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惊天迷案
4553800000047

第47章 狸猫换太子4

虽然从古至今堕胎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社会现象,但是作为既定的事实,堕胎始终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古代堕胎主要有药物堕胎、外力堕胎和针灸堕胎三种方法。

药物堕胎:古代的人们经过漫长的摸索,发现吃了一些动植物,可以导致流产。在汉代的《伤寒杂病论》中就记载了一些堕胎的药物。如附子:味辛甘,大热,有大毒……堕胎为白药长;水蛭,味咸苦平微寒,有毒……利水道又堕胎。此外在南宋的《妇人大全良方》中也列举了七个堕胎的方法,其中之一便是用附子末泡酒涂脚的方法。而在另一些医书中,如《千金方》、《外台秘要方》、《医心方》等都记载有去胎、堕胎的单方。

外力堕胎:主要是指借用外力击打、挤压、震动腹部,促使腹中胎儿流产,这种方法在史书中也多有记载。这种方法经过长期实践,逐渐形成了一种按摩或推拿的民间堕胎方法。其主要方法是用力按摩孕妇腹部,使胎堕胎。这种方法相对来说简单易行,但对孕妇身体伤害极大,甚至会危及生命。

针灸堕胎:最早在西晋时期的《脉经》中提出妊娠期间不可针灸其当月养胎的经脉,否则就会导致堕胎。在南北朝时期针灸堕胎的技术就已经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了。而在唐代则具体掌握了一些与堕胎相关的穴位。

如今一般都使用药物流产,这种堕胎药一般都是用具有催经止孕作用的米非司酮。它与前列腺素药物配伍使用,适于终止停经49天内且年龄在35岁以下早孕者的妊娠。但药物流产不全,采用刮宫方法治疗者,可能会导致子宫内膜损伤。再妊娠时,存在内膜生长不良,妊娠组织粘连,增加不完全流产和习惯性流产的机会。所以,药物流产尤其是重复流产,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的可能导致继发性不孕。

孝宗的生母纪妃受临幸,怀上了明宪宗的孩子。万妃令人调查,宫女假报为病,被禁于安乐堂。不久纪妃生子,即为后来的孝宗皇帝。万妃得知这一消息后,恼羞成怒,命太监张敏将小皇子丢入河内。张敏不忍,假尊命令而将皇子秘密藏于别室。在宫中的宫女、太监、废后吴氏、周太后的百般保全之下这个孩子才得以幸存下来。

在成化十一年(1475年),宪宗召张敏为其梳头,看见已生白发,悲叹自己至老竟无子。张敏将一切事情据实相告,宪宗闻听后大喜。即日便遣人迎接,立为太子,并颁诏天下。万妃得知,极为愤怒,几年后暴病身亡。而尽管万氏做了这么多害人之事,宪宗却对万氏还是非常有感情的。在万氏死后,宪宗非常伤感,哀叹说:“万氏长去了,我亦将去矣!” 宪宗辍朝七天以表哀悼,谥万氏为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按照明朝的制度,只有皇帝和皇后死后才能葬于天寿山陵区,像万贵妃这样的妃子只能葬在西郊的金山。但无疑万贵妃很幸运,她死在宪宗的前面,作为皇帝最宠爱的妃子,她被宪宗安葬在了十三陵陵区。

此事在表面看来与宋朝的李宸妃一事极相似,故而这些戏曲、词话和传奇等能在当时引起较大轰动。但当我们仔细看这两个故事,又会发现些许不同。刘氏虽说是夺走了李氏的孩子,但待李氏也还友好,多次给她晋封,最后竟封为妃,想来最终李氏心里也没有太多的怨念。所以仁宗登基之后九年间,她对此事都缄口不言。而刘氏待仁宗更是亲如自己的儿子,多番照料和培养。令人伤心的是,刘氏死后却受到皇帝的埋怨,后代也都险些遭殃。相比之下,万氏就要幸运得多了,虽说她骄横无理几次谋害宪宗的亲骨肉,却依旧受宠,至死都在宪宗心中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而给他生了接班人的妃子,却始终不甚关注,仿佛就只是一个为他传宗接代的工具。想想,人的命运真是莫名的蹊跷。

清末之前李宸妃的故事只是在那些原作基础上增添修改,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直到清末武侠小说《三侠五义》风行开来,小说中李宸妃的故事集各家所长,凝炼成篇,“狸猫换太子”的情节至此才算基本完成。

民国初年,上海京剧班将“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改编为京剧作品,从此它走进了千家万户,被人们所熟知,成为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作。渐渐地那段真实的历史,竟被“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掩盖在了历史的尘埃中。

虽说“狸猫换太子”只是捕风捉影,不可信之,但是我们从中无疑看到了宫廷中“母以子贵”的典型现象和残酷的权力斗争。应该说,这样的悲剧发生在那个高度集权统治的封建社会里是不足为奇的,但是如今却仍有“狸猫换太子”的现象存在着,可要不免让我们深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