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惊天迷案
4553800000038

第38章 赵匡胤之死1

都言时势造英雄,而赵匡胤更是这英雄之中的佼佼者。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时,也许谁都不曾想到就是这个人,将结束五代十国50多年群雄割据的局面,再次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中国。人们也不曾想到这个以武力打下天下的人,竟懂得以文治国之道,最终能赢得士大夫阶层在意识形态上百分之百的忠诚。而人们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刚刚做了17年王位的皇帝,还来不及有更多的时间大展宏图,就告别了这个他辛苦建立起的国家。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宋朝开国之君赵匡胤在一夜之间猝然离世,年仅50岁。当人们想探寻这段历史之时,竟发现这么重大的事件,在正史中的记载却异常的简略。其中《宋史·太祖本纪》上是这样记载的,“(开宝九年冬)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而在《辽史·景宗本纪》也只记载说“宋主匡胤卒,其弟炅(即宋太祖)自立”全部都是短短几个字,如此之简单,丝毫不言太祖死于何故,实在是令人费解。

也许是正史中这样的记载太过简单,也许是人们的好奇心太过强盛,在数十年后民间的笔记小说也开始谈及宋太祖的死。而这次却说的玄乎之极,既不能明确地给人们以答案,还留下了一个难以说清,被后世称之为“烛影斧声”的疑案。

关于宋太祖之死的笔记小说甚是繁多,其中北宋僧人文英的《湘山野录》最早谈论此事。此书写于神宗熙宁年间,记载了自北宋开国至神宗时期的历史。内容主要是关于朝廷高官显贵的趣闻轶事,如宫闱秘事、将相轶闻等。关于“太宗即位”一条是如此记载的:

上谓曰:“我久欲见汝决克一事,无他,我寿还得几多在?”生曰:“但今年十月廿日夜,晴,则可延一纪;不尔,则当速措置。”上酷留之,俾泊后苑。苑吏或纪见宿于木末鸟巢中,止数日不见。帝切切记其语。至所期之夕,上御太清阁四望气。是夕果晴,星斗明灿,上心方喜。俄而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移仗下阁。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祖赵光义)。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拄斧截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周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逮晓登明堂,宣遗诏罢,声恸,引近臣环玉衣以瞻圣体,玉色温莹如出汤沐。

其中详细地讲述了宋太祖赵匡胤死时的情况。陈桥兵变时,宋太祖结识了一位道士,而后来这位道士消失了踪影。因为宋太祖对他非常迷信,曾多次派人寻找,但始终没有找到。16年后,宋太祖竟意外地再次遇到了这位道士,于是将他请回宫,对饮畅谈。宋太祖对他说:“我一直都在找你,就是要问一件事。我想请你给我算算我还能活多久?”道士答道:“如果今年的十月廿日夜晚是晴天,那么皇上还有一纪12年的阳寿。如若不然,当立即安排后事”。几日之后,道士便又消失了。

宋太祖暗暗记下道士的话,等到了那一天,他便来到太清阁查看天象。这天晚上,天气晴好,满天星斗,而就当宋太祖刚刚要高兴自己还有一纪寿命之时,天象陡变。乌云密布,雪雹交加。宋太祖大惊失色,跑回寝宫,并立即召来了弟弟赵光义。赵光义进宫后,宋太祖命宦官、宫女全都避去,两人开始酌酒对饮。而守候在外面的人只是远远看见屏风之上,烛光摇曳,人影散乱,赵光义时时离席,好像喝醉了酒的样子。喝完酒已是深夜三更,纷飞的雪花在殿前的地面积了数寸,宋太祖用拄斧截雪,一边截着,一边对赵光义说道:“好做!好做!”之后宋太祖便宽衣就寝,不一会鼻息如雷霆。这晚赵光义也留宿在宫殿内。临近五更,周围的人没听到一点声音,太祖就驾崩了。赵光义受遗诏在灵柩前即位。宣读遗诏结束,近臣瞻仰宋太祖的仪容,只见“玉色温莹,如出汤沐”。