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惊天迷案
4553800000062

第62章 明红丸案5

红丸,又称“三元丹”,即是古代方士所炼的一种丸药。所谓的丹药在古代宣称能治百病,延年益寿。而帝王们又总是想长生不老,所以把这些东西当作宝贝一样服用。

红丸主要原料有:红铅、秋石、人乳、辰砂。人乳性平,有温肾补脾之功效。辰砂即朱砂,是汞的化合物,性寒,有镇静安神的功效,但忌用火煅,火煅后汞的化合物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剧毒。进入体内的汞,主要分布在肝肾,会引起肝肾损害,并可透过血脑屏障,直接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红铅,是最为怪异的一味药,它是妇女月经分泌物。古人认为它能壮阳补气,特别是经火炼制,其效大增,故而入药。

纵观古代历史,服丹丧命的悲剧在帝王之家屡屡重演。正是本想要长生,反而中毒而早死。据研究统计,古代中国先后有十五六位帝王死于丹药中毒。例如晋哀帝、唐太宗、明仁宗等都是吃长生丹药中毒丧命的。

其次,由于进药使得朱常洛病情加重。他第一次病重是身体虚弱,只需要温补之剂,但崔文升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使用大泄药物。作为原郑贵妃属下的崔文升,能说他进泻药的举动完全与郑贵妃无关吗?

最后,朱常洛的死完全是由于进食红丸。第二次病重是因为大泄之后,圣体脱水致虚。但他病中还能召见大臣,恐病不致死,也许用温和的药剂慢慢滋养,会有所好转。但李可灼所进的红丸很可能是类似春药一类的助火药,这种药含有红铅。服用后令人感到精力倍增,但是根本上却是要涸泽而渔,对于圣体大虚的光宗来讲,只会加速他的死亡。

有人从西医的角度对此红丸进行分析,他们认为朱常洛是死于急性药物中毒。在红丸中很可能掺入了某些兴奋药物成分,在光宗服下第一粒丹药后,其实已呈现出药物中毒的先期症状,如体热、兴奋异常等。但这种状况没有引起他本人乃至周围人的重视,甚至是以为药效甚佳。而在短时间内又服用一丸,使得中毒加深,终于不可抑制,毒发身亡。

另有人从中医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他们认为朱常洛是死于用药失当,寒热相冲。御史王安舜弹劾李可灼的奏疏中就分析道:“先帝(朱常洛)之脉雄壮浮大,此三焦火动,面唇紫赤,满面升火,食粥烦躁,此满腹火结。宜清不宜助明矣。红铅乃妇人经水,阴中之阳,纯火之精也,而投之于虚火燥热之疹,几何不速亡逝乎!” 在食红丸前,崔文升就曾进献泻药大黄,属性寒之药。而此次吃的红丸,所含红铅与大黄药性完全相反,属性热之药。寒热相冲,在光宗身体内发生剧烈的反应,本就虚弱的朱常洛又怎么能耐受如此剧烈的药物反应呢?

而据称,鸿胪寺官李可灼也是郑贵妃集团的人,那么他的此举也很可能与郑贵妃相关。如果从刚刚所说的中医的病理来分析,我们把这三件事情试图联系在一起,似乎可以得出一个大胆的推测。郑贵妃先是送美女给朱常洛,目的就是使他体虚气弱,并为自己而后的进药做准备。第二步则是配泻药大黄给朱常洛,致使他大泄体力虚脱。这个第二步的施行必须要以第一步为基础。第三步是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向朱常洛进药性完全相反的红丸。由于吃了泻药,朱常洛病情必然加重,估计有病入膏肓之势,此时也有了进红丸的机会。大黄和红丸性能极其猛烈的两药,冷热相克,正常人恐都挨不住,别说是朱常洛这样的病人了,如果不死才甚是奇怪!如果事件果真如此,那么这一切就都是处心积虑的谋杀了。

但当然,以上也只不过是种推测。到底事件是否与郑贵妃相关,当时大臣们就曾激烈争论,却没有结果,最终“红丸”一案草草了结。崔文升、李可灼两人做了替罪羊。李可灼被判误用药剂,致使圣上大行,流戍边远,崔文升被发配南京充净军。

“红丸案”一直以来受众人关注,它的要害不仅在于一颗红丸,更不止于治李可灼之罪,而在于幕后的主使者。在当时有许多环节都没有深查清楚,使得疑云四起。而今天尽管后人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考证,也终是没有结论。

这一系列蹊跷之事,体现了明末宫廷风云的变幻,我们从中也感受到了明后期朝廷政治的混乱。在这场皇权的更迭中,暗含的是相关的权力的斗争。朱常洛无疑成为了这一切的牺牲品,成了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想来真该是为他感到遗憾。本以为能登上天子之位就可以摆脱悲惨的命运,重振大明的江山。但却空有这一腔雄心壮志,来不及施展才干就英年早逝。在朱常洛死时,他父皇神宗的尸棺都尚未埋葬,而他自己陵墓的地宫也不可能在短期内速成。无奈之下,只得就在原景泰陵的废址上重建新陵。明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重新修缮,八月完工,九月入葬,名为庆陵。朱常洛如此之一生,真是让人扼腕叹息,感慨命运的不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