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昭公二十一年三月:安葬蔡平公,蔡太子朱失去位,而地位很卑下;鲁国参加送葬的官员回来后告诉昏国的昭子,昭子感叹说:“蔡国要亡了,蔡国要亡了!扣果蔡国不灭亡,这样的国君,也不会有善终!《诗经》兑:‘君主对政事不懈怠,百姓才能得到休养生息!’现甶蔡国国君刚刚即位,而原来的太子就贬处卑位,这将怎么办!”十月,蔡国国君出奔楚国。
定公十五年:邻国国君邾隐公来朝见鲁国国君,邾意公高高地捧着玉器礼物,仰望着鲁国国君,而鲁国国君接受玉器礼物时漫不经心地俯视着邾隐公;子贡看到了这个场面,说道按照礼仪规则来看,两国国君都不会有好的结果;所谓礼仪,是国家生死存亡的根本大事,在左右周旋、进退俯仰之中体现出礼仪的椿神;朝觐、祭祀已丧葬和征伐是礼仪中的大事。现在两国国君在春天朝觐时都不守礼仪法度,守礼遵仪之心巳经丧失了!朝觐时嘉礼都这样不守规矩,如何能长久,仰望鲁国国君是骄妄,俯视邾隐公也是非礼之举!骄妄近乎叛乱,隆替近乎损身。君主是国家的首脑,国家要亡了!”
从以上所引用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容貌恭敬就是吉利,如果容貌不恭敬就会怠惰,倨傲、骄纵、衰落,这样一来就会有祸患;如果举止端庄则吉利,果不是举止端庄,如步履太大,高视阔步,站位不当就会有祸患。
这些观点都是根据人情事理,和阴阳五行灾异之说迥然有别;只不过是论述容貌的地方比论述举止的地方多一些罢了!然而如《后汉书》记载汉桓帝时梁冀秉持国政,兄弟富贵盛极,骄傲自恣,喜欢驱马驾车,长驱直人,甚至回家时仍然马不停蹄,长驱而人,老百姓称其为“梁家灭门驱驰”,后来梁冀兄弟及家人便被诛灭。
《三国志注》记载管辂曾说邓走路时好像没有筋骨,一堆走向;站立倚靠时好像没有手足一样,把邓比为“鬼躁”,意为像鬼一样浮躁。《续世说》中记载张融的举止也很奇特,平常居坐是脚膝端正,走路时则拖沓缓慢,昂首翅身,花样繁多,见到他的人都很惊异,围观的人好似市场一般,但张融却面无惭色,如无事一般,齐高帝曾经说:“这种人没有也不行,但是绝不能有第二个!”这里就是容貌、举止二者并论了。
人的容貌举止是人的美丑善恶中非常明显地表现出来的外在的东西,但是其中也有天命人事的因素隐载其中。《孔子家语》中说:“澹台子羽有君子的容貌,叵是他的行为举止却与其容貌不相般配。”《论语》中说子张的为人高不可攀了,但是难以带领人一同进人仁德。”澹台灭明及颛孙师二人的威仪举止肯定有过人之处,但是孔子有衣貌取人、失之子羽的感叹,曾子有子张难与共人仁德的感慨。这就是天命有相但人事上却不努力的原因;如果不是孔子,别人怎能知道这层道理。后代靠相貌观人察事的人很多,而且特别注重容貌。年青的纨绔子弟大都是打扮美丽妖冶,身穿奇装异服,而面貌态度,行为举止,像柔弱女子一般。这样的人,人见人爱,但是处朋友则有始无终,不欢而散;一起共事则少有成功,想和性格刚毅、言语迟钝的人一起共事是太难了!而且还有运用内史叔服所谓下体丰满必有后代的说法观人察士的事例:如唐劫派遣将领,必选面有福相之人,近代曾国藩亦常审视属员随从是否面有福相,并以此决定任职的大小。其中虽然偶然有巧合的事例,终究不可引以为训;难道不知道楚国的叶公子高身材短小瘦弱,走起路来像要被吹去似的,但就是叶公子高平定了白公胜的叛乱,以此名闻后世,这件事《春秋左氏传》有记载。当初,沈攸之前往领军将军刘遵考处,请求招收自己为白丁队主,刘遵考因为沈攸之形象丑陋没有答应,但沈攸之最终成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长期在外领兵打仗,这件事《宋书》
中有记载。大概仅用相法谈论人的容貌举止,很难做到事事都有验证,也不是本书所想涉及的内容。
