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失落的文明探索
4562700000022

第22章 非洲(6)

最后,库施兵败,罗马军队趁机侵入库施,占领纳帕塔。可是,由于罗马军远离埃及,作战难度很大,没有力量消灭库施,加上库施人英勇反抗,公元前21年双方签订和约。库施把北部一小部分领土割让给罗马,罗马军队才撤回埃及。此后,麦罗埃几乎中断了和埃及的联系,库施经济实力虽强大,但国防实力已开始变得薄弱。

公元1世纪,长期放牧大量牲畜导致尼罗河两岸水土流失严重,麦罗埃南面水草丰美的牧场遭到破坏,加上灌木丛和树木同样遭到毁坏,以致土壤开始沙漠化,麦罗埃王国由此走向衰落。

罗马人于公元200年后开始通过红海和阿拉伯半岛运输货物,以加强和东方市场的贸易往来,放弃了由麦罗埃控制的艰险沙漠之路,这使麦罗埃丧失了商贸中心地位,麦罗埃变得越来越贫困。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麦罗埃历代国王的金字塔墓葬变化中窥见一斑。

麦罗埃的国王和王后们,在城外的两条沙脊上建造了几十座金字塔作为陵墓。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的是,其侧面是陡峭的斜坡,塔前附设祠堂,内部装饰有浮雕和题字金字塔的间距也很近,与博尔戈尔山的金字塔类似,大概由于沙脊顶部有限的面积所致。由于建在地势起伏的沙脊顶部,各座塔的高度也都不同,约在10~20米间,最高的超过30米,最低的只留下几米高的残基,形成一种高低错落的布局。

考古学家欣克尔指出,这些金字塔并没有直接建到顶部,可能在离塔顶几米处就中止施工了,最后把一块大圆石头吊上去置于塔顶,整个塔就算完工。他解释说,砂岩巨石是用固定在塔顶的一种直上直下的吊车一块块吊上去的,使塔在最后几米处不能完工,因而造成麦罗埃金字塔塔基比埃及的小,而塔身又非常陡。

很多麦罗埃金字塔前保留了祠堂,但完好的非常少,有的只剩下一圈墙基。2000多年的岁月沧桑,使它们表层风化十分严重,难觅原貌。有些地方已坍塌,但还能辨认出所刻的很多是墓主的形象,在一些祠堂的残基上尚能看到铭文或题记。据此,考古学家获得许多国王的姓名,还获知某些国王统治时期的重大事件,这为了解麦罗埃王国统治者的情况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文字史料。如纳塔卡马尼国王与阿玛尼托王后统治麦罗埃时,两人很可能对修复旧神庙与建造新神庙非常热衷,很多碑铭题字中都同时出现了两人的姓名。据此可知,阿玛尼托王后并非附庸于国王,自己也执掌大权,和国王联合执政。从其他王后的金字塔和一些雕像及建筑上有关她们的题字记载可知,她们也都采用了联合执政的统治形式,使麦罗埃逐步走向繁荣。

3世纪至4世纪的墓葬发掘显示出此时的麦埃罗国王们已失去建造大型神庙的能力,他们的金字塔也越变越小,越来越不牢固,外国进口的奢侈品也从墓室随葬品中消失了,这些都表明麦罗埃已走过它的黄金时代。

当库施衰落之时,兴起于东方的阿克苏姆王国达到了鼎盛期,阿克苏姆国王艾伊扎尼斯在350年率军入侵库施,将麦罗埃城夷为平地,库施统治者不得不逃往西方的乍得湖地区。

这样,一个统一的繁荣强盛的库施王国被彻底摧毁了,麦罗埃人也好像全部灭亡了,他们所创造的璀璨文化、雄伟建筑、宗教和政治传统也随之烟消云,散。但在历史的花园中,库施王国已成为非洲古代文明史中永不凋谢的一朵,留给世人永久的追思和缅怀。

“圣山”博尔戈尔和纳帕塔遗址博尔戈尔山,是座100多米高的砂岩孤山,屹立在尼罗河畔喀土穆城往北约200英里的沙漠中。它被公元前15世纪征服过努比亚的埃及人称为“纯山”。

