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眼光决定命运
4602700000015

第15章 把握时机:冒险精神不可少(4)

当然,要捕捉到成功的机遇需要一定的知识技能,这是不言而喻的。要是以知识而论,牛顿的物理学知识,袁隆平对水稻的知识也许并不是最全面的、最权威的。相信肯定有很多人在知识技能方面超过了他们。那么,他们到底凭什么而捕捉到了这些成功的机遇呢?他们凭的就是他们那双能够发现机会的慧眼,他们的捕捉机遇的法宝就是处处留心,因此机遇之神才会一次又一次地光顾他们,光顾他们创造的家园。这也就是牛顿、袁隆平与一般人的区别所在。

处处留心皆机遇,人生的机会可能会以多种方式显现在我们面前。要捕捉它,你就得在平时练就一双慧眼,时时刻刻全身心地准备着去迎接、去拥抱每一次光顾你的幸运之神。

9.压力面前,知难而进

谈到压力,问题不是:“你是否遇到过压力?”我们都曾遇到过这样或那样的压力。问题是:“什么影响你?它们是怎样影响你的?”有些压力,随着你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就能完全避免;另外的压力则无可避免,你必须学会怎样对付。

人们说需要是发明之母。同样道理,压力可以称为成就之母。压力有时会把人的能力发挥到极至。压力可以促使人找到更聪明的处事方式。也许“紧张”或“急迫性”这两个词更适用于这类有益的压力。

观察娱乐圈中的某些人或运动员的一生,能特别清楚地看到压力所产生的正面效果。例如有些演员,当他们受到压力,当观众中有重要人物在座时,他们的表演会特别出色。运动员也是这样。运动员在大场面的锦标赛或奥运会决赛时,他们的水准能发挥到极致。对压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些人被压力击垮,但有些人则借压力刷新世界纪录。史玉柱就是借压力一次又一次刷新自己的人生里程碑的,失败的压力、还钱的压力、舆论的压力……

每个人面临的压力不同,所做出的反应也不同。1992年的史玉柱,是年轻人心目中白手起家的传奇偶像。提起巨人集团,恐怕无人不晓。这个由年轻人史玉柱领导的年轻公司,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成为一个非常具有实力的大规模公司,史玉柱本人也从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成为一个排名在“中国十大富豪榜”中的人物,其成绩令人注目。

“主攻产业最具发展态势”是史玉柱成功的第一因素,20世纪80年代时史玉柱就意识到电脑软件开发在中国有很大市场。事实证明,他开发的M—6401、M—6402系列中文软件,在中国市场很受欢迎,同时他也把中国的电脑业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而到1996年底,曾经风光无限的巨人集团却因投资房地产和生物工程领域的失误导致负债结构中出现恶性债务,讨债者蜂拥上门,集团资金周转不灵,最后陷入了财务危机。

在短短几年内,一个崛起的“巨人”变成了末路的贵族,史玉柱也由一个年轻的富翁变成了身无分文的乞丐,这种突如奇来的打击是巨大的,面临的压力也是常人无法想像的,随之而来的是媒体的“狂轰乱炸”,此时的史玉柱就算不“死”,日子也肯定不好过,别说做大事了,连还债的希望都很渺茫。

此时,史玉柱最大的压力就是,“巨人”的倒塌,欠老百姓的1亿多元人民币该怎么办?那可是老百姓的血汗钱,面对着上门讨债的人,史玉柱心中有种蚀骨的痛。

面对着媒体的“攻击”和1亿多元债务的巨大压力,史玉柱不停地问自己:“怎么办呢?”面对压力,许多人往往会选择逃避。但史玉柱却以积极的态度坦然面对,他决定冲破媒体的“攻击”并且偿还老百姓的钱。可是,这一切却要承担极大的风险,史玉柱认为,害怕风险是压力的主要成因,也是他能否重新站起来,再次走向辉煌的障碍。查理斯·斯温多尔也说过如下关于风险的话:

没有绝对的保证,也没有担保不失败的计划,没有完美可靠的设计,没有无风险的安排。人生决不可能那么整齐划一。

慌张逃跑冒着把自己撞得鼻青脸肿的危险,坐飞机冒着坠机风险,步行冒着摔跤的风险。换句话,只要活着就有风险。

笑可能会被误认为是个傻瓜;哭可能会被怀疑太多愁善感;向别人伸出手,就要冒着被人误会有过分亲热的风险;流露感情就会有暴露自己的风险;爱别人就要冒着不被爱的风险;抱着希望就会有遇到失望的风险;要尝试就会有失败的风险。

你想知道通往一事无成的路吗?向压力低头,面对挑战落荒而逃,不冒风险,抛掉勇气不可逞能,以谨小慎微替……史玉柱一直认为担心风险只能导致一事无成。人生本来就是一次冒险之旅,风险是躲不掉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会遇到风险不逃跑,乐观地去面对。凡事作最坏的打算,你十拿九稳会得到最坏的结果,凡事作好的打算,你十之八九会如愿。

史玉柱始终坚持着一种信念——“老百姓的钱,我一定要还”。这一信念是他积极性和力量的源泉,无时无刻不激励着他,使他在各种境遇中减少压力、保持积极。

压力通常不是做太多事而产生的。压力往往是由于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的看法所造成的。能否顺利应付压力,将取决于如何处理压力。正如阿历克西斯·卡罗尔说:“不懂得怎样排解忧愁的人死得早。”

要估计到有压力——压力横竖要来的,应该开始去改变自己的思维和习惯。能避免则避免,不能避免就用健康的方法应对,史玉柱正是这样面对这空前的压力的,他以积极、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件事。

1亿多元,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这还不包括其他债务。事实上,巨人的债务是两大块,一块是经营性债务,一块是老百姓买楼花的钱。对于经营性债务,他的设想还是盘活巨人大厦来解决。老百姓买楼花的钱,只能从巨人之外,从新的事业产生的利润中来,因为巨人已经没有这个能力了,这笔钱是需要现金的。这就是史玉柱1998年8月离开珠海的原因。但这并不是说史玉柱被压力吓跑了,实际他是背着压力找个清静的地方酝酿成功去了。经过三年的沉思和苦练内功,史玉柱最终偿还了老百姓1亿元的债务。面对着这样大的压力,他能坦然地承受,并且用积极的心态来对待,最终取胜,是多么不容易,也是常人所不能的。事后,有记者这样问道:

巨人是一个有限责任的公司。如果巨人申请破产,你个人不必承担债务。巨人破产的经历对你再创业的负面影响可能也是微弱的,你为什么要坚持还老百姓钱?

史玉柱坦然地说:“这些年我压力最大的就是这个。很多人都问我,将来的目标是什么?我说将来的目标谈不上,现在的目标很清楚,就是合法经营,获取利润。获取利润干什么?把老百姓的钱还上。然后才能谈我的发展。”

史玉柱就是这样,坦然面对压力,绝不退缩,知难而进,从绝望的谷底,重新爬了起来,重又站到了成功的峰巅。

10.冒险,不等于莽撞蛮干

冒险精神并非与生俱来,多半是经由训练而来,经由冒险、失败、再冒险、再失败,一步一步训练而来。这时有恐惧是不行的,必须有克服恐惧的力量。

其实每个人都是敢冒险的,每个人也都曾经有过大胆冒险的经验。在幼儿时期,我们敢冒险的站起来学走路,都是经由不断地跌倒、爬起,才能学会走路。年纪稍长学骑自行车,也是不断地摔倒、爬起、再摔倒、再爬起,最后才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自行车。人生的大部分技能。例如:游泳、溜冰、开车、公开演讲……等等,没有一项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想学会这些技能,一定要经过冒险的阶段,并遵循“越挫越勇”的精神,尝试再尝试才可能学会的。想学好投资,亦不例外,一定得经过这段标准的冒险过程。今天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人,就必须先摒除规避风险的习惯,重新拾回失去的冒险本能,进而培养一个健康的冒险精神。

难道投资定会冒极大的风险?事实上,投资所冒的险并没有比上述所举的例子大,只是当人们到了自认为有资格投资的年龄时,冒险精神已大不如前。小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走路,稍长一点,学会骑自行车的也不在少数,可是年纪再大一点,学会游泳、溜冰等较具冒险性活动的人,就明显减少,成年之后,敢当众演讲的人,当然就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