依据容貌举止辨别君子小人的说法,宋瑾也有所论述,现在把它放后面,以供参考。
站立要像乔木松柏一样,端坐要如华山泰岳一样,前进要像太阳一样朗朗正正,意气垂豫,不疾不徐;后退要如流水一般,步履轻盈、态度安详,既不颠蹶,也不背逆,这样的人是高居上位的君子之相。站立时容貌端肃像斋戒一样,端坐时容貌如同参祭祀一样,拜见高贵显荣之人时,不自觉地浩浩落落,步履轻飘;辞别孤立无援、贫寒微贱士人时,不自觉地依依不舍,步履徘徊,这样的人是身处下位的君子。在众人瞩目的地方,落坐时故意作庄严肃穆状,于稠人广众之中,进退举止,故意装作安然舒泰,一拱手一作揖都显现出骨头软、屁股大者,是身居上位的小人。站立落坐都不端正,手脚不停地摇摆,进见时则惊慌张皇、举止失措,退去时则急走快跑,形象慌张,肩也耸,背也摇,是身居下位的小人。
本章分析了“清、古、奇、秀”四种而貌的不同,这在传统相学上有很多论述,而早在六朝时期的人物品鉴之中也有很精到的论述。特别像《世说新语》中,记载很多时人品鉴人物的容貌与神采的言谈。今略举其《品藻第九》篇数则观之:
冀州刺史杨淮二子乔与髦,俱总角为成器。唯与裴、乐广友善,遣见之。性弘方,爱乔之有高韵,谓淮曰:“乔当及卿,髦小减也。”广性清淳,爱髦之有神检,谓淮日乔自及卿,然髦尤精出。”淮笑曰:我二儿之优劣,乃裴、乐之优劣。论者评之,以为乔虽高韵,而检不匝,乐言为得,然并为后出之俊。
时人道阮思旷骨气不及右军,简秀不如真长,韶润不如仲祖,思致不如渊源,而兼有诸人之美抚军问孙兴公:“刘真长何如?”曰“清蔚简令。”“王仲祖何如”曰:“温润恬和。”“桓温何如?”曰高爽迈出。”“谢仁祖何如?”曰清易令达。”“阮思旷何如?”
日:“弘润通长。”“袁羊何如?”曰‘洮洮情便。”“殷洪远何如!”曰:“远有致思。”“卿自谓何如?”曰:“下官为能所经,悉不如诸贤:至于斟酌时宜,乱罩当世,亦多户不及。然以不才,时复托怀玄胜,远咏老、庄,萧条高寄,不与时务经怀,自谓此心无所与让也。”
从《世说新语》的有关记载来看,在品藻中除了以具体的自然形象作比喻外,还出现了许多道德、审美概念,如生气、骨气、风骨、风韵、自然、温润、情致。神、真、韵、秀、高等。
本章看似专论“容”,以及“容”与“貌”的问题。实则是“形”与“神”的问题,也就是从“容”和“貌”这个特定的角度来看“形”与“神”。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断定,预测人的一生的吉凶祸福——即命运。看“形”与“神”要注意的是,要以“形”为主,“神”为辅。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些有关相术知识。
形有余,指的是一种理想的形相,拥有此形相的人,健康长寿,富贵快乐,它又包括两个方面:即“容”与“貌”。
属于容者:头顶要圆厚,腹背要丰厚隆起,肩膊宽大,胸脯平坦宽阔,腹要浑圆且下垂。举止端庄、严肃,三停匀称。肉要细腻,骨要圆峻,手要长,足要方。
属于貌者:额头四方宽阔,口如角弓,唇红如樱桃,齿白如霜雪,双耳圆如轮,鼻直如悬胆,眼黑似漆,眼白如玉。眉毛修长疏朗,五岳朝拱聚合。
一个人在形体上具有以上特征,便是形有余之相。
令人望之巍巍然而来,仰之怡怡然而去。
形不足是有形有余的反面,其特点是猥猥琐琐,神态萎靡,令人望而生厌,可谓不堪人目,形不足之人,多病而折寿,福浅又命薄。
它同样包括“容”与“貌”两个方面。
属于“容”者,头顶尖突,头部单薄,肩膀胳膊又窄又斜,胸部或凸出或凹下,背部削薄,腹部又扁又平,臂部低陷,脑袋大身子小,上身短下身长,指间稀疏,手掌菲薄,肢节短且粗,走路摇晃不定,声音嘶哑。
属于“貌”者,额头深陷,口唇薄如纸,鼻梁低塌,耳轮外翻,双眉一弯一直,双眼一高一低,双眼一大一小,颧骨一上一下,睁开眼睛睡觉,男子声音女性化,牙齿发黄且外露,嘴巴尖突且有口臭,秃顶无发,眼睛深陷,眼眶神态萎靡怯懦。