它还是努比亚人心目中的圣山,从古时候起就和宗教密切相关,当地人现在仍把位于这里的神殿群作为祭祀神灵的重要场所。考古发现,曾经有大量王宫、神庙和其他建筑建在博尔戈尔山前,今天仍然可以看到作为库施王国北部都城和宗教中心的纳帕塔遗址,库施王国早期和纳帕塔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也比较清楚地显现出来。

库施人认为主宰太阳、造物和王权的阿蒙神就住在博尔戈尔山上,因此在这里修建了两座阿蒙神殿。一座破败的神庙门前,矗立着两根顶部雕有神像的巨大石柱,庙内浮雕上描绘了塔哈卡国王向阿蒙神和他的妻子敬献贡品的场景。

埃及的象形文字也被库施人使用过。已出土的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的许多石碑,碑文就是埃及象形文字。库施也继承了埃及的建筑风格和雕塑技术,塔哈卡的花冈岩雕像体现出浓郁的埃及雕像风格和特点,庄严、坚定、强劲而精致。

库施国王也建造了很多金字塔,并把王室成员的尸体做成木乃伊,放人由黄金、黑曜岩和雪花石膏装饰的棺材中。库施国王们于公元前7世纪至前3世纪在博尔戈尔山周围建造了20多座金字塔,全用砂岩建造,以沙子和碎石填充。它们和埃及金字塔比起来显得矮小而且间距很近,其实最高的也有数十米。

库施人的传统殡葬习俗并未受埃及的影响而被完全代替。值得一提的是库施国王还会厚葬死后的战马。考古学家在距离库鲁皇陵183米处发掘了24个战马墓,马匹全都挺直身体站在墓中,身披的珠网上面还饰有彩陶护身符、贝壳、银器、铜器乃至银轭。据墓内铭文记载,它们都是第二十五王朝法老的战马。

博尔戈尔山旁那个奇形怪状、极其险峻的山峰最令人疑惑。一些研究者早在19世纪20年代就认为,这个孤峰其实是一座历经沧桑、硕大无比的雕像,它的头上还戴有一顶高大的上埃及球形王冠。1941年,人们用双筒望远镜详细观察了这些露出地面的岩石,并在山顶周围发现一些古代刻字。

1987年,考古学家肯德尔在一位攀岩者的帮助下终于登上了孤峰顶部,看清上面的刻字是两位王室成员的名字。通过山顶考察和一些事实证实,这座山峰是天然形成的,而不是一座雕像。可是,一座库施纳帕塔时期的建筑遗迹却矗立在孤峰顶部,这不禁让人困惑:库施人是如何在难以攀登的山顶上建成这些建筑的?

1989年,以肯德尔为首的考古队详细考察了博尔戈尔山的神庙和金字塔。他们正尝试绘制一幅高精确地图,并把数据传输到电脑中,以得到一个互动式三维电脑模拟图,最后推测出2500多年以前的博尔戈尔山建筑群的外貌。

全面考察已证实,山脚下的所有庙宇都故意面向山峰而建。有人估计,因为从正面看博尔戈尔山峰就像一条昂首挺立、头戴球形王冠的眼镜蛇,在库斯人眼中它象征着王权,所以库施人就将这座山峰视为王室权力的源头而予以崇拜。

尽管考古学家对博尔戈尔山及其周围的遗迹进行了全面考察,但博尔戈尔山现在仍被众多谜团环绕着,也有人深信那座孤峰其实是一座雕像——这也许是库施王国在纳帕塔时期遗留的最难以解释的谜团。

阿克苏姆王国

所罗门王与示巴女王的国度

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埃塞俄比亚是非洲文明古国之一。这里曾经温和多雨,土地肥沃,十分适合人类居住。阿克苏姆王国约于公元1世纪在此建立,并在阿克苏姆定都。

阿克苏姆王国以今埃塞俄比亚北部和厄立特里亚西部地区为统治中心,北面受发达的埃及文明影响,东面濒临大海,与阿拉伯半岛往来密切。阿克苏姆王国和中东诸文明也有非常密切的联系,阿克苏姆人称自己是犹太国王所罗门的后代,其王朝也被称为“所罗门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