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惊天迷案
4553800000060

第60章 明红丸案3

“国本”,古代特指确定皇位继承人,也就是指皇太子,他的地位通常能影响到整个王朝的安危。

按照中国君主专制时代的规矩,皇帝与皇后生的儿子是嫡子,与其他妃子生的是庶子。嫡长子通常是皇位继承人,而如果没有嫡子,则以庶子中最年长者为皇太子。而所谓的“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便是这个意思。

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朱常洛还是太子之时,发生了一场以他为目标的谋害事件,史称为“梃击案”。这个案件不过是一场关于权力的宫廷之争,过程非常简单。在这年五月的一天,有一个宫外的男子手持木棒闯入大内东华门,并一直打到皇太子居住的慈庆宫。他打伤了守门的太监,直至殿檐之下,而后被内监捕获交给禁军。次日,太子上奏此事,神宗命刑部进行审理。

经刑部十三司多次会审,终于查明此人名张差,是京畿一带白莲教的一支红封教的成员,其首领为马三道、李守才,他们与郑贵妃宫内的太监庞保、刘成勾结,派张差打入宫内,梃击太子。联系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曾发生郑贵妃的内侍与奸人勾结诅咒皇太子的事件,梃击案牵连到郑贵妃在所难免。而审理中也的确牵连出了国戚郑国泰,郑国泰急忙自我辩白。大臣们上书,郑国泰仓皇自辩,大有问题,要求再次进行细查,并将矛头直指郑贵妃。但神宗因宠幸郑贵妃,责备众大臣因此事弄得满城风雨,造成不好的影响,就命惩治张差等人外,不许波及无辜人,以解脱郑贵妃。众大臣不依不饶,还想据理力争。神宗进而迫使太子改变态度,太子也不愿多惹是非表态说:“我父子是何等亲爱,使外廷有许多非议,使尔辈为无君之臣,使我成为不孝之子。庞保、刘成是张差乱诬陷的,此事只在张差身上结局足矣。”群臣见太子都这么说了,也不好再说什么。神宗这时也向重大臣表示自己与太子非常亲密:“太子是国家之基,他已经34岁了。你们疑心我有他意,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我要换太子早就换了,何必要等到今天。福王在外,不召是不能回京的。”这件事因此才作罢。最终,张差被处死,马三道、李守才发远方戍守。而庞保、刘成在张差死后,见死无对证,便百般抵赖。但是最后,也被神宗下密令处死于内宫。神宗在此以前,已有25年不理朝政,如今竟然为“梃击案”破例,也足以说明当时朝廷为太子的事闹得有多凶。

虽说“梃击案”也被称为一桩疑案,但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是眼红的郑贵妃,想让自己的儿子登上帝位,铤而走险的一步棋。

而对于39岁的朱常洛来说,帝王的位置一度岌岌可危也罢,招人嫉妒导致生命危险也罢,得到的是一个临近崩溃状态的国家也罢,不管怎样,经过如此多的波折,他终于在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八月初一这一天登上了帝位。

朱常洛即位后,一改神宗的荒废朝政之举,迅速地做了许多顺应民心的事,进行了一系列革除弊病的改革。他发内廷积银百万两充辽东边饷,以解燃眉之急;取消了一切矿税,并罢了监税的中官;起用曾在神宗面前建言而获罪的诸臣等等。同时他重振纲纪,提拔了一系列新的管理,为朝廷增添了新鲜血液,补足了万历朝中后期官员不足的状况。这一切都是用遗诏的名义进行的,但其实,遗诏只不过是一纸借口而已。朱常洛十分明白,其父神宗在世时诸多做法,给国家造成了严重损害,不除不足以平民愤,开新政是大势所趋。

朝廷上下庆幸国家有又了一个好的君主,仿佛看到了希望,就在要与朝廷同舟共济,渡过难关之时,朱常洛却突然病倒了。对于病倒的原因在很多史料中都有提到。在文秉《先拨志始》中就记载道:“光庙御体羸弱,虽正位东宫,未尝得志。登基后,日理万机,精神劳瘁。郑贵妃欲邀欢心,复饰美女以时。一日退朝内宴,以女乐承应。是夜,一生二旦,俱御幸焉。病体由是大剧。”李逊之的《泰昌朝记事》中也有类似的说法:“上体素弱,虽正位东宫,供奉淡薄。登基后,日理万机,精神劳瘁。郑贵妃复饰美女以进。一日退朝,升座内宴,以女乐承应。是夜,连幸数人,圣容顿减。”原来这一切都是郑贵妃搞的鬼。不愿意看到朱常洛登上皇帝宝座的郑贵妃,虽然暂时无法改变朱常洛登帝位的事实,但这并不证明她放弃了为儿子谋求皇位的野心。