上面所述,实际上是形体缺陷的汇集,一个人不可能这些缺点全有,不过,只要占其一条,就会认为是形相上的破缺而减少福分。
形有余是一种理想的形相,神有余则是指一种理想的精神状态。具体而言,指眼睛明亮有神、精神抖擞、举止端正、办事沉着老练、处变不惊,不论何时何地,都能坚守其节操。也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一个人能做到此,已是难能可贵,其命运当然属高贵之辈。
神不足就是神有余的反面,即精神萎顿,气质猥琐,到了无以复加,不可救药的地步。以这种状态立于人世,肯定惹事生非而招来官司牢狱之灾,即便阴差阳错做了官,最后也得丢掉乌纱帽。
古人把人的身体分成三个部分,称为三停,头为上停,头形圆实饱满而又显秀长者,是大吉富贵之人,但要与中停、下停对称,和谐,身小头长或身长头小,则表示此人贫贱。从局部到腰部为中停,中停也要与上停、下停相称,太短则寿命不长,太长则一生贫困,腰身软弱者既无力气也不太长命。腰以下到脚为下停。下停也要与上、中停相称,太长多病。总之,三停要比例相称,相称者既美观、身相又好。一般来说,上身长下身短,主人官运亨通,有福寿。反之,则一生贫贱又短命,若上中下三停俱短,只要无亏损缺陷,且五官端正也是一种相称之样,同样可以富贵双全。
形有“五短之形”和“五长之形”之分:
五短之形:就是头短、面短、身短、足短、手短。
五长之形:就是头长、面长、身长、手长、足长。
五短之形与五长之形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关键要看它们与其他方面的配合而定。
五短之形的人如果骨细骨滑,印堂明亮五岳朝拱,定上佳。五长之形的人配以骨丰貌隆,清秀滋润,就是奇佳之人,主人富贵双全。
五短之形的人如果骨骼粗恶,五岳陷塌,则贫贱无疑。五长之形的人如是骨肉枯杭,筋骨暴露,则为恶相,亦贫贱。
此外,还有一说,即手短足长则贫贱交加,而手长足短既富又贵。
形相类型的划分,各家各派有各自不同的方法与标准,但总的来讲,可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形象法,另一种则是抽象法。形象法,就是根据人的“形”进行归类,通常的五行形相分类就属于此。用甲、申、由、同、王、日、圆、用、凡、田这十个字的字型来比类取象的划分方法等。形象法的划分方法的优点是直观,可操作性强。抽象法,是根据人的外貌气质,心理状态,精神表现等方面的特点,结合对命运评断标准进行划分的方法,它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根据人的精神、气质方面的特点进行划分。
古代普通分类有“六分法”。六分法分为富、贵、寿、贫贱、孤苦、夭。
富相可分为大富、中富两种:
大富的特征是:耳朵大且贴肉而生,鼻大如悬胆,鼻孔要圆,脸黑而身白,背部丰隆厚实,声如洪钟,背部宽阔,胸部平坦,腹部大又下垂,头皮宽大等。
中富的特征是:身体及面部上、中、下三停匀称齐等,面部五岳丰隆高拱。头、面、身、手、足五者俱长,或五露倶全——即眼突、鼻仰、耳反、唇掀、结喉,眼细长如凤眼等。
大富、中富还有其共同的基本特征:形象敦厚,神态安定,气质清髙,声音响亮,眉毛阔,耳朵厚实,口唇红润,鼻梁正直,面孔呈方形,背丰厚,腰板正,皮肤滑腻,腹大下垂,牙口整齐如同牛齿,昂首慢步好比鹅行。
总之,富相是腰圆背厚,鼻梁高耸,双颧隆起,口角方正,地阁方圆,四角丰隆;富相是气色红润清朗,身体肌肤柔软光滑,面部丰满,骨相清奇;富相是手背肉厚,行立坐卧,姿态端正,神情潇洒,举止稳重。
贵相分为大贵、中贵小贵三种。
