;知识量不少,创造力较低。这话值得我们深思。

(3)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就是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的能力。培养表达能力,关键在于提高表达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准确是表达的基本和首要的条件,表达不准确,信息就无法从你的口中和笔下如实传递出去,也就完全失去了表达应有的作用。表达也需要鲜明和生动,只有这样的表达,才能更好地排除人们接受信息时的各种障碍,有利于表达目的的实现。

(4)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是把人群组织起来有效地完成某种任务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领导者、管理者应当具备,各行各业的从事社会活动的业务人才同样应该具备。在许多业务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个统一人们的意志、协调人们的行动的问题,没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是根本不行的。因此,青年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式锻炼和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3.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科学文化由三个基本的层次组成:第一个层次是器物层次,例如新的技术、设备和物质产品等。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不会使用科技产品和高科技工具,很难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立得住脚,更不用说有所作为了,第二个层次是制度层次,制度层次的科学文化,主要体现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体制和组织管理的一系列变革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强调科学人才在各个领域中的比重。制度层次科学文化的深入发展,将为成才者提供制度上的保障。第三个层次是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层次的科学文化。这一层次的科学文化集中体现在由近代科学技术发展所提倡的科学精神中,比如批判、创新、理性、规范、求真、献身、公平、宽容、效率、协作等科学精神,这些精神不仅为近代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思想理论基础,也为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成功者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基础与思想前提。每一个青年都要努力学习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技术成果,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在知识经济时代中成才。

4.品德学习

很早以来,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就提出了德、识、才、学、体是成才的5大内在因素,而“德”为5大因素之首。品德是成才的根本保证,这点古今中外学者都一致认同。“德薄者,终学不成也。”道德作为一种知识,需要在长期的追求中,才能成为人内在的品德素质。人才的品德包括一般品德和劳动品德。一般品德指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如爱国、爱民、爱公、民主、团结、守纪、礼貌、谦虚、助人、尊重、守信、诚实、勇敢、勤劳、正直、律己等。劳动品德指人才在进行创造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如为民造福、严谨认真、坚持真理、团结协作、热爱事业、艰苦探索等。这两个方面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两者之间相互渗透,共同对人才的成长产生影响。

5.个性学习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生活、生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倾向性的特征,比如坚定性、灵活性、敏捷性、严谨性、独立性、主动性、专注性等。人才的成长不仅与智力有关,而且与非智力的个性因素有关。高尔基在《遗传的天才》一书中提出:热情、勤奋等品质是构成天才的重要因素。特尔曼则认为:成就的75%取决于进取心、自信心和坚持力等人格特征。我国学者也认为:成功离不开良好的个性品质,如目标坚定而远大、兴趣广泛而专一、情绪积极而稳定、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有道德感和美感、有坚持力和自制力、有自信心和进取心、有独立性和创造性、富有幽默感等。个性心理品质虽然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更多的是在后天的学习中培养出来的。所以,个性学习是一个人成才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3.从阅读中收获快乐

一、阅读时保持清醒

塞尔弗利(Harry Gordon Selfridge)是很幸运的。有一个青年有自己的图书馆,他愿意请塞尔弗利到他家里去免费看书。

不过有一点不幸的是,每星期他有5个下午可以花3个钟头去读书,然而,每当他想读书时,总是昏昏欲睡。他是喜欢读书的,他有许多书可读,也有充分的时间可读;然而他总是想睡觉。

塞尔弗利就是伦敦一家极大的百货公司的老板,后来他成为菲尔德公司的股东之一和许多普通人一样,他读书时有想睡觉的习惯。不过这种爱瞌睡的原因,很容易找出来,而其治疗法也很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像塞尔弗利一样,克制这个不好的习惯。

在克服这个习惯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原理:假如你长时间地做一件事,结果一定会感到疲劳乏味的,疲劳乏味就会让人想睡觉。解决的方法便是,要让你所读的书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