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惊天迷案
4553800000063

第63章 明代天启大爆炸之谜1

总是喜欢自诩自己有这样或是那样才能的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却显得异常渺小。对于自然界内发生的种种现象,远古的人类不知所措,于是便盲目地进行各种崇拜。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人类终于凭借着自身的聪明才智,逐渐熟悉了解了以前许多未知的事物和现象。但毋庸置疑这些只不过是伟大自然界中很小的一部分,到今天仍存在着很多人们无法阐释清楚的事情,其中便包括著名的“天启大爆炸”。

在明熹宗天启六年,北京城的西南王恭厂一带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爆炸,波及范围之广,场景之惨烈和诡异,都世所罕见。时至今日人们都不能给它以令人信服的解释,于是便也就同3000多年前印度“死丘”事件和发生于1908年6月30日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通古斯大爆炸,被称之为世界三大自然之谜。

“天启大爆炸”是后人给它的命名,因大爆炸发生于天启年间而得之。关于这一事件的相关记载,见诸于《明史》、谈迁著《国榷》、孙承泽著《天府广记》、朱祖文著《丙寅北行谱》、刘若愚著《酌中志》、柴萼著《梵天庐丛录》、《明季北略》、《帝京景物略》等等一系列史书中,其中尤以根据当时属于官方的邸报底本《天变邸抄》的佚名抄撰最为详细。根据各个记载相互佐证,似乎可以勾勒出事件的大体轮廓。

天启六年五月初六巳时(1626年5月30日上午9时),天色微晴,忽然有轰鸣声从东北方渐渐传来,一股灰雾突然从西南的平地上涌起,房屋也开始动摇。很快声音有如雷响,天塌地陷,天色紧接着也昏暗了下来。京城内东自顺城门大街,北至刑部街,长三四里,周围13里的地区化为一片齑粉,房屋化为瓦砾。王恭厂一带糜烂尤甚,僵尸层叠,秽气熏天。早已无从辨别街道门户。南自河西务,北至密云、昌平、东起通州的大片区域都受到此震动的影响,城中屋宇无不震裂。遥望天空中的云气,有如乱丝,有如五色,又有如黑色灵芝般,冲天而起,很久才散开(据《明季北略》、《天变邸抄》载)。

巨响由王恭厂发出,恍如轰雷,之后平地陷下两坑,约长三十步,阔三五十步,深二丈许(据《雪卢焚余稿》载)。另有称,王恭厂地裂一十三丈,火药腾空,且不焚寸木。(据《丙寅北行谱》载)。

爆炸发生时,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正在乾清宫用早膳。他感觉到宫殿发生摇动,不由得惊恐万分,匆匆奔向建极殿,内侍也惊呆了,只有一名近侍紧忙跟了上去。跑到建极殿时,殿上鸳瓦落下恰巧击中此近侍之头,当即脑浆迸裂,倒地身亡。天启皇帝被吓出了一身冷汗,但也无暇他顾,一口气跑到了交泰殿,躲进一张大桌子下,才躲过此难。正在大殿上施工的工匠们,因此震动坠死二千余人(据《国榷》、《明季北略》载)。

天空中瓦砾横飞,石块夹杂着木头,人的残肢,飞禽等物纷如雨下,破头者不绝于路。西安门一带,落下了厚厚一层如麸如米的铁渣。在石驸马街有重五千斤的大石狮子,平时很多人合力都难以移动,如今竟飞10里外的顺城门外(据《国榷》、《天变邸抄》、《明季北略》载)。

灾难所造成的具体死亡人数和被破坏的屋舍数,目前无法确定。《帝京景物略》中记“屋以千数,人以百数”;《两朝从信录》中记“时塌屋一万九百三十间,压死男女五百三十七人”;《丙寅北行谱》中记“倾复房屋以万计,男女以千计”;《天府广记》记“倾房万计,毙人三千余”;《明季北略》中记“屋数万间,人二万余”;《畿辅通志》中记“屋以千计,人以百万数”。