大贵的特征:头颈粗壮,下颔宽阔,眉骨高隆,伏犀骨隆起贯顶,眼睛端定,两手过膝,口大到能容下一拳,举止投足如龙行虎步,双眼细长如凤目等。
中贵的特征是:胡须硬如铁,双耳白净长于脸,眼黑似漆,身长脚短,口形方形如“四”字,牙齿有三十六颗且齐全,手指比手掌长等。
小贵的特征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小便如断线之珠,大便方形且细长,牙齿又白又大,眉清目秀,口如角弓,嘴唇红润等。
贵相的共同特征是:脸黑身白,面粗身细,身体短小而声音宏亮,面部短而眼睛长,身体体味是清香。
以上这些对基本特征的叙述,全面地反映了古人对人体形象的严格要求,其中,既带有典范性,又包括了东方文化特有的神秘性和玄虚性。特别是大贵之相,更是说明了这一点,对人体形相的要求标准如此之高,凡夫俗子,布衣平民自然是望尘莫及。其实,帝王将相达官显贵们又何曾生得如此完美、高贵之相呢?所以,古人又从躯体、面部、神气几方面对贵相作了具体要求。
躯体:三停均匀,身体匀称、体态均衡、风度飘逸,举止端正,仪态万方。
面部:目清眉秀,目光有神,鼻若悬胆,气象堂正,额头宽广,气宇轩昂,口唇方正,五岳朝拱,印堂高明,面色红润,耳大贴肉,神情润朗,刚毅稳健,龙行虎步。
神气:一个人的外形相貌可以表现他的精神状态,而精神又决定了他的命运贵贱。神要求神有余,即眼睛明亮,神情安泰,深沉干练,荣辱不惊。具体来说有七种表现:一要含蓄而不晦涩;二要安稳而不呆板;三要神气飞扬而不轻佻;四要神气清淡而不干枯;五要和蔼亲切而不懦弱可押;六要正气凛然而不凶横;七要性情刚毅而不孤独。气则要求气宽、气和、气清、气正。
气宽使人虚怀若谷,气和可以善待他人,气清可以为物表率,气正可以掌管财物。孟子不恋高官厚禄,只养浩然之气,其故就在此。
其实,贵相强调的是人的品位、素质的高低。一个人品德高尚,才高识远,雍容大度,气宇轩昂,勤学等行,自然有高迁的机会。
寿相乃为五岳高隆,额有横骨,鼻梁正直高耸,耳长贴脑,山根不陷,人中长直,覆盖牙齿,耳后有寿星骨,脑后的玉枕骨隆起,双目有神,眉有长毫,面皮宽厚,法令分明,牙齿整齐且紧密,耳孔中生有长毫,背部肌肉厚实,胸膛平直宽阔,后颈皮松肉迭有横绦带者(两条表示夫妻偕老,一条则为老年孤单一人)。以上这些特征都是从形貌上来讲的寿相的特点,从精神气质上看,寿相又有如下特点:性情温和,心胸开阔,行坐端庄,饮食从容,声音清亮,欲望较少,气息不喘如龟息等等。
夭即夭折,夭相就是短命之相。夭相的形貌特点是:颜面薄弱无气,太阳穴过分凹陷,双眼无神或眼睛突出如鱼睛,两耳又低又小或两耳反突。身躯肉多骨少,筋骨柔弱,身长面短,脸皮紧绷,背部坑陷,颈部紧缩等。从精神气质上看,夭相又表现为:神昏气弱,有色无光,举步不定,目光呆滞,腰板不直,面色艳如桃花等。’
再有就是贫贱相。古人将“贫”与“贱”合称,反映了古人片面的观点:认为“贫”者必“贱”,反过来,“贱”
者必“贫”。以今人的眼光来看,这是一种世俗偏见,至少不完全是这样。“贫”的古义是缺乏生活必需的粮、物、钱等,指的是物质方面的东西。而“贱”指的是人品格卑劣、低下,这是就精神、人格方面而言,属于意识方面的东西。无论是过去、现在、未来,还是中国、外国,都有贫而不贱者(如武训),和贱而不贫者(太多了)。
不过,从历史的角度看,在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中,基本上是贫者必贱(至少世俗眼光这样认为),贱者必贫。
这虽不合情理,但却是当时社会的事实。贫贱相的特征是:头部短小,额头狭窄,嘴小肉松,耳薄如纸,皮粗似麻,脚长得过分,肩膀短促,形相庸俗,神情怯懦,面色无光,这是其形貌上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