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新编实用管理学
4576500000008

第8章 管理现代化(4)

八、在计算机辅助管理中。记忆储存→优化计算→模拟管理。采用电子计算机辅助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这是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采用电子计算机,一般是先利用它的记忆、存储系统加强物料管理、在制品管理、档案储存、设计工艺等技术资料储存等;进而发展到预测、决策、综合平衡、方案比较等优化计算;再进一步发展到运用系统模拟的模型,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模拟方法处理复杂多变的大系统的问题。

上述八个方面中的每一方面都经历了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管理方式与社会生产力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是多层次的,因此,管理方式并不是都处于高级的第三阶段。管理方式决定于生产力水平,但它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反作用于生产力。管理者应努力树立现代管理思想,创造条件,迅速向高级管理阶段发展。

(第四节)怎样推行管理现代化

推行管理现代化不仅要态度积极,勇于改革,而且要头脑冷静,循序渐进。有人把管理现代化看做是一场全民的“智力革命”。

关键是转变管理思想

我国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一家一户的个体劳动占主导地位,传统、习惯的经验管理思想至今在我们不少管理者的头脑中仍然不同程度地残存着。小生产者传统管理思想有以下特点:习惯个人说了算,不愿听取下级人员意见,更听不进反面意见;在计划编制中,目光短浅,单纯追求单体经济利益,追求小范围的经济收入;在组织方面,与外界联系少,甚至闭关自守,追求“样样全”、“万事不求人”;在控制方面,家长式的领导作风,单纯的灌输、命令、监督。

现代管理则相反,它与现代机器、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在决策过程中,重视发挥集体智慧、民主管理;在计划方面,能考虑全社会、整个系统的利益和长远利益,衡量一项计划的优劣,不只看局部或直接的效益。如果一项计划在局部看来是可行的,但对全局是不利的,则应该否掉;反之,就应考虑实施。在组织方面,现代管理实行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各个单位既完成一项专业任务,发挥自己的优势,又与其它单位密切合作。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已由产品专业化发展到部件专业化和工艺性专业化。目前,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日益冲破国界,向世界范围扩展,各国之间的协作更加紧密,相互之间的依赖也更大了。在控制方面,现代管理重视双向沟通,提倡自觉反馈、集体控制。

由于受到字数的限制,有的内容尽管表达的不大具体、精确,但说明现代科学管理思想与小生产传统管理思想在各个方面是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为了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必须彻底克服小生产传统、落后的管理思想,认真学习、掌握、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思想。

推行现代管理顺序原则

孙关荣同志提了以下七条原则:

(一)先基础后提高。基础是:要有一个作风正派、艰苦奋斗,懂技术、懂管理,善于改革的领导班子;有一支又红又专较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要有一套健全可行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操作规程、有条不紊的工作秩序;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定额管理、计量工作和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储存工作要有一个较高的水平。先抓好基础建设,再有计划地推行现代管理就有把握了。

(二)先信心后热情。推行现代管理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也不是三、五年这样的短时间就能实现的,而是一场涉及政治、经济、文教、科技等各个领域的意义深远的大变革,是大约需要几代人的持久努力才能实现的。单凭一时的热情是不行的,正确的态度应当是:首先树立坚定的信心,这信心是建立在正确认识推行现代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的基础之上的。有了坚定的信心,才能产生持久的热情,才能引导我们在推行现代管理中百折不挠地不断前进。

(三)先择取后实行。第一,要有选择,由于各国国情不同(表现在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科技水平、文化背景、历史沿革、民族传统等各方面),学习外国的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要有一个择取、消化、吸收、利用的过程。第二,要有顺序,引进西方科学管理方法,要循序渐进,要分先后、主次、轻重、缓急,不能一口吃个胖子。第三,应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要有的放矢,切实可行。

(四)先人才后手段。推行现代化管理,人才和设备都是重要的,不能忽视其中的一个方面。二者相比较,人才更重要,人是决定因素,没有人,先进的机器设备只能是一堆废铁废钢。因此,管理者要重视人才培养,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

(五)先单项后综合。先要着力加强职能部门和车间的单项管理,特别是先抓好薄弱环节的工作。各单项管理水平提高了,有了基础,才能进而搞好整个单位的综合性、系统性管理。这同零部件与整机的关系一样,只有高质量的零部件,才能提高整个机器的性能、质量。

(六)先简易后高难。各个单位的具体情况不同,在推行现代管理过程中,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能望洋兴叹,无所作为,而应当从实际条件、实际水平出发,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由初级到高级地逐步推行。