除了人员伤亡,还发生了怪异的人群失踪事件。粤西会馆路口有一私塾,巨响之后,师生共36人俱无踪迹。新任宣府总兵骑着千金购得的骏马,正兴高采烈地四处拜客,行至圆宏寺街,突然一声巨响,总兵连人带马及七个随从都踪影全无。有位姓周的绍兴来客到京城投奔做官的哥哥,到菜市口买一蓝纱褶摇摆,途遇六人拜揖,礼尚未完,头颅就飞走了,而近旁六人则安然无恙。承恩寺街,有八个轿夫抬着一顶女轿经过,震后只见轿子被打坏在街心,而妇女和轿夫都不见踪影(据《天变邸抄》、《梵天庐丛录》载)。

更为奇怪的是,在巨响过后此灾难中的受害者和无恙者,全都变得赤身裸体,寸丝不挂。有一长班,他身着的鬃帽衣裤鞋袜在刹那间全部消失。圆宏寺街有妇女乘轿经过,只听一声巨响,轿顶被掀掉,轿中女客立刻成为赤祼之身坐于轿中,但却没伤到皮肉。有一个人因腿部受伤,卧在地上,看见妇人祼身经过,有以瓦片遮羞处者,有以半条脚带掩者,有的披着半边褥子,有的牵着一幅被单,顷刻间就有数十人,这个人是又痛又笑。震后有人入京报告,称大量衣服都飘到了西山,挂于树梢。昌平州教场中衣服成堆,器皿、首饰、银钱也落得满地都是。于是户部张凤达使长班过去验证,果然如此(据《国榷》、《天变邸抄》、《明季北略》载)。

而在这重大的灾难发生前,似乎还有特殊的征兆。在初六的早晨,后宰门的火神庙中忽然传出音乐,一会儿声音细些,一会儿声音粗。守门的内侍刚要进去查看,忽然有个大火球一样的东西腾空而起,俄顷,东城便发出震天的爆炸声。此外在五月初二夜里,前门角楼出现发出青色光芒飘忽不定的“鬼火”,有几百团之多。不一会儿,这些“鬼火”就合并成一个车轮大的耀眼的一团(据《国榷》、《天变邸抄》、《明季北略》载)。

大爆炸的消息之后很快传遍全国,顿时人心惶惶。很多大臣认为这场大爆炸是上天对政治腐败,宦官专权的警告,纷纷上书要求熹宗皇帝重振朝纲。皇帝也觉得此事既诡异又恐怖,下了一道“罪己诏”,表示自己要“痛加省醒”,并告诫臣子们“要竭虑洗心办事,痛加反省”,希望借此能“万事消弭”,保大明江山能长治久安。同时他还从国库中拨出黄金一万两,救济灾民。

在如此众多的文献中都有记载这场灾难,对于它的存在性是无可置疑的。但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了这场灾难,数百年来众说纷纭。如果以最简单的思维逻辑出发,似乎可以理解为是王恭厂的爆炸所导致。王恭厂位于今天的北京西城区新文化街以南、象来街以北、闹市口南街以东、民族宫南街以西的永宁胡同与光彩胡同一带,在当时是作为工部制造、储存火药的仓库。很可能当时由于某些原因,引爆了火药而引发了大爆炸。但是,如果与文献大略核对一下,便会发现这种说法说得太过简单。

尽管灾难所造成的具体死亡人数和被破坏的屋舍数无法确定,但学者以史料为据,通过计算和推测灾变损毁的面积与人口、房屋的密度关系,认为塌房万余间、死亡万余人的说法比较可信。如今姑且以震塌万间为基数,以平均每间房屋压死一人计算,死者也有上万人。而这仅仅是保守的估计,因为更多的人不是被房屋压死,而是被巨大的冲击波震死。造成如此惨状的状况,岂是当时的一场火药爆炸就可以导致的。

更有人依据详细的计算,得出此次爆炸的威力实质上相当于一万至两万吨当量TNT。而根据史料的线索,当时火药厂的总人数不超过400人,以当时的生产工艺估算,每个工人日平均生产黑火药量约为25千克,那么日产量就为10吨,年产量也才约为3000吨。况且明末战乱频繁,火药使用量大,经常会出现供应不充裕的情况。而从爆坑的角度来看,史料记载最大范围为长30步(48米)、阔50步(80米)。明代黑火药为罐装,按常理不会高过人的身长,那么设堆高为1.5米,码放的密度以0.5吨每立方米算,最大的堆药量也仅为2880吨。而如果爆坑以长30步(48米)、阔13步(21米)算,堆药量才仅仅756吨。而这与所计算出来的一万至两万吨当量TNT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