在神宗驾崩之时,曾留下一纸遗诏。在遗诏中要求朱常洛登基后封郑贵妃为皇太后。当时受郑贵妃压抑30多年的朱常洛,怎么会答应这件事呢?如果封郑贵妃为皇太后,这就意味着郑贵妃还可以通过垂帘听政来控制自己。朱常洛并没有按照遗诏中的话去做,虽然这不符合祖宗的典章制度,也遭到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可这件事还是这样被暂时搁置了下来。郑贵妃见自己的地位不保,知道明攻不行,便使用了一个更为阴毒的计策。郑贵妃培养出一些心腹美女,从中挑选了八名绝色美女,将他们进献给朱常洛,想以此来控制他。朱常洛的精神长期处在压抑之中,此时作了皇帝,不由得有些飘飘然。他在政务之余,开始贪淫纵欲,整天在后宫与美女们一起厮混,纵情淫乐。无疑朱常洛就这样中了美人计,而且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他的身体本来就羸弱,又过了不惑之年,加上政务繁忙,酒色伤身,终使得元神大耗。

八月十日,距离朱常洛登基仅10天,他便病倒了,召医官进宫进行诊治。

八月十二日,距离朱常洛登基12天。朱常洛坚持上朝听政,群臣望见皇帝面容憔悴,大为惊讶。谁也不明白十几天前还是神采奕奕的皇帝,怎么突然变成了这般模样?

八月十四日,距离朱常洛登基14天。就是这一天发生了崔文升进药,使光宗病情加剧的事件。其实朱常洛原本也非什么大病,不过是纵欲所致,身体过于虚弱以致卧床不起,吃几副补药,静心调养一段时间便可以好起来了。可御药房的太监崔文升却进了一副药性很强的泻药。朱常洛当晚服药后,一夜之间便腹泻了三四十次。虚弱的身体一下子垮掉,精神萎顿不支,口干唇裂,面色青紫,几近衰竭,随时都有升天的危险。

八月十六日,距离朱常洛登基16天。病倒的朱常洛已无法上朝,辅臣方从哲等人赶到宫门问安,朱常洛命内侍传话:“数夜不得睡,日食粥不满盂,头目晕眩,身体疲软,不能动履。”

大臣们见皇帝突然病重,大臣们认为崔文升是庸医误人,或是另有图谋,对他进药的资格和所进药物提出了质疑。其中给事中杨涟就说:“贼臣崔文升不知医……妄为尝试;如其知医,则医家有余者泄之,不足者补之。皇上哀毁之余,一日万几,于法正宜清补,文升反投相伐之剂。”他分析了皇上身体变差的原因,指责崔文升违反药理,故意用“相伐之剂”,才致使皇上突然病情加重。朱常洛的外戚王、郭二家认为这事与郑贵妃脱不了关系,他们向朝中的大臣们哭诉:“崔文升进药是故意,并非失误。皇长子朱由校也常常私下里哭泣:‘父皇身体健康,何以一下子病成这样?’郑、李谋得照管皇长子,包藏祸。” 他们都主张拘押审讯崔文升,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调查发现这个崔文升原先是郑贵妃宫中的亲信太监,朱常洛即位后,被提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兼御药房太监。朱常洛患病后,崔文升就以掌管御药房太监的身份,向皇上进奉了这种“通利药”,也就是大黄。虽然大家对郑贵妃都有所怀疑,但是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证据,来证明崔文升就是受了郑贵妃的指使。

八月二十二日,距离朱常洛登基22天。他召见了首辅方从哲和给事中杨涟等大臣,并对杨涟说:“国家事重,卿等尽心。朕自加意调理。”同时朱常洛将崔文升轰出皇宫,他的这项处罚实在是过于宽泛了。也许在朱常洛心里对这一切都清楚,但考虑到新登基不久,实不愿和郑贵妃撕破脸皮罢了。

八月二十三日,距离朱常洛登基23天。这一天刘一璟等人入阁办公,适逢鸿胪寺官李可灼称自己有仙丹要进呈皇上。内阁首辅方从哲鉴于崔文升的先例,认为向皇上进药需要十分慎重,刘一璟等人也持相同意见,并命李可灼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