(七)先具体方法后整个体系。现代管理是建立在多种学科理论基础上的一门科学。一个单位的整体系统推行现代管理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管理方法、手段的现代化较容易办到,因为受外界影响小,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因此应先推行现代管理的具体方法,把管理基础知识学到手,打好根底,进而精通并掌握系统的管理理论,创造条件,逐步使整个管理体系实现管理现代化。

推行管理现代化的基本途径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除了加强宣传教育、精心地制定推行管理现代化实施规划、抓好试点、发动群众、加强领导外,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必须与管理现代化的推行工作同步进行:

(一)推行管理现代化必须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体制改革是要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推行管理现代化,也是为了调整生产关系而用现代化的思想、方法、手段,把管理系统诸要素更有效地组织起来。因此两者的目标完全是一致的,开展工作必须同步进行,做到相辅相成。通过改革推动管理现代化顺利进行;同时,通过现代化管理巩固和发展体制改革的成果。例如,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是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又通过厂长(经理)负责制,建立起统一的、强有力的高效率的经营决策和生产指挥系统,这就为加速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提供了重要条件。

(二)推行管理现代化必须与加强基础管理同步进行。先进的标准、定额,完备的计量、检测监控手段及灵敏的信息是企业、事业单位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有的单位提出管理基础工作实现“四化”,即:(1)规范化,每个工作岗位都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并尽可能提出定量要求,各项管理工作都整理出符合规律的业务流程;(2)标准化,生产过程的技术质量、计量检验、测评都有精确的技术标准,一切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都有齐全的定额和价格;(3)统一化,各类报表、台帐、原始凭证都要进行统一整理,统一格式和内容,统一分类编码;(4)程序化,数据的采集、传递和整理要规定程序,约定期限,指定责任者。企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要通过班组来实现,因此,必须加强班组建设,发动职工群众参加民主管理,不断提高班组管理水平。

(三)推行管理现代化必须与技术进步同步进行。管理必须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否则,管理将成为无目的的行动。许多事实证明,开发一项新的技术或一件新的产品,能否成功,关键是管理工作是否跟得上。如果预测、决策、计划安排、组织领导、协调配合等工作周密细致,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就很顺利,否则,不仅不顺利甚至有中途夭折的可能。无锡油泵油嘴厂1985年曾同联邦德国波许公司谈妥了引进A型泵生产许可证,据当时国际市场上人民币与马克的兑换率来看,引进的总值推迟一天偿还,就要损失人民币3万元,如果能够通过加强管理把消化和投产日期提前,就为企业争夺了效益,这充分说明了管理的作用。所以,推行管理现代化应贯穿于技术改造的过程中,技术与管理必须形成合力,两个轮子一起转动。

(四)推行管理现代化必须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同步进行。管理现代化的推行是一个动态过程,而规章制度具有严肃性、强制性与相对的稳定性。通过“试行”、“草案”等方式,为推行科学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方式、方法、程序、手段创造条件,还可以通过正式的规章制度巩固管理现代化推行的成果,并保证其顺利、健康地贯彻执行下去。管理现代化与规章制度是不可绝然分开的。例如,经济责任制,它体现了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客观要求,对于企业突破传统的封闭式的单纯生产型管理的固定模式,建立新型的开放式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推进企业管理工作“转轨变型”,逐步建设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经济责任制既是规章制度的核心部分,又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五)推行管理现代化必须与提高管理人员和职工队伍的素质同步进行,推行管理现代化迫切需要大批既有现代化科学技术、经济建设知识,又有革命精神,勇于创造的管理人才。各级管理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应下功夫,把培训人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采取多层次多途径、多种形式的方法,尽快改变目前缺少真才实学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现状。要加强对工人,特别是对班组长和生产骨干的培训。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要切实加强政治教育,有计划地系统地对职工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进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反对和抵制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其它腐朽思想的腐蚀和影响。如果管理人员的水平和职工队伍的素质都不高,管理现代化就难以推行。

(六)在推行管理现代化过程中,总结国内先进经验与学习国外管理中的科学方法同步进行。对待国外的管理经验,应采取“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不能一讲“现代化”,就不加分析地一概吸收,甚至“全盘西化”,“食洋不化”;也不能一讲“中国特色”,就认为自己的东西一切都是好的。对待中国古代的东西,既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又不能不分先进与落后,不分精华与糟粕,甚至抱残守缺,“食古不化”。这些均不是科学的态度。所以,在探索现代管理体系的问题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珍惜自己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管理经验,